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有道理 (汇丰首席经济学家 简世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1:49:09

  尽管华盛顿人人都认为人民币应升值,但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这么想。难道中国人是对的?毕竟,将贸易失衡归咎于他国操纵汇率的阴谋诡计是很容易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庞大的盈余被认为是蓄意低估日元的结果。但尽管后来日元大幅升值——这一点从上周日本央行(BoJ)决定干预汇市以压低日元就可看出——该国盈余仍在顽强地增长。

  现在引起美国政府愤怒的对象变成了中国。美国正确地认识到,在21世纪,自己的国际竞争对手是中国,这也是中国政府不愿屈服于美国政府要求的原因之一。但中国的不情愿还反映出了一些更有理的疑虑。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上周在国会作证时,清楚地表达出了这样一种常规智慧:人民币低估“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行业,同时意味着,中国的进口成本要高于其应有的水平”,由此导致国内消费偏低。这一论断假定,名义汇率的改变会导致竞争力出现持久的调整,进而将缓和当前的全球失衡。但这两个假定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关于第一个假定,中国人均收入仍十分低,年均收入约为3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为4万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正缓慢缩小,是因为中国新的开放政策吸引了高质量资本和管理,加之异常廉价的劳动力过剩,让中国极具竞争力。换言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比重渐增,与人民币低估毫无关系。

  此外,人民币即使升值,也改变不了中国的竞争地位。中国最严峻的资源配置失衡,是劳动力利用率不高。中国几乎取之不竭的穷困农民工资源,限制了工资水平上涨的速度——略高一些的工资将更多的劳动力吸引到繁荣发展的城市,进而限制了工资水平进一步上涨。人民币一旦升值,这些限制将变得愈发明显,暂时丧失的出口竞争力将被国内工资下降所抵消。因此,中国领导人的说法是对的,即人民币升值除了极短期之外不会有什么效果,从长期来看还将伤害中国的劳动力。

  第二个假定同样站不住脚。诚然,政策制定者一直设法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经济“再平衡”。日本上世纪80年代曾进行过尝试,但随着出口放缓,其经济走向繁荣,为80年代末出现的泡沫和之后的通缩式停滞埋下了祸根。2008年,英镑贬值,但英国的贸易表现仍很糟糕。中国完全可以援引这两个例子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自己拒绝动作过大的理由。

  但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难道证明不了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即使在这一点上,我也无法确定。中国很可能希望将所持美国债务转换为范围更广的资产,包括美国公司。但美国国会对此热情少得不能再少。的确,由于美国众议院往往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方收购美国企业,中国几乎只能将其盈余投入美元资产。

  由于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升值必然意味着美元贬值。因此,归根结底,将美国的汇率政策形容为美元贬值政策(而不是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能更准确些,它反映出的不是美国贸易困难,而是其债务过多。美元一旦贬值,为支持美国金融体系而发售的各种国债的价值,按人民币计算都将大幅下跌。而在中国人看来,这看上去会十分可疑,像是一种违约。难怪他们不愿意让人民币升值。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美国应收回其保护主义腔调越来越浓的言论。美国人不应忘记,正是由于中国等债权国的雄厚财力,才使美国的财政刺激成为可能。制裁只会让世界陷入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汇率动荡和利率冲击。

  因此,美国最好认识到,美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这种威胁适得其反。此外,美国应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动中国国内经济亟需的社会保障和消费者信用改革。除非实现这一切,并让中国家庭学会消费,而非只知道储蓄,否则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不会消失的,不论人民币汇率最终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