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县”是个什么东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40:55
时下,市县“改名”之风又呈泛滥之势。刚刚听说湖南省新宁县要将县名改为“緉山县”,又有湖北省远安县因是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地,而欲将县名改为“山楂县”。就连河北省石家庄市这样一座省会城市,也有过改名的冲动。某些市县官员行政之浮躁可见一斑。难道在某些官员的眼里,给市县改名也算一项政绩工程?
中国人素有“坐不改姓、行不更名”的传统,可见改名一事兹事体大。就是官员本人改名,也是多在学生时代改的,“成名”以后一般不会轻易改动“成之不易”的官场大名,但偏偏喜欢改变自己治下的市县地名,尤其喜欢对号称“郡县治、天下安”的县(市)一级地名下手。“官是我来当,地由我来管,改个名儿就是我说了算。”完全一副“父母官”的做派。
新宁县给出的改名理由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湖北远安县显然也是想借名人来提升知名度,以发展地方经济。种种改名理由听起来似乎冠冕堂皇,却独独忽略了一点:官员们是否就市县“改名”大事征询过市民、县民的意见?
四川南坪县改名九寨沟县、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湖北蒲圻市改名赤壁市、安徽屯溪市改名黄山市、福建崇安县改名五夷山市、黑龙江省德都县改名五大连池市……如此大规模的市县改名,据说都是出于促进旅游经济、提升地方知名度的需要。湖南大庸市改名张家界市据说另有考虑,是有官员认为“大庸”意味着“大家都平庸”。
地名最根本的用途是指明区位、方便大众,应该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稳定性。诚然,以风景名胜之名来给市县改名,确实可以提高一地的知名度,但发展旅游经济不只“改名”一条路,各地发展经济的思维模式不能挤进一条死胡同。多样、缤纷的地名,其实是历史馈赠给后人的巨大财富,本身就是一笔理应珍视的文化遗产。
地名还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语言载体,不是一个任人随意涂抹的玩偶,也不必然承载获取地方利益与提升官员政绩的重任。就像远安县,公元559年定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名无疑承载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难道还抵不过某部流行一时的电影?“新宁”一名也已有800余年历史,古人已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说,不就是新宁发展旅游业的最佳广告语?难道因为緉山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就一定要叫新宁改名,才对得住这来之不易的“世遗”名声?(黎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