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藏族历史、建筑与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32:10

九寨沟藏族历史、建筑与艺术

2010年03月09日 12:15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藏族的历史

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高原地区,那里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传说中藏族最初是由 “ 神猴 ” 和 “ 岩魔女 ” 结合而产生的。另据汉文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西羌人,他们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自称“博”,并因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称为“康巴”,西藏北部及四川西部,甘南、青海称为“安多娃”,统称“博巴”。“巴”“娃”藏语意为“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主要方言: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 7 世纪前创制,为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举世著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长达一千多万字,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建筑

九寨沟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原始古朴的村寨散落在绿树环抱的群山之中,显得更加古老、宁静。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总是和它的生存环境、生命繁衍息息相关,显示着人类文化学和地域文化学的色彩。九寨沟,平均海拔在 2500 米 左右,属于寒温带地区,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这里的传统的建筑大都为木结构。

按藏族的传统习惯,木楼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也有另外设计土房的)及储藏土豆、萝卜等根类蔬菜。第二层为家人和神灵菩萨共同居住用,重要物品也存放在第二层。第三层为储藏粮食、草料及竹、木质农具等。随着生活的改善,人畜共居的建筑已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楼一底的建筑,卫生环境也大大改善了。

藏寨木楼

按藏族的传统习惯,木楼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也有另外设计土房的)及储藏土豆、萝卜等根类蔬菜。第二层为家人和神灵菩萨共同居住用,重要物品也存放在第二层。第三层为储藏粮食、草料及竹、木质农具等。随着生活的改善,人畜共居的建筑已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楼一底的建筑,卫生环境也大大改善了。

九寨沟民居都非常讲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人就请来画师,在墙壁、门框、房梁上画个不停。他们将各式各样的保护神画在墙壁上,以保佑他们全家平安。在他们家里,户户都有经轮、佛龛。每天清晨,当家女主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 洗脸洗手之后,为佛主敬香,将经轮摇转,祝家人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永远吉祥。

九寨沟藏族同胞家里,大都以厨房为中心,正前方供有佛龛,有的兼用放置碗橱、家庭的宝物、法器等等。中心以灶台为界,入口的左方,为女宾席列,右方和正前方为男宾席列。按传统的习惯,男女皆应分席而坐,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恭,而且还应当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老人们应当坐在最前面。

艺术

中国的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国的藏乡是歌舞的故乡。藏族同胞不但节日唱歌,劳动唱歌,祈神唱歌,而且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唱歌:喝酒时有酒歌,打茶时有茶歌,走路时有路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藏族人的人生旅途都有歌声来陪伴,都有舞蹈来相随。九寨沟的水一年四季欢唱不停,九寨沟的山春夏秋冬都在低吟不止,九寨沟的树不分昼夜都在飘飘起舞,九寨沟的鸟不分晨昏婉转悠鸣。就是这歌舞环境孕育了九寨沟人的活泼天性,再加上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遗传基因,人们一到这里就落进了歌舞的旋涡。

歌舞:中国的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国的藏乡是歌舞的故乡。藏族同胞不但节日唱歌,劳动唱歌,祈神唱歌,而且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唱歌:喝酒时有酒歌,打茶时有茶歌,走路时有路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藏族人的人生旅途都有歌声来陪伴,都有舞蹈来相随。九寨沟的水一年四季欢唱不停,九寨沟的山春夏秋冬都在低吟不止,九寨沟的树不分昼夜都在飘飘起舞,九寨沟的鸟不分晨昏婉转悠鸣。就是这歌舞环境孕育了九寨沟人的活泼天性,再加上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遗传基因,人们一到这里就落进了歌舞的旋涡。

劝酒:到九寨沟作客的人们常会遇到劝酒。藏族人家家户户都有浓度很低又香又甜的青稞酒,喝酒时,主人端起斟满的酒,先用中指蘸酒向上一弹,向下一弹,向中一弹,分别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后请客人一同干杯。如果客人过于客气,不喝或者是少喝,主人就会端起酒杯,唱起劝酒歌来。

山歌:山歌音调高昂、优雅、豪放,具有高原博大、宽广的自然特点和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特别是其中的对歌,它是九寨沟人最乐意参加的一种娱乐形式,走路的时候前一拨与后一拨对,这个村和那个村也可以对,男人和女人对,曲调各异,丰富多彩。

劳动:九寨沟人在劳动中也唱歌,甚至与舞蹈动作相配合,歌声使劳动具有了节奏。在放牧、种地,盖房,甚至做家务时都有不同风韵的歌声相配合。九寨沟成为国际级的旅游景区后,当地的居民都退耕还林,不再种地、放牧了,但他们在接待游客时也还是以歌声相陪。

竹笛:是男性青年随身携带的乐器。由箭竹制成,吹奏时可变调,音质高昂清纯、悦耳动听,在九寨沟的山林湖泊都可以听到这种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笛声。

竹口弦:是妇女常用和随身携带的一种竹乐器,是男性制作后送给恋人或情人的礼品。竹口弦音调婉柔,长约8厘米左右,外有精制的竹套,表面有精心雕刻的装饰图案,是乐器又是装饰品。

锅庄: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这种旋转不停的舞蹈,伴随着这个民族走过了无穷无尽的岁月。

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而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充满自豪。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如雄鹰展翅,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飘逸洒脱,他们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有时直跳到通宵达旦。

九寨沟人跳锅庄不仅自已跳,而且还热情相邀游人一起跳,跳锅庄的队伍时而牵着手成圆圈,时而跌脚跳成圆盘,时而成蜗牛状,层层叠叠,围成一团,跳得高兴的时候,踢脚声、吆喝声将锅庄推向高潮。九寨沟的锅庄能让所有人跳出青春,跳出豪迈,跳出浓郁的民族色彩,也跳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藏戏: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憎众都推崇他的义举,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一座一座建起来,藏戏也因此在一个个地方传唱开了。

藏戏的面具很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红色面具代表国王,绿色面具代表王妃,黄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webSjzw{width:355px; margin:0 auto 25px; clear:both;}/*20090629gai*/.webSjzw .webSj{background:url(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final_image/websj.gif) no-repeat 4px 1px; overflow:hidden; padding:0 0 0 16px; line-height:18px; float:left;font-size:12px;}/*20090629gai*/ 时刻追踪股市行情,全面掌控财经资讯,尽在手机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