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生活日记(也许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05:09
2010年7月了,来悉尼快一年了,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

一年里经历了许多国内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闲来无事,突然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跟同在澳洲,或者想来澳洲的人一起分享··· 很蹩脚的开头···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家非富非贵,但也不算贫寒。虽然妈妈早就跟我提过让我出国,但我想到天价的费用就一直没有答应。说来讽刺,我爸爸是学医的,妈妈是卖保险的,他们想让我出国的原因是国内的医疗福利和社保都不好···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至于我最终决定出国的原因···是大学的专业不合兴趣。听起来有点任性,不过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高考的时候因为家里人都说“只管好好复习,考得好就是你选学校,考得不好就是学校选你”之类的话,而且也确实被复习搞得头昏脑胀的,就真的一直没有考虑报什么志愿。结果真到报志愿的时候,也没时间考虑了,最后填了几间医学院(因为爸爸是学医的)和商学院(因为妈妈是卖保险的也算是金融业)。

结果离重点线差一点,被一间二本的医学院录取了。因为分数线相对于二本院校来说算比较高的,所以毫无悬念去了最好的临床专业。

于是我这个本来对医学没有多少概念的人,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n年前就树立了要当医生的远大理想、会在晚上九点多泡在解剖楼观摩标本的人;而且越学越发现医学界的黑暗,以至于越来越不敢去医院看病;再者二本医学院出来的人基本上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至少要再读三年研究生,学得不错的话才可以在稍微好点的医院谋得个低级的职位。泡在本来就没有兴趣的专业里苦读八年(医学专业的本科是五年制,研究生是三年制),只为了混碗饭吃,那是多悲惨的前景啊···

于是考虑复读。别的什么专业四年就学成了,要是只为混碗饭吃,那显然更省时间。

这种说法好像很没志气,年纪轻轻的就只想着混饭吃···不过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只喜欢写作、画画和游戏,想过当作家,想过当漫画家,想过学电脑去制作游戏,但又无数次被打击说这类职业要养活自己都很难。所以考虑职业的时候我一直只考虑填饱肚子和将来能养家糊口而不考虑梦想。

结果,因为继我那届之后高中的教材全改,高考重点也都变了,很多以前只在x科里出现的题目都跑到综合科里占大分···数学也尽是一些以前不怎么考的知识点出大题···于是几次模拟考之后,连上考场的勇气都没有就作罢了(因为要考的话就不止是休学,必须退学,原来的大学学位就没有了)。

再后来,我回到原来的大学,转专业。转到法学学了一年(因为那个学校里实在没有别的什么专业好转了,其他都是医学的分支),结果因为缺了一年的课而跟不上进度,除了计算机以外的科目全部挂掉,陷入深深的苦恼中···

这时妈妈又重提出国的计划。

爸爸的单位分配过一间房子,在九楼而且没有电梯。为了方便80多岁的奶奶,爸妈拿出几乎全部积蓄在外面买了一间带电梯的商品房。因为原来的房子实在很好,除了没有电梯以外几乎是完美(我不是很懂,据说是朝向、视野、光线、风水什么的都很好),而且也没用过几年差不多还是新的,所以爸爸一直舍不得卖,而是出租。

为了解决出国的费用,妈妈说,就把房子卖掉吧。虽然那时房价还在疯涨,马上卖掉明显是不合算的。

于是很不合算地卖掉了房子,又跟亲友借了钱。终于凑够了资金担保。

一直以来只顾埋头读书的我,第一次那么详细地了解了家里的经济情况,确认爸妈不会因此喝西北风或是勒紧裤腰带或是卖血或是拼命干活,总之虽然不太宽裕,但只要把买衣服和旅游的钱节约一点就够用之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出国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烤鸭。

当时是在一个叫启德的培训学校上课的。因为我本来就喜欢玩游戏,不时会玩些英语的游戏(比如很有名的魔兽),所以英语也不算差(只要跟玩有关的我都特来劲)。培训班不外乎就是教一些粗读、跳读、细读的方法,强化一些容易搞错的语法,强迫你活跃地口语对话,放些很快的磁带来训练听力什么的···总之,一个月的时间也提高不了什么,基本上就是教了一些怎么把你已有的英语水平最好地在烤鸭时发挥的技巧···

反正,最后考出来两个5分两个5.5分,总分还是5.5分,正好达到能直接读TAFE的分数。

当时在我面前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去读语言班再去UTS读本科,一个是直接去TAFE。读TAFE的话,毕业以后是大专文凭,也可以再读本二修本科文凭。两个都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对我来说区别不大。

我想,读语言班要9个月,读大一要一年;读TAFE,要两年,读完以后有大专文凭,说不定也能找到工作;万一想继续读本科,也只比读语言再读本多花三个月,而且到时候已经有文凭在手,一边读书就可以一边找相关专业的工作···

于是最终决定直接读TAFE。但是妈妈担心我的英语,毕竟两个5分两个5.5分的成绩只是勉强归入5.5分,说不定会很吃力。于是还是帮我报了TAFE的语言班,一直读到紧跟着的那一届开学为止(就是说利用一下开学前的空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在此之前,我不跟爸爸妈妈一起,离开自己居住的城市只有一次,那是跟旅行社组织的少年旅游团去桂林五日游的时候。虽说爸爸妈妈都不在,但有导游有组织,住的是旅店,手续什么的都是导游去办,真正自己动手的部分还不如军训的时候多。

在机场,到了送机者不能进去的地方,我拖着行李箱一步三回头地往里走。这时候担心的却不是英语不流畅到了那边怎么办,到了那边机场看不懂指示怎么办,认不出接机的人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而是一直想着爸爸妈妈要是骗我怎么办,要是他们回去就马上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怎么办,要是他们其实会为此天天通宵加班怎么办,要是我到了那边以后妈妈的关节炎发作了不告诉我怎么办之类的事。本来一直很任性,到了这时候突然为父母担心起来。或许我并不是在18岁生日的那一天成为大人,而是在泪流满面地问“我要是出国了我们家真的不会有经济困难吗”并且下定决心出去闯的那一天长大的吧。

一直走到看不到他们的地方才不再回头了。外表虽然保持镇定,脑子里却转得飞快,看着这个那个的想着怎么做才不会出糗。虽然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但是在往同一个方向走的人那么多,只要跟着走跟着做就行,而且工作人员都是说中文的——当然,因为还在国内的机场嘛。于是完全没有问题地登机了。

顺带一提,当时去悉尼的航班里,时间合适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直飞的比较贵,一种是去新加坡转机的比较便宜。爸爸问我坐哪种,要是转机的话搞得掂吗?我想了想,反正机场里不会缺指示的吧,比起悉尼,新加坡的华人还比较多呢,实在不行问工作人员也能找到会中文的吧。而且···弱弱地想,转机的话就能吃到两次飞机餐了- -

就这样,我坐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因为转机之间有好几个小时的缘故,顺道观摩了一下樟宜机场。

其实机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非都是些现代化的建筑,像我这样对室内设计没什么感觉的人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比起那里的地砖、墙壁、灯饰什么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候机大厅里摆着的一张大桌子。

长长的桌子,中间是大大的凹槽——或者说四边高起来把中间围成了个池子。凹进去的池子里,有12块木板凸起来,其中10块比较小的是木刻画之类的东西,两边的大木板是放白纸的地方。在12块木板之间,散落着各色的蜡笔。两边的白纸都整整齐齐地堆得很高,要是放在地上的话分别都有膝盖那么高,每张纸都是A3的大小(A4的两倍)。

大概是觉得客人等飞机的时候会觉得无聊,所以提供这么个打发时间的地方吧。两旁的白纸是免费的,可以覆盖在木刻画上,用蜡笔涂。木刻画凹下去的部分,蜡笔经过时就会留下一道白色的印迹,只要把纸按好不移动,最后就能画出跟木刻画上一样的图案,所以即使是不会画画的客人也一样可以作出漂亮的画来。木刻画上的图案有两个是樟宜机场的样子,以不同的角度画的,上面有樟宜机场的英文名字。有一个貌似是新加坡伟人的像,其他的是中国风俗的东西。用木刻画表现出来,很像中国的剪纸,不愧是华人移民最多的国家(感觉上新加坡已经被我们变相殖民了吧,居然在机场的木刻画里大部分都是中国风俗的东西)。我记得有12生肖、红双喜、绣花鞋、舞狮等等,我在那里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画了8张,最后在春节回国的时候分发给亲友了。

总之,感觉很不错,免费地拿了纪念品,看来我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机场了···啊,难道这是机场的宣传手段么···
从新加坡到悉尼的飞机上,旅客就几乎都是白种人了。当时大概是国内的晚上八点多,我吃完飞机餐以后就盖上大衣安安静静地睡了。在这种突然掉进陌生环境的时候,也许我内向的性格反而帮了忙,反正不跟任何人聊天也不会觉得寂寞。

快到的时候被飞机上的广播吵醒。往窗外一看,天还没亮,但是看时间的话也快天亮了吧。心里想着会不会有早餐的飞机餐呢?

奇怪的是···我明明记得我当时有这么想过,却忘了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吃到早上的飞机餐,怎么也记不得了- -

啊···好像是有发一包零食的吧···

飞机飞到云层下面,能看到悉尼的灯光时,是凌晨将要过去,黎明还没到来的时候。拿着随身的行李往外走,开始走进这个英语的世界。就是说,机场里所有的指示牌都只有英文的了···

总算是顺利地拿到了托运的行李,结果却在过关检查的时候出了问题。指挥排队的工作人员大概是让我去哪一号的关口检查吧,我没听懂他说的话,见他推了推我放行李的推车,以为是让我把推车放回去,只把行李拿过来(大概是想起超市结账的地方要把推车留在超市里,只能把买的东西拿出去之类的事情了吧),于是傻乎乎地推着行李往回走。在那儿等我走过去的工作人员呆住了,问指挥排队的人“What is she doing?”指挥排队的那个更不知所以然,摊摊手说“I don't know”。两个人对视了一会儿之后,指挥排队的那个跑过来拉住我,指着那个检查的关口告诉我去那里···

还有填那个有没有带违禁物品的单子的时候,因为很多单词看不懂,就跑到边上拿出快译通一边查一边填(暗自庆幸把它放在很容易拿出来的地方)。一个工作人员看我很久都不动,就跑过来问我在干啥,我抬起头一脸老实巴交的样子说“I'm filling this papper”,对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good girl”。这个短语,我后来经常听到,貌似悉尼人没事就喜欢这么夸人,明明是一些小得不得了的事情也喜欢这样说。 终于出了机场,来到很多人等着接机的地方。我在出口一看那人山人海,顿时有种到了国内的火车站的感觉。

这里依然是室内,大概是开了暖气,一点都不冷(七月的悉尼正值冬天)。我一路走过去,好多举着牌子的人看着我,好像在接受审阅一样。我的目光一从他们手上举着的牌子上移开,他们也马上把视线投向下一个人。满脑子英语的我,看着那些牌子上的名字在心里默默拼读,想着它们到底该怎么发音——结果在这时候我看到了我的名字,是用拼音写的,于是我明白其他牌子上的字母也不一定是英文了,马上对刚才读不出那些名字的事情释然。

来接我的是一位女士。她指着牌子上另一个名字说,还要等另一个人,问我要不要买电话卡。她说得哇啦哇啦的我也没很明白,反正看她晃了晃手上的卡,我就明白是问我要不要买个电话卡给家里报平安什么的。就买了一张Hello China的卡,心想既然叫这个名字,打回国肯定比较划算吧。那个女人把卡给我,让我在某个地方等,然后就去找另一个人了。而我拿着卡开始研究。

捣鼓了半天也没弄成。心想,难道因为是国内的手机所以不能用?于是又用旁边的IC电话。因为这卡跟国内的200卡有点像,我初中的时候用过200卡在IC电话打回家,猜着这个卡应该也能在IC电话上用吧。结果还是不行。后来我又问了一个坐在附近的看起来像亚洲人的老头,因为不确定他的国籍所以是用英语问的。他也捣鼓了一会儿,后来他儿子还是女婿也跑过来捣鼓了一会儿,结果谁都没成功···

然后接机的人来了,我问她电话卡怎么用,她说到了home stay的地方房东就会教我用的。我纳闷,难道她也不会吗?

接到的另一个人是个男孩子,跟我不在一个学校,学的是英语专业。来到一个英语国家读英语专业,虽然真的很专业,但总觉得难度会很高···不过那个男孩子也说得哇啦哇啦的,一路上跟接机人聊得很起劲,连政治话题都出来了,英语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我们走出大门,马上就感觉到冬天的威力了。其实悉尼的冬天不是很冷,但是夏天从空调房里出来就会觉得外面热得不可忍受,我们刚从有暖气的地方出去也觉得外面冷得不得了,而且那个男孩子居然还穿着单衣。

接机人带我们到停车场,有位大叔在那里等着,帮我们把行李弄上车。然后,接机人坐在右边,大叔在左边,我和男孩子坐在后面,开车了。

习惯性地觉得坐在左边的是司机,右边是副驾驶座。一路上我都以为是大叔在开车。直到到了某个路口,大叔下车了。我正想,司机怎么走掉了?这时车又启动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对了,国外的驾驶座是在右边的。 路上,男孩继续哇啦哇啦地跟接机人说话,我继续保持沉默。结果到了住的地方,男孩子像个大哥哥一样对房东说,“she's very shy”,不过也算说对了,我确实是比较内向。

这是中介联系的home stay,只有女房东和她的女儿,住在5房一厅两厨房两厕所有花园的house里。房子外面看起来很旧,里面看起来也很旧,不过在我后来搬进崭新崭新的公寓之前,一直没发现这一点(果然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距)。

所谓的home stay,就是跟当地居民住在一起,包住,包一到五两餐周末三餐,包水电网费,一个星期260刀的一种生活。一般来说,房东被称为home ma,而我房东让我叫她mum,但是到最后我两个都没叫,因为我基本上都不主动说话,都是她叫我。

其实我是很幸运的。房东据说当了几十年的厨师,而且是个基督教徒,心地善良而且喜欢叫人吃她做的东西。所以做的饭菜还算可以,周一到周五也照包三餐。而且本来260一周的费用,在她发现我到处千方百计地省钱时,就主动减到了250一周,而且平时经常送我些这样那样的东西。虽然降得不多,总之说明她人很不错。

而其他同学就没那么好运了。同样是住home stay,有个同学天天吃的就是咸肉三文治加起司或者起司三文治加咸肉,最后忍无可忍自己去买了点方便面来打牙祭。还有个同学住在认识的人家里,因为那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所以不允许他在家里煮肉吃,说那样会在家里弄出很大的肉味。还有的同学来得比较早,说是夏天的时候就已经在那儿了,在热到40多度的时候,房东都不让开空调。
抵达悉尼的时候是周五还是周六,已经记不清了。第二天是周末,房东说要带我走一回去学校的路。

除了我以外,同样住在这间house里的还有两个中国女孩,都是初中生。她们说她们并不是来留学的,只是“游学”,就是相当于英语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吧。她们来这里一边旅游一边学英语,虽然也要上课,但是轻松跟多。

跟我不同的是,她们都是很活泼的女孩子,大概因为有同伴,更是显得很自在。她们告诉我,这个房东人很好,并不是每个home stay的房东都这样的。跟她们一起来的很多同学都住在home stay,虽然中介要求第一天房东要带他们去学校,但大多数房东都只是口头说怎么走就算了。

我们住的这个区叫Punchbowl,最初给我的感觉是很休闲。满街都是house,完全看不到高楼大厦。在国内几乎不可能看到这种浪费土地的建筑:一大片地方上,一半左右的地方是房子,一半左右的地方是花园和车道。房子只有一两层,三层的很少。乍看到它们的时候,只觉得每一间都很漂亮,每一间都不一样,但就是记不住它们的区别。

第二天,房东跟我一起坐火车去学校。走去车站的路上,虽然我努力记住怎么走,却根本就记不住。在国内,记路的时候总是习惯看路边商店的招牌什么的,可是从我们住的地方到车站,至少有十分钟的路程里一间商店都没有。house连house,虽然都是各不相同的漂亮房子,但也就只记得“一路上都是漂亮房子”而已。这附近每条路都是这个样子,所以这种记法根本就不顶用。

房东拿着一张便条纸,上面写着我们学校的地址。她说要到Town Hall车站下车,一路上逐个站名地数给我听,可那些陌生的单词像相声里报菜名一样呼啦呼啦地从耳边掠过,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房东还不断地解释着什么circle,更是听得我一头雾水。反正在Town Hall下车就对了吧?我只记住了这一点。

大概坐了四五十分钟的火车,终于到了Town Hall。房东也不是很清楚往哪边走,就问一个路边卖报纸的女孩,她给我们指了路。顺着她指的方向一路走,路上的风景就跟国内的商业街差不多。高楼林立,车来车往。要不是路边时不时出现一些英伦风的建筑,路上走动着各种肤色的行人,我还真要以为回到国内了。

路边的商店几乎都写着门牌号,马路的一边是双号门牌,另一边是单号门牌,所以只要看看地址的数尾是什么,就知道我们要找的地方在马路的哪一边了。

又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这才终于到了我们学校门口。因为是周末,所以大门紧闭。房东说,下次就按这样走就对了。
学校寄的通知书里,并没有清楚地写明几点上课。于是星期一,我决定跟两个初中生一起出门,一起走一次去车站的路。

毕竟是一个国家的人,指路的时候就是不一样。到转弯的时候不是千篇一律地说"this way,this way",而是指着路边的房子说,“在这个很多白栏杆的房子这儿转弯”“在这个灰不溜秋的房子后面转弯”。本来看着都是同样风格的房子,经她们这么一说,就有了特点了。

可是去的时候是一回事,回来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了。记得从家里到车站的路,从车站出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该往哪边走了。只记得来的时候走着走着看到一座桥,就是车站所在的地方,但到底是从哪边走过来的呢?路两边的风景都差不多,都是不开门的时候比开门还多的小店。

刚刚在火车上的时候,那两个女孩子还打电话过来,问我记不记得怎么走。我回想了一下,从家里到车站的路确实是记得的,于是就说记得。这下可怎么办好呢。她们下课的时候打过来的,这时候已经开始上课了。房东的电话没记在手机里,应该是在房间里的笔记本里吧……

最后凭直觉走了其中一边,结果走到腿发软的时候看到一块写着“Wiley Park”的牌子,也就是说我已经走出了Punchbowl,沿着去往city的方向走了一个站了……

于是折返。这时我想起背包里的文件袋应该装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文件,包括接机事项,住宿事项,学校课程介绍等等,里面说不定就有home stay的地址。果然,在二十几张A4纸里找到了我需要的那张,就拿着它到处问人去了。这回终于找对路了,只是本来下午一点下课,回到家却五点多了……

经过这一回以后,往返于车站的路总算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了。
第一天到学校的时候,其他同学已经在上课了。老师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chinese。当时他开了个玩笑,说这里有日本人韩国人,但马上就澄清,其实班上全都是来自中国的。

也许因为是TAFE,同学大多是中国人,还有少数来自韩国、印尼和巴西的,但那么多国家的人加起来还没有中国人的一半多。而且语言课也很轻松,上课基本上是玩游戏。每个星期五有场模拟雅思的考试,除了口试以外都会考。其他同学要在这个考试上拿到一半以上的5.5分才能通过,可我雅思成绩本来就够了,这个考试就只是练习而已。

语言班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据说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下午班教的比较基础。具体的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要说学东西,倒也是学到了一些,但跟之前想的会教专业词汇根本不一样。只是一般的语言课而已,教的都是很日常的词汇,语法几乎不怎么涉及,就跟国内英语兴趣班的外教课差不多(外教是当然的),不过小班教学的效果稍微好一点而已。

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时候老是玩猜单词的游戏,就是把人分成两队,每队每次派一个人上去(轮流),两个人分别向自己的队员解释一个词,哪一队先猜出来就得一分;后来又变化成队员向站在前面的两个人解释,前面的两个人竞猜;再后来还演化成一个人在前面画,下面的人猜;还有一个人在上面表演(不能说话),下面的人猜;最后是拿个骰子,根据扔到几点来决定是解释、猜、画还是表演。

有段时间,我总是找QQ上的朋友玩猜单词,但因为各自的词汇量不一样,果然还是没有课堂上好玩。

比起这些,在语言班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认识了新的朋友。在开始上专业课之前就先以游戏的方式混熟了,而且根据每个人在课上的表现也基本上能知道他们有没有干劲。因为上课的时候是说英语,平时外向的人也未必会喋喋不休;真正活跃的人未必性格外向,只是一心想着练习英语才拼命说。

老师还组织了两次“秋游”。以前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学校也经常组织春游秋游,但往往是去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几个小时车,听导游说说话,跟着队伍走走,找个地方把带来的东西吃了,就没什么活动了。而这两次,我们先是去了海边烧烤,然后是动物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主题,只是单纯的玩(虽然玩的时候也要求只能说英语),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悉尼还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独自上学的头两天,我一直很在意学校门口那个写着central的牌子。

印象中,从家里坐到学校的时候,先得经过central站,然后才到town hall(有时是绕个大圈才到town hall)。学校门口这个牌子难道不是说明central车站就在附近吗?

一开始不敢在central下车,怕下了车不知道怎么走。悉尼的火车就相当于国内的地铁,因为这里地域宽广所以不需要建在地下(地皮可以任意挥霍啊……),所以就叫火车。根据在国内坐地铁的经验,地铁站一般有好几个出口,要是搞不清楚在哪个出口出来,说不定就得迷路了。虽然Punchbowl的站台很简陋,但town hall确实有着好几个出口,这个central说不定也是这样。

第一天下课以后因为要去银行,银行就在去往town hall的路上,就顺便一路走到town hall去了。第二天下课以后,我决定往central那个牌子旁边的电梯下面走。不管车站有多少个出口,从出口进去总不会迷路吧。

走过一段隧道。墙上画的都是有关地铁的写实画,有点像手绘,也有点像用ps处理过的照片。卖艺的人沿路弹着吉他,有的人边弹边唱,有的人只弹不唱,有的人只唱不弹。

隧道的尽头是火车站的入口,看来那个central的牌子果然是指central车站。

虽然是很小的事情,却让我沾沾自喜,颇有成就感。在陌生的城市靠自己找到了更近的回家的路,不由得就有了“以后遇到的问题一定也能这样顺利解决”的想法,一个人在外面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参见http://tieba.baidu.com/f?z=811352491&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0%C4%B4%F3%C0%FB%D1%C7&p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