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0:57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讲述亲情的节目,但是没想到这是一种特别的亲情,是一种升华了的师生之情,甚至它的获得是以牺牲了真正的亲情为代价的。这也正是李老师最大的遗憾。
  
      
    世道在变,人心亦变。
  
   “奉献”和“牺牲”是那个年代最耀眼的两个词汇,具有神圣而庄严的色彩,具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力。但是现在,这两个词已经黯淡了,这很难说是一种退步,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在追求整体前行的同时也在关注个人的完善,而个人的完善跟那种彻底的“奉献”和“牺牲”是有所抵触的。所以对于李老师的人生选择和生活道路,我们表示崇敬和仰慕,也包含着对一个逝去的时代最后的理解——我曾经隐约地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尾巴,在我们所受的教育里。那时候对于课文的解读,关涉人生的训导,对未来的期许,都是他们那个时代在意识形态的延续。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
  
    然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个人生,我们只能给予新的诠释。周国平也好,毕淑敏也好,他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大概是一致的:人生没有意义。但是,你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自己赋予它一个意义。也许有些人觉得这样太抽象,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比如坐车旅行,在车上那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如果没有事做,又睡不着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很无聊、很郁闷,希望做些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白,这段难以忍受的空虚。于是我们可能看车载电影,看书,吃东西,玩牌……总之找些事情来做才不至于让自己因为寂寞而疯掉。而人生只不过是稍长一点的旅行罢了,所以,我们总该做点什么罢?
  
    赋予人生意义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闲适,有的忙碌,有的轻快,有的沉重,有的是肤浅的肥皂剧,有的是深切的悲喜剧……
  
    我们可自觉地主动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这是屈原对生命清醒的执着。我们也可以顺流而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人生也会被动地获得一种意义。生命的历程还会有第三种选择——李老师秉承着历史的需要和时代的指向,以最大的热情和最坚忍的情怀谱写出了铮铮入耳的奏鸣曲。
  
    生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但是生命的质量还是有高低之别。正如瓷器,好的瓷器铿锵朗脆,细密坚实;差的混闷喑哑,疏松散脆。主动追求生命的意义和秉承历史需要的生命一般来说会更丰富深刻。比如李老师,他体验过我们所没有体验的那种孤独,那种苦难,那种荒凉,也体验过我们所没有体验过的感动,那种真诚,那种人性中因美好情怀的互相感发而臻于极致的境界。感动的眼泪是这个世上最稀缺的东西,别人为他流了许多;在情感淡漠的世上,能够流泪也是不易,他为别人流了很多。他还有遗憾,他还有悔恨,如果说这些东西能跟雕刻家一样在塑像上体现出来的话,他生命的刻痕一定比平凡人更为深入,更为粗放,更为触目。
  
    平凡的生命,安常处顺,庸庸碌碌。没有大的起落,更谈不上悲剧的色彩。所以对于风景的领受,人生滋味的感喟也就稀松平常,味同嚼蜡。因而对人生的空虚和厌倦倒是印象分外的深刻,有着某种入骨的体会。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里面包含着我们对于精彩人生的一种本能的冀望,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领略哪怕一二呢?
  
   我无端地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厌倦了平庸匮乏的人生之后,一定会回过头来跟李老师一样,去寻求真正的人生价值,那种刻痕历历的人生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