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的效果──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47:2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叶小兵
一位教师在讲授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其中放映了一段希特勒阅兵的历史记录影片。这段影片足足播放了四分钟。
课后,我对任课教师说:这一段影视资料,虽然场面热闹,传递的信息不过就是显示纳粹德国的嚣张,但却用去不少时间。这样既会影响到整个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进行,又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们看电视中的节目,若感到内容冗长、情节拖沓时,肯定就换台了。应该在备课时对原始的影片进行剪裁和重新编辑,将希特勒及其军队的耀武扬威和民众疯狂场面等主要情景展示出来即可,有二三十秒钟足够了。
还有一次听课,教师也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己的讲授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得很精致,色彩明快,形式多样,有图片、地图、史料、动画、影视等,显示出了大量的信息。在课后的评议时,我在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后,指出了一个缺憾,这就是在这堂课上没有板书,学生也不记任何笔记。如果这样来上每一节课,即使堂堂精彩,但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却没有留下有关的学习提纲及要点,没有养成记笔记的学习习惯,这大概不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随后,我举了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位教师在设计电子课件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巩固,他将一课的教学提纲用“超级链接”与课件内容结合起来。在讲授一个子目时,先是投放出该子目的标题,然后点击进入相关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完成后,返回到初始的界面上,再演示下一个子目的标题。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完成后,初始界面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提纲,类似板书纲要。教师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将初始界面上的纲目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就避免了运用课件时忽略学生记录纲要的情况。
以上所举的教学例子,涉及到当前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的一个问题:课件的有效教学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了,尤其是在教学设备比较完备的学校中。可以说,这几年来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个好东西,功能多样,信息量大,合成性高,直观性强,具有情境感、立体感、动感,甚至可以模拟空间、“一网打尽”等等。然而,像任何先进技术一样,其科技含量高不高固然重要,但对使用技术的人和享受技术的人来说,技术的运用是否实用,是否有效,是最重要的。就这一点讲,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展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实际中,是存在着课件制作不当、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诸如:课件所显示的文字资料,内容过多且字号过小,密密麻麻充满了整个界面,学生在下面读起来既费时又费力,甚至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选用和展示的图像清晰度太低,模糊不清;课件的底图与文字的色彩反差小,使得文字的显示不甚清晰,如黑底蓝字、蓝底绿字、粉底红字等;在对课件中文字标题的编辑时,“预设动画”未进行静音,使文字显示时带有声响,如发出打字声、刹车声等,对学生的观看产生干扰;在界面的角落设有动画图标,如晃动的小人、奔跑的动物,没有实际意义,不含有学习信息,却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一项历史知识,编排了过多的图片,如一个人物,有头像、坐像、工作像、与他人合影等好几幅照片,眼花缭乱,信息重复,以及本文开头提到的影视资料未经过剪辑,冗长拖沓,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从技术的角度上讲,都是不难解决的。关键是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教师所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就像我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学识渊博、嗓子洪亮、音色优美而进行讲授一样,运用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因为这是新技术,不用就显得不时髦,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使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这就是说,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施,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进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目的与态度、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策略与方式、学习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反之,则要考虑有没有使用的价值了。因为任何技术都可能有双刃剑的情况,用得不好,反倒不利,不如不用。所以,在运用课件时,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接受课件演示时的认知活动。
在课件的实际效果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效果。制作的课件是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助于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在编制课件时需要考虑到的。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电脑设备出现故障,迫使教学过程停顿;教师忙于对课件的解说,使教学内容的主体发生转向;课件的内容过多,导致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十分紧张,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等等。如果课件的使用反而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影响了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甚至是使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那课件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实际上还有一个在课件制作上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即课件编制的效率问题。说实在话,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教学课件,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这必然会加大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如果由于制作课件使教师的工作增添了更为沉重的负担,那在效果上还是要大打折扣的。
既要有好的教学课件可用,又不使教师加重负担,这的确是一对矛盾。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一次中学历史教学课件的展示评比会上,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看上去很简单,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白底黑字地显示文字,加上一些必要的图像。我问教师怎么想到这样做课件的,他说:这样多省事,花不了太多的时间,照样能用。我也可以把课件做得漂漂亮亮的来参赛,但那不过是“秀”一下,平时的教学中怎么可能堂堂课都那样啊。我听了以后颇有感触,他这样做是很实际的,也是有效的。这种朴实无华、返朴归真的做法简便易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投入的工作量。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彻底改变在课件制作上教师“人自为战”、“孤军作战”的状况,这在实际中也出现了不少方式,如学校历史组的老师们在制作课件时进行分工合作,成果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一些省市的教研室建立课件的网络平台,包括课件库和素材库,把收集到的历史课件按教材顺序编排,供教师下载使用;充分利用电脑公司、出版社等专门机构发行的教学软件,或是教育信息网站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等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有效做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制作和运用课件时注意并设法提高课件的实际效果,才能使课件真正成为我们进行教学的利器。
2007-09-29  人教网
课件的效果──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七 细节的重要──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二 老师的提问──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三 学生的提问──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四 史事的过渡──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五 图片的演示──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六 讨论的组织──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八 讲授的必要──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九 师生的角色──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 知识的延伸──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一 学法的指导──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二 单元的设计──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三 辩论的展开──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四 目标的表述──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五 结构的把握──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六 适用的教法──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七 现实的联系──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八 单元的总括──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九 讲授的必要──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九 重点的选定──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一 呼呼重点的选定──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一 小兵杂谈汉朝的八大历史贡献 小兵杂谈汉朝的八大历史贡献. 悟老师讲课听课摘记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