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业障,往生才有把握——客观地评估自己往生西方的可能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51:19
翻动业障,往生才有把握——客观地评估自己往生西方的可能性

  

选自本人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ar ... dWriter=0&Key=0


======================================================================================

  此贴主要针对净土行人,尤其是汉地净土宗同修。末学有感于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身边很多念佛人由于基本的理路不清,只念一句佛号,以为就是“不掺杂”,就是“一门深入”,而且对其它见解排斥心很强,因而不揣浅陋,拉杂写下此贴。不妥之处期待各位师友批评、指教。

  ===================================================================================

   关于往生西方的关键,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主要的焦点是,是否必须“一心不乱”。印光大师等祖师大德认为并非必须,这与藏传佛教大德的教言,是一致的。

  

   印光大师说:“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心,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复何希净居士书》)。

  

   (《阿弥陀经》)秦译曰“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唐译则为“……系念不乱……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静佛土。”两译合参,圣意明显,净宗妙旨,和盘托出……莲宗九祖藕益大师云:若持至事一心不乱,则生方便有余土。若至理一心不乱,则生实报庄严土,亦分证常寂光土。可见一心不乱,乃求生上土之所需,欲生同居,横出三界,但发大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足矣。(《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黄念祖“序”)。

  

    可见,往生时心不颠倒,乃弥陀愿力加持,而非全由自己的定力所致。

  ===============================================================

  

   修净土法门还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全仗自力,如参“念佛者是谁”,或执着唯心净土,而无求生之心;二是全仗他力,以为我信佛、愿生,阿弥陀佛就会一手包办,自己烦恼不须除、菩提心不须修、罪障不须忏、资粮不须积。这些都是误区。

  

   往生虽然并非必须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但念佛人中,却另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把往生看

  得太容易。末学从前也是这样,以为自己某个时期中,念佛心里挺清净,时有瑞相,或者平时急难时念佛,常常感应,所以临终虽然不一定有把握,可能也差不多。


   ——其实并不一定!

  

   末学以前曾常信誓旦旦地说:“我对阿弥陀佛很有信心,我一定能往生。”当然,有信心是

  非常值得赞叹的,但要知道,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妄心基础之上,在未证悟前,这种信心并不百分之百可靠。往生前,可能会充满各种不可预知的变数,不要拿自己的生死大事来作赌注。如果一方面不肯下工夫,一方面又打着“我一定能往生”的如意算盘,这是很危险的。

  

   往生好比提升重物,向上的力量是自己的念力,和佛的加持力;而向下的力量,是自己的业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极力增强向上的力,极力减少向下的力。

  

   设有两人,一人业障较轻,一个较重(例如曾经谤法而未忏悔清净),即使二人向上的力相

  等,则往生难易判然不同。业障轻者不必付出对方那么大的努力,就可能往生。

  

  虽然我们必须坚信,一定可以兼仗佛力往生,却又不能盲目地自信,把往生看得太容易。我们无始以来恶业深重无比,能敌须弥,能深巨海,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经过几番大死大活,以清除业障;没有生起广大、真切的菩提心,以积累殊胜福报,很难相信自己就一定有往生的把握!

  业障轻了,福报增长了,不但向下的力减轻了,而且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更加增上,信心也更加增长。

  

   末学身边有人念佛曾经身心轻安,时有瑞相,似乎往生如此容易,后来恶业现前,却至堕落。末学自己十几年前念佛,也曾有一段时间妄念突然减少,这时佛号根本不需自己勉强去念,而是自然从心底升起来,自然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每念一句佛,每走一步路,都会生起一种深深的亲切和感动,法喜充满。睡觉也不需要多长时间,而且是在念佛中顿然醒来,醒后清醒异常,精神饱满。但这同样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业障并未翻起来。近几年来,由于恶业翻起,致使违缘不断,甚至魔扰频频,而且不断升级,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恶业之多。

  

====================================================================================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因为有佛力护持,有二十五大菩萨护法,决不会有魔扰,其实这种想法很片面、幼稚。

   比如皈依三宝后,更易得到三宝加持,且有四大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及其恒河沙数眷属,随身轮流护持,那是不是说凡是皈依三宝者就不会有魔扰,或不会入魔呢?当然不是。益西彭措堪布在《共汇一股祈祷护法的力量》中说:

  

   ...有人说,虽然如此,但“护法”之名已明确显示,他们都是专为保护“正法”而来,只要心存“正法”,岂有不护之理?......

   强调正法的重要时,也许大德们会暂时这样开示。但对我们自身来说,仅仅依文解义,以偏概全,遗憾就太大了!因为,这里面有许多需要了知和明辨的地方。

  

    作为一个圆满获得圣法的究竟成就者,身心处处都在完美展现正法的光辉的佛陀,护法决定由他任意差遣,甚至他仅仅动一个念头,护法也会奉若军令,舍命成办。

   ......依止正法、供赞祈祷,均不可少,皆须具足。毕竟,我们还处于世俗缘起的世界,圆满的结果需要圆满的缘起。即使不太谈事相的禅宗道场,祖师们制定下来的清规当中,早上有方丈和尚和僧值礼拜四圣,同时两序大众在早殿上祈祷韦驮菩萨;下午有维那礼拜韦驮菩萨,并在晚殿上和丛林清众一起赞美伽蓝圣众。日日如此,铁打不变,不容轻忽!可见祖师们的慧心圆明,深达缘起。按理,以前禅门兴盛,高人辈出,诸如祈雨之类,只需在大殿挂祈雨牌便可云腾雨致。对护法如此重视,其中蕴含着对我们后代行人的慈悲护念和特殊交待!但很不幸的是,后人渐至忽略了。

  

  我们应当观察一下,这个时代的正法和过去时代的正法,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正法和过去祖师们心中的正法,两相比较,我们能有勇气谈“拥有正法”吗?祖师们尚且如此重视护法,对于善根微弱、暗昧无慧的我们,岂有忽视之理?!一直困在生死魔军的牢笼里无法逃脱,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自己、完全靠自己,不祈祷上师三宝,不祈祷本尊、空行、护法,一意孤行的恶果。

  

   ......所以,内心有法之人,需要祈祷护法;内心法弱之人,更需祈祷护法。

============================================================================

  

   当然不少人业障较轻,福德较大,工夫确是真实的。但更有很多人,尽管环境清静时看起来工夫很好,但其实恶业根本就没有翻起来,而误以为这就是自己实际的境界。因而固步自封,罪不知忏,福不肯积,菩提心不愿修。却不知如果用功到了实处,恶业真的翻起来,将会出现另一番光景,当前的境界马上打失。恶境现前,违缘一起,甚者魔军出动,有的连信心都退失了,甚至对佛法生起邪见。好比马桶未搅动时,表面上泌出的也是一层清水,但一旦搅动,将秽不可闻。


魔障对行人的影响,不一定全是身体生病、或遭横祸,人事不顺,恶梦连连,同时更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情志。理智上明知自己生起的是疑惑、邪见,但在情志上却难以控制。由于疑惑、邪见的障蔽,念修就难得力,心光透不出,如同包裹了一层厚厚的壳一般。这时必须尽快有效对治才行,否则时间一长,理智上的认识都会产生邪见,到这时就完了。

有人以为只要不着相就不会着魔,当然,如果真的开了智慧,是不会着魔的。但普通行人如果恶业重且福德薄,稍有一点境界,就可能发生魔扰。而且魔扰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比如梦中魔化佛一“加持”,情志、信心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忏悔、积资如车两轮,无比重要!!!粗重的恶业忏除了,障碍自然减少;而福报增长了,违缘就不易现前,所谓“一福压百祸”。

  

   有人说,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同时念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具足了一切善根福德。这样,忏悔、积资都有了,何必多求?

  

   当然,的确如此,一法含摄一切法。理虽如是,但在我们的修行还未到达万法一如的境界前,在行持上,有针对性的方便法还是非常重要的。归元虽无二路,方便还得多门。

   比如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治病,为什么佛陀还要传药师佛法门呢?从理上讲,念诵文殊、地藏菩萨同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偏念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曾发愿接引我们往生。

==================================================================================

  

   业障减轻,不但往生有把握,而且往生的品位也高。在某一个时期中,先忏悔粗重的业障确实比一味念佛要来得快。好比在去某地的路上生了重病,这时最重要的,是治病,而不是勉强地赶路。病轻了,就会走得更快。

  

   “绝大多数人都是事相忏悔的根机,不要说安住无相忏悔的境界,连无相忏悔的见解都很少有人具足。既然没有无相的见解,那就要老老实实按事相忏悔。”

  

   “凡是能回忆的,都要一条条检点,哪一条作错了、错在哪里、造了哪种罪,是如何对不起上师三宝、对不起众生、对不起道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父母的,这些统统要检点。是怎样违背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每条都要深入细致的反思。”(摘自《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修法仪轨》)

  

   要将自己阿赖耶识里罪业的种子,在三宝面前一条一条毫不隐藏地翻动起来、发露出来,越详细越好。这就是破恶力。要有一种强烈的追悔之心(这是“忏”),和坚决不再破犯的决心(这是“悔”)。否则遮遮掩掩,轻飘飘地忏悔一下,便没有大的效果。

  

===================================================================================

  所有恶业中,五逆、谤法、盗僧祗物是最重的。五逆罪一般人都不会犯,而且前世也没有犯,因为五逆罪不会隔世成熟,只要犯了,当生就成熟。但有几个人敢拍胸口,说自己一定没有犯过谤法、和盗僧祗物呢?即使这一世可能没犯,往世有没有犯呢?

  

   有人可能以为自己即使谤了法,可能业障也很轻,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感觉。自己照常吃饭穿衣,自己念佛依然念得还好,甚至偶尔还有某些值得高兴的境界出现,以为照这样,自己依然可以往生。要知道,凡夫因为恶业太重,即使造作了极重的恶业,也不一定马上有什么反应。好比一盆脏水中再滴入一点脏水,根本看不出来。对于很多人,即使把佛经扔进厕所,也不一定有什么反应。而到了高层次,哪怕错动一个念头,可能很快就会有某种果报。

  

   还有人以为只要不明目张胆地谤法,只是疑法似乎不要紧。殊不知疑法的过失也是非常严重的!更何况很多人在疑法的同时,心中早已有了成见,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排斥、敌视的心理。此话题若展开,则片言难尽,这里就不多议了。

  

   《大集经》说:“盗僧祗物,罪同五逆。”《方等经》中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祗物,我所不救。”

  

   经常看到有的居士出入寺庙,率意而为,对此毫无警备之心,不禁替他捏着一把汗!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因果没有认识,不知如何取舍,无意间造作了极其可怕的恶业,给自己的往生带来严重的障碍!

   在因果取舍上,应越保守越安全,不要说僧众的一茶一饭,就是一张过期的报纸,都要注意,不能抱侥幸心理,总打“擦边球”!

===================================================================================

  

   世人学道者多,悟道者少,并非完全是根器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缺少福报。比如一部跟自己最契机的经论,哪怕只有几行字,可能你看后会发生全身心的变化;一位善知识,哪怕只见一次面,就能直接打开自己的某个心结,如果没有福报的话,都可能见不到。

 

   还有修行缺少自由、多诸障碍;生活、工作上处处不顺等等,都是福报不够的缘故。福报不够,即使发心弘扬佛法,也难成功。福报若够,就会心想事成,违缘就不容易起。

  

  有人认为:般若为三乘之母,当摆在学修之首,应待彻悟空性证得解脱,再依空起用,广行利他事业。

 
又有人认为,《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何必执着于这些有为法呢?

  

   多识活佛回答说:“小乘法不能成佛,而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很显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现观庄严论》说小乘罗汉入菩萨道,必须从大乘资粮道发心进入,无法从更高位进入。其主要原因是福德资粮不足,因而开悟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能,要靠雄厚的福德资粮做后盾。""这些都是藏传佛教根据了义经典,得出的正确结论。那种先修慧证得开悟,再修福德资粮的说法,是割裂智能方便二道,轻视慈悲善行的一种错误观点。”

  

   曾经,宗喀巴大师向文殊菩萨请问中观见之甚深缘起法等问题时,菩萨解答后大师仍然不太明白,菩萨嘱咐说,除殷勤祈祷、仔细阅读经论外,要积集资粮,净治罪障。

  

   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蒙文殊菩萨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问:“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答道:“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

  

   没有强大的福德资粮做基础,而想证悟空性,就如想把一个人从颈部提起来,是不现实的,即使有些微功效。而福、智双修,就好比从脚部把人托起,最为保险快捷。

  

   被称为中国三大比丘尼之一的圆照法师,火化后牙齿、心脏久焚不坏。她是贡嘎上师的弟子,曾向上师求金刚橛法。上师劝她多供曼扎,先修福报。但她执意修金刚橛,并修到把金刚橛插入水中不倒。一次在山中打坐时,一块大石崩下朝她压过来,她马上拿起金刚橛一指,大石立即分成两半从两边滚开。她以为躲过了一劫,但却在走路时摔了一跤,把一只胳膊摔成三段。当时大雪封山,幸好还有点福报,遇到一个采药老人,把她治好了。此后她经常跟弟子讲,要多修福德。

=============================================================================

  

   任何一件善行,要使成为福德资粮,必须具足弥勒菩萨《经庄严论》讲的七要点,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三要点。否则就成了世间的有漏福报,报完就完了。

  

   前行:为一切众生的究竟成佛而发心。如每天上供,不要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去做,要为出离轮回、为众生的解脱而供养。上供前要认真思维,当心里生起一定的量之后,再开始。不要忙着上来就念,那样是不行的。要等心真的安定下来,真的打算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再去修它,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获得利益。要不然,事情也做了,却无多大利益,非常可惜!

  

   我们应该明白:比如自己两次同样为众生的解脱而放生,发心真切时放生一元钱,可能比例行公事时放一百元、一千元功德还大得多。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哪怕吐一口痰以布施饿鬼众生,也会积累极大的资粮。所以发菩提心无比重要!

  

   并且做完后,很容易生起“无数众生由于我的功德,已脱离、或减轻了痛苦”的喜悦。如很多地狱众生因此有的脱离了地狱,有的减轻了痛苦,有的缩短了刑期;饿鬼众生得到了饱足;畜生成功地逃脱了追捕......并且一切众生善根得以增长,业障轻的往生了西方等等。时刻如此行持,福德无量!功德无量!修行快多了!

  

  正行:无分别地、专注地行持善法。

  结行:为一切众生的究竟成佛而回向。

  =======================================================

  

   有人以为临终能念佛,有佛力护佑,加持自己心不颠倒,自己必可往生。其实也不尽然。

  

   末学以为还要视念力、佛力、和业力轻重而定。念佛如敲钟,敲得重,响声大;敲得轻,响声就小。如果这时有重大的恶业现前的话,即使勉强知道念佛,念力不够强大,感应到的佛力也不够强大,未必就能敌得过业力。业力一占上风,未必就能正念分明,知道念佛。

  

   末学曾在重大的障碍现前时,最初自己还没意识到,上师三宝、空行护法就把它遮止了。到后来,自己必须用功祈祷,才能遮止,而且一般性的祈祷,似乎没有感应。再严重时,猛厉地祈祷也只能短暂地遮止。如果是定业现前的话,即使是释迦牟尼佛亲来,可能也无力回天。后来发大心为众生修集福德,普作供养,魔障立即遣除。

  

   而有的人由于福报很大,即使功夫不深,甚至平生并未修行,但往世因缘成熟,临终有道友助念,甚至有大成就的上师为之修破瓦等法,也能往生。甚至据说破瓦往生者,品位都很高。当然,我们绝不能抱有这种侥幸心理,不然是很愚蠢的。

   而即使是这种情况,其人今世、往世必曾修集过殊胜的福德、因缘,所以并不是偶然的。

====================================================================================

   另外要知道:真正信佛、愿生,老实念佛者,平日必然会常与佛感应道交;

   因为与佛感应道交,道心必然越来越增长,烦恼越来越少,慈悲心、菩提心越来越强;

   真正与佛感应道交,必然会经常在梦中也会念佛,或者在梦中能了知梦境、转化梦境。不光在激烈的梦境会念佛,甚至平和的梦境中也常念佛。

   否则十天半月一次都不能把持,就自以为往生有把握,是很愚蠢的。

  =======================================================

   那如何才能使工夫落到实处,让潜伏的恶业翻起来呢?

   ——只有通过在念佛的同时,极力忏罪、积资、修菩提心。

   而忏罪、积资最殊胜的窍诀,就是修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啊!

  

   菩提心是最强大的武器,菩提心一旦生起,就胜过万劫修行,成佛的进度就快得多。菩提心可以使我们花很小的功夫,获得最大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同样念佛持咒,有无菩提心的摄持,功德有如天地之差。

  

   《入菩萨行论》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如果有了菩提心,就能在一剎那间清凈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凈,同时圆满众多的福德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印光法师说:“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又说:“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

  

   **老法师也说:“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为什么那么少?就是虽做到一向专念,却没有发菩提心。”

   “再说一句老实话,真正发菩提心,没有念佛也能往生。”

  

   有人说六字洪名具足一切功德,何必另修什么菩提心呢?

   当然,一句佛号确实具足一切功德,但我们的理解也不要太片面。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方便法,很多人念了好多年,甚至一辈子,由于没有按窍诀实修菩提心,试扪心自问,自己的菩提心生起来了吗?即使有一点相似的菩提心,到底有多真实?佛教界里念佛数十年,而依然麻木不仁、自私自利者太多了。

  

   又有人说:莲池大师《疏钞》曰,“持名即为发菩提心。”因此我只管念佛就是,何必另外修什么菩提心,无事找事?

   当然,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哪怕是边地疑城,也会在佛菩萨的加持下,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但在往生前心量的大小优劣,则直接关系到往生的难易,以及往生品位的高低。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云:“尤其是见解较深、发心较大,同时正在积累许多殊胜福报的人,他会遇到很大的违缘,因为此乃清净业障故,这时更要精进修上师瑜伽,不致使自己受到违缘的侵害。”

   索达吉堪布在讲解《般若摄颂》时说:如果没有魔障违缘的干扰,修行很难成功。

   达真堪布也说:不经过磨难,不可能成佛。有魔才有佛,有魔力才能成佛。智慧是怎么生起来的?人和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而对于一个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的念佛人,一般并不会有什么魔扰,可能顶多只有一些冤亲债主的干扰而已。

  

  当然,有违缘不一定都是修的好的表现,而修得好的如果恶业轻、福报大,也不一定有大的违缘。

  

很多人也很重视菩提心,但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由于缺少实修的引导,因而只有一点相似的菩提心,无法深入。当然能生起这点菩提心也是非常宝贵的!但这远远不够。菩提心必须每天观修,不修是发不出来的。

======================================================

  有人说修净土只要一句佛号就够了,对吗?


单持一句佛号——对极少数根基醇厚(业轻、福厚、菩提心广大)的行人,是适合的,但对绝大多数人,如果放弃闻思,放弃忏罪、积资、修菩提心,则非常糟糕!

  每个人在修行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因而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言。我们可能常常在自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大疑惑的时候,偶然听到某一教言,而深受启发,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也不尽相同,怎能指望一个法就解决千千万万的问题呢?

  

  有人以为自己得到念佛一法已完全足够了,不知以自己的智慧所见极其有限。如近视者,只能看见眼前。如果站在更高度看,就会发现非常局限。

  

  再说,如果都只念一句佛号,闻思只是个别人的事,那么,对于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知见的诘难,我们如何面对呢?如此一来,恐怕佛教连立足的基础都会动摇。

  

   印光法师说:比如吃饭,要有菜。又如身体,要穿衣戴帽。为何对于长久修行了生死之道,却只一门深入,而全部废掉其它法呢?一门深入而尽废其它,只有在打七时才可以。如果平时也这样,除非你是菩萨再来,否则绝对有弊病。因为凡夫之心,常则生厌的缘故。天生万物,必须有晴有雨,有寒有暑,如果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天地间将没有生物了。况且我们心如猿猴,如果不以种种方法对治,而想把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动,则很难很难。(译自《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黄念祖居士也说:“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只有理明,信才能深;信深,愿才能切;愿切,行才能专。所以,首先必须明理,明理必须闻思。

  

而闻思并非今天偶然看一篇开示,明天偶然看一盘光碟,这样泛泛地学,是不行的,如果不能系统地学,那起码要有针对性地学。即使是没有文化的老人,也得明白基本的理路、和方法,懂得取舍因果才行。



  慧律法师忠告:要一门深入可以,但是有大前提的,就是广学多闻……而不是说我今天死执一个法门,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一句阿弥陀佛念到死。对!这样并没有错。问题是你的内心烦恼解决没有?念,念……执著还是存在,分别心还是存在,颠倒还是存在,嫉妒心还是存在,嗔恨心还是存在,愈念愈烦恼。

  

  又说:……有一个法师讲的我不是很认同,他常常说:“慧律法师啊,现在是末法时期。”……我就告诉法师:“这样讲是方便说。大彻大悟、内心有正知正见、有证量叫做正法。研究经典、认真拜佛、念佛、打佛七,虽然没有证悟,就是像法……一个人内心散漫,于菩提心不想发,于正法不想护持,懂得一点皮毛就颠三倒四,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个叫做末法。”

  

  还说:……把方便当究竟,叫做大乘的悲哀。我们已经忘记佛陀真正的精神是什么了。今天来拜拜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今天来念念佛,他认为这就是修行;今天来诵诵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从来不处理内在的矛盾,只任凭内在的情绪一直发挥,忘记了四大本空,五蕴无我,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用心是良苦的,目标锁定极乐世界,这个是没有错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有大格局。佛教要有大格局,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要广学多闻,然后要一门深入。这个信、解、行、证,这个步骤,一点都不能马虎!

  

  (编者—-祖师们让我们老实念佛,很多人错会其意,何谓老实?)像我妈妈最老实了,我妈妈念佛念了三十几年,念佛时,看人家走过去:“喂,你那个袋子里面装的什么?”唉,我说:“你是慧律法师的妈妈呢,人家袋子里面装的什么,关你什么事?”是不是啊?念三十年了,智慧没有开,没有办法老实念佛,老实不下来。

  =======================================================

  

      (删节)

   所以,忏罪、积资无比重要!!!

  

当然信心并非平空而来。修好出离心,才能生起信心;修好菩提心,我们的信心才能更加深沉、和广大。

====================================================================================

  

  以上是一般性情况,因为佛法是因缘法,话不能说得太绝对。如有的经典中五逆不能往生,而有的经典说如果信心强大,五逆也可以往生。好比高考,成绩很差的如果发挥异常,也有可能录取;而成绩优秀的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如考时生病),仍难录取。除非已经证悟,方可稳操胜券。在证悟之前,即使我们修得再好,也应该尽量保险为好。

  

   信心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中也说:一个人在临死之前,只要强烈地观想“我的罪业已彻底清净,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这样一种念头,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此窍诀极其殊胜,即使你罪业深重,临死前若有这个念头,也可以往生净土。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业障越轻、福德越大者,越容易往生。好比成绩越优秀,录取的把握越大。这是正途。我们修行应该以此正途为准,不能心存侥幸。决不能因为说只要有较大的信心、愿力就可往生,而忽略基本修持。

   再说,业障很重而信心又很强者,恐怕并不多见。

  

   五逆,佛有时说可以往生,这应该是对于已造者来说的,恐其自暴自弃。有时说犯者不能往生,这应该是对于未造者说的,因为即使能往生,也极不容易。


净土宗诚然可以带业往生,但带的业太粗重、太多,要想往生也会非常困难!

=============================================================================

不少人学佛越学越迷惑,以为别人不学佛活得平安、潇洒,光鲜极了,自己越学麻烦越多,甚至一些人干脆就不学佛了。


    其实,如果不学习,不懂因果,学佛很容易落入迷信。看过《百业经》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小小的恶业,如果没有忏悔清净,都将会导致绵绵不尽、不可思议的苦果!何况很多人学佛了,都根本不懂因果,今世中很多极重的恶业,包括近无间罪,都时常造作,更不谈累世以来,造作了多少极重的恶业!!!


不谈往世的恶业,即使今世造作的恶业,都堆积如山,造作的善业远远没有恶业那么多、那么重!而妄图以自私自利、麻木不仁地念几句佛号,就想消灭今世、往世以来无边的、重大的恶业,而现前得福,因果律中有那么容易的事吗?!!


我们决不能指望自己舒舒服服地修行,安安逸逸地享受世间五欲,时间一到就顺顺利利地往生。世间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有的人甚至稍有不顺,反而退失信心,似乎学佛人身体就一定应当比人健康,钱财应当比人多,工作应当比人好。


有人说我已经忏悔了!但是忏悔了就一定清净了吗?

晋美彭措上师传讲《百业经》,这样说:

“有些罪业,小乘自宗是无法忏悔的,如对圣者取绰号、享用僧众财产等,果报非常严重,怎样忏悔都是要受报的; 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尽这些罪业的(编者---很多人都不明白发菩提心的重要,和修菩提心的方法,更谈不上修菩提心,和生起菩提心了!);

大乘自宗若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是难以忏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顶、证悟无上大圆满法是可以忏净的;


密宗中谤上师、谤密法,破了严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忏尽。故所有罪中,谤金刚上师、谤密法二种恶业是最严重的,始终无法忏净,必须亲自感受果报。”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则即使具足四力忏悔堕罪,也只能稍许减轻而不能彻底清净。”


=============================================================================

   因此末学以为:如果修行理路正确(念佛、忏罪、积资、修菩提心),一个净土行人不能往生,一个密乘行人不能上品生,是比较失败的。

  

   写到这里,末学不禁有些面红心跳,自己恶业那么重,福德那么薄,信心也不坚定,那么放逸懈怠,往生能有多大的把握呢?

  

 ================================================================

有人说“以上所述表明作者自己并不敢承担,所以谈不上对佛有信心,当然更不能说是坚信了。”


  其实,比如战场对阵,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士气(信心)当然极其重要!历史是就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

    但如果说要求修筑工事,仔细磨擦刀枪,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佛力没有信心,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吧?


具足信心不是凭籍意气,应知信心与基本修持并无矛盾。


==================================================================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说:
 
“行而不解,同样是不行啊,行而不解,是增长无明啊……这个无明厚了,很可以举点例子。就是我爱人的妹妹,她的婆母就住在砖塔胡同,修行了一辈子,虔诚极了。她们老先生做过省长,家里非常富有,她也非常纯正。解放以后第一次成立中国佛协,广济寺开放,她那么大岁数,每一个阿罗汉都拜,只要有一个佛像,她都磕头。到了临终她不信佛,开荤,骂佛。


    国清寺一个和尚,他念佛,念得听到风声、雨声、水声,一切都是佛号,找个绳上吊了。所以行而不解,为什么?不是教你懂得很多学问,很多理论,你行了之后,你根本的三样事怎么样!
    你的出离心怎么样!你的菩提心怎么样!你的正见怎么样!……”



程晋林居士助念报告中有两则念佛很好,但临终业障现前的例子。其中一例是该团团员,一个老太太,身无病苦,意不贪恋,告诉儿女、儿媳一周后往生,并作了详细交待。到了第七天中午,午饭后,她端把椅子,拿了念珠坐在屋里念佛,忽然念珠一松,头一低,走了。这时儿子刚好看到,结果儿子、女儿、儿媳乱成一团,又是号哭,又是拍打,又是摇晃,又打120抢救,后来又翻来翻去地洗澡、换衣……就是不让助念。火化时非常僵硬,面部特别痛苦。
    (这也说明了:粗重的业障如果没有翻动、清除,念佛再好,也不一定能往生。)


==================================================================

信愿行 --近代高僧 慧明禅师


  诸同学!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密法道理,更不可说。今以大家再三启请,又因各位修持有年,对本法已有认识,姑且随缘,方便说之。不过使大家知道学佛的过程,以作修持之策进。望大家净心谛听,勿起分别,一起分别,便生知见。

  “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因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学人往往随便看过,未加审思。须知此三字中,每一个字,都有他的过程与差别。在座诸同学,也有知教理的,也有初发心的,我且把信愿行三字的过程与差别,略略解释如下。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要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於佛法,是不信的。以後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仍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於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著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日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

翻动业障,往生才有把握——客观地评估自己往生西方的可能性

  

选自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archives.asp?BlogID=2623600&idWriter=0&Key=0

======================================================================================

  此贴主要针对净土行人,尤其是汉地净土宗同修。末学有感于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身边很多念佛人由于基本的理路不清,只念一句佛号,以为就是“不掺杂”,就是“一门深入”,而且对其它见解排斥心很强,因而不揣浅陋,拉杂写下此贴。不妥之处期待各位师友批评、指教。

  ===================================================================================

   关于往生西方的关键,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主要的焦点是,是否必须“一心不乱”。印光大师等祖师大德认为并非必须,这与藏传佛教大德的教言,是一致的。

  

   印光大师说:“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心,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复何希净居士书》)。

  

   (《阿弥陀经》)秦译曰“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唐译则为“……系念不乱……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静佛土。”两译合参,圣意明显,净宗妙旨,和盘托出……莲宗九祖藕益大师云:若持至事一心不乱,则生方便有余土。若至理一心不乱,则生实报庄严土,亦分证常寂光土。可见一心不乱,乃求生上土之所需,欲生同居,横出三界,但发大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足矣。(《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黄念祖“序”)。

  

    可见,往生时心不颠倒,乃弥陀愿力加持,而非全由自己的定力所致

  ===============================================================

  

   修净土法门还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全仗自力,如参“念佛者是谁”,或执着唯心净土,而无求生之心;二是全仗他力,以为我信佛、愿生,阿弥陀佛就会一手包办,自己烦恼不须除、菩提心不须修、罪障不须忏、资粮不须积。这些都是误区。

  

   往生虽然并非必须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但念佛人中,却另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把往生看

  得太容易。末学从前也是这样,以为自己某个时期中,念佛心里挺清净,时有瑞相,或者平时急难时念佛,常常感应,所以临终虽然不一定有把握,可能也差不多。

   ——其实并不一定!

  

   末学以前曾常信誓旦旦地说:“我对阿弥陀佛很有信心,我一定能往生。”当然,有信心是

  非常值得赞叹的,但要知道,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妄心基础之上,在未证悟前,这种信心并不百分之百可靠。往生前,可能会充满各种不可预知的变数,不要拿自己的生死大事来作赌注。如果一方面不肯下工夫,一方面又打着“我一定能往生”的如意算盘,这是很危险的

  

   往生好比提升重物,向上的力量是自己的念力,和佛的加持力;而向下的力量,是自己的业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极力增强向上的力,极力减少向下的力。

  

   设有两人,一人业障较轻,一个较重(例如曾经谤法而未忏悔清净),即使二人向上的力相

  等,则往生难易判然不同。业障轻者不必付出对方那么大的努力,就可能往生。

  

  虽然我们必须坚信,一定可以兼仗佛力往生,却又不能盲目地自信,把往生看得太容易。我们无始以来恶业深重无比,能敌须弥,能深巨海,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经过几番大死大活,以清除业障;没有生起广大、真切的菩提心,以积累殊胜福报,很难相信自己就一定有往生的把握!

  业障轻了,福报增长了,不但向下的力减轻了,而且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更加增上,信心也更加增长。

  

   末学身边有人念佛曾经身心轻安,时有瑞相,似乎往生如此容易,后来恶业现前,却至堕落。末学自己十几年前念佛,也曾有一段时间妄念突然减少,这时佛号根本不需自己勉强去念,而是自然从心底升起来,自然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每念一句佛,每走一步路,都会生起一种深深的亲切和感动,法喜充满。睡觉也不需要多长时间,而且是在念佛中顿然醒来,醒后清醒异常,精神饱满。但这同样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业障并未翻起来。近几年来,由于恶业翻起,致使违缘不断,甚至魔扰频频,而且不断升级,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恶业之多。

  

====================================================================================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因为有佛力护持,有二十五大菩萨护法,决不会有魔扰,其实这种想法很片面、幼稚。

   比如皈依三宝后,更易得到三宝加持,且有四大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及其恒河沙数眷属,随身轮流护持,那是不是说凡是皈依三宝者就不会有魔扰,或不会入魔呢?当然不是。益西彭措堪布在《共汇一股祈祷护法的力量》中说:

  

   ...有人说,虽然如此,但“护法”之名已明确显示,他们都是专为保护“正法”而来,只要心存“正法”,岂有不护之理?......

   强调正法的重要时,也许大德们会暂时这样开示。但对我们自身来说,仅仅依文解义,以偏概全,遗憾就太大了!因为,这里面有许多需要了知和明辨的地方。

  

    作为一个圆满获得圣法的究竟成就者,身心处处都在完美展现正法的光辉的佛陀,护法决定由他任意差遣,甚至他仅仅动一个念头,护法也会奉若军令,舍命成办。

   ......依止正法、供赞祈祷,均不可少,皆须具足。毕竟,我们还处于世俗缘起的世界,圆满的结果需要圆满的缘起。即使不太谈事相的禅宗道场,祖师们制定下来的清规当中,早上有方丈和尚和僧值礼拜四圣,同时两序大众在早殿上祈祷韦驮菩萨;下午有维那礼拜韦驮菩萨,并在晚殿上和丛林清众一起赞美伽蓝圣众。日日如此,铁打不变,不容轻忽!可见祖师们的慧心圆明,深达缘起。按理,以前禅门兴盛,高人辈出,诸如祈雨之类,只需在大殿挂祈雨牌便可云腾雨致。对护法如此重视,其中蕴含着对我们后代行人的慈悲护念和特殊交待!但很不幸的是,后人渐至忽略了。

  

  我们应当观察一下,这个时代的正法和过去时代的正法,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正法和过去祖师们心中的正法,两相比较,我们能有勇气谈“拥有正法”吗?祖师们尚且如此重视护法,对于善根微弱、暗昧无慧的我们,岂有忽视之理?!一直困在生死魔军的牢笼里无法逃脱,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自己、完全靠自己,不祈祷上师三宝,不祈祷本尊、空行、护法,一意孤行的恶果。

  

   ......所以,内心有法之人,需要祈祷护法;内心法弱之人,更需祈祷护法。

============================================================================

  

   当然不少人业障较轻,福德较大,工夫确是真实的。但更有很多人,尽管环境清静时看起来工夫很好,但其实恶业根本就没有翻起来,而误以为这就是自己实际的境界。因而固步自封,罪不知忏,福不肯积,菩提心不愿修。却不知如果用功到了实处,恶业真的翻起来,将会出现另一番光景,当前的境界马上打失。恶境现前,违缘一起,甚者魔军出动,有的连信心都退失了,甚至对佛法生起邪见。好比马桶未搅动时,表面上泌出的也是一层清水,但一旦搅动,将秽不可闻。

魔障对行人的影响,不一定全是身体生病、或遭横祸,人事不顺,恶梦连连,同时更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情志。理智上明知自己生起的是疑惑、邪见,但在情志上却难以控制。由于疑惑、邪见的障蔽,念修就难得力,心光透不出,如同包裹了一层厚厚的壳一般。这时必须尽快有效对治才行,否则时间一长,理智上的认识都会产生邪见,到这时就完了。

有人以为只要不着相就不会着魔,当然,如果真的开了智慧,是不会着魔的。但普通行人如果恶业重且福德薄,稍有一点境界,就可能发生魔扰。而且魔扰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比如梦中魔化佛一“加持”,情志、信心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忏悔、积资如车两轮,无比重要!!!粗重的恶业忏除了,障碍自然减少;而福报增长了,违缘就不易现前,所谓“一福压百祸”。

  

   有人说,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同时念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具足了一切善根福德。这样,忏悔、积资都有了,何必多求?

  

   当然,的确如此,一法含摄一切法。理虽如是,但在我们的修行还未到达万法一如的境界前,在行持上,有针对性的方便法还是非常重要的。归元虽无二路,方便还得多门。

   比如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治病,为什么佛陀还要传药师佛法门呢?从理上讲,念诵文殊、地藏菩萨同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偏念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曾发愿接引我们往生

==================================================================================

  

   业障减轻,不但往生有把握,而且往生的品位也高。在某一个时期中,先忏悔粗重的业障确实比一味念佛要来得快。好比在去某地的路上生了重病,这时最重要的,是治病,而不是勉强地赶路。病轻了,就会走得更快。

  

   “绝大多数人都是事相忏悔的根机,不要说安住无相忏悔的境界,连无相忏悔的见解都很少有人具足。既然没有无相的见解,那就要老老实实按事相忏悔。”

  

   “凡是能回忆的,都要一条条检点,哪一条作错了、错在哪里、造了哪种罪,是如何对不起上师三宝、对不起众生、对不起道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父母的,这些统统要检点。是怎样违背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每条都要深入细致的反思。”(摘自《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修法仪轨》)

  

   要将自己阿赖耶识里罪业的种子,在三宝面前一条一条毫不隐藏地翻动起来、发露出来,越详细越好。这就是破恶力。要有一种强烈的追悔之心(这是“忏”),和坚决不再破犯的决心(这是“悔”)。否则遮遮掩掩,轻飘飘地忏悔一下,便没有大的效果。

  

===================================================================================

  所有恶业中,五逆、谤法、盗僧祗物是最重的。五逆罪一般人都不会犯,而且前世也没有犯,因为五逆罪不会隔世成熟,只要犯了,当生就成熟。但有几个人敢拍胸口,说自己一定没有犯过谤法、和盗僧祗物呢?即使这一世可能没犯,往世有没有犯呢?

  

   有人可能以为自己即使谤了法,可能业障也很轻,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感觉。自己照常吃饭穿衣,自己念佛依然念得还好,甚至偶尔还有某些值得高兴的境界出现,以为照这样,自己依然可以往生。要知道,凡夫因为恶业太重,即使造作了极重的恶业,也不一定马上有什么反应。好比一盆脏水中再滴入一点脏水,根本看不出来。对于很多人,即使把佛经扔进厕所,也不一定有什么反应。而到了高层次,哪怕错动一个念头,可能很快就会有某种果报。

  

   还有人以为只要不明目张胆地谤法,只是疑法似乎不要紧。殊不知疑法的过失也是非常严重的!更何况很多人在疑法的同时,心中早已有了成见,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排斥、敌视的心理。此话题若展开,则片言难尽,这里就不多议了。

  

   《大集经》说:“盗僧祗物,罪同五逆。”《方等经》中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祗物,我所不救。”

  

   经常看到有的居士出入寺庙,率意而为,对此毫无警备之心,不禁替他捏着一把汗!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因果没有认识,不知如何取舍,无意间造作了极其可怕的恶业,给自己的往生带来严重的障碍!

   在因果取舍上,应越保守越安全,不要说僧众的一茶一饭,就是一张过期的报纸,都要注意,不能抱侥幸心理,总打“擦边球”!

===================================================================================

  

   世人学道者多,悟道者少,并非完全是根器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缺少福报。比如一部跟自己最契机的经论,哪怕只有几行字,可能你看后会发生全身心的变化;一位善知识,哪怕只见一次面,就能直接打开自己的某个心结,如果没有福报的话,都可能见不到。

 

   还有修行缺少自由、多诸障碍;生活、工作上处处不顺等等,都是福报不够的缘故。福报不够,即使发心弘扬佛法,也难成功。福报若够,就会心想事成,违缘就不容易起。

  

  有人认为:般若为三乘之母,当摆在学修之首,应待彻悟空性证得解脱,再依空起用,广行利他事业。

 
又有人认为,《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何必执着于这些有为法呢?

  

   多识活佛回答说:“小乘法不能成佛,而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很显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现观庄严论》说小乘罗汉入菩萨道,必须从大乘资粮道发心进入,无法从更高位进入。其主要原因是福德资粮不足,因而开悟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能,要靠雄厚的福德资粮做后盾。""这些都是藏传佛教根据了义经典,得出的正确结论。那种先修慧证得开悟,再修福德资粮的说法,是割裂智能方便二道,轻视慈悲善行的一种错误观点。”

  

   曾经,宗喀巴大师向文殊菩萨请问中观见之甚深缘起法等问题时,菩萨解答后大师仍然不太明白,菩萨嘱咐说,除殷勤祈祷、仔细阅读经论外,要积集资粮,净治罪障。

  

   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蒙文殊菩萨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问:“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答道:“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

  

   没有强大的福德资粮做基础,而想证悟空性,就如想把一个人从颈部提起来,是不现实的,即使有些微功效。而福、智双修,就好比从脚部把人托起,最为保险快捷

  

   被称为中国三大比丘尼之一的圆照法师,火化后牙齿、心脏久焚不坏。她是贡嘎上师的弟子,曾向上师求金刚橛法。上师劝她多供曼扎,先修福报。但她执意修金刚橛,并修到把金刚橛插入水中不倒。一次在山中打坐时,一块大石崩下朝她压过来,她马上拿起金刚橛一指,大石立即分成两半从两边滚开。她以为躲过了一劫,但却在走路时摔了一跤,把一只胳膊摔成三段。当时大雪封山,幸好还有点福报,遇到一个采药老人,把她治好了。此后她经常跟弟子讲,要多修福德。

=============================================================================

  

   任何一件善行,要使成为福德资粮,必须具足弥勒菩萨《经庄严论》讲的七要点,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三要点。否则就成了世间的有漏福报,报完就完了。

  

   前行:为一切众生的究竟成佛而发心。如每天上供,不要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去做,要为出离轮回、为众生的解脱而供养。上供前要认真思维,当心里生起一定的量之后,再开始。不要忙着上来就念,那样是不行的。要等心真的安定下来,真的打算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再去修它,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获得利益。要不然,事情也做了,却无多大利益,非常可惜!

  

   我们应该明白:比如自己两次同样为众生的解脱而放生,发心真切时放生一元钱,可能比例行公事时放一百元、一千元功德还大得多。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哪怕吐一口痰以布施饿鬼众生,也会积累极大的资粮。所以发菩提心无比重要!

  

   并且做完后,很容易生起“无数众生由于我的功德,已脱离、或减轻了痛苦”的喜悦。如很多地狱众生因此有的脱离了地狱,有的减轻了痛苦,有的缩短了刑期;饿鬼众生得到了饱足;畜生成功地逃脱了追捕......并且一切众生善根得以增长,业障轻的往生了西方等等。时刻如此行持,福德无量!功德无量!修行快多了!

  

  正行:无分别地、专注地行持善法

  结行:为一切众生的究竟成佛而回向

  =======================================================

  

   有人以为临终能念佛,有佛力护佑,加持自己心不颠倒,自己必可往生。其实也不尽然。

  

   末学以为还要视念力、佛力、和业力轻重而定。念佛如敲钟,敲得重,响声大;敲得轻,响声就小。如果这时有重大的恶业现前的话,即使勉强知道念佛,念力不够强大,感应到的佛力也不够强大,未必就能敌得过业力。业力一占上风,未必就能正念分明,知道念佛

  

   末学曾在重大的障碍现前时,最初自己还没意识到,上师三宝、空行护法就把它遮止了。到后来,自己必须用功祈祷,才能遮止,而且一般性的祈祷,似乎没有感应。再严重时,猛厉地祈祷也只能短暂地遮止。如果是定业现前的话,即使是释迦牟尼佛亲来,可能也无力回天。后来发大心为众生修集福德,普作供养,魔障立即遣除。

  

   而有的人由于福报很大,即使功夫不深,甚至平生并未修行,但往世因缘成熟,临终有道友助念,甚至有大成就的上师为之修破瓦等法,也能往生。甚至据说破瓦往生者,品位都很高。当然,我们绝不能抱有这种侥幸心理,不然是很愚蠢的。

   而即使是这种情况,其人今世、往世必曾修集过殊胜的福德、因缘,所以并不是偶然的。

====================================================================================

   另外要知道:真正信佛、愿生,老实念佛者,平日必然会常与佛感应道交;

   因为与佛感应道交,道心必然越来越增长,烦恼越来越少,慈悲心、菩提心越来越强;

   真正与佛感应道交,必然会经常在梦中也会念佛,或者在梦中能了知梦境、转化梦境。不光在激烈的梦境会念佛,甚至平和的梦境中也常念佛

   否则十天半月一次都不能把持,就自以为往生有把握,是很愚蠢的

  =======================================================

   那如何才能使工夫落到实处,让潜伏的恶业翻起来呢?

   ——只有通过在念佛的同时,极力忏罪、积资、修菩提心

   而忏罪、积资最殊胜的窍诀,就是修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啊!

  

   菩提心是最强大的武器,菩提心一旦生起,就胜过万劫修行,成佛的进度就快得多。菩提心可以使我们花很小的功夫,获得最大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同样念佛持咒,有无菩提心的摄持,功德有如天地之差。

  

   《入菩萨行论》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如果有了菩提心,就能在一剎那间清凈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凈,同时圆满众多的福德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印光法师说:“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又说:“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

  

   净空老法师也说:“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为什么那么少?就是虽做到一向专念,却没有发菩提心。”

   “再说一句老实话,真正发菩提心,没有念佛也能往生。”

  

   有人说六字洪名具足一切功德,何必另修什么菩提心呢?

   当然,一句佛号确实具足一切功德,但我们的理解也不要太片面。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方便法,很多人念了好多年,甚至一辈子,由于没有按窍诀实修菩提心,试扪心自问,自己的菩提心生起来了吗?即使有一点相似的菩提心,到底有多真实?佛教界里念佛数十年,而依然麻木不仁、自私自利者太多了

  

   又有人说:莲池大师《疏钞》曰,“持名即为发菩提心。”因此我只管念佛就是,何必另外修什么菩提心,无事找事?

   当然,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哪怕是边地疑城,也会在佛菩萨的加持下,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但在往生前心量的大小优劣,则直接关系到往生的难易,以及往生品位的高低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云:“尤其是见解较深、发心较大,同时正在积累许多殊胜福报的人,他会遇到很大的违缘,因为此乃清净业障故,这时更要精进修上师瑜伽,不致使自己受到违缘的侵害。”

   索达吉堪布在讲解《般若摄颂》时说:如果没有魔障违缘的干扰,修行很难成功。

   达真堪布也说:不经过磨难,不可能成佛。有魔才有佛,有魔力才能成佛。智慧是怎么生起来的?人和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而对于一个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的念佛人,一般并不会有什么魔扰,可能顶多只有一些冤亲债主的干扰而已

  

  当然,有违缘不一定都是修的好的表现,而修得好的如果恶业轻、福报大,也不一定有大的违缘

  

很多人也很重视菩提心,但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由于缺少实修的引导,因而只有一点相似的菩提心,无法深入。当然能生起这点菩提心也是非常宝贵的!但这远远不够。菩提心必须每天观修,不修是发不出来的

======================================================

  有人说修净土只要一句佛号就够了,对吗?

单持一句佛号——对极少数根基醇厚(业轻、福厚、菩提心广大)的行人,是适合的,但对绝大多数人,如果放弃闻思,放弃忏罪、积资、修菩提心,则非常糟糕!

  每个人在修行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因而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言。我们可能常常在自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大疑惑的时候,偶然听到某一教言,而深受启发,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也不尽相同,怎能指望一个法就解决千千万万的问题呢?

  

  有人以为自己得到念佛一法已完全足够了,不知以自己的智慧所见极其有限。如近视者,只能看见眼前。如果站在更高度看,就会发现非常局限。

  

  再说,如果都只念一句佛号,闻思只是个别人的事,那么,对于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知见的诘难,我们如何面对呢?如此一来,恐怕佛教连立足的基础都会动摇。

  

   印光法师说:比如吃饭,要有菜。又如身体,要穿衣戴帽。为何对于长久修行了生死之道,却只一门深入,而全部废掉其它法呢?一门深入而尽废其它,只有在打七时才可以。如果平时也这样,除非你是菩萨再来,否则绝对有弊病。因为凡夫之心,常则生厌的缘故。天生万物,必须有晴有雨,有寒有暑,如果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天地间将没有生物了。况且我们心如猿猴,如果不以种种方法对治,而想把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动,则很难很难。(译自《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黄念祖居士也说:“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只有理明,信才能深;信深,愿才能切;愿切,行才能专。所以,首先必须明理,明理必须闻思。

  

而闻思并非今天偶然看一篇开示,明天偶然看一盘光碟,这样泛泛地学,是不行的,如果不能系统地学,那起码要有针对性地学。即使是没有文化的老人,也得明白基本的理路、和方法,懂得取舍因果才行

  慧律法师忠告:要一门深入可以,但是有大前提的,就是广学多闻……而不是说我今天死执一个法门,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一句阿弥陀佛念到死。对!这样并没有错。问题是你的内心烦恼解决没有?念,念……执著还是存在,分别心还是存在,颠倒还是存在,嫉妒心还是存在,嗔恨心还是存在,愈念愈烦恼。

  

  又说:……有一个法师讲的我不是很认同,他常常说:“慧律法师啊,现在是末法时期。”……我就告诉法师:“这样讲是方便说。大彻大悟、内心有正知正见、有证量叫做正法。研究经典、认真拜佛、念佛、打佛七,虽然没有证悟,就是像法……一个人内心散漫,于菩提心不想发,于正法不想护持,懂得一点皮毛就颠三倒四,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个叫做末法。”

  

  还说:……把方便当究竟,叫做大乘的悲哀。我们已经忘记佛陀真正的精神是什么了。今天来拜拜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今天来念念佛,他认为这就是修行;今天来诵诵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从来不处理内在的矛盾,只任凭内在的情绪一直发挥,忘记了四大本空,五蕴无我,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用心是良苦的,目标锁定极乐世界,这个是没有错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有大格局。佛教要有大格局,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要广学多闻,然后要一门深入。这个信、解、行、证,这个步骤,一点都不能马虎!

  

  (编者—-祖师们让我们老实念佛,很多人错会其意,何谓老实?)像我妈妈最老实了,我妈妈念佛念了三十几年,念佛时,看人家走过去:“喂,你那个袋子里面装的什么?”唉,我说:“你是慧律法师的妈妈呢,人家袋子里面装的什么,关你什么事?”是不是啊?念三十年了,智慧没有开,没有办法老实念佛,老实不下来。

  =======================================================

  

      (删节)

   所以,忏罪、积资无比重要!!!

  

当然信心并非平空而来。修好出离心,才能生起信心;修好菩提心,我们的信心才能更加深沉、和广大

====================================================================================

  

  以上是一般性情况,因为佛法是因缘法,话不能说得太绝对。如有的经典中五逆不能往生,而有的经典说如果信心强大,五逆也可以往生。好比高考,成绩很差的如果发挥异常,也有可能录取;而成绩优秀的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如考时生病),仍难录取。除非已经证悟,方可稳操胜券。在证悟之前,即使我们修得再好,也应该尽量保险为好。

  

   信心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中也说:一个人在临死之前,只要强烈地观想“我的罪业已彻底清净,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这样一种念头,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此窍诀极其殊胜,即使你罪业深重,临死前若有这个念头,也可以往生净土。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业障越轻、福德越大者,越容易往生。好比成绩越优秀,录取的把握越大。这是正途。我们修行应该以此正途为准,不能心存侥幸。决不能因为说只要有较大的信心、愿力就可往生,而忽略基本修持。

   再说,业障很重而信心又很强者,恐怕并不多见。

  

   五逆,佛有时说可以往生,这应该是对于已造者来说的,恐其自暴自弃。有时说犯者不能往生,这应该是对于未造者说的,因为即使能往生,也极不容易。

净土宗诚然可以带业往生,但带的业太粗重、太多,要想往生也会非常困难!

=============================================================================

不少人学佛越学越迷惑,以为别人不学佛活得平安、潇洒,光鲜极了,自己越学麻烦越多,甚至一些人干脆就不学佛了。


   
其实,如果不学习,不懂因果,学佛很容易落入迷信。看过《百业经》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小小的恶业,如果没有忏悔清净,都将会导致绵绵不尽、不可思议的苦果!何况很多人学佛了,都根本不懂因果,今世中很多极重的恶业,包括近无间罪,都时常造作,更不谈累世以来,造作了多少极重的恶业!!!

不谈往世的恶业,即使今世造作的恶业,都堆积如山,造作的善业远远没有恶业那么多、那么重!而妄图以自私自利、麻木不仁地念几句佛号,就想消灭今世、往世以来无边的、重大的恶业,而现前得福,因果律中有那么容易的事?!!

我们决不能指望自己舒舒服服地修行,安安逸逸地享受世间五欲,时间一到就顺顺利利地往生。世间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有的人甚至稍有不顺,反而退失信心,似乎学佛人身体就一定应当比人健康,钱财应当比人多,工作应当比人好。

有人说我已经忏悔了!但是忏悔了就一定清净了吗?

晋美彭措上师传讲《百业经》,这样说:

“有些罪业,小乘自宗是无法忏悔的,如对圣者取绰号、享用僧众财产等,果报非常严重,怎样忏悔都是要受报的; 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尽这些罪业的(编者---很多人都不明白发菩提心的重要,和修菩提心的方法,更谈不上修菩提心,和生起菩提心了!);

大乘自宗若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是难以忏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顶、证悟无上大圆满法是可以忏净的;


密宗中谤上师、谤密法,破了严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忏尽。故所有罪中,谤金刚上师、谤密法二种恶业是最严重的,始终无法忏净,必须亲自感受果报。”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则即使具足四力忏悔堕罪,也只能稍许减轻而不能彻底清净。”

=============================================================================

   因此末学以为:如果修行理路正确(念佛、忏罪、积资、修菩提心),一个净土行人不能往生,一个密乘行人不能上品生,是比较失败的。

  

   写到这里,末学不禁有些面红心跳,自己恶业那么重,福德那么薄,信心也不坚定,那么放逸懈怠,往生能有多大的把握呢?

  

 ================================================================

有人说“以上所述表明作者自己并不敢承担,所以谈不上对佛有信心,当然更不能说是坚信了。”

  其实,比如战场对阵,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士气(信心)当然极其重要!历史是就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

    但如果说要求修筑工事,仔细磨擦刀枪,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佛力没有信心,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吧?


具足信心不是凭籍意气,应知信心与基本修持并无矛盾。

==================================================================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说:
 
“行而不解,同样是不行啊,行而不解,是增长无明啊……这个无明厚了,很可以举点例子。就是我爱人的妹妹,她的婆母就住在砖塔胡同,修行了一辈子,虔诚极了。她们老先生做过省长,家里非常富有,她也非常纯正。解放以后第一次成立中国佛协,广济寺开放,她那么大岁数,每一个阿罗汉都拜,只要有一个佛像,她都磕头。到了临终她不信佛,开荤,骂佛。


   
国清寺一个和尚,他念佛,念得听到风声、雨声、水声,一切都是佛号,找个绳上吊了。所以行而不解,为什么?不是教你懂得很多学问,很多理论,你行了之后,你根本的三样事怎么样!
    你的出离心怎么样!你的菩提心怎么样!你的正见怎么样!……”

程晋林居士助念报告中有两则念佛很好,但临终业障现前的例子。其中一例是该团团员,一个老太太,身无病苦,意不贪恋,告诉儿女、儿媳一周后往生,并作了详细交待。到了第七天中午,午饭后,她端把椅子,拿了念珠坐在屋里念佛,忽然念珠一松,头一低,走了。这时儿子刚好看到,结果儿子、女儿、儿媳乱成一团,又是号哭,又是拍打,又是摇晃,又打120抢救,后来又翻来翻去地洗澡、换衣……就是不让助念。火化时非常僵硬,面部特别痛苦。
    (这也说明了:粗重的业障如果没有翻动、清除,念佛再好,也不一定能往生。)

==================================================================

信愿行 --近代高僧 慧明禅师

  诸同学!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密法道理,更不可说。今以大家再三启请,又因各位修持有年,对本法已有认识,姑且随缘,方便说之。不过使大家知道学佛的过程,以作修持之策进。望大家净心谛听,勿起分别,一起分别,便生知见。

  “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因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学人往往随便看过,未加审思。须知此三字中,每一个字,都有他的过程与差别。在座诸同学,也有知教理的,也有初发心的,我且把信愿行三字的过程与差别,略略解释如下。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要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於佛法,是不信的。以後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仍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於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著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日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