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3:57

 

  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则必须从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抓起。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很好地找准自己的工作方位,不断强化履职意识,增强履职才干,才能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以组织之策造履职之势

  用组织手段营造党员干部自觉履职的工作氛围。基层党组织的履职能力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又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的关键。组织手段是干部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其着力点应在激发党员干部履职的潜能和活力上。必须用组织手段创新用人机制,激活党员干部谋事、做事的心理潜能,使之形成干好事业的内在动力,积极给予进取者以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施展的空间,进而形成“千军万马搞转型,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工作氛围。
  突出激活干部队伍的“中间部分”,调动大多数。目前,基层干部队伍整体上呈现这样一种状态:素质高、能谋事、善干事、出类拔萃的干部还不是很多,不想做事、不会做事的干部也是极少数,有潜质但工作热情处于一般状态的干部居于大多数。而要全面兴旺我们的事业,光靠认可几个“能人”和惩戒几个不思进取者不可能调动起所有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激活居于中间的大多数。这部分干部不是不想干事,也不是没有本事,只是缺少施展的机会,因此要多创造机会,让其显露才华,实现价值。还要辅之以“有为就上移,无为就下移”的动态筛选机制,奋发有为就要委以重任,碌碌无为就要用组织手段去规范,把对干部的评价和使用定位在履职好坏和工作实绩上。善于破格使用干部,要努力让“中间部分”的有为者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大量的“中间部分”,从而使整个干部队伍更富有活力、更具战斗力。
    着力为真想事、善做事和能成事的干部搭建施展平台。坚持“工作向上攀登,作风向下深入,才干一线锻炼,干部基层培养”的选人用人观,形成培养一批,公开选拔一批,交流一批,调整一批,下派一批的培养和使用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用人当用上升期”,要大胆提拔使用,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善用人者无弃人”,用人之长而不求全责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干部不能闲”,要给想干事的干部创建施展的舞台,让干部有事干,有劲头,有奔头;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健全以实绩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真正形成“有为就有位”的用人机制。

                                     深入学习,探求新知,以博学之勤补履职之拙

  苦学勤思,沉着应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政干部的“本领恐慌”,又显得十分紧迫,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思维缺智慧、操作乏技能的现实问题。处在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的是老百姓需要解决的具体困难和现实问题,要履行好职责,就应具有科学而准确的决策能力,缜密而精到的管理才能,坚定而灵活的办事艺术。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想提高素质,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内在需要。只有持之以恒勤学、勤思,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创新方式,倡导互动。由于基层的党员干部分布于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应该倡导“互动”的学习方式,因需而学、学以致用。何谓“互动”?就是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倾听呼声,搜集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后,再到群众中去宣讲、解惑,并引领、发动群众共同解决好问题,使各级干部更自觉地学理论、讲政策,摸情况、想办法,树形象、谋发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

                                     潜心实践,增长本领,以实践之真强履职之能

  不断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基层党员干部要“沉”下去,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把每一次实践活动当作“考试”,把问题当“试题”,将群众视为“考官”,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当作评价的标准;必须 “俯下身子”埋头苦干,既要抓好大事,又要办实小事。有的单位工作没少干,大事办了不少,可群众在有些方面还是有意见,关键就在于没有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这说明我们认识上还不到位,或工作没有做到位。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使群众满意。
  基层党员干部履行好职责起码要具备“五种能力”。一是领悟力。基层党员干部要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有一个理性认识;要准确定位自身的工作职责、工作职权范围。二是执行力。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真抓实干,潜心做事;必须要把握方向,把工作做准,把事情办对,工作到位而不错位;所有工作必须要做到底干得好,讲成效、求实绩;必须因地制宜地领导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净化力。党员干部自身必须要形成“免疫”功能,抵御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清白干事,廉洁履职;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标本兼治,塞源堵流。四是凝聚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重视运用非权力性权威,用人格魅力、娴熟的业务和踏实的作风去影响群众、引领群众,要具有教育、宣传、组织群众的能力,具备团结群众一道成就事业的能力。五是应变力。基层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质,并千方百计地让群众认同;要尊重群众,能依据方针政策的要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要能应对突发事件,注重研究问题本质,不回避矛盾;要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既讲大道理又听“小”道理,既要讲法、讲理又要讲情,尊重群众的利益诉求,用创新的办法实现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增长履职本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基层党员干部增长履职本领提供了宽广的锤炼舞台。基层党员干部不应被动地陷于事务之中,而应理性地、前瞻性地、有针对性地、全局性地、创造性地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本领。要善于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既要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实现好带领群众致富的目标,防止短期行为;要善于协调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注意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要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使下岗职工、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要善于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知民情、尊民意、惜民力,力戒作风浮躁,力戒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重实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

                                     凝聚力量,领导发展,以履职之权还惠民之利

  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心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由于阜新固有的历史、地理、现实的各种原因,加之受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模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积淀的影响较深,使得一些人对做人的工作、发展社会事业等工作,说起来、做起来比较顺手,而对经济工作,对抓项目、办企业,有畏难情绪和厌战心理。这些人很容易把工作的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到经济生活以外的领域,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目前,对于我们阜新地区而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统筹兼顾地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真正在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上下功夫。
  团结鼓劲,务实创新,推进发展。构建和谐辽宁,是全省人民共同的期盼,转型复兴、建设小康社会是阜新人民的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海州区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城乡一体,三业协调,非公先行,项目为纲,外向牵动,市场运作,以人为本,经济强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首先定位在增强地区综合实力和富裕群众生活上,把强化履职能力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促使各级干部用实干精神,以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不遗余力地抓经济建设,抓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打造强势民营经济。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贻误战机,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孜孜以求地变不可能为可能,调动各方引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区之路,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让群众在共同发展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使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扎实履职、为民用权,赢得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为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