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养生方法,照此做到活到100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54:07
介绍一个养生方法
由于长期从事医疗工作,我们接触了大量病人。经过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许多疾病是因为情志因素导致的。假若能把思想和心情调整到一个最佳水平,那么许多病是完全可以减轻甚至痊愈的。但这谈何容易!人们虽然探索和总结了许多方法,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方法往往起不到太大作用,因而没有真正的治疗意义。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养生方法,确保人人能学会,人人能受益,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真正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      要想把我们的思想和心情调整到一个最佳水平,就必须研究我们的思想,研究我们的思维,研究我们的思维有哪几种状态?这些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常住哪些状态?又该怎样对待其他状态?为了能在宏观上把握思维的整体状态,我们就必须跳出思维的某一个具体状态,以防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就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说,就是要跳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思维的事相续状态”。我们平时的思维总是和具体的事联系在一起,并且后一个念头总是建立在前一个念头基础上,如此相续不断,就像瀑布一样,无有暂歇,我们把思维的这种状态叫做“事相续状态”。
如果我们对自己平时的思维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自己在思维时,身体的一些相应部位会不由自主地处于紧张状态。对,就是这样,事实上身体对思维有着辅助和强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身体对思维的响应”。如果用打仗来作比喻,那么思维就是需要解决的敌人,而身体就是敌人的强大援军。有时候直接消灭敌人有很大难度,因为敌人强大的援军就在附近,很快就会来到,这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围点打援。我们就先消灭敌人的援军,这样就能孤立敌人,最终消灭敌人。因此,为了更好的跳出我们现在的思维状态,我们就要首先斩断身体对思维的辅助和强化,也就是斩断身体对思维的响应。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静坐。虽然静坐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但无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在静坐时我们的身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从而才能最快和最有效地斩断身体对思维的响应,斩断身体和思维的联系。
在静坐中,我们首先要观察身体哪些部位在响应思维。我们通常遵循的步骤是:
先观察那些比较明显的响应点,然后再寻找比较隐蔽的敌人;先观察那些距离神经中枢比较近的响应部位,再观察比较远的。总体来说就是两个原则:先明显,后隐蔽;先近后远。
就先近后远这个原则来说,哪是近?神经中枢在哪里,那里的部位就是近,那里的部位对思维的强化作用就比较明显和强大。我们一定要先近后远,先从神经中枢附近的部位观察起,因为这些部位对思维的响应最明显、最强、最早。比如我们观察眉头、脸部肌肉、口唇四周的肌肉、鼻子等等,然后再观察颈项、肩膀等,最后再观察四肢等远端部位。不过因为手和心最相应,所以有时候我们也把手作为优先观察的对象。
在观察中,我们要做到的原则就是:体会过程,享受过程。比如观察肩膀,我们现在把肩膀放松了,但隔了一会儿又紧张了,那就再放松。就这样,一个部位往往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不要急,不要追求结果,要学会体会过程,享受过程。一定要仔细地、细心地、柔软地、耐心地体会这个放松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美好,要学会享受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动不动,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切断身体和思维的关系。
再说先明显后隐蔽。先查找身体上那些比较明显的响应点。在先近后远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正在观察近部位的时候,突然远处有一个部位很活跃,比如腿很痛,这时候就要本着先明显后隐蔽的原则,先观察腿痛。等把身体上比较明显的响应点都消灭了,接下来就要观察比较隐蔽的敌人,观察这些深藏着的敌特分子。因为这些部位比较隐蔽,往往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作为侦查员的你,这时候很容易打瞌睡。怎么办?记着有一个隐蔽的敌人其实天天活跃在你的眼皮子低下,但你却忽视了,那就是呼吸。呼吸既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强化思维。因此,一定要斩断呼吸和思维的联系。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检查自己是不是干扰呼吸了,如果干扰了,那就放下,不要干扰。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要你转移注意力。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拿猎人捕捉兔子作比喻。兔子是一个很敏感的动物,对它很细微的威胁它都能感觉到,然后撒腿就跑。因此,聪明的猎人总是先麻醉兔子的注意力,让它认为猎人根本没发现它。所以,猎人就在兔子的周围一圈一圈地转,渐渐缩小包围圈,但一方面又好像把注意力放在别处,这样兔子就觉得这个人并没有发现自己,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在散步,于是它就很放松、很自在地享受自在。其实猎人眼睛的余光一刻也没有离开兔子,心中更是清清楚楚着兔子的一举一动。等到包围圈收缩到很小的时候,猎人就会一下子扑上去,把兔子压在自己身下。对待呼吸,我们就要像这个猎人。然而,我们有的初学者,往往一刻不停地在那里干扰呼吸,十分在意呼吸长、呼吸短,十分在意呼吸粗、呼吸细。结果把这个兔子吓得胸闷气喘,紧张死了,难受死了。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斩断思维和呼吸的关系,这才是目的。要观察这个斩断的过程,要享受这个过程,千万不要惊吓兔子。
最后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身体和思维是一一相应的,只要还有一丝一毫身体的感觉,那么身体对思维就还有辅助和强化作用,也就是说敌人的援军还没有被彻底干净地消灭,还要努力,直到身体的感觉全部消失。等到身体的感觉全部消失,你就会发现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再也无法相续下去了,任何一个念头都无法像以前那样展开,前念和后念是并列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任何一个念头,只要你决定放下,就一定能轻松地、彻底干净地放下,绝无丝毫拖泥带水,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虽然你知道纷飞的杂念对身体不好,尽管你也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能够放下,但无论如何你无法做到真正放下。到了这个阶段,可以说离跳出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仅仅只是一步之遥了。
接下来,你只要静静地观察念头的生灭就可以了。出来一个念头,就立刻放下。渐渐地,你会发现前一个念头下去,隔了一会儿,后一个念头才出现,前念和后念之间有了一个时间距离,而且这个距离越来越长。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想:怎样才能让念头不再出来呢?这是自然而然地,任何人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很简单,这时候只要你想象着把自己完全消融,让自己完全成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你会发现念头再也不出现了,但一切都极其清楚、极其明白。这就是思维的另一个状态,我们把它叫做“思维的无私无我状态”,因为在这里只有深深地关爱,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自利。这一点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事相续状态你是根本无法做到彻底地无私无我,尽管你知道自私自利很不好,你也竭尽全力想去除自私自利,但肯定不可能做到彻底,这时候你是有所作为的,你是尽量做到无私,而不是根本就没有自私,根本就不可能自私。事实上任何人到了这时候,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拥有这种状态,总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在体验一下以前那种事相续状态,但是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无论如何这时候你再也无法自私自利了。
当我们从这种状态出来,你会首先经历一个令人吃惊的心动,也就是一个很强的执着的心力一下子升起来,随着这种心力的升起,马上就会出现第一个念头。这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就是“我”,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与之对立的念头“他”,此后,其他一对一对互相对立的念头依次出现。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人类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而且这些念头都是一对一对的,都是相反的,是互相对立的,比如“喜欢”与“厌恶”等等。这些念头都不会和具体的事情相结合,都是抽象的,我们把思维的这种状态叫做“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分为“事相续状态”、“抽象分别状态”、“无私无我状态”。我们平时生活在“事相续状态”。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进行严格的、密集的、专业化的训练,三个月时间就能够亲自验证思维的这三个状态。我们很多疾病,都是“事相续状态”和“抽象分别状态”的产物。疾病不是凭空而生的,必然有原因,只要找到原因就一定能解决。只要我们能证到“无私无我”状态,我们就会拥有健康和快乐。这一点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病例的验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静坐,不是求静的静,而是放松、放下的意思,但又不能叫做“放松坐”、“放下坐”,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习惯,所以这里就顺从人们的习惯,叫做静坐吧。注意千万不能求静,虽然求静也能让你心情平静,但是那仅仅是“求静”这个念头的相续状态,还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和我们的目的相反,我们的目的是跳出这个状态,从而在宏观上把握思维的整体状态,最终达到应用思维的所有状态,来达到身和心的最佳状态。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家的康复,我们把qq号码公布出来:1051141293,希望身体和心理有所不适的朋友能够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养生方法,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