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30:04
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作者: 李利  日期:2010-05-19 22:51:49 浅谈通过朗诵教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崇文少年宫 李利 内容提要: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景象,学生总是用他们纯真的童心去感受它。而当孩子们对美好的事物产生了真情实感的时候,又总是希望能够通股沟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来把他们内心中美的体验表现出来,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又能够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而这些活动又是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表现力基础上的,因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恰当地选用文学作品来启发,诱导学生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接受喜欢朗诵教学,提高自我表现的兴趣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可靠保证。 三、指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使之与凝练概括的语言相联系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的关键。 四、调动学生充分表现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积极地进行创作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一个可以使学生更接近自然、接近生活、接近美的一个有效手段。 关键字:表现力兴趣培养与发展 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崇文区少年宫 李利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美好的物,美好的景象,学生总是用他们纯真的童心去感受它。而当孩子们对美好的事物产生了真情实感的时候,又总是希望能够通股沟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来把他们内心中美的体验表现出来,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又能够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而这些活动又是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表现力基础上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语言作为生活的凝练和概括,是彼此交流情感的工具。由于它所固有的特点,会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较大的信息。充分利用语言文学作品这一工具,通过朗诵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美,进而达到创造美,表现美的境界。所以,培养他们的表现力,是朗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恰当地选用文学作品来启发,诱导学生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基础     鉴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比较具体的、形象的。而过于抽象的语言文学作品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遥远而难于理解,感受不到摸不着。甚至会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因而不可能要求他们去欣赏和自己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诸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比较抽象富于意境的文字,只能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形象具体而富于美感的作品来进行欣赏,让孩子们从中获取审美体验,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抗拒心理,其副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因而谨慎地选取教学素材是朗诵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精心选择了一些富于想象、符合生活逻辑、具有生动情趣及语言特色和富于文学意境的作品让学生们欣赏。用美妙的想象来吸引孩子们,用美的意境和内容来感染他们。例如:散文诗《会唱歌的蝈蝈》,通过买来蝈蝈、放走蝈蝈、想念蝈蝈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的真实感情;儿童剧《萝卜回来了》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小动物们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的暖人景象;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学生描述了一个生活在悲惨世界中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散文诗《我最喜欢春天》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美妙,而且贴近孩子生活,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易于和作品产生共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想去表现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接受喜欢朗诵教学,提高自我表现的兴趣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可靠保证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他都很难对同一事物长时间地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只有当他对这一事物充满了兴趣,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刺激来强化这一兴趣的时候,他才会有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激情,这已经被人类历史上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所证实。而学生由于其所出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又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对同一事物保持持久的兴趣,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不断地去调动学生对朗诵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力得以增进,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不断地选择一些优秀的,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外,还注意观察孩子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反应,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复述他们听过的故事,让他们把在审美过程中的体验表现出来,注重加强对孩子的鼓励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复述的过程中获得并提高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而且成功的喜悦会更加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这一点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就是当学生在表现时的感受得到重视,得到肯定赞赏时,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使表现力得到进步。 三、指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使之与凝练概括的语言相联系是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的关键 语言是抽象概念的,事物是客观具体的,如何在抽象的语言和形象事物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形象定位与联系是朗诵教学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即使是成年人,往往也会发生“词不达意”或“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语言把握能力不强,造成的表现力不足,因而朗诵教学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只有当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利用生动的语言正确的发音并加以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语气、语态及到位准确的肢体动作将自己对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感受完整的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达到培养发现学生表现力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从对作品的感受入手,让学生在我和他感受中理解诗词、儿歌的含义,指导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从而为学生理解词义,表现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散文诗《我最喜欢的春天》中,讲到“整个大地象铺上了无边的绿色锦缎”时,我为学生解释“无边”、“锦缎”的含义,让他们想象那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田野,是他们对词义形成概念,在表现时,就自然而然地把手从胸前开始向上展开,表现出田野一望无际的景象。当听到“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像唱着好听的歌”时,向他们讲解“淅淅沥沥”就是形容小雨滴落下来十分轻柔动听的声音。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将小手由头上至下轻轻摆动再把手放在耳旁做倾听的动作,表现出了小雨落下时如歌般的轻柔和内心喜悦的心情。另外,我还注意到,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解释,起飞前学生产生联想之外,对于给予学生的信息刺激还可以通过其他不同方法加以强化,更加增进教学效果。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常会伴有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学生表现内心表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学生感受一些形象突出、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时,单靠教师的解释或学生的听看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边听边做,借助身体动作,富有想象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当学生对所欣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有表达内心感觉的渴望时,我会马上引导学生自由地做一些相关内容,表现形象的动作及面部表情。例如在欣赏故事《萝卜回来了》时,当讲到“雪那么大,天气那么冷”时,学生会立刻把双手抱在胸前,低下头做冷、发抖的动作,表现出天气寒冷的景象,当说到“小白兔找啊找,找啊找”时,学生又会立刻做低下头左右寻找的动作,并伴有焦急的神态。有如散文诗《会唱歌的蝈蝈》,当说道“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蝈蝈——我是多么喜欢这只绿色的蝈蝈啊”时,学生会用兴奋的神态,欢快地表情来表达心中的愉快和高兴,可讲到“过了几天蝈蝈再也唱不出声”时,学生又会以焦急的神态、难过的语气来表达心中的不安,当讲到“动物王国有信箱吗?我能给蝈蝈寄上一封信吗?”时,学生会以渴望的神情、关切的语气来表现对蝈蝈的思念之情。这样通过不断的了解,反复的感觉和体验,是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能够主动地贴近文学作品的内容,从自己的感觉、理解出发,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活动表现自己进而带动他人构成一定的表现力。 四、调动学生充分表现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积极地进行创作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表现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表现力,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表现自我,进行交流创造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因而为了孩子们创造机会,使他们积极地进行创作,大胆地进行运用就显得必不可少,而且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并且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突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因此我通过小表演、诗歌比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大胆去运用各种手段去表现。 通过这些朗诵教学活动,我的学生表现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文学作品,并能将内心的感受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因而通过朗诵教学发展学生的表现力,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将美升华为创造美、表现美。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性情,提高了审美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可见,通过朗诵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一个可以使学生更接近自然、接近生活、接近美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