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站在央视新楼第34层看中国的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14:18

【英国《金融时报》10月9日文章】题:存在诸多矛盾之处的一个21世纪的故事(记者莱昂内尔·巴伯)
乘坐一部临时电梯登上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央电视台新办公大楼工地的第34层,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城市发生的惊人变化。
我上一次来北京是在1999年。如今,北京给人的感觉是,它已经化蛹为蝶,有点像柏林墙倒塌不久后柏林的状态。不同点在于,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北京正在以快得近乎无情的速度抹去以往的痕迹,这使得它新呈现出的光彩照人的一面更多的是一个迷人的前景,而不是确切的现实。
整个世界对于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崛起已经丝毫不觉得陌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污染问题,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和令人窒息的空气就是一大例证。不过,更重要的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
两年前,中国政府意识到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制造领域,于是下令加大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银行系统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变革的力度之大。1999年时,人家谈的还是不良贷款和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的话题。如今,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帮助国有企业进行了资本重组,许多国有企业要么已经上市,要么正在考虑公开募股。
从兴奋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身上可以看出银行系统总体上的自信。他说:“要把类似官僚机构的银行转变为以客户为基础的银行,有效的管理是最简便的方式。”他谈到了每年举行的股东大会、公司成立的董事会以及与美国银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让建设银行在信用卡管理及其他类型的财富管理方面学到了新的技巧。
不可否认,过去,这些能说会道的银行系统高层官员中,有些人遇到了经济和政治上的麻烦。不过西方业内人士说,当前,虽然中国股市的泡沫非常明显,但是银行系统的基础似乎更为稳固。北京当局特别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慎重地逐步放宽对银行系统的限制,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10年来,中国发生的第二个剧变是老百姓拥有了房屋的所有权。早在1999年,中国城市开始走向住宅私有化。根据工龄的长短,人们可以用优惠的价格买下单位提供的住房,不过这没有什么经济意义,因为这种房产不能拿到市场上买卖。
如今,放宽购房限制看来体现了官方的意见。抵押贷款的做法让老百姓拥有了巨大的抵押品,可以用这笔钱来购买其他高价物品。这也推动了社会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让人们有钱购买首都新建的住房。反过来,这又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北京。北京市的人口总数接近2000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已经达到了400万。
从外地来城市的不只是到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还有一些白领,他们从事的行业也五花八门,从房地产产、企业咨询到软件。人员流动性的加强是中国(以及全球)经济10年来的特征之一。
我这次到中国,发现另外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中国人并不是外界(比如华盛顿)所说的那个样子。在外交部举行的午宴上,中国官员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第二个超级大国”这样的字眼。相反。他们坚持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对缅甸和津巴布韦等*政权采取了不干预内政的态度。
正如一名西方资深外交官所说的:“有人认为,中国领导人每天早上一睁眼,想的就是如何主宰世界。这种看法根本站不住脚,如果他们真的想什么的话,那也应该一睁眼就担心国内需要解决的上百个问题。”
总之,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存在诸多矛盾之地。
*已经采取了市场路线,可是这个日益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却不愿作为全球体系中的利益共享者来承担更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