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58:55
故乡的路 雷志林

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幺叔来电话说,他准备和幺婶国庆节出趟远门,要经高速公路,去看看首都北京,了却他一辈子的心愿。我很诧异,对他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啊。我关切地问:幺叔,需要我赞助点吗?幺叔朗声笑道:不用,不用,那才花几个钱哟!
        听了幺叔干脆而轻松的回答,我思绪万千,不由得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那条崎岖山路的屡次变迁……
         我的故乡在川陕交界大巴山区,是闻名于世的“蜀道”上一个深山小村。在儿时的记忆中,村里通往外界仅有一条祖辈留下的又窄又陡的山间土石小路,坑坑洼洼,两边还布满了大小石块和野刺蒺藜,而村里的乡亲全靠这条山路与山外保持联系。那时的乡亲们都很穷,住的是土坯垒成的房子,有的甚至住在茅草房里,房子里徒有四壁,没有什么家当,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来钱的路只靠上山采点山货,在家里养几只鸡鸭什么的。然后用扁担绳索、背篼背架(陕南山区背在背上的简单运输工具)肩挑背扛出山,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集镇上去卖,换点煤油、盐巴等生活必需品。记得有一年,我家养了一头猪,要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公社食品站去给国家交任务,爷爷前一天就用竹子、藤条、木棍扎好了抬猪用的架盘,准备好抬杠,请了四个帮忙的“活路客”,鸡叫头遍就把猪绑上架盘,打着火把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趟过四道河流,太阳晒头的时候才赶到集上。要是去县城,得靠双腿走近百里山路,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所以,村里很少有人到过县城,抑或山外有人到村里来,乡亲们也是杀鸡宰鸭,热情款待,小孩子们总是缠着人家,掏根刨底地问着山外的新鲜事。同样,我和弟弟要走五六里山路,才到那所叫三沟河的小学校上学,学校破破烂烂的,日落西山的时候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由于要途经几条山涧,夏秋季节,山洪暴发,就无法上学。
        当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有女莫嫁兰家坝,转来复去钻石髂(音qia)。这个叫兰家坝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说实话,这句顺口溜便是当地环境地貌的真实写照。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乱石遍地;生活贫穷,思想封建。姑娘小伙子们大都不愿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一个个走出大山,去追求他们的梦想。让人好笑的是,若是赶上谁家有婚嫁之事,迎亲送亲队伍,一定要摆成个长蛇阵,因为路窄坡陡,不能并排走,每个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慢行,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崴了脚或被路上的野刺挂破了衣裳。最困难的莫过于那些两人一组抬嫁妆、行礼的,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艰难行走,喊着号子互相提醒着,总担心把所抬之物撞到路边的石头上。新娘子走在蛇阵中间,缓缓前行,新鞋上、裤腿上也不免沾满泥土、野草什么的,野刺扎破新衣裳,常常弄得很尴尬,好气又好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家乡,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乡政府组织起全乡人民修公路,轰隆隆的开山炮炸开了陡峭的山崖,炸开了横亘在山路上的一块块巨石,也炸开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极左路线”的阴霾。经历一冬的苦战,终于打通了一条宽约两米的乡间公路,更是开通了乡亲们的一条“致富路”。路通的那天,乡亲们象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县上、乡上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没过多久,又拉通了电,有了钱的人家学起城里人,买回 “三转一响”。收音机、录音机的喇叭声放得震天价响,激起了大山的回音。年轻人靠着自身力气上山砍毛竹,采山货,卖到集市上,买回一辆辆崭新的飞鸽、凤凰自行车,驮着心爱的姑娘,骑得风快,逛集市,游县城。我和弟弟上学也方便多了,早上,我骑自行车带着弟弟到乡中学上学,下午早早就能回到家,这给我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到更远更高学府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将这条路进行整修扩展,路越来越宽,靠勤劳致富的乡亲还买上了农用车,搞起了运输,把农副产品运到了更远的地方卖个好价钱,城里人也开着车直接上门来收购。至于农民最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城里的商家也都会送上门来供他们选购。成群结对的青年男女们也从这条路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打工赚钱、学习技术。没过几年,这条路上摩托车、汽车多了起来,两边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外出打工的年青人还带回了大彩电。我和弟弟也经这条路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我们家迁到了汉中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政治上我们兄弟俩积极追求进步,弟弟夫妻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夫妻俩,我加入了民主促进会,妻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朋友们笑称我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党派合作制”。
        而今,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英明决策,更让乡亲们受益匪浅,免了农民的农业税,减轻了负担,还给他们办了医保,健康有了保障。乡亲们高兴地说:现在是 “太平盛世”,我们赶上了好光景,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啰!国家投资数百万元,对故乡的路进行了大规模拓宽改造,铺成了柏油路面。昔日的乡间小道也打成了水泥路面,村前的河面上架起了“富民桥”,乡亲们出行更加方便了。要是上街“赶场(北方叫赶集)”,二十几分钟准到,还有班车直达县城。这几年,再赶上哪家嫁娶喜事,那又是另一番景象:贴满大红喜字的轿车排成长长的巨龙,新娘子被簇拥在中间那辆装饰最漂亮的小轿车里,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
        最惹眼的还要数公路上那群骑着摩托车“赶场”的青年男女们,他们穿着时髦,哼着流行歌曲,欢笑嘻闹,个个神气活现,从一张张喜悦的脸上,辉映出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开花结果,获得巨大成功,而他们正享受着这份甜蜜的果实。
        去年,美丽壮观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与故乡的路连接起来,延伸得更远。坐车从老家到汉中市区,原来需一天时间而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一天可以打几个来回。乡亲们说,现在去逛西安的话只要四五个钟头就到了,就是到北京也只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乡亲们正沿着这条现代化的“高速路”,奔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今年春节,我和弟弟开车回了一趟老家,路况很好,车直接开到了老家门口,满心欢喜的幺叔用丰盛的酒席招待了我们……
        变了,都变了,三十年时间,家乡越来越美丽,乡亲们越来越富有,越来越精神,而故乡的路也变得越来越宽广了,乡亲们的思路也更加广阔遥远了……
         悠然间,我回过神来,才发现电话还在手里,幺叔还在絮叨着什么,我赶忙对幺叔说:“幺叔,路现在这么方便,你别忘了常到我家来玩噢!”。幺叔爽快地回答:“要得嘛,要得嘛,等农闲点,我和你幺婶一定去你那逛几天。”
        故乡的路啊,您连接着我的心坎,连接着遥远的世界。我在想,该用什么来形容您呢?宽广,笔直,平坦,深远……
        不,这都不够啊! 我想。(作者系民进南郑县支部副主任)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会即将在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中进行征文,我们欣喜地看到雷志林同志的有关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期望我们的会员能像雷志林同志这样,积极撰写文章,讴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记录人民的喜悦心情。

故乡的路 雷志林

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幺叔来电话说,他准备和幺婶国庆节出趟远门,要经高速公路,去看看首都北京,了却他一辈子的心愿。我很诧异,对他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啊。我关切地问:幺叔,需要我赞助点吗?幺叔朗声笑道:不用,不用,那才花几个钱哟!
        听了幺叔干脆而轻松的回答,我思绪万千,不由得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那条崎岖山路的屡次变迁……
         我的故乡在川陕交界大巴山区,是闻名于世的“蜀道”上一个深山小村。在儿时的记忆中,村里通往外界仅有一条祖辈留下的又窄又陡的山间土石小路,坑坑洼洼,两边还布满了大小石块和野刺蒺藜,而村里的乡亲全靠这条山路与山外保持联系。那时的乡亲们都很穷,住的是土坯垒成的房子,有的甚至住在茅草房里,房子里徒有四壁,没有什么家当,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来钱的路只靠上山采点山货,在家里养几只鸡鸭什么的。然后用扁担绳索、背篼背架(陕南山区背在背上的简单运输工具)肩挑背扛出山,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集镇上去卖,换点煤油、盐巴等生活必需品。记得有一年,我家养了一头猪,要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公社食品站去给国家交任务,爷爷前一天就用竹子、藤条、木棍扎好了抬猪用的架盘,准备好抬杠,请了四个帮忙的“活路客”,鸡叫头遍就把猪绑上架盘,打着火把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趟过四道河流,太阳晒头的时候才赶到集上。要是去县城,得靠双腿走近百里山路,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所以,村里很少有人到过县城,抑或山外有人到村里来,乡亲们也是杀鸡宰鸭,热情款待,小孩子们总是缠着人家,掏根刨底地问着山外的新鲜事。同样,我和弟弟要走五六里山路,才到那所叫三沟河的小学校上学,学校破破烂烂的,日落西山的时候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由于要途经几条山涧,夏秋季节,山洪暴发,就无法上学。
        当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有女莫嫁兰家坝,转来复去钻石髂(音qia)。这个叫兰家坝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说实话,这句顺口溜便是当地环境地貌的真实写照。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乱石遍地;生活贫穷,思想封建。姑娘小伙子们大都不愿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一个个走出大山,去追求他们的梦想。让人好笑的是,若是赶上谁家有婚嫁之事,迎亲送亲队伍,一定要摆成个长蛇阵,因为路窄坡陡,不能并排走,每个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慢行,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崴了脚或被路上的野刺挂破了衣裳。最困难的莫过于那些两人一组抬嫁妆、行礼的,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艰难行走,喊着号子互相提醒着,总担心把所抬之物撞到路边的石头上。新娘子走在蛇阵中间,缓缓前行,新鞋上、裤腿上也不免沾满泥土、野草什么的,野刺扎破新衣裳,常常弄得很尴尬,好气又好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家乡,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乡政府组织起全乡人民修公路,轰隆隆的开山炮炸开了陡峭的山崖,炸开了横亘在山路上的一块块巨石,也炸开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极左路线”的阴霾。经历一冬的苦战,终于打通了一条宽约两米的乡间公路,更是开通了乡亲们的一条“致富路”。路通的那天,乡亲们象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县上、乡上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没过多久,又拉通了电,有了钱的人家学起城里人,买回 “三转一响”。收音机、录音机的喇叭声放得震天价响,激起了大山的回音。年轻人靠着自身力气上山砍毛竹,采山货,卖到集市上,买回一辆辆崭新的飞鸽、凤凰自行车,驮着心爱的姑娘,骑得风快,逛集市,游县城。我和弟弟上学也方便多了,早上,我骑自行车带着弟弟到乡中学上学,下午早早就能回到家,这给我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到更远更高学府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将这条路进行整修扩展,路越来越宽,靠勤劳致富的乡亲还买上了农用车,搞起了运输,把农副产品运到了更远的地方卖个好价钱,城里人也开着车直接上门来收购。至于农民最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城里的商家也都会送上门来供他们选购。成群结对的青年男女们也从这条路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打工赚钱、学习技术。没过几年,这条路上摩托车、汽车多了起来,两边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外出打工的年青人还带回了大彩电。我和弟弟也经这条路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我们家迁到了汉中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政治上我们兄弟俩积极追求进步,弟弟夫妻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夫妻俩,我加入了民主促进会,妻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朋友们笑称我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党派合作制”。
        而今,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英明决策,更让乡亲们受益匪浅,免了农民的农业税,减轻了负担,还给他们办了医保,健康有了保障。乡亲们高兴地说:现在是 “太平盛世”,我们赶上了好光景,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啰!国家投资数百万元,对故乡的路进行了大规模拓宽改造,铺成了柏油路面。昔日的乡间小道也打成了水泥路面,村前的河面上架起了“富民桥”,乡亲们出行更加方便了。要是上街“赶场(北方叫赶集)”,二十几分钟准到,还有班车直达县城。这几年,再赶上哪家嫁娶喜事,那又是另一番景象:贴满大红喜字的轿车排成长长的巨龙,新娘子被簇拥在中间那辆装饰最漂亮的小轿车里,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
        最惹眼的还要数公路上那群骑着摩托车“赶场”的青年男女们,他们穿着时髦,哼着流行歌曲,欢笑嘻闹,个个神气活现,从一张张喜悦的脸上,辉映出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开花结果,获得巨大成功,而他们正享受着这份甜蜜的果实。
        去年,美丽壮观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与故乡的路连接起来,延伸得更远。坐车从老家到汉中市区,原来需一天时间而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一天可以打几个来回。乡亲们说,现在去逛西安的话只要四五个钟头就到了,就是到北京也只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乡亲们正沿着这条现代化的“高速路”,奔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今年春节,我和弟弟开车回了一趟老家,路况很好,车直接开到了老家门口,满心欢喜的幺叔用丰盛的酒席招待了我们……
        变了,都变了,三十年时间,家乡越来越美丽,乡亲们越来越富有,越来越精神,而故乡的路也变得越来越宽广了,乡亲们的思路也更加广阔遥远了……
         悠然间,我回过神来,才发现电话还在手里,幺叔还在絮叨着什么,我赶忙对幺叔说:“幺叔,路现在这么方便,你别忘了常到我家来玩噢!”。幺叔爽快地回答:“要得嘛,要得嘛,等农闲点,我和你幺婶一定去你那逛几天。”
        故乡的路啊,您连接着我的心坎,连接着遥远的世界。我在想,该用什么来形容您呢?宽广,笔直,平坦,深远……
        不,这都不够啊! 我想。(作者系民进南郑县支部副主任)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会即将在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中进行征文,我们欣喜地看到雷志林同志的有关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期望我们的会员能像雷志林同志这样,积极撰写文章,讴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记录人民的喜悦心情。

            故乡的路

雷志林

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幺叔来电话说,他准备和幺婶国庆节出趟远门,要经高速公路,去看看首都北京,了却他一辈子的心愿。我很诧异,对他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啊。我关切地问:幺叔,需要我赞助点吗?幺叔朗声笑道:不用,不用,那才花几个钱哟!
        听了幺叔干脆而轻松的回答,我思绪万千,不由得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那条崎岖山路的屡次变迁……
         我的故乡在川陕交界大巴山区,是闻名于世的“蜀道”上一个深山小村。在儿时的记忆中,村里通往外界仅有一条祖辈留下的又窄又陡的山间土石小路,坑坑洼洼,两边还布满了大小石块和野刺蒺藜,而村里的乡亲全靠这条山路与山外保持联系。那时的乡亲们都很穷,住的是土坯垒成的房子,有的甚至住在茅草房里,房子里徒有四壁,没有什么家当,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来钱的路只靠上山采点山货,在家里养几只鸡鸭什么的。然后用扁担绳索、背篼背架(陕南山区背在背上的简单运输工具)肩挑背扛出山,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集镇上去卖,换点煤油、盐巴等生活必需品。记得有一年,我家养了一头猪,要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公社食品站去给国家交任务,爷爷前一天就用竹子、藤条、木棍扎好了抬猪用的架盘,准备好抬杠,请了四个帮忙的“活路客”,鸡叫头遍就把猪绑上架盘,打着火把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趟过四道河流,太阳晒头的时候才赶到集上。要是去县城,得靠双腿走近百里山路,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所以,村里很少有人到过县城,抑或山外有人到村里来,乡亲们也是杀鸡宰鸭,热情款待,小孩子们总是缠着人家,掏根刨底地问着山外的新鲜事。同样,我和弟弟要走五六里山路,才到那所叫三沟河的小学校上学,学校破破烂烂的,日落西山的时候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由于要途经几条山涧,夏秋季节,山洪暴发,就无法上学。
        当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有女莫嫁兰家坝,转来复去钻石髂(音qia)。这个叫兰家坝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说实话,这句顺口溜便是当地环境地貌的真实写照。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乱石遍地;生活贫穷,思想封建。姑娘小伙子们大都不愿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一个个走出大山,去追求他们的梦想。让人好笑的是,若是赶上谁家有婚嫁之事,迎亲送亲队伍,一定要摆成个长蛇阵,因为路窄坡陡,不能并排走,每个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慢行,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崴了脚或被路上的野刺挂破了衣裳。最困难的莫过于那些两人一组抬嫁妆、行礼的,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艰难行走,喊着号子互相提醒着,总担心把所抬之物撞到路边的石头上。新娘子走在蛇阵中间,缓缓前行,新鞋上、裤腿上也不免沾满泥土、野草什么的,野刺扎破新衣裳,常常弄得很尴尬,好气又好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家乡,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乡政府组织起全乡人民修公路,轰隆隆的开山炮炸开了陡峭的山崖,炸开了横亘在山路上的一块块巨石,也炸开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极左路线”的阴霾。经历一冬的苦战,终于打通了一条宽约两米的乡间公路,更是开通了乡亲们的一条“致富路”。路通的那天,乡亲们象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县上、乡上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没过多久,又拉通了电,有了钱的人家学起城里人,买回 “三转一响”。收音机、录音机的喇叭声放得震天价响,激起了大山的回音。年轻人靠着自身力气上山砍毛竹,采山货,卖到集市上,买回一辆辆崭新的飞鸽、凤凰自行车,驮着心爱的姑娘,骑得风快,逛集市,游县城。我和弟弟上学也方便多了,早上,我骑自行车带着弟弟到乡中学上学,下午早早就能回到家,这给我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到更远更高学府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将这条路进行整修扩展,路越来越宽,靠勤劳致富的乡亲还买上了农用车,搞起了运输,把农副产品运到了更远的地方卖个好价钱,城里人也开着车直接上门来收购。至于农民最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城里的商家也都会送上门来供他们选购。成群结对的青年男女们也从这条路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打工赚钱、学习技术。没过几年,这条路上摩托车、汽车多了起来,两边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外出打工的年青人还带回了大彩电。我和弟弟也经这条路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我们家迁到了汉中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政治上我们兄弟俩积极追求进步,弟弟夫妻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夫妻俩,我加入了民主促进会,妻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朋友们笑称我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党派合作制”。
而今,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英明决策,更让乡亲们受益匪浅,免了农民的农业税,减轻了负担,还给他们办了医保,健康有了保障。乡亲们高兴地说:现在是 “太平盛世”,我们赶上了好光景,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啰!国家投资数百万元,对故乡的路进行了大规模拓宽改造,铺成了柏油路面。昔日的乡间小道也打成了水泥路面,村前的河面上架起了“富民桥”,乡亲们出行更加方便了。要是上街“赶场(北方叫赶集)”,二十几分钟准到,还有班车直达县城。这几年,再赶上哪家嫁娶喜事,那又是另一番景象:贴满大红喜字的轿车排成长长的巨龙,新娘子被簇拥在中间那辆装饰最漂亮的小轿车里,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
        最惹眼的还要数公路上那群骑着摩托车“赶场”的青年男女们,他们穿着时髦,哼着流行歌曲,欢笑嘻闹,个个神气活现,从一张张喜悦的脸上,辉映出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开花结果,获得巨大成功,而他们正享受着这份甜蜜的果实。
        去年,美丽壮观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与故乡的路连接起来,延伸得更远。坐车从老家到汉中市区,原来需一天时间而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一天可以打几个来回。乡亲们说,现在去逛西安的话只要四五个钟头就到了,就是到北京也只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乡亲们正沿着这条现代化的“高速路”,奔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今年春节,我和弟弟开车回了一趟老家,路况很好,车直接开到了老家门口,满心欢喜的幺叔用丰盛的酒席招待了我们……
        变了,都变了,三十年时间,家乡越来越美丽,乡亲们越来越富有,越来越精神,而故乡的路也变得越来越宽广了,乡亲们的思路也更加广阔遥远了……
         悠然间,我回过神来,才发现电话还在手里,幺叔还在絮叨着什么,我赶忙对幺叔说:“幺叔,路现在这么方便,你别忘了常到我家来玩噢!”。幺叔爽快地回答:“要得嘛,要得嘛,等农闲点,我和你幺婶一定去你那逛几天。”
        故乡的路啊,您连接着我的心坎,连接着遥远的世界。我在想,该用什么来形容您呢?宽广,笔直,平坦,深远……
        不,这都不够啊! 我想。(作者系民进南郑县支部副主任)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会即将在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中进行征文,我们欣喜地看到雷志林同志的有关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期望我们的会员能像雷志林同志这样,积极撰写文章,讴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记录人民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