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投资者的投资逻辑的蜕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4:18:41
我是在上一轮牛市的疯狂中踏入了中国股票市场,前几天我看有人在给中国股民划“成份”,第一代、第N代……..!我也不知我算是第几代,总之当时我现在接触的股票投资者中,同龄人很少有比我入市早的,同股龄的老股民中很少有比我年轻的。
单衣曰:“日必三省其身”
我认为很有道理,在生活中人要经常总结,我们做为一个投资人更不能只长岁数不长记性,尤其是我这么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来说更是经常要“三省”一下,特别是每次遭遇市场先生的重击之后。
回头看一看,这么多年里我的投资逻辑其实一直处于一个逐渐的修正蜕变之中。
就从我泡00论坛之前开始吧,那时我还不知BBS为何物。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比起很多股民来说。因为我每个阶段都得到了一些前辈老手的教诲----用现在一句时髦话说经常获得“外延式增长”,尤其是我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初的日子!
是一个做了多年期货的朋友引领我进入了这个投机世界,他找朋友帮我开了户、教给我用看盘软件、交易软件,最可贵的他耐心授予了我最早的投资逻辑----追涨买入、更高卖出。最让我受益终生的是他反复演示、强调止损的重要性而让我很早就竖立了止损保身的原则。
抢帽子阶段:
就象最近一年入市的新民一样,新入市的很长一段时间总是操作最顺手的日子。
投资品种的选择就是看涨幅榜,那个在涨并且看起来顺眼就买那个,买错就“砍”----这 “砍” 是那位大哥的原话,判断买错的唯一标准就是跌破买入价了。
现在看来,这位朋友教给了我最简单的技术操作----追涨买法,最朴素的投机原则----顺势原则。其实那段日子这位大哥断断续续给我讲的远不止这几点,可惜以我当时的悟性只吸收了这两点而已。
总结下来,这个时期我的投资逻辑就是:买入并持有正在上涨的股票,这种逻辑方式影响了我很多年的时间,至今我也仍然留有这种风格的些许痕迹。
极好的日子过后总是极坏的日子到来,2001年政策原因导致的几年大熊市开始了。我很长时间以来持续赢利的操作手法也不好使了,经常是追涨买入即遇下跌,跟很多人被套住就等解套的人不同,止损原则我执行的很强----与个人性格有关吧,并且在我后面几年里,我做了N多次的反弹,并且试图寻找到一种更好的操作方法来与这个市场抗衡,从那时开始我开始进入了一个学习复杂技术分析手段的周期。
寻找“战胜市场”的屠龙刀:
这个时期的股票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逐波找新低的运行,我的那位朋友每次和我见面都嘱咐我退出市场来好好忙自己的生意,不要试图逆势投机。可我没有听,始终想信自己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战胜市场----做到熊市也能赚钱的,并开始了自己的寻“刀”之路,寻找自己认为可以战胜市场的利器。
在完善自己的分析家软件的过程中遇到00论坛,这里的股票软件破解及各数据资源是很丰富的。注册了一个ID就是“拈花微笑”----那时我正在学佛。
在当时股票市场已经跌了很多了,每到一个平台就有很多人认为底部到了亦有很多人认为不认同底部,所以当时的股票实战交流区是很活跃的,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个人----文佳、婆婆12、巴菲特羊,但我没有参与其中,因为那时好象江恩的理论和艾略特理论在论坛讨论正酣。
那个阶段看书比较多,道氏理论很合我的口味,因为和我朋友教的理念是差不多的,都是讲市场有效论。还有墨菲的书、尼森的书、丘一平的书直至还追本溯源找到K线理论的老祖宗的武田的书,总之只要技术分析的书我都会拿来看一看----凡我认为能提高我的赌技的,几百本是有的,其中也读了很多现代投资大师的著作,比如格雷厄姆、费雪、彼得林奇以及十几本有关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书,但那个大熊市的市场阶段这些人理论是不如技术分析理论讨人喜欢的,因为后者更为直观且立竿见影。
研究技术指标阶段:
要经常更新数据就经常来理想论坛流连一下,那时和软件交流和技术指标交流是在一个版区的,一些朋友编写的指标公式的测试数据深深吸引了我,在大盘间隔性的振荡下跌中,抄底的方法理论是很有市场的,那时00论坛的“指标高手”是真多呵,他们总是很热心、慷慨的把自己的新成果发送上来。每次遇到反弹都会捧出几个高级武器和高人来,动不动就是预测了“涨停”,而有些朋友编写的公式通过成功率测试能达到90%以上的效果,我觉得我找到方向了----哈哈哈!
那时我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学东西就是快尤其是我一向比较好学!把分析家、飞狐的指标函数开始生吞活拨的往肚子里装,把网上成千上万的指标公式“扒光了”研究,不光研究指标的编写技巧,还要研究这个指标运行的原理,每天做完生意晚上就研究测试各种老指标、新公式…………,时间久了各种基础指标的原理基本烂熟于心了之后,对研究的结果是失望的,发现所接触的所有高成功率公式指标不过是一数字游戏耳!不过在对跌的鼻青脸肿到极致的股票进行的参数样本采集(大多跑不出KDJ、BIAS、..几个指标的圈,有的还用上WINNER类筹码函数,更有甚者还有意用上未来数据函数和跨周期函数;更是自欺人),所有指标的基础都是量价变化的衍生品,肯定是先有形后有影,只有日出导致鸡叫,那有鸡叫导致日出的道理,这对于我一入市场就学K线的人来说太小儿科了,所以我又回到原来最简单量价操作的路上来!
不过学习了那么多函数的编写也并非全无用处,这么多年里在做一些筛选、排序工作时写个小公式还是效率高很多的,对自己的思路和朋友的思路的进行历史验证时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至今我对这类编程方法还有空就研究研究,前两年理想老大还送了一本<<量化思路>>邮寄给我。
深度研究技术指标后在我那段时间操作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正负兼有。好处是操作理性多了,对量价的认识比以前深刻多了,对各种形态、指标均线的的状态以及运行的规律有了总结了,从那之后基本在操作上再没吃过大亏----“曾经精研指标的人大多比较敏感,但有时也难免太敏感”。
还是多讲讲负面的吧,
以前的理念的是简单的----涨而买、跌而卖,而懂得了指标超买、超卖、交叉、被离、粘合、发散后思想就变得复杂多了;且很多东西是有矛盾的。三国志中刘备对袁绍的评价是“多谋而寡断,难成大器”也许能说明我当时的一些状态。现在回头看来,那时那种混沌状态原因有二,
一:市场长期处于低靡,给我和给所有想逆市操作的投资人“打击”远多于“鼓励”,而投机永远都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总会给你以一种“成功一直离你很近,却每每与你擦肩而过的感觉”,很破坏心态而患得患失。
二:年纪轻、阅历浅而学东西又太多太杂,不能说“消化不良”也最其码是未能融会贯通。
我那位忘年交的朋友对我当时的操作“状态”是很不满意的,见一次批一次!他比我大近二十岁,他见我这样状态的人见太多了,他说大多在市场中死掉了。我慢慢的、逐渐的感觉到他说的有道理,开始了回归简单之路。
在00论坛玩了一段时间,00通过观察觉得俺是个好同志就提拔俺做了版主,这成为俺在后来几年里一直在我的投资朋友圈子里吹嘘的资本之一,这可是中国第一大的证券投资论坛呵---当时清了几次潜水员ID后也有十几万会员呵!
戴上版主这个红帽子之后再发言就“爽”多了,一段时间内发言相当踊跃,交到越来越多朋友;有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员、有私募理财的从业者、还有一个证监会的………当然接触最多的还是一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有几个我还在深圳一起吃过饭,眼界开阔了很多!
看大盘做个股阶段:
在漫漫熊市下跌路里,做反弹无异于火中取栗。尽管我一直自恃身手敏捷、技术不凡,但还是逐渐不敢出手了,终归隔段时间就割自己一刀是真“疼”呵!03年开始,一个叫单衣的人和我慢慢成了朋友----尽管他经常以一种嘲讽的语气夸俺,在熊市几年里他大多数时间里他是论坛很多人的“神”,因为他看空的观点在熊市里说对的概率太高了。他是随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一路走下来的老股民,应比我大十多岁吧。也算是十几年中国股市硕果仅存的一批人----大多数小散们都为市场发展做了炮灰了。他一贯坚持的观点就是“看天吃饭”,大盘不好时就空仓休息。并且他每每都是在下跌中反弹的末端发出黑色警报给大家----好人呢!并且大多数的发言事后看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想法以很好的验证共鸣,强化了我要顺势操作、看大盘做个股的思路。这个理念的树立,在漫长熊市岁月里让我益无穷,减少了操作也就避免我和我的朋友们的资金的一些无谓损伤,在此感谢单衣。
抓“临界点”想法:
这种想法应该是从熊市开始时就有了,这时的市道是跌多涨少且是漫跌急涨,跌多了就有反弹,给我等自恃身手敏捷的年轻人创造了很多抢反弹赚暴利的机会,其实也是造成层层割肉的机会。但如何抓住这咱一瞬即逝的“机会”呢?追跌买入肯定是不行,会死的很惨!原来那种追高买入的手法也不行,弄不好死的更惨!其实市场里很多人在熊市里死的原因大多是这两条。不买跌、不追涨哪么买呢?那就是买在临界点----传说中的转折点,单衣那看大盘做个股思路被给用这里了,既然大盘反弹时个股上涨的概率高且幅度大,我03年开始就妄想利用技术手段来监控预测大盘涨跌,看准大盘了再出击个股就成功一多半了,方法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系统是这样建立的。
写出指标建立扩展数据和横向统计及自定义数据:
一:BIAS超卖、超买家数每日统计,然后把历史扩展数据用数据在副图用柱状来显示,比较跌的或涨的“鼻青脸肿”个股的家数每日变化。
二:个股内外盘统计,即是统计每日外盘大于内盘家数和小于内盘家数。把历史差差额用双向量柱来显示,内外盘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
三:统计个股大买盘、大卖盘之差,看主力是增仓还是减仓,也是用正负双向量柱来显示。
四:对3日.5日.13日均线趋势进行统计,分别统计每日这几个分类均线向上的有多少家、均线向下的有多少家、均线拐头的有多少家,在副图显示每日多少变化。
五:统计股价重心三日上移、重心三日下移的股票的家数,对比每日变化。
六:统计每日筹码稳定的股票家数,原理就是陈浩的那个90:3(获利盘>90%而日换手小于3%的股票)。
七:收阴成交量之与收阳成交量之和的比率,反应多空力量变化。
………………..
林林总总应该有三十多项,把扩展数据十三项用满又接着用横向统计和自定义数据的栏目,总之我的电脑配置已经是很高的但仍觉得不够用! 搞了这么一套复杂的系统简直可以开发一套商业软件了,但发现效果离自己预想是有距离的,并且慢慢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短期波动是不可以精确计算的,天之道也!但在操作中也非一无是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总结对于我对这个市场的认识还是有帮助,尽管有些规律其实是似是而非的。在实际抓反弹的操作中,这套分析思路还是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全面统计,让我对这个市场看脉络看的更清楚一些,在几年的熊市的下来,我的帐面市值通过做反弹每年都有正增长的----可惜短线只能赚小钱。
最近电视上正在播放陈浩的天狼50软件的广告的一个宣传重点就是“数据解盘”,其实和我几年前做的东西大同小异----并且当时我也把所有统计结果做出文字解盘,但这个东西研究的太过了,最其码方向不正确,现在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类东西:“术,非道也”!
认识价值成长股:
其实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初,我的那位朋友也给我灌输过投资标的的选择标准,但在牛市里鸡犬升天的市道里这类选股技巧很难体现价值,因为买什么基本都涨,并且那时最火的网络股很多是亏损的。
但到2001后熊市下跌中的N多次反弹到基金重仓的五朵金花的异军突起,我很清楚的看到绩优低PE的股票的确是远好于绩差股的,跌势中抗跌而上涨时强度更好。我在技术选股的同时也慢慢加入了基本面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我这么多年几乎没碰过ST,但只可惜那个阶段对基本面的研究只是浅酌即止了,仅看一下每股收益、流通盘、算一下市盈率,且只是侍机做一下短线-----赔赚都跑。
03年00论坛的两个老会员成了我的朋友,他们的操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叫“江湖游客”一个叫“铃儿”。他们都是那种在熊市也做大波段的中线好手,就在我们这些短线客隔几日就眩耀一下自己的短线成果时他们也会交流一下他们的持股,经常是形态极为难看的,如果我操作的话是必砍的。但过几个月看这些股票又涨一大截,慢慢发现比我们的短线收益要高多了。
那个铃儿经常给我说:她买入的股票大多是会继续下跌;之后慢慢赚大钱的,说她对技术并不敏感!我当时一个“市场有效论”的信徒,趋势线、支撑位、压力位之类图表分析是我的投资逻辑,对她的这个言论感觉很值得研究----有点象巴菲特,但还不能完全接受-----因为当时我认为中国的价值投资理念者基本全给套了,远不如短线来的痛快实在。持有一个正下跌的股票的信心来自那里呢?肯定不是来自技术面,如果看“技术形态”那早该砍掉了,那肯定是来自对公司基本面的信心,翻看一下些常说的“蓝筹股”的表现吧,在那几年指数连续下跌的大熊市里,上机场、武钢、中兴、盐田港、中集、茅台……..却在连续创着新高,从03年开始我慢慢对我一直信仰的市场有效论有所动摇,慢慢开始了我对投资标的的投资逻辑的思考。
价值投机阶段:
03年开始,随着和各个层次的实战型选手的观点交流碰撞,随着实际操作中不断的修正演变,我越来越侧重于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觉得除了寻找好的市场时机、好的买入点位外更应该侧重于对投资品种的选择,那就是要投资于好公司,这样才有更好的获利、更大的安全性。
对好公司的研究就是从最基本的财务报表学习开始的,学习三个大表----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
并学会了怎样来评价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看企业的获利能力、看企业的经营能力、评价企业的财务安全状况、评定企业的发展能力。
但好企业还要买相对理性的价格,那就要进行一下估值工作
我最早接触的评估一个股票的方法就是PE估值法,PE低的就是比PE值高的好,但仔细动一下脑子其实不然。首先,在全球市场都是对一些行业给以予了较低的PE估值;比如公用事业类股票……,而对有些行业给出了比较宽容的高PE估值;比如高科技公司、奢侈消费品类………,还有,对于有些行业我们认为的低PE时买入是不一定正确的,比如有色金属、钢铁、汽车,他们的PE最有吸引力时正是他们行业峰值阶段----股价也有可能是在峰值附近。
或许这种估值方法对同行业股票进行比较还有一定道理,低的是被低估了,但转头一想好象也不完全对,行业内的大品牌、龙头企业是不是要给高一些的估值呢?
但后来引入成长性因素这些问题就解决了,那就是结合PEG估值方法(市盈率 / 未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这么多年了其实也接触了更多的估值模型但还是坚持了PE+PEG的方法,或许是其他方法我理解领悟不了亦或是这种静态+动态的思路让俺觉得更直观。
我的操作已经逐渐由沿袭多年的“抢帽子”看图形操作进化为“技术形态+公司+市场环境+资金管理的复合逻辑,基本到现在仍然是这样一种操作思路做着波段。
价值投资阶段会来临吗?
最近两年我慢慢觉得我的逻辑还是复杂了甚至方向不完全对,主要还脱离不了博弈心态的桎梏,还摆脱不了“市场有效理论”束缚,一遇市场风吹草动难免仍会被自己的肾上腺的分泌物影响自己的操作。关键就是以前对这个市场的认识有很大偏差,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关心的太多了,其实应该关心的只有两样:一是企业价值,二是现在的价格,推动股票价格变化的两大因素就是公司的估值与业绩的变化。
股票的价值是股票的本质,而价格是股票本质的表现,也就是价格是现象,现象以本质为基础,由本质决定,并表现本质,从一定意义讲价值规律描述的价值决定价格,其实就是:"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而我或市场大多数人的操作却是本末倒置了,牵引我们操作的绳子那端是价格的变化而不是股票的价值,就象巴甫洛夫的那条狗,跟着价格的跳动做着买入、卖出的条件反射式的动作。
我们投入资金买入的是一个企业的股权,这个企业目前的价值与未来的利润成长就是我们股票价值的核心,好的公司长期趋势肯定是上涨,要享受它带来的复利增长那就要长期身在其中----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要在场,我给一个现在有十万资金的朋友指过一条成为过亿身家富豪的路,一生买三次股票,每次升十倍,足矣!朋友觉得我在开玩笑,其实就最近两年吧,我们操作过的股票中涨了十倍的公司还少吗?只不过没长期拿住给卖了嘛!
正确的投资逻辑其实就慢慢显现了,
那就是: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
为什么要“好”公司,选股票就象选媳妇不能多选所以一定要用心选好的,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为我打工。
“好”价格,就是有学问的人常说的“安全边际”,当然现在经过几千万人大跃进式的发掘之后被低估折价的票基本已经比熊猫还珍稀了,只能是从利润增长上来下功夫了,实在没有那就等。
它的结构是很简单的但做起来是很难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是这样越聪明的人越不成事儿----因为大多是小聪明。
这两年来我对好公司的研究花了很大功夫,基本把攻击范围就圈定在差不多30家不到的公司上仍觉得太多,唯长期持有这一关过不了,耐不住寂寞总喜欢追逐正主升浪的股票求短线暴利。
在VIP区古韵、毛毛龙、LIYA88、苏福马、李先胜、鲁雨几位老兄几年来给过我很多建议和批评,因为在牛市这样操作最容易失掉头寸,尤其是李先胜火力最猛,近一年来几乎是见一次就对俺“鄙视“一次,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前两天说的----“多看一下你自己的交割单吧,它是你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