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与信息不对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23:18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用反间计使司马懿削职回乡。上出师表,一出祁山。赵云斩五将,孔明取三城;智收姜伯约,骂死王司徒,破羌兵,约孟达。蜀军成取长安,破关中之势,魏国朝野震动。司马懿官复原职,克日擒孟达。马谡拒谏失街亭,蜀军由攻转守,形势大变。魏军十五万直取蜀军指挥部西城,孔明领二千五百军士拒之。偃旗息鼓,门户大开,众老军旁若无人,低头洒扫于城门之下;诸葛亮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于城门之上。清风左持宝剑,明月右执麈尾。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后军做前军,前军作后军,望风而逃。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空城计千古留传。两大高手的第一次交锋,以诸葛亮的胜出而暂时结束。
空城计为什么会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司马懿的答案是“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宜速退”。诸葛亮的答案是“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我的答案与二位英雄所见略有不同,就是非常简单的三个字——“不知道”。司马懿不知道西城是一座空城,他如果知道西城只是诸葛亮带领着两个琴童、两千五百老弱残兵,令旗一挥,十五万大军早把孔明生擒活捉了。
不要小看“不知道”,这再普通不过的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曾经引起了经济学上的一场革命。一千多年之前,“不知道”挽救了诸葛孔明;三十年之前,它又挽救了经济学。“不知道”彻底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把经济学从真空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正因为“不知道”的出现,经济学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了。
“不知道”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信息不对称”,有人也把它叫做“信息不完全”,英文名字是Asymmetry Informatio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冷兵器时代的那场战争,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孙子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对于交战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美国三位经济学大家阿克洛夫、斯朋斯和斯蒂格里茨在信息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们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特别是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因此于2001年荣获了经济学最高奖-------诺贝尔奖。
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经济学家对于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的。一、信息完全;二、人们之间是一种合约的关系;三、理性人。三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一个基本的思维平台,即经济合约双方的当事人在彼此信息充分、你知我知的背景下做出的是最有利于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选择
这种思维定式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我们可以设想,人们如果都这样思考,那么人人都会自得其所,尽享其成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尔虞尔诈,坑蒙拐骗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信息完全充分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是孙悟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我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我如果愿意上你的当,肯定是我愿意,而不是你强迫我。
这种思维定式是与现实极不相符合的。司马懿因为信息不完全而没有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你经常因为不知道菜市场中屠户的花招而买了带水的猪肉;我总是不明白夫人的心思而招来“不解人意”的埋怨;隔壁的阿黄因为揣摩领导是喜欢称呼他张博士还是张局长而整天惴惴不安。可见信息不对称是生活中的常态,信息完全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这么一种在真空里的思维,竟然统治了经济学长达几个世纪。其间,虽然也有许多大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直到三位大师杰作的问世,经济学才从真空回复到现实。
三位大师几乎是同时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向真空中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首先出战的是阿可洛夫。他用商品市场的次品车问题投石头问路,结果出师不利。他那篇后来证明是信息不对称理论扛鼎之作的《次货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一文屡投不中。如果不是《经济学季刊》杂志主编慧眼识珠,我们的经济学家不知道还要在真空中悬着多少年呢,这是一九七零年的事情。可见,一种成见的打破是多么的困难。
随后,斯朋斯于1974年在劳动力市场,斯蒂格里茨于1979年在保险市场发起了冲击,都大获成功。于是,对经济学三大市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研究都开始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平台上了。经济学走下了云端,开始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近三十年的实践检验,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承认。它逐渐成为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基点,为我们揭示三国演义中诸马大战的波澜壮阔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工具,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思考人们之间合约关系的良好参照系。
已经仙逝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曾经说过,经济学的最高宗旨是学以致用。我们如何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思考问题,又如何用它来揭示空城计的秘密呢?在你把信息不对称的招数熟练了之后,答案自然就会出现。诸葛亮是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的高手,因为它将武功秘籍上的招数运用的出神入化。这些招式包括:
第一式,信息为什么会不对称?
第二式,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到合约双方的选择?
第三式,怎么样才能做到信息完全?
最后一式,信息对称是万能的吗?
第一式 信息为什么会不对称?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合约的双方要达到信息完全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在冥冥之中就已经定好了,一个人将自己定位过高,别人便会说你自傲;如果定位过低,则是自卑。知己尚且难以做到,知彼就更难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难以对称的第一个理由已经给出,那就是人的心智难以达到完美。生理的结构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到“世事洞明”。
即使聪明如诸葛亮者,也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垄断全部的信息。“神鬼莫测”的诸葛亮不是也没有料到马谡会失了街亭,关云长会在华容道放走了曹孟德吗?这是古代的一个例子。现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说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本人是一个理性预期的大师。老婆在和他离婚之前约定,如果在离婚之后的8年内,老卢获奖,就要和她均分奖金。结果,女人的直觉战胜了大师的理性,距离约定期限还差一个月时,老卢获奖了。可怜的卢先生人财两空,给世人留下一段有趣的谈资。
诸葛亮和卢卡斯如此聪慧的大师,终究也难以脱离人不可和天斗的规律。我等芸芸众生,则只会叹息自己离世事洞明差得太远。父母面对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孩子,仍然困惑自己温柔的关怀为什么给孩子留下唠唠叨叨的评语;同床多年的夫妻,到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会让对方知道自己爱的人根本就不爱自己。
并不是我们不想去获得完全的信息,我们也知道几千年前孙武老先生告诉我们信息重要的真谛,而是,我们,作为自然界的人,上帝不允许我们比他老人家还能。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道理,你可能觉得花这么多篇幅絮絮叨叨,简直是多此一举。
真的是多此一举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总想借此凌驾与别人之上。计划经济的试验在前苏联、东欧以及越南、中国等国家相继失败,就是因为计划者无法处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上一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哈耶克与经济家兰格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交锋,历史的发展验证了哈耶克论断的正确性。
哈耶克已经故去,但自以为是者仍然大有人在。政府官员总是认为他们比民众高明,凭空制造大量的条条框框,试图替老百姓谋划他们的一切。其实,很多人心里想的是“小的是美好的”,迷你裙胜过长旗袍。政府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我们不要婆婆***照顾。历史的经验证明,除非在特殊时期,“看得见的手”是打不赢“看不见的手”的。
信息不对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处理信息的难度太大,或者说是成本太高。
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进西城,与他没有时间搜寻诸葛亮的信息大有关系。杀孟达,破马谡,恶仗连连,时间不允许司马懿对蜀军展开详致的情报调查。在诸马大战中,类似的场面许许多多,诸葛亮装神,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都是如此。
我们之中很多人都很聪明,虽然不可能神机妙算,但是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并配之以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将一件事情弄清楚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时间、金钱、技术三要素缺少任何一点都可能使我们难以获得完美的信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著名的神股“蓝田股份”,在中央电视台做的广告中主打的产品是蓝田野藕汁。我敢保证,大部分朋友看过这则广告,但是一百个人中肯定有九十九个朋友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品尝过这股神水。因为蓝田公司根本就没有这种产品!有记者问蓝田老板“央视广告如此火的产品,为什么在超市里面见不到”时,老板的回答竟然是“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
在女教授刘殊威先生告诉我们蓝田的真相之前,我们不知道自己买的所谓金股其实是一张废纸。我们没有时间去长期关注蓝田公司;有时间了,没有金钱去调查它;有了金钱了,经过“魔术化”加工的财务报表又会使我们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或许建立一个信息完全的平台,有助于我们在处理合约关系时增加理性的成分,在竞争中处于有力的地位。诸葛亮屡屡大败司马懿,肯定是信息经济学的高手。假以时日,你也会如此。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练习第二招了。
第二式 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到合约双方的选择?
这一招是“不知道”理论的核心要义。它会告诉你,当别人掌握了比你多的信息的时候,在合约的执行过程中,你将要遭受多大的风险。当你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的时候,最理性的选择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对于合约的双方是相对而言的,必然有一方占有比较优势。因为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相对充分一方的所作所为将会为你带来以下的风险。
这些风险有两种,一种叫做逆向选择,另一种叫做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合约达成之前的风险,道德风险是合约达成之后的风险。二者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只有事后出现了道德风险才能确认合约达成之前的选择是逆向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必然导致事后的道德风险。
什么是逆向选择呢?
在诸马西城大战期间,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成功地利用逆向选择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司马懿杀了孟达,诸葛亮吓跑了司马懿。一胜一负,二人打了个平手。
诸葛亮约了孟达,取洛阳和长安两京。诸葛亮闻司马懿官复原职,起宛、洛之兵,于是提醒孟达“慎之!戒之!,须万全提备,勿视为等闲也!”孟达认为,司马懿不必害怕,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要是知道我老孟想起义,必定要表奏魏主。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多月,那时,我的城池已经固若金汤。司马懿就是来了,连黄瓜菜也都凉了。“人言孔明心多,今观此事可知矣”,诸葛亮真是多事。
司马懿知道孟达一举,则两京休矣。他还知道,如果写表申奏天子,则“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于是他来了个逆向选择,也就是不按照他的对手孟达通常认为的那样出牌。将在外,便宜行事,日夜兼程,晓行夜不宿。兵贵神速,克日擒孟达。
在这个回合中,司马懿胜就胜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上。孟达才智不行,没有料到司马懿的心机。诸葛亮高出孟达许多,熟悉司马懿的心路历程。司马懿利用逆向选择赢了孟达,诸葛亮“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西城,空城计的成功同样归功于孔明的逆向选择。
诸葛亮无奈之下,祭出空城计。司马懿这时候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就是孟达的水平。一个说“人言孔明心多”,一个言“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在他们眼里,诸葛亮就是一个极度的风险厌恶型的人,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主。
诸葛亮偏不这样,高手就是高手,他来了个逆向选择。司马懿认为我不弄险,我偏给你弄个大的险看看。结果呢,司马懿退了。看来诸葛亮就是比司马懿高啊。在西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对空城计表示了怀疑,“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我们是不是就说司马昭比诸葛亮高明呢,肯定不能这么讲,因为司马昭是“无知者无畏”。
三国中逆行选择的故事太多了,比如张飞智取瓦口隘、吕子明白衣渡江、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都是。只要是合约一方一反常态的行为都可以认定为逆行选择。张飞喝酒鞭过督邮,失过小沛,在瓦口隘下喝酒才给了张合一种错觉;同样,吕蒙以病瞒关羽,才有渡江破荆州之举。正因为想当然的认为孙刘联军用火攻是引火烧身,自取其辱,曹操才同意庞统的连环计,也才有曹操一统全国的夙愿因为诸葛亮的借兵、借箭、借东风而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道德风险。也就是合约达成之后因为对手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出牌而使自己遭受了损失,孟达、司马懿、张合、关云长、曹操吃的败仗都可以认为是道德风险。因为你可能不同意用合约的观点来解释战争双方的行为,所以,我将用一种你最熟悉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道德风险。
在这之前,我希望你同意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婚姻是一个合约。对于视爱情为神圣的人来说,这样的约定未免会亵渎了婚姻这两个字。但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真的是一种相约的过程。如果说婚姻是一种承诺,你可能不会反对。我们对道德风险的探讨就从这个承诺开始。
经历过婚姻的女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婚前与婚后的男人不是一个人。结婚前对自己百依百顺,自己说东,他不敢说西的男人,结婚后竟然对自己大吼大叫;婚前花前月下信誓旦旦,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男人怎么在自己还没有许娘半老的时候就在外面勾搭上了小狐狸精;总是看到婚前越是轰轰烈烈的一对,婚后越是“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婚前越是平淡的,递一个眼神就算是风情万种的人儿婚后的生活越是恩恩爱爱,琴瑟和鸣,相约到白头。
婚姻是一纸约定,结婚证就是合同的正式文本。有上述感受的女人婚后的不幸就是道德风险,为什么叫道德风险呢?男人说好了好好地爱我,结婚后就不爱我了,难道不是男人不讲道德吗?至少是他没有遵守你们当初的约定。一个不按照合同办事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结婚以后的道德风险是由结婚以前的逆向选择引起的。按照常理,结婚以前越是对你好的,越是追的死去活来的男人,结婚后应该对你好,至少不比婚前差才对。可是,事实却是,逆向选择,事前希望越大,事后失望越大。
为什么爱情也使人自私?因为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在婚姻的合约中,正确的顺序是人——女人——老婆,或者是人——男人——丈夫。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我们爱的人不为自己着想呢?
在婚姻的合约中,信息不对称影响到你的幸福;在战争中,信息不对称的孟达和司马懿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减少了自己的收益。可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真的会对合约双方的选择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大学里的孩子写信向含辛茹苦的父母要钱,说是买复读机好好学外语,其实是为了给小情人买口红,不知情的父母还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别累着;越是拍着胸脯说保证还你钱的哥们,越是不还给你钱;买了油光发亮、鲜红鲜红的猪肉,回家才发现一斤的东西足足注了三两水;爱才的老板招聘来的自称为学富五车的大学生原来竟是夸夸其谈的主。
信息充分的一方凭借比较优势获得了利益,信息相对不充分的一方难道就只是默默地忍受这种损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不充分的一方当然有自己的高招。
像孟达那样因为信息不对称那样命丧黄泉的很少,司马懿在西城大战的时候,信息相对不充分,他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措施,那就是“平即为胜”。虽然没有活捉司马懿,仍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在真实地生活中,信息相对不充分地一方也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经济学大师阿克洛夫最早研究了二手车市场,他发现一辆即使是今天买了,明天就卖的车,价钱也会比原值低得多得多。买次品车的人对车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车主,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认定所有的旧车都是次品车,只愿意出最低的价格。结果呢,“劣币驱逐良币”,旧车市场的好车都没有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得利益都受到了损失。
保险市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保险公司发现买保险的大多是风险高的人。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了解肯定不如他们自己了解,被保险人的逆向选择迫使保险公司提高保费。这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保险公司的理性选择。
在农村,特别是信息封闭的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人在结婚前基本上足不出户,结婚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厮守一生的男人是什么样子。象刘巧儿和赵振华那样彼此爱慕得太少了。女人在这个合约中信息相对不足,她对此的处理就是索要彩礼,一笔不菲的彩礼就是女人对男人因为失约造成道德风险的自我保险。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我们说知识就是金钱。现在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最愿意要有过工作经验的,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信息缺乏了解。出于风险最小化的考虑,不愿意给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提供机会就是理性的抉择。
信息不对称的双方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彼此做出了不利于对方的选择,结果导致了双败的局面。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了合作是最优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信息的不完全凭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
信息对称如此重要,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到信息对称,合约的双方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第三式 怎么样才能做到信息完全?
司马懿和诸葛亮棋逢对手,从一出祁山一直争斗到六出祁山,演练出许多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之战。二人的能力,按照司马懿的话说就是“世间能者所见皆同”。从两位大军事家战斗的历史来看,诸葛亮还是比司马懿略高一筹,就是“吾不如孔明也”。诸葛装神,添兵增灶退兵等信息运用得神出鬼没,所谓“丞相真神人也”其实是对诸葛亮信息处理高明的赞许。
可以说诸葛亮在和对手的交锋中,几乎全部是胜在信息相对完全上。我们知道诸葛亮并非神人,它除了比别人智慧多一些以外,注意观察,加强学习,刻苦勤奋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能有的人断定诸葛亮娶了个奇丑无比的黄小姐,夫人不缠着他,当然有时间进行信息深加工了。不管怎么说,获得信息的第一步肯定是学习。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见多才能识广。无知者无畏应该不是可取的态度。
掌握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很重要,更多的时候,如何传递信息更重要。三人成虎,以讹传讹,传递的疏漏足以使得完全的信息变得不完全。
诸葛亮怎么传递信息呢?诸葛亮乐呵呵地坐在城门上面,焚香抚琴,好像没事人一样。不仅如此,他还告诉司马懿“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到城外乱纷纷,原来是……”假戏真唱,将一个“掘下深坑擒虎豹,撒下香饵钓金鳌”气定神闲的信息完整无误地传递给了司马懿。
这种主动的传递信息和如今广告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其实就是为了将厂家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广告传递了信息,也就创造了财富,因为好酒也怕巷子深。 不过由于逆向选择,广告经常夸大其词,使得我们不再相信广告而已。
生活中你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的形式。从穿衣服来说吧,医生都穿白大褂是为了向患者传递医生救死扶伤的纯洁性;厨师一身洁白是表明自己的卫生;法官深色的制服透出一种威严;银行的员工都穿着黑色的工作装,是向存钱的客户展示一种可信任感。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不用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银行的储蓄所和办公大楼都是非常讲究的,没有一家花里胡哨,都是相当深沉的装束。我们知道银行楼盖的越好,储户的钱越不安全,银行这么做和它的员工穿黑色衣服的动机都是要传递相同的信号。其实这里面是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
从银行的装束扩展开去,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中介机构都要求他的员工男的都打扮得非常绅士,女士则非常淑女。如果,你再观察一些从事IT的公司,他们的员工装束那可是自由得很。什么老头衫,大短裤,拖鞋,能简单就简单,全然体现不出知识精英的气派。北京海淀的中关村和朝阳的CBD,职工的打扮真是天上地下。为什么呢?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不必通过装束向客户传递信息,而那些中介公司,卖的其实就是一张嘴,玩的是空手道。他们的西装革履和诸葛亮的大氅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道具。
公司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费尽心思。我们个人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向合约的另一方传递信息可以使我们的选择更加理性,受益更大化。
第一次见女朋友的时候,没有几个小伙子不是衣冠楚楚的,我没有见过打着赤膊去约会的;第一次拜见丈母娘的时候,小伙子打扮得要多精神有多精神,虽然他们结婚后开始变得邋里邋遢。
在找工作的时候,怎么让用人单位的老板从成千上万的人中发现你的不同呢?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就是你的文凭。大学生为什么比高中生容易找工作?因为老板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了解你的人品、能力以及你的工作态度,文凭,特别是名校的文凭预示着你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老板在信息不完全的时后用这个标准来录用员工,简单实用。
文凭就是一个信号,也正因为它是一个信号,才使得很多大学生工作以后感觉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学历不等于能力,在老板对员工熟悉起来以后,他提拔员工的标准就不只是学历了。一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感到失落再正常不过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板已经和你信息非常对称了。
信息我们可以自己通过学习获得,像诸葛亮一样,学习使人进步。但有时候,我们自己难以获得这些信息,那就要求助于别人了。
我们可以求助一些专门进行信息处理的机构。比如说,你想买蓝田公司的股票,但是你对蓝田公司一无所知,就因为看了它在中央电视台做的蓝田野藕汁的广告,动了心思。你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步了。因为,玩股票是刀口上舔血的行当。股票的游戏规则是十个人玩,七个赔,两个不赔不赚,一个人赚钱,风险无处不在。
如果理智的话,你不可能把钱交给一个你一无所知的公司手里,对吧?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了解蓝田公司的。那怎么办?你可以找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它的财务信息,找证券公司了解它的股票的走势,找投资顾问咨询最能赚钱的投资组合。这些结构在处理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专业化程度很高,只要你付出了金钱,他们会卖给你有用的信息。
信息中介的作用是很大的。当年,美国要出兵朝鲜,兰德咨询公司提供的报告结论是不要出兵,出兵必败。朝鲜战役的结果使兰德公司一战成名。如果美国总统杜鲁门听从兰德建议,他就不会黯然下台。
司马懿在西城大战的时候,如果找一个类似兰德信息咨询公司进行信息处理的化,诸葛亮可能早就束手就擒了,三国鼎立的时间也就会大大缩短。
金钱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即使你花钱也买不到所要的信息。前面提到的蓝田公司,我相信,你就是花再多的钱,他们公司也不会告诉你蓝田野藕汁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如果你不幸和我一样买了蓝田的股票,看着它连续十五个跌停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肯定非常希望如果蓝田公司早告诉我们真相该多么好啊。
蓝田不会主动告诉真相,政府可以让它说实话,让它对投资者公布信息。政府是强制的,它的最主要职责是公平的裁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很多的规则,比如说它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公布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对公司重大的事项进行公告等等,尽可能地消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公司不照此办理,便严惩不怠。
在信息生产、传递的过程中,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才长期内发挥作用,虚假的信息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诸葛亮用过空城计之后,立刻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只是派张苞和关兴起疑兵骚扰司马懿而已。蓝田公司虚假的信息加速了它天方夜谈般神话的破灭。随着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逐步健全,处于合约中的我们更注重长久的合作,因此,真实的信息应该是我们思考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前提。
建立在真实信息基础上的信息对称是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世上没有万能的事情,完全的信息也是如此。在第一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必注意下面的提醒。
第四式 信息对称不是万能的
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思考方法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为我们思考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第一招中我们讲过,只有上帝是万能的,我们凡夫俗子不可能比上帝更高明,信息不对称是常态。我们这里提醒你,即使信息对称了,有许多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纵观三国里面,曹操,周瑜、司马懿、孟获,有几人是诸葛亮的对手?孔明总是能够比对手早走一步棋,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不仅是他的部下,就是对手也都称赞诸葛亮的高明。
上方谷前,诸葛亮一生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信息完全的诸葛亮死在了司马懿的前面,司马懿的防守战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三国中,蜀国最早亡的国,三国最聪明的是诸葛亮,是蜀国。可见信息不是万能的。
有很多人信息非常完全了,在很多的时候仍然是不理性的。比如说,有那么多的女人知道自己因为肥胖开始失去老公的宠爱,老公也无数次表达了对自己肥胖的关心。可是,她们看见了肥嘟嘟的猪蹄仍然留恋往返。
诸葛亮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做作不到,因为我你他加起来不过是一个臭皮匠的组合而已,这是我给你最后的提醒。其实这句话更应该送给那些政府的官员,真希望他们看到了这句话之后,把自己从干预的歧路上回到正确的轨道。我们的要求不多,就是两句话。第一句,多给我们一些自由;第二句,少给我们一些束缚。为什么要起这些要求呢,答案和开头的“不知道”一样简单,也一样耐人寻味,那就是“他们不是我们肚子里面的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