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是一种襟怀?--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52:44

解放日报:"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是一种襟怀 

 

2010年08月16日11:56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世博会正式运行已经100多天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有序推进各项办博工作,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各级干部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一件事一件事解决,上下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不”不仅是参与办博人员的“工作作风”,而且也是广大干部应有的一种襟怀。

  大家都知道“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这句毛泽东同志的名言,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但面对错误,或者说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有一种现象就是“三不”的反面——埋怨、急躁、掩饰。问题出来了,有的干部一事当前,首先是埋怨,怨别人没有尽到责,怨客观条件如何不具备,甚至怨下属工作不到位;还有就是急躁,面对问题,“急”可以理解,但是“躁”就不行了,对发生的问题缺少冷静分析,不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心浮气躁,就可能顾此失彼,产生片面性;再则就是掩饰,问题是明摆着的,可有些干部能瞒就瞒,能迟报则迟报,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故意把问题的性质搞浑了,甚至混淆视听。可见,“三不”具有普遍的针对性。

  说白了,现实工作中何以会存在与“三不”相悖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个“问题”的发生,往往与有关干部这样那样的“失误”有联系。如何对待“问题”,反映出共产党人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品格。如果具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勇于自我批评的襟怀,即便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发生了问题,也一定会赢得群众的谅解、拥护和爱戴。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强调“三不”就会发现,“责任重于泰山”绝不是一句空话,清楚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面对发生的问题,想到的不是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而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使命。

  “三不”体现的是一种襟怀。这种襟怀,来自坚定的信仰,来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实践,来自在大是大非面前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的鲜明立场,来自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的做人品格。有了这种襟怀,才有领导干部的形象,才有领导干部的威信,干部群众才能真心诚意支持你的工作,才能自觉自愿以你为做人的榜样、做事的楷模。你说的话,才能有权威有分量,才能真正取得领导权主动权。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到了你这里,你才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带领干部群众化为壮丽现实。

  强调干部应该有“三不”的襟怀,并不是说可以忽略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有“扫天下”之志固然重要,但倘若没有“扫一屋”的态度和行动,满足于高谈阔论,轻则会导致眼高手低、华而不实,重则会造成工作延误和事业损失。只有把“三不”的襟怀、气度与脚踏实地、严谨细致的作风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好,把一个个问题妥善解决好。如果每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三不”,我们的工作中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学费”就会少交,事业就会不断推进。

  成功的经验与问题的教训,从来是孪生兄弟。“问题”对一个干部的成长弥足珍贵,更加刻骨铭心。一个干部只有尝过了酸甜苦辣,经历了考验与磨难,才能真正厚重起来。经受过生活、工作的锤炼,牢记成长中的艰辛,才会更加懂得敬畏、懂得感激、懂得珍惜。因此,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面对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才堪当重任,行得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