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人造生命”诞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0:58:26
人类必须清醒。祸福不知啊。另一个信息,这也提醒了我们:生命是创造而来的,不是吗?
人类充当“造物主”——首例“人造生命”诞生
(2010-08-23 10:35:26)转载
标签: 造物主
首例
人造基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
文特尔
美国
分类: 杂谈
自古以来,创造生命都是“造物主”的工作,人类是“造物主”众多作品中的一件。而如今,人类并不满足于仅仅适应环境和改造自然,作为大自然作品的人类也可以创造新的生命。Synthia(辛西娅)便是人类充当“造物主”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生物诞生,并将它命名为“ Synthia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其实,人类的“造物主”之路并不是今天才开始。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中国的结晶牛胰岛素到美国的人造细胞Synthia,人类已在合成生物学的道路上探索了很多年。2002年,纽约州立大学Wimmer小组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2003年,汉密尔顿·史密斯和克雷格·文特尔仅用了两周时间便合成了噬菌体φX174的基因组。
  
(图片引自高福老师报告)
随着生物科学,尤其是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造生命”不再是科幻大片中才有的场景,人类充当“造物主”梦想照进现实的日子也许已并不遥远。
讲堂现场照片
物联网2010-08-31 16:28:05 [举报]
人造生命,中国比美国更先进
无中生有的人造生命方法
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在《科学》上公布了创造出历史上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的消息。
其方法包括首先选取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对其基因组进行解码并复制,产生人造的合成基因组。然后,将人造基因组移植入另一种称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通过分裂和增生,细菌内部的细胞逐渐为人造基因所控制,最终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
此时,坊间也流传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见解,文特尔只是部分合成了现有细胞,并未跨越“无中生有、创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也表示,这不是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
与此同时,坊间也流传另一个更使人震惊的消息:
“人造生命,中国比美国更先进”!
素来低调的坊间人士更引用《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一书中披露的内容:中国科学家以特定氨基酸为载体、以特定的基因片段,组装成特定的蛋白多肽,以此为基础即可“无中生有、创造生命”。
这个发明的技术基础是“单苯分子晶体管”的发现。
这种有机晶体管在功能上与硅半导体晶体管相同,即在光照、电磁场或直接加电作用下,可以通和断电。尽管在实现功能的原理和构造方面二者不同。
令人惊讶的是生物蛋白中有三种氨基酸以不同结构形式包含有“单苯分子晶体管”。
以此组装的蛋白多肽可以折叠成为具有“触发器”功能的蛋白质,进一步可以组装成为具有“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功能的蛋白质,进而可以组装成为具有“计算机”功能的蛋白质。
相关科学家认为,由此即“蛋白质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根本所在。
这些科学家打算以此申请发明专利。
物联网2010-08-31 16:29:52 [举报]
相关科学家激动地说:这份发明专利的说明书包括如下内容。
“一种苯分子晶体管构成的纳米计算机系统。该苯分子晶体管可用外加光、电场调控该分子的部分结构,包括用横向门电压来改变分子能级位置,进而达到控制分子电流的目的;该苯分子晶体管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经由挂载氨基酸装配成为蛋白质纳米计算机部件。
最终由这些蛋白质纳米计算机部件,组成纳米计算机系统。
由于该纳米计算机系统是由蛋白质纳米计算机部件按现有计算机系统部件内在逻辑关系组装、构建、装配完成的;因此,该纳米计算机系统能够像现有计算机一样,在光照或电磁场供能情况下,通过光照或电磁反应输入输出设备,经由专业程序员编程操作。”
相关科学家在专利说明结尾陈词写道:“这也证明了人类已久的猜测:组成生命的蛋白质系统,本质上是计算机系统。因为这种计算机系统是经自然界自组织装配形成,非人类设计,故不能编程操作。但我们的人造简化版本,是人用氨基酸苯分子晶体管组装实现的,因此能人为编程操作”。
详见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第6章6.4.3小节(第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