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案例分析-外文旧书书摊的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56:40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外文旧书书摊的案例
北外校园内有两个卖旧书的老伯,每天带一大筐书到食堂附近卖。原价60元以上的书他一般卖10元-20元。
由于北外只有这两家旧书摊长期营业,而他们经营的书籍一般是不一样的,于是他们构成了小范围的寡头垄断。这过程中首先涉及了供给与需求的原理。北外是外文书籍需求十分大的地方,而供给主要是外研书店,清源书店和新图书店。而这三家中外研书店的外文书比较齐全但是价格是100%没有折扣的。在这里学生们就有了“选择(choice)”,究其原因,选择是由稀缺资源引起的,而在这里,原版的外文书籍就是稀缺资源。而学生是属于几乎没有获取收入能力的,于是选择在外研书店买书的比较少。清源和新图书店主要营业教辅学习参考书。话说回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因为旧书与新书大部分相差不大,基本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书籍阅读(即书的效用是几乎一样的),学生在旧书摊买书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于是学生们是会选择到旧书摊买书的。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看,消费者(学生)的心里对这本书的预期价格是比原价低的一个价位以下(打个比方,原价60 的书卖30以下他就可以接受),于是在10元一本的情况下,他仍然有20元的消费者剩余。从生产者剩余的角度看,根据调查,每本旧书收购价大概在1-4元左右,他能以10-20元卖出,生产者剩余显然是很大的。这样以来,社会的总剩余是增加的,也就是社会总福利是增加的,社会将便的更好。
但是由于旧书摊是无执照经营,影响了学校的合法书市的生意,于是就有新的rule,即学校规定旧书摊不准摆进北外校园,并由保安进行督促管理。这又涉及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知识。新的rule打破了旧的体制和制度,引起了新的问题。
在新的制度下理性的人们会有新的对策,这两位老伯也不例外,虽然一看就知道他们没有学过经济学理论。
其中Customer loyalty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一位老伯将卖书的地点转移到了北外东西院之间的地下通道中,老伯在平时经营时认识了一部分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还经常去地下通道光顾。这样老伯便拥有了一部分
常客,他们会时不时地光顾或是介绍新的顾客给老伯,这就是所谓的customer loyalty. 另一位老伯从那时起便开始了电话联系,他把以前的认识的customers的电话记下来,时常联系联系,也能接到一些业务,而他的书摊主阵地转移到了别的一个学校。
在一年的观察总结下,我还得出了几个
重要的结论。第一个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的影响。第二个是定价对交易的影响。书籍的消费者一般喜欢文艺类的,传记文学英文作品并且是比较有名畅销的书。据观察,一位老伯的书总是卖的比另一位的好,原因就在于他卖的旧书总是一些畅销书,比如 “a
memoir of a geisha” 等。而另一位老伯一般卖惊悚小说(thrillers),但总是卖的不好。这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的影响。
关于定价,这与书的弹性有关。
这个案例也体现了二级价格歧视。一般买一本书可能需要15元,要是买两本,一般可以10元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