谁适合当大学校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1:20:10
谁适合做大学校长,在一些观点渐成共识时,似乎没必要再拿来论证。不过,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陈平原日前在出席广州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论坛时表示,“大学要做到协调不同的学科利益,就必须由二流的学者当领导”,“蔡元培在政治、文学等多个专业都是二流或以下的,但他对每个学科都有涉猎,当校长是很合适的。我对今天中国选拔校长的制度表示遗憾!”(10月12日《新快报》)
当然,陈教授说这话的前提,是认为“现在的大学官气太重”,且“我反对第一流学者当领导!有的学者当了领导还在做学问,乱套了!”总的说来,他讲的话是有道理的,也反映了一些现实。比如,一些学校选拔校长,要求必须出自或等同于学术权威。这些选拔制度有弊端,之前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也曾指出:“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对于陈教授的大部分话,我持赞同态度。不过“必须二流学者当领导”,我认为值得商榷。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管理、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本身也是一门独立并且专业要求极为精深的学问的话,那么也应承认,大学校长其实是需要一流的专家学者才能胜任的,而不是仅仅对其他学科均有涉猎的二流学者就适合。只不过,这种“一流”必须是大学教育管理素养、职业能力的一流,而非其他。
以此来看蔡元培的校长任职,其所以“很适合”,显然是他具有一流的教育素养,是一流的教育家专家,这无论是从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还是从他“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的教育理念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证明,证明他对教育之为教育的内涵、规律,均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和准确的把握。
事实上,这种大学校长必须由一流职业化教育专家来担任的做法,并非只体现在蔡元培身上,而是现代大学管理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去年曾访问中国的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就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职业:“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一定要有展望大学发展方向和提升大学品质的愿景,能够制定远大而且可以实现的目标,能够将大量时间集中在主要的行动上”。为此,雷文任校长12年,放弃自己曾经的专业,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唯一专著也是有关教育本身的——《大学工作》。
由此观之,一个人在担任大学校长之前究竟是其他专业的几流学者,其实并非事情的关键,而关键在于:他能否矢志成为一流的教育专家、职业化的教育管理者。如果能,即使此前是其他学科的一流学者,也不妨一试,而如果不能,那么无论在其他领域是一流还是二流、涉猎学科再多,恐怕都是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