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网-文章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27:56
执政为民的光辉范例
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
1980年9月25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我有幸参与了起草过程。随后的岁月里,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宣传和贯彻《公开信》的实践活动。一路走来,一幅幅凝重的历史画面不断在脑海中翻滚,时间沉淀的感恩情愫常常向心灵冲撞。急切地要把所思所忆倾诉出来。
一、《公开信》出台前议得真透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后,当全党把注意力投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时候,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极度短缺的尖锐矛盾和由此带来的诸多困难更加突显出来,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党中央决心把经济增长搞上去,把人口增长降下来。在具体对策上,有专家建议推行“无婴年”,比如今年宣布,明年为全国“无婴年”,3亿多对育龄夫妇全部停产。这样停一年,生一年,幼儿园、学校都将一年暴满,隔年缺班,经济、教育和其它相关事业,将会受到轮番冲击和影响;有专家建议,给每对爷爷奶奶两个孙辈指标,自行调节。爷爷奶奶们普遍有六七个子女。只有两个孩子能分到生育指标,多数分不到,如果配偶也没分到指标,一个也不能生,势必引发许多家庭矛盾;还有专家建议,在严格限制生育三胎的前提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已有不少育龄夫妇先行一步,发出只生一个孩子的倡议,得到热烈响应。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能不能行?会不会出现劳动力、兵员短缺?孩子的抚养、教育、家庭结构、养老保障有没有问题?讨论非常热烈,相左的意见针锋相对,充分论证比较,对可能带来的弊病讲得淋漓尽致。比如老百姓常讲,老大憨厚、老二聪明、老三猴精,不要老二老三,会不会把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弄没了。又有人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名人为例,说明头生子智力不比老二老三差,毛泽东、鲁迅都是老大,就是有力证明。还有人指责,实行计划生育,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翻版;是极“左”路线的延续。也有人预言,“四人帮”把党群关系破坏到崩溃的边沿,再严格生育政策,定会崩溃无疑了。当时的主流意见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阶段性决策,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纠正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左”的指导思想后实事求是面对困难的正确决策,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这场讨论和《公开信》的发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有关专家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特别是邓小平、陈云同志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如果没有那一场透彻的讨论,没有党中央坚定的决心,《公开信》就不可能出台。
《公开信》的起草工作,由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栗秀真和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梅行具体组织,参加起草的有栗秀真、梅行、苏沛、宋健、刘铮、刘庆山、王连城和我,宋健同志以控制论专家的博学多识写了近两万字的初稿,富于科学性和趣味性;人口学家刘铮同志也写了一个初稿,他攻统计学出身,列举了许多数据,学术性强,也有六七千字。这时书记处研究室又召集参加起草的八位同志开会,就《公开信》的内容、写法和要求进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公开信》要突出信的特点;要短,长了读的人就少了;文字要通俗;要回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宋健和刘铮同志很忙,会议确定在栗秀真、梅行、苏沛、刘庆山同志指导下,由王连城和我执笔。会后,我们日夜赶写,每写一稿都由梅行、苏沛组织一次讨论,提出详尽意见。如此反复,一连写了六稿。基本接近发表时的样子了,有关领导同志才点头同意,批准送审。在送审过程中,经过领导同志们反复修改,才定稿发表。对我来说,参加“公开信”的起草,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二、《公开信》写得真好
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是要全党和全民共同来做的事。仅仅由国务院作决定、发通知、下指示还不够。于是党中央想到,要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党发一封《公开信》,用党史上第一回的形式共商天下第一回的大事。《公开信》把全体党团员和他们所联系的亿万人民摆在主人翁的地位,请在主宾席上,一下子拉近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距离。有些基层党支部在学习《公开信》时,书记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们,党中央给我们来信了”。《公开信》的发表,也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大街小巷,远乡僻壤,到处张贴,张处传诵,老少皆知,妇孺皆晓。多么好的创意;最好的创意要靠文字来表达。只有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才能听得进、记得住、行得通。《公开信》讲这么重要的事,一共只有三千字,一口气可以读完。用百姓的话来说百姓的理,平等尊重,从容交谈,不讲套话、空话和大话。多好的文风;《公开信》摆事实,讲道理,既讲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意义,有利于资金的积累,促进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减轻粮食、能源、水源、森林、经济作物等等需求的压力,促进人民生活的提高,又讲将来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人口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数目多过女性,一对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一些家庭可能会出现老人身边缺人照顾的问题。不遮不掩,把困难和风险明明白白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议到的问题,《公开信》几乎全想到了、讲到了。诚恳透明,实话实说。多好的态度;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天下第一难事。难就难在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难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小家利益和国家利益难于兼顾和统一。做好这项工作,不能不靠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的综合持久作用。而我们党遇到需要承担风险付出牺牲的艰难任务,总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千难万难,党员带头就不难。《公开信》号召党员团员模范带头,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每个同志都要积极耐心地向周围的群众做工作。坚决不干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事。多好的针对性;《公开信》还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从现在起用三四十年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时间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个阶段性的措施,不会长久不变;而且不搞一刀切。中国幅员广、差异大,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某些群众确实有符合政策规定的困难,可以同意他们生育两个孩子”,“对于少数民族,按照政策规定,也可以放宽一些。节育措施以避孕为主,方法由群众自愿选择”。多么重要的定心丸。
三、《公开信》的影响真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千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人口增长洪峰袭来的时候,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跳进洪流,筑起人墙,遏制洪峰的冲袭。党团员带头晚婚、晚育,带头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带头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带头做亲人和朋友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经济工作中,人们常能听到个别干部和子女营私谋利的丑闻,响应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的号召,几乎都不含糊,都走在前列。王平上将的女儿王晓旭,刚结婚就做了结扎手术,坚决不生孩子,她说,我父母生得多了,我们这一代少生一点,作为补偿吧。为了打消已婚育龄妇女对落实节育措施的疑虑,许多领导干部的家属,年过四十,已经没有生育要求,她们毅然率先躺在手术床上,接受节育手术。在那些激动人心日子里,我们经常看到,医院妇产科、病房中、走廊上、礼堂里,挤满了来自农村的育龄妇女,争先恐后落实节育措施。她们多半是懂得了人能多生孩子,土地不能生孩子,孩子多了要缺吃的道理,自愿走来的。也有的只是看到《公开信》这么说了,共产党员这么做了,那准错不了,就随大流随来的。我们的计生干部,在上难下难,上下都难;左难右难,左右为难的事业中,练就一副“铜头”、“铁咀”、“橡皮肚子”、“飞毛腿”的本领,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造福千秋万代。不少人挨打挨骂,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的计生工作,从初级发展走向科学发展,同样交了学费,付出代价,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中成长起来的。
《公开信》的发表,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反对声、质疑声如蛙鼓噪。固然有人出于不愿中国发展起来的用心,更多的则是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西方个人中心主义和中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被他们视为大逆不道、不可思议。因而一段时间,我国的计划生育成为西方反华的焦点之一。历史的发展不依他们的愿望为转移,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伟大的人口奇迹。人口从高出生率降到低生育水平只用二、三十年时间,一代人走完西方四代人走完的路程。30年全国少生4亿多人,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四分之一的贡献。当今世界热议的碳排放问题,按联合国提供的数据,人均一年排放3.8吨,少生4亿多人,一年就减排15亿吨。
1984年2月17日至20日,我随以黄华为团长、胡克实为副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举行的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首届会议。在招待会上,有位印度议员对费孝通教授调侃地说:“你们是世界头号人口大国”,费教授脱口而出:“这顶贵冠我们会拱手相让,送给你们!”在场的印度议员说:“这顶贵冠我们可不要!”事隔几年,当他再次到访北京时,感慨地说:“看来,费教授的话不幸而言中。中国共产党就象有种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四、纪念《公开信》要与时俱进
《公开信》号召,“最近二三十年的时间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的是把人口增长降下来,把经济增长搞上去。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增长上去了,人口增长下来了,效果比预期还好。30年前,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菜茶,样样短缺,天天作难。现在是不愁买不到,只愁卖不掉;30年前,众多学龄儿童等在学校外面进不去,现在生源紧缺,不少学校空巢。人口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压力已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化了。《公开信》提出的任务圆满完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这个最大规模的人口,一旦思想解放,放开手脚,自由流动,自主生产,自主创新,人脑人手功能充分发挥,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因素的作用无可估量,满足人口的消费根本不在话下,人们反而希望增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又往往能带来正面的积极效应。比如,我们十三亿人,每人省下一点,就可以建一座三峡水电站,就可以建设一个新汶川;每人多存一点,就可集成八千多亿美元,借给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大债主,从而增加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当然,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要始终牢记十三亿人的上学、医疗、养老等等方面还有许多难题的困扰。还要看到正像《公开信》所预言的那样,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短缺的矛盾缓和了,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峻,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出生缺陷有增无减,人口素质极待提高……。在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的时候,既要充分肯定中国人口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中国人口奇迹的创造,正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是党的强大的执政能力、组织动员力、民心凝聚力的合格答卷,是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而成的集体人格、集体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伟大胜利。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性,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着力打造文化计生、绿色计生、和谐计生、康乐计生。
联合国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文化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它本身就是人类发展的目的”。打造文化计生,就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下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文化,包括性文化、性别文化、姓氏文化、婚姻文化、生命文化、生育文化、养育文化、养生文化、养老文化、丧葬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使先进人口文化得到发展,健康人口文化得到支持,落后人口文化得到改造,腐朽人口文化得到抵制。依靠先进人口文化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现实生活中人口文化的种种悖论和缺陷,如性交易、包二奶、买超生、卖妇女、溺女婴、弃父母。使得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中国老者都能得到优养。30年后的中国,既是经济复兴的中国,更是文化复兴的中国,既有世界一流的硬实力,更有世界一流的软实力,既有让人羡慕的丰裕的外汇贮备,更有让人仰慕的人文学养,道德风尚。德邻万邦,文化天下。开展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初衷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天常蓝、水长清、风调雨顺、四季宜人的家园,使人均耕地、资源、水源、能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人口计生工作,不但要通过人口的宏观控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更要主动当好配角,把人口计生工作与保护环境紧密结合,打造绿色计生,各级人口计生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志愿者和计生户,既是人口计生宣传员,又是绿色天使,环保卫士。人口计生工作的扶贫工程、关爱女孩工程、帮助贫困母亲工程等等,都要开展绿色项目,支持低炭经济,发展清洁能源。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大地当成自己的面庞,把花草树木当成自己的秀发,把河流当成自己的血脉,把天空当成自己的肺叶,倍加珍惜,倍加爱护。30年后,和全世界人民一道顺利地规避气候变暖带来灭顶之灾的风险。30年后的中国,到处是天然氧吧,绿色家园。无庸讳言,中国当前还有着不和谐的音符,人口计生工作也一样,生育政策和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流动迁移人口的持续增加,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迁移人口与空巢家庭,人口计生的服务和管理,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服务的项目和品质与育龄夫妇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有一定的距离。打造和谐计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象长春市人口计生委那样,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送到千村万寨,千家万户。促进性别和谐、婚姻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代际和谐、城乡和谐、新老和谐、人地和谐、天人和谐。30年后的中国,处处家庭和睦、老幼和敬、邻里和顺、城乡和融、民族和合、社会和谐,成为倡导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示范者和生力军。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材,另方面要大力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象大连市人口计生委那样,积极推进健康家庭计划,打造康乐计生。从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抓起,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大面积传播,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特别是大力降低女婴幼儿死亡率,使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增大人口健康年龄存量,为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到人材资源强国奠定良好的人口素质基础。实现计生为你行,服务到人人,康乐伴终生。
网络编辑: 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