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图书馆情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08:52

《我的图书馆情缘》

 

“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三十多年以前,在抚顺市机械厂当装卸工那年月,我办了个借书证,一个身份证大小的薄薄借书证,白纸黑字,没有硬皮和塑料封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花五元钱。那时的市图书馆坐落在环境幽雅的公园西山南麓,科技资料阅览室的北窗面临公园的山坡树丛,寒冬的白雪压枝、盛夏的葱葱郁郁,花香、蝴蝶和不时传来的声声鸟鸣,给阅览室寥寥无几的默默“啃”书人调节和缓解着因全神贯注而疲劳紧张的神态;管理员轻盈的脚步声、读者轻轻的翻阅和笔尖在纸上沙沙的书写声给人感觉一种幽静和雅致。也许是这种清幽和淡雅内含一种引力,吸引了我漫漫青年时光,伴随我一个无缘接受正规高等教育者的求知生涯。每每闲暇之余,总爱骑车来此坐上大半天,从一堆堆一落落的书丛里寻觅我所需求的资料,那些前瞻的和未知的知识信息、那些清晰的或朦胧的理论概念充实着我大脑中尚属空白的记忆细胞。啊,小小借书证,上面写有我的名字,字迹已退色,颇显年代久远,尽管早已失效,我却一直不舍把它丢弃,它似乎在述说着一个时代,见证着那个年代千千万万无缘正规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回城后的迫切求知欲望,见证着一种“编外”求学的途径和历程;它似乎象征着一纸薄薄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可怜巴巴小小文凭;它会让我陷入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惋惜的回忆与沉思之中。

忆往昔,“童音没变离开家”,十六岁的我,惜别了求知的校园,与同学们一起踏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征途,来到遥远偏僻的农村去当农民,每天接触的是土地、庄稼、锄头、锹镐和扁担;书,不觉已疏远。生活条件的艰苦恶劣、紧张和疲劳在客观条件上不允许我们再安然地重新捧起尚未学完的课本,没有老师指教和辅导的自学必定难度很大。紧张忙碌的农业生产劳动让我们愕然终止了与书本、课堂求知的奢望与梦想,尽管我在校学习成绩是班级 1号、当然的学委和数学科代表,却深感难配“知识青年”称谓。一恍几年过去,学生变成农民,说话口音也变成当地语调。当时曾有“圈外”社会舆论称我们是“荒废的一代”,而“圈内”宣传则是:经风雨见世面,做革命事业接班人。但我们这代接班人数学水平刚刚达到二元一次方程;物理、机械、化学、声、光、电、热、磁、力等基础理论还没学过,除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而外不了解世界上有欧姆、伏特、安培、瓦特、焦耳、牛顿、赫兹、伦琴、咖玛、尼特、爱因斯坦等等这些发明家和用他们名字命名的定理和定律。接受农人教育,学会了农活,也算给人民公社增加了劳力;倘若谈及农村社教,我们的政治水平也不过生硬地、机械地背会了几条毛主席语录而已,没有系统地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没有系统地学过政治、经济、哲学和唯物论辩证法,也没有哪个知识青年能够讲得出这些道理,或是很少的、皮毛或浮浅的概念,便是我们那代革命接班人的“知识”层次;一代教育和知识匮乏的象征和缺憾,参与并实践着中国绝大面积土地上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阶级斗争。毛主席晚年意识到这一点,“工农兵大学”招生了,然而却是侧重选送“突出政治”者,那些团支书记、妇女主任、积极分子什么的头面人物走运;头戴破草帽,扛着锄头或铁锹跟随大帮下地干活的我,没啥缘分了。后来国家虽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也面临着“搂底”回城招工和建立爱情家庭的人生转折,忙碌日常庸庸碌碌之中。

小学语文学过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当时认为那是万恶的旧社会,一去不复返了,想来愕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蜜罐里长大”的我们,竟也面对了求学无门的命运。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搬倒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权势,扼制资本主义倾向,全国都在响应,我们则以丧失学校学习的幸福和文化革命的“战斗洗礼”与“战天斗地”的农民生涯,义无返顾、无怨无悔地捍卫党中央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尽管这个“胜利成果”后来被全面颠覆。文大末期,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些知识匮乏的下乡青年重新走进教室的机遇,来弥补和挽救国家一代知识青黄不接,但那次高校复招侧重“政治表现”,不禁让千万“清华苗子”、班级1号和学委们黯然神伤,青年点小毕似乎预料到“毁掉的一代”的命运,以自杀来面对这种对社会和未来的不公平与不公正;也揭示或掩盖着当时国家政权潜在的动荡威胁与政治需要:“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伙伴死了,悲伤难言;知识的诱惑使我继续地维系低调生存,直到如今沦落社会弱势群体。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底蕴决定着它的兴衰存亡。因为革命,我们的国家曾经延误了一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源于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需要。任何政权均有它首要的政治任务而置次要任务于第二,因此而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也必定成为反对派攻击的话柄,“十年浩劫”社会舆论正是如此;尽管我们丧失了求学生涯的幸福,国家利益和政治命运应该置于首位。的确,不论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倒退、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矛盾与斗争,或是倾向哪个阶级利益的改革或发展,都需要知识的摄取和文化层次的进化修养。国家正规教育只能为少数幸运儿铺平康庄大道;大多人群知识文化的提高、教育与修养只能通过那些“崎岖小路”的途径自学和自修来不断“攀登”。图书馆便是“崎岖小路”中的坦途,既不需要选送或考试也不用体检,童叟不拒,时间上颇为随便,它敞开胸怀: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随着社会经济转制,图书馆全民所有制的公益事业性质是否也将受“市场经济”影响悄然改变向钱看齐呢?这条“小路”会不会逐渐变窄、愈加“崎岖”,给“攀登”者不断增加着阻力和难度呢?那些社会弱势群体囊中羞涩、手头寒酸,惟独对知识如饥似渴,对书刊孜孜不倦;希望图书馆能够坚持和展示全民所有制风貌,成为社会公益的和公众的第二校园;建立健全各类知识信息挡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阅览制度;积极协办各类知识科目的专题学术交流研讨、论证讲座和演讲会;会场容纳面积尽量宽松,大屏幕投影设备和音响设备(5.1声道)、吸声装饰及空调设施完备;努力为那些寻觅和摄取知识信息的辛辛学子们,为那些“崎岖小路”上忘我奔波、探索和攀登的人们创造更加完善的服务条件和环境。

 

(情缘设置A4纸;左右7;上16;下6;标题一号;文章小四;行距12.5磅)倒闭国企工人 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