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遇袭折射中国社会的难堪与窘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33:12

方舟子遇袭折射中国社会的难堪与窘境

2010-09-02 06:25:00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跟贴 8 条 手机看新闻

尽管人人喊“打假”,但并不是人人都喜欢“打假英雄”,方舟子被袭后的舆论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方舟子将他在北京住所附近遭遇两个歹徒泼辣椒水和铁锤袭击的消息通过微博“广播”之后,舆论就明显分成两大阵营,一方呼吁“方舟子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另一方则质疑被袭事件背后是否有自我炒作嫌疑。

方舟子究竟是因“打假”而被报复,还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自我炒作,相信有关部门会查明真相,给所有关注此事件的公众一个交代。但是,真相的查明恐怕并不能结束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打假英雄”方舟子的舆论分歧。

方舟子善于打假。从打假案例的选择,到专业知识的运用,打假10年,他以“对真相要有洁癖”的近乎偏执的追求,触碰了许多个人、团体或是部门的利益。同时,作为“打假个体户”,方舟子的打假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独来独往的风格、嫉恶如仇的个性,都跟“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如果再由于受其个人价值观、知识面的影响,追问的过程偶有瑕疵,就更容易撩拨起“苛求‘苛求者’”的社会心理,引来旁观者的动机质疑。

而这还不是公众对方舟子10年打假行为最为困扰之处。更大的纠结在于,人们渴望知道真相,但是,当真相总是以这样非正常的渠道被揭露,当事实总是需要经过如此极端的方式被呈现,面对这样的真相,人们不知该是喜还是悲。

一方面,人们为方舟子一次次的打假而欢呼;另一方面,人们却又为每次打假事件的“虎头蛇尾”而沮丧和犹疑。比如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大多数也是不了了之。轰轰烈烈的打假往往以响亮的掌声和喝彩为开端、尴尬和失望的沉默为结尾,打假十年,有多少案例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

方舟子的存在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个社会的难堪与窘境———对诚信制度的呼唤为何如此艰难?所谓制度打假,无非是建立起一套社会诚信制度,完善对造假的惩罚机制,让所有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倘若学术造假者被开除,永远被排除在学术圈之外,文凭造假者的职业生涯因此被截断,造假之风还能如此猖獗吗?

让造假者付出高昂的代价,相信从技术层面讲并不是太难的事。关键在于惩罚机制从哪个层面启动,是不是在惩罚机制面前,所有造假者都能一视同仁。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没能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如此举步不前,成就了方舟子的知名度,也常常令他孤独的努力功败垂成。他的境遇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社会在成就与德行、功利与价值面前的进退取舍。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追问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将来面对历史时,无法摆脱的追问。(人民日报)

最新进展

北京警方调查升级

昨日,又一批警察来到现场进行勘查。这么多警察反复来,场面确实少见

昨日,随着美国《科学》杂志对方舟子遇袭事件的报道,这件表面上的治安案件,正在迅速地超越案件本身,成为公共事件。北京警方倍感压力。昨日,又一批警察再次来到现场进行勘查。

美国导师担忧爱徒

8月31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介绍了方舟子遇袭事件。该杂志还将2个月前,《财经》杂志编辑遇袭事件与方舟子遇袭联系起来。英国《自然》杂志也报道了此事。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上,也链接了《科学》杂志的报道内容,并留言称:“被歹徒袭击事件让我第三次被美国《科学》报道,我应该高兴还是悲哀?连我的导师Zachary Burton都忍不住发表评论了。”Zachary Burton教授称方舟子的打假工作是推动中国科学变革的尝试。但正是由于方舟子揭露造假行为,其导师对其安全表示了担心。Zachary Burton还表示,他正在努力,让更多的新闻机构关注这一重要事件。

警方再次勘验现场

昨日上午,一群警察再次来到方舟子被袭的现场进行勘查。这个架势引起了附近居民的关注。一个居民告诉记者,打架的事情不少见,但这次这么多警察反复来,场面确实少见。也正是因为此事,他们才知道自己和这个名人是邻居。

连续两天协助警察进行调查,连事先约定的采访都一再爽约,方舟子本人发微博对记者们表示歉意。他表示,协助警察调查是第一位的,接受采访,只能排到第二位。目前,他对警察的工作非常满意。

北京学界出现两种声音

但在方舟子遇袭后,北京学界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士纲在博客上发起了“声援方舟子,呼吁北京警方尽快侦破袭击方舟子案”的签名活动,到现在为止,很多科学家都纷纷留言签名,表示对方舟子的支持。

但也是在中科院内部,一个曾经被方舟子批判过的学者对方舟子很不屑。他介绍,比如,中科院植物所的很多人对方舟子都有看法,觉得方不但大嘴,还很狂妄。植物所一个不愿意公开身份的人告诉记者,植物所一些人对方有意见很正常,在去年中科院组织的海外华人专家对植物所的科研项目进行考核时,方舟子就对此进行过批评,一度让很多人下不来台。

(成都商报记者 龙灿)

再曝造假

合肥楼盘“竹签替钢筋”

发现此事的不是监管部门,而是一名普通市民,方舟子“打假热潮”成就斐然,建筑业显然也需要“方舟子”

合肥市部分住宅工程工地日前被曝以竹签代替钢丝、钢筋制作预制块,并作为混凝土剪力墙钢筋位置固定件。对此,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通报表示,将开展专项检查,全面禁止竹签代替钢丝、钢筋制作的预制块进入工地,已使用此类预制块的工程须立即返工。

截至8月31日,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根据举报,已在该市两处楼盘的建筑工地查出被“竹签”填芯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据介绍,这种“竹签垫块”是把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一个模板,再把削好的细竹签一个个塞进去,最后在模板上糊一层混凝土,晾晒后使用。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表示,像这样的“竹签垫块”只需稍用力一掰,很容易裂成两半,“肯定不符合验收规范,必须立即查处”。(新华社记者 葛如江、马姝瑞)

媒体评论

建筑业需要“方舟子”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恶劣造假?往往有两大原因,一是有利可图。二是有机可乘。一个佐证是,发现竹签代替钢筋的不是监管部门,而是一名打算买房的市民。建筑造假的危害性,已经无需赘言。这让我们想起唐骏博士门事件,有人如此感慨:唐骏这件事,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有些人不认为造假有什么大不了。这也许正是假货盛行、假人吃香的社会原因。方舟子的“打假热潮”成就斐然,建筑业显然也需要“方舟子”。(国际台)

他山之石

美国也有个“方舟子”

奥巴马上任后对美国的气候和能源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这与一名“方舟子”式的人物很有关系

两年前,奥巴马发表的就职演说里有一句话很关键,叫做“让科学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他上任后对美国的气候和能源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修正了一系列错误。奥巴马的这一变化,与美国一名“方舟子”式的人物很有关系。

他名叫肖恩·奥托,是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剧作家。在今年意大利举办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他讲述了发生在两年前的一段影响深远的故事。

2007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进入高潮,可4位候选人都对科学政策避而不谈。当时美国面临诸多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关注度最高的是气候变化问题。奥托看不下去了,他发起一个名为“科学辩论2008”的草根运动,试图促成总统候选人进行有关美国科学政策的公开辩论。

此事还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小布什当政的8年期间,科学在美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奥托在很短的时间里征集了3.8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签名。超过100所美国大学的校长、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几乎所有的美国科学和科普民间组织都参与了这项活动,涉及总人数高达1.25亿人。

 

但是,美国媒体却一直不愿报道此事。美国的科学报道完全按照时政报道的路子在走。美国的政治家不喜欢讨论科学。

奥托没有放弃。最后的民调显示,有85%的选民认为总统候选人应该进行科学政策辩论。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终于同意以书面的形式对奥托提出的 “美国需要面对的14个科学问题”进行了回答。这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科学政策辩论,也是美国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草根运动。

奥巴马获胜后,把积极促成科学辩论的3位重量级人物选进内阁,包括担任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这对美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新闻报)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