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20080422_犀牛角和鹿角、串讲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31:33
第二十二课 20080422_犀牛角和鹿角、串讲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

由气聚、美目、康宣整理

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交流,上次提出一个问题,关于犀牛角为什么是寒凉的而鹿角是温热的?我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这问题,上次说首先把这问题探讨一下,如果有想发表意见直接上麦也行、打字也行,我记得上次讲过不管犀牛角长在前面的,还是长在两边的鹿角也好或者是羚羊角也好,几乎都是诸阳之会,头角—头为阳吗?所有的阳经聚在头上,有可能对长的角有一定的帮助,大家想一想为何犀牛角是凉的而鹿角是热的?这涉及到一个很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出一连串的中医思考、气道思考的问题来,讨论完这个问题把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串一下,这样《阴阳应象大论》算了结。

大家是这样回答的,我直接念出来,“犀角南方离火,鹿是北方寒水;犀角离中一阴,鹿角坎中一阳;角质坚硬锐,形像金,金性寒;水生的犀牛角性寒。”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的一个问题,大家没有仔细思考过,其实暴露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中医不能学到精髓的部分。还有人这么说的“鹿角形似木,木主条达性温”,很多外行学中医觉着“阴阳五行玄之又玄,不好学”,内行人也觉得阴阳五行虚无缥缈,寒热温凉不好理解。古人既然把本草传下来,大家就依照本草属性来制定,到后来也产生一些争议,公说公,婆说婆,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办法来衡量,所以中医很难学,不管内行也好外行也好,不像计算机或者数学就是一个定理,几乎没有二义。但是中医是不是不能学,这肯定是不是的,中医讲究中医的学习方法,它的方法既直接又简单,路走错了步步错,大家学中医不可违背了阴阳五行,寒热温凉,如果始终浮在表面不能扎根,所谓扎根就是从根本之性去理解、揣摩,不能扎根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用些名词套来套去。还有人是这样说的“犀牛角在头的下部,阳中之阴,实质是鼻骨,鼻为肺之窍,聚敛、降之性;鹿角春天脱落生长”。大家讨论鹿角和犀牛角就可以推而广之,看看大家的理论能不能深入到其它角上,理论能不能站住脚,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很多西医抨击中医没有科学性也是很有道理的,咱们对咱们的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才容易受到别人诟病,这也是理所当然,自己不能圆笼,不能够用一条理论或者一个原则解释这样是不行的。还有说体用关系,有人说犀牛角是不是喜欢水啊,所以凉啊,同理鹿角不喜欢水,所以热:有人说鹿角属土而温。还有就是中医界对理论的争端由来已久,互相抨击诟病也是不胜枚举,所以说咱们讲的是气道中医,如果不能在气机的层面去了解寒热温凉,终究对中医不会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有人又说了角属骨、属水、属肾,马上有人抛出了黄牛水牛,大家也可把羚羊、角马都放进来,所有长角的动物都可以放进来然后进行比较一下,哪些是热的哪些是凉的;长在前面的也好、长在两边也好都可以拿出来,这个理论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偏于解释牛角是这样解释、解释鹿角是这样解释是不符合科学性的。看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解释,犀牛角是独个离中阴。有人是这样解释,鹿茸是在东北方,东北是阴尽阳生之地,阳初生有生生之象,少阳生发之性;还有人说与生长的地域也有关系,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力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生活区域从不离开水源。

不知道有没有学过《周易》,象八卦还知道吧,乾坤艮震巽离坎兑。这样对大家说一下吧,这首先有没有不同意角为诸阳之会?我给大家提一个线索,既然大家都不反对头和角是诸阳之会,咱们暂且把角阳气诸阳之所会的地方,那么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寒热和阳的关系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过犀牛角和鹿角(鹿茸)寒热的比较来阐释寒热温凉的关系。大家再把一个插进来,就是水牛角或者羚羊角,热极生寒,寒热温润,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阳气生发就是热,阳气收敛就是寒。大家从寒热去考虑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可以说现在大家的回答接近目标了。只是给大家留一个悬疑,因为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其实寒热都是大家的感受,如果没有感受也没有寒热。从物理学的角度寒就是分子运动减慢,热就是分子运动加快,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热闹就是热,冷清就是寒。

这个我们知道八卦之中坎离代表寒热——水火吗,水火寒热之用,其实上面已经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我进一步阐释,有人这样说:阳气生发为热,阳气收敛为寒,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状态的生发和收敛,阳气发出来就表现出外热而里寒,阳气收敛了可能表现出外寒里热,我们这样来理解一团气,《内经》上说过:“气聚则热,气散则寒”,有气则热,无气则寒,一团气聚在一起越聚越热,跟太阳一样,核聚变越聚越热,爆炸之后中心温度、外围温度都散失,这就是散,阳气散则寒,这只是大致来讲。

也就是阳气要生长,表现出很热,哪热?主要是外热,外在的东西热,那么里面就缺失了,刚开始是外面慢慢的热,里面慢慢的寒,因为阳气都跑出来了。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寒热只是一种表象,热闹跟冷清用这去理解,阳气收敛,收敛回来里面就热了,外面就寒了。古人说的气聚,就是气聚在那,聚的地方就热,气没聚到,单位面积布散就少,只是聚在中间,中间就热,外面就冷,气散整个都寒了这是整个寒热的见证,不知大家理解不?用人来比,一帮朋友聚在一起很热闹——气聚则热,这些人散到好多屋里去了——气散则寒,这是一种,大家要清楚。第二种,为什么气生长则热,气收藏则寒,还拿这几个人来比喻,这几个人从屋子里向外走的过程中外面逐渐热起来,这叫气生长,阳气生发,这几个人慢慢的撤进来外面就冷清了,这叫做阳气收敛叫寒,这是两种辩证这就好理解,更简单的办法来理解也就是气用则热,气不用则寒,这当然也是说阳气,阳气发用则热,不发用则寒,这最好不用收敛和生长来形容,用发用和不发用来解释。

《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说阴阳的,乾道其动也直,其静也专,乾道的阳气有动静,动则发用,静则不发用;阴气,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阴气的动和静。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准确的理解,阴阳是有动静,不是阳动阴静,而是阳可以动也可以静,阴气可以静可以动,阳气可以发用可以不用,阴气也可以发用可以不用。《易经》上还有一句话“阴阳相道,刚柔相搏,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刚柔大家一定要理解,阳气可刚可柔,阴气可刚可柔;把气比喻成一个人就可以理解,男的可以发脾气,也可以不发脾气;女的同样可以发脾气也可以不发脾气,一定要拟人化,也是我们气道中医的一大原则,万物有灵。所以说寒热只是阴阳的一个属性,并非寒就是阴,热就是阳,不要对号入座。

在《周易》当中虽然没有提及气道,但是处处是用气道的思维,实际去理解气道的规律,我们只有进入气道或者进入一阴一阳的规律,才能很好的理解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经典,中医的实质,不知大家明白不明白寒热不是阴阳,寒热是阴阳的属性,刚柔不是阴阳,也是阴阳的属性。关于一个阳气可以刚可以柔,可以寒也可以热,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聚可以散,可大可小,可收可放。阴也可以。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大家上不上层次就看对阴阳的理解。可以这么说前面大多数朋友都把寒热按阴阳来对待,还有阴阳可曲可伸,云卷云舒,你把一片云理解为阳气或者一片阴气,一片云可以卷起来也可以舒展开来,所以说在这一块通过刚柔动静寒热卷舒帮助大家理解刚柔的属性,这个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统称为气。可以这么来说,气可收可散、可动可静、可刚可柔、可寒可热,这样可以更好的来理解气道,也即是有阳的地方必然有阴,有阴的地方必然有阳,阴阳相错相离,就象社会的任何角落有男有女,男女错开就不好了,即便军队里也有女兵。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这是关键所在。现在有些人得病怕冷怕热,其实表现的寒热并非实际就有寒有热,如果把寒热看做阴阳的属性很快就会跳过寒热看疾病的本质。

问:什么是阴阳?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好,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回答阴阳,看有没有人来回答什么是阴阳,如果大家知道什么是阴阳,可以上到更高的一个层次。看看有没有人来回答什么叫阴阳,这个问题好像非常大,如果很简单了,阴阳也不称其为阴阳了。阳为发散,阴为收敛,动则为阳,气的生发与收敛,矛盾的两个方面,事物的两面性,相对固体化的就是阴,能量化的就是阳,运动强烈的偏阳,运动柔缓的偏阴,阴阳说明事物具两方面,世上本无阴与阳,只有一气生于它,阴阳是气的状态,一分为二,相对的两个事物或事物相对的两面。还有人回答,阴阳是指性质,比如同是水气,阳轻轻上升水蒸气属阳,阴重浊下沉阴潮气属阴。大家说的都不错,基本区分出那些是阴、那些是阳,而且还认为是事物的两方面。其实对我们直观的理解阴阳是很有用的,比如前面我们说的动静、缓急、刚柔、上下、天地、卷舒,这些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还有说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些对大家认识阴阳非常有帮助,但都是阴阳的一种属性,你不能说就是阴阳本身。阳气生长就是阳,阳气收敛就是阴,可以这样说。

我来简单的说两句,大家在上面基本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阴阳了,也没有严重的把阳说成阴,把阴说成阳,阴阳在体制上面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不好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定义,可以这样来说,有了分别就产生阴阳,就像慧能当时说的那样,风动帆动那个问题,因为人产生分别,我可以拿来套用一下,自己产生分别而有阴阳。可以有这样一个不恰当的定义,再做一个现实的定义,阴阳其实没有阴阳,但是有各种阴阳的属性,就是以上大家谈的。所以我们站在属性上认识阴阳,我们去谈论阴阳,不如直接谈论阴阳的属性,对中医来时说更能方便我们治病。

还有这么说的一气本无阴阳,阴阳是认识一气的工具,这个话谈到气,气在一定的层次确实是存在的,如果能够认识气比直接谈阴阳更切实些,我们如果抛开阴阳直接说一气的刚柔,这个大家好理解了。像青蛙一样,青蛙一怒了肚子鼓起来——是刚,气消了是柔,青蛙的一气是这样的表现,青蛙往前跳这叫动,青蛙跳完不动了这叫静,青蛙很着急得想捕到一个蚊子这叫急,捕到以后在那缓慢的吃叫缓,冬眠叫卷,冬眠出来叫舒,青蛙往上跳叫上,青蛙往水里跳叫下。有人说:“人性本无善恶,一生分别则善恶生、阴阳见。”一样这个解释不错的。一气的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只是仪。这样大家认识更深刻了,这样就说到阴阳根本。

接着来说鹿茸,在鹿角生长过程中,前面是鹿茸,后面是不断的骨质在生长,然后长到极致,这个鹿茸慢慢不再供上血液营养了,这个鹿茸就慢慢干瘪,然后这整个角就角质化的很厉害,那么这就是咱们这个角,所以说这个是鹿角区别于犀牛角、水牛角、羚羊角最大的一个特性,所有动物都没有这个能力,只有鹿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骨质的再生,现在医学不断来研究它的再生能力来为人们服务。你看西医啊,他都能够很好的正视这个问题,从鹿角中发现这个价值来推动整个医学的前进,而我们学中医的如果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只知道鹿茸补阳,那就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以说这个证明了首先一种生命力的旺盛,也就是阳气的一种发用,这个劲儿非常足,你想想这个骨头往上生长啊,人最难生长的就是这个骨啊,这个肉剜去一块儿还能长出来,皮擦破了也能长出来,唯独骨头,手指掰掉了,你看手指还能不能长,所以说鹿角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鹿角能不断的生长和脱落。每年大家想一想,那不是说它折断了再生长出来,而是每年整个的大鹿角就掉下来,重新再顶出一个鹿角来,它生长的过程就是阳气往外发用的过程。阳气发用就是热嘛,那么这个就是鹿角的热的所在,关键是这个角的生命力太顽强,新陈代谢太好了,这个也可以衍生到其他的植物,哪些植物生长的迅速,那么它的生机就很旺。我不知道大家了解这个肉苁蓉和锁阳没,这都是补阳的嘛,你看看形状也能大概有一个了解,那么好,这个是关于它的发用属阳,发用属热。热呀,就是阳气发用外在的表现。

那么下面我们讲一下那个犀牛角、羚羊角和水牛角,诸角啊,这所谓的诸阳之会并不是诸热之会,如果说诸热之会的话,那脑袋可能是一个非常热的地方。虽然这个脑袋,人的头啊是诸阳之会不避风寒,不怕风寒,但它也不会说是完全的产热,比其他的地方温度要高,反而头部是清凉的地方。你看很多穴位啊,还有天啊,都叫做清天,不叫做热天,清凉世界。乾为清,为寒,为冰。也就是阳气在天啊,并没有表现成热象,也就是并没有发热,这是大阳不热啊,真正的纯阳不热。这只有是离啊,离是阴阳相交嘛,发用才热。离主热,而乾不热,三阳不主热,大阳不热,阴阳相交产生寒热。由于它不热,不热就寒嘛,表现出不热之寒,叫做清凉,不能叫做寒,不能叫做阴寒,叫做清凉。所以说你看有人说犀牛角是大寒,有人说是微寒,那么这里可以和大家说这个犀牛角的寒哪也可以叫做清凉之寒,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真正的诸阳之会,就是这个乾,天,是个清凉的世界,它的阳气啊没有表现在寒热上,而表现在什么上了呢?而表现在,比如,天表现在它的广阔,无边,完全覆盖大地,或者是清新透明,为尊贵,在上,表现在这方面。同样,这个角啊,它的阳气表现在哪个方面呢?它的阳气表现在它的坚硬和尊贵上,而没有表现在热上,这是关键所在。这我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有啊,这犀牛角、羚羊角表现在坚硬和尊贵上,所以说你看啊,这个雄性动物比来比去啊,就比这个角,谁的角好看、强壮、大、坚硬、尊贵,表现在这些方面,而没有表现在热上,如果表现在热上就坏了。鹿茸在生长过程中是热象,一旦生长停滞了,它的热象相对来说也要退去很多,所以说完全长成的鹿角不能说是热了,只有生长着的才热,所以为什么用鹿茸啊,只有它生长的过程中才表现了温热之性,而一旦停止生长,长成了就不表现这种温热之性。而犀角它不会脱落,缓慢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这种生发去催动它,所以说它只顾表现它的坚硬、强劲和尊贵这些。这个大家听清楚了么?而不像之前哪,大家所说的那样,来理解这个角的寒和热。

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内经》、《本经》啊,关于犀角的功能的描述,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现在医学把这个犀角啊主要用来凉热、解毒,这是片面的。如果大家想学好《本草》,希望大家认真来读《本草》经。你看这个犀角苦寒,我不知道犀角苦还是不苦,我没尝过,“主治百毒蛊注,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生川谷。”不知大家看到我打出来的没有,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不要小瞧这一段文字啊,所谓百毒,为什么犀角解百毒?因为犀角啊,它具有这个坚硬、强劲和尊贵的这个特性,这毒啊,无非是阴毒阳毒啊,这个都算,所谓毒啊,气聚狠了就是毒了,太浓了,阴气太浓,阳气太浓,偏性太厉害。在这里面啊,犀角它有避百邪杀鬼魅的功能,这个正好表现了携阳气的光明,正气的乾天吧。这个很多的细菌、病毒一见到太阳的紫外线马上就死掉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的,也就是阳气有一个消除群阴的功能,这个百毒应该这样来解释。蛊注也是,所谓蛊,是蛊惑嘛,就是一种虫子嘛,注,是流注。还有邪鬼瘴气,邪是病邪,鬼是鬼气,瘴是瘴气。下面所有的都是,杀钩吻,钩吻是一种植物,这是剧毒的,鸠当然是,饮鸩止渴,鸩羽嘛,鸩鸟的羽毛是有毒的嘛,还有蛇毒,你看这一串串起来都是百毒,蛊气,流注,邪气的流注,邪气,鬼气,瘴气,钩吻的毒,鸩羽的毒,蛇虫的毒。所有这些东西啊,都是阴邪之物,那么,犀牛角啊,秉诸阳之会,有着坚硬,强劲和尊贵的这个特性,足以来杀掉这一切阴邪之物,是这样来解释。包括那个除邪,使人不迷惑,不迷惑于什么呢?使人不迷惑于邪气。所谓魇寐,就是人身正气受到了瘴气的干扰产生的梦魇,寐是睡不醒,阳气不展,导致睡不醒。消除群阴的能力,这个犀角啊,秉诸阳之会啊。而且犀牛角啊比羚羊角更具尊贵之性,因为它就一个嘛,生在前面,而且大。

这个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很好的跟着我思路在走啊,也就是你要真正读好中医,必须改变你整个的世界观,整个看问题的方法,你才有可能对中医深入。天地有不正之气,有正直之气,有阳光有黑暗,那么犀角秉诸阳之会,带着阳光之气,它可以杀灭一切黑暗。也不能这样说,它不是杀一切黑暗,能够解除很多的邪气。那么同理凡是有诸阳之会,秉阳气所居这样的事物,它都有这种能力,大家可以看本草,凡是秉特异之性、正气的事物,事也好物也好,都有种能力。所以说古人的《本草》有大量的这样的描述啊,后人都删减了,只用它的寒热和特异性来治病,这是片面的。同时由于这个犀角有坚硬之性,所有坚硬的事物都有破坚的能力,这个大家可以记一下,也可以到《本草》去找,因为之前我没有做准备嘛,就不给大家去摘抄了,所有坚硬之物都有破坚能力。比如石膏啊,我们只说石膏有清热的能力,但石膏它是一个石头啊,凡石头都能破坚,你就当作破征瘕积聚,只是程度和轻重缓急的问题。那么犀角它同样秉着尊贵之性又有强硬之性,当然它有让各种毒,阴毒阳毒,进入身体的毒立即消散的能力,但是不是用一个犀角就能完全解决呢?这个不是这样的,因为大将还要有群臣来吸附,也就是说犀角一个独用也不能解决问题,也不是说这些百毒蛊注,进入身体的有形的一些东西也不是单纯的一味犀角可以解决的。即便中了阳毒阴毒也一样,所以说必须有其他药物帮辅,比如地黄、金银花、连翘,必须要这样的药来帮辅,才可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情。那么还有一点,就是说这犀牛角啊,它是否是清凉的我没尝过,如果说有清凉的感觉,那么它这个阳气收敛成尊贵坚硬之后啊,这个清凉之感也表现出来,所以它有治大热的能力。这个热不是我们所说的三黄黄连黄岑黄柏之证,而是层次更深,有点毒的那种性质,同时要配和其他清热解毒的药才能共同取得效果。

问:犀角味苦寒,如何能消除群阴?

它是否苦寒哪,我们暂且不论,因为这个苦寒它并不是味道上的,有说大寒的,有说微寒的,这个消除群阴那,刚才说了,寒不代表阴,你说瘴气鬼邪,百毒蛊注,这个都是群阴,那你不能说它们是群寒,这个刚才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需过多做解释了。

人之气机有升降出入,药也有升降之别,而现在有几人能识?

没错,是这样的。

再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啊,也就是犀角的寒是清凉之寒,如果它没有强劲尊贵这种性质,那么它是和薄荷没有太大区别的,就是这种寒跟三黄黄连黄岑黄柏大黄这种寒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阳气收敛留下清凉,另一种是直接的阴气发用为寒,也就是我们把三黄的寒叫做正寒,因为寒是可以去热的嘛。有人打出了羚羊角的作用,大家可以看一下,“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心气,常不魇寐。”前面先暂且不论,大家看后面,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这些和犀角的作用是同样的,具有这种尊贵坚硬之气,好像缺了个“去恶血注下”吧,然后我们把这个结了。

这样我把这个犀牛角、羚羊角,还有鹿茸角总结一下,主要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呢?阳气发用是热,不发用是寒,而且阳气大用不热,大家只要理解并且能够以后在临床理论上思考就可以了,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凡是坚硬的东西都有破坚的能力,这第三点,所有尊贵、秉阳气而生的都有辟百邪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不用而用的这个寒凉和这个阴气所结的三黄大黄的苦寒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家知道这几点就可以了。

问:这个羚羊角为什么有明目的作用?

“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久服,强筋骨,轻身。”这个羚羊角我见过,大家可以展开思路来想下,为什么羚羊角可以明目。这样吧,这个作为我们下次讨论的一个话题吧,因为这个明目又会牵扯出一个问题来。

你看这样来说吧,羚羊角为什么明目,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来解释的,还是来解释恶血注下,清凉血热,下面又说条达气机,条达之气,长而坚硬,生发之力,以应东方,畅达肝气明目,热结用羚羊角,寒结用麻黄。去恶血注下,恶血去,新血生,故明目。阳者,胃也,为目之库,肝与木有关系,咸寒以补水,水足则目明——陈修园,五脏之精上注于目。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啊,像这样的解释,包括陈修园这样的解释,咸寒以补水,水足则目明也,是不是还有什么药是咸寒的,大家这样来推就知道了,鳖甲是咸寒的吧,龟板是咸寒的,那么玄参是不是咸寒的?那看看他们是不是明目,然后你就来推这块就可以了。还有说是不是补水,那生地也是补水的,那是不是生地补了水它也能明目呢?五脏之精上注于目。还有一个回答的,这个回答的我觉得说的过去,至药,透明,内中空,气可通于上窍。大家要理解两个问题,什么叫明目,这个目是什么?明目代表什么意思?然后再去直观的理解羚羊角为什么能明目,那么从而引申你说羚羊角明目这个特性是否应用于其他相同特性的植物或者动物上。

你看我可以这样和大家说,所有坚硬的东西都有破坚的能力,这句话不是空口瞎说的,不止用在犀角,这个《本草你》挨篇去翻去,所有坚硬的东西,你看哪个东西坚硬,《本草》后面有没有两句破坚的东西,或者这样的症结,破坚破恶血,你看有没有这个能力。基本所有的中品、上品、下品都算上,这个《本经》后面都会多多少少注一个它有破坚的功能,这个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大家可以回去看去,如果是有心人的话。它的所有尊贵的东西都有去百邪的能力,你也可以翻翻本草去看去,也就是如果我们提出一种理论或一种假设的时候,一定是放到任何地方都说得通的。那我不知道为什么陈修园哪,他在这个地方,是这样来说这话,他这个非常不负责任。首先大家一定要自己要先攻自己,你攻不动,这个理由有可能站得住脚。咸寒以补水,水足则目明。那么首先两点,第一是不是所有补水的都有明目的功能,第二个,是不是所有咸寒的都有明目的功能,他这个如果可以说得通,水足则目明,但是为什么在羚羊角这儿,它单独拿出来可以明目,而并没有在其他的咸寒的或补水的药当中去单列这条明目的功能,那行,先这样吧,我们先休息五分钟吧,然后我把这些串一下吧,利用半个小时串一下吧。

咱们没有问题的话,我来讲最后总结一下《阴阳应象大论》当中的东方生风的五段论,这次拿出相当的时间来讲这个五段论,我记得刚开始就跟大家说过,这部分作为学习《内经》的一个眼目,五段论了解了之后,你对气机有基本的一个掌握,那么再学习《内经》其他条文可以融会贯通,如果你说学《内经》学地如何如何好,这五段论你不能很好地解释,也不能说你学中医学到家了。《内经》中说“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也就是你是否能知道眼目,你知道就像大白天走路一样,想到哪就可以到哪,你要不知道了就像晚上走路一样,怎么走怎么黑,茫然不知所措。

前两天有病人跟我反映,她找一个大夫看,她那是个产后风,这个大夫给她开方子,后来我看着方子了,产后出汗,大夫最后用龙骨、牡蛎两味药各30克,前面加一个补气补血的嘛,那补气补血只是简单的白术啊黄芪啊白芍这样的药,也没有加些关键性的药,后来出汗很严重嘛,就汗流不止,最后一个方子就加了龙骨牡蛎,我记得我在很早以前跟大家讲课的时候就说过,这龙骨牡蛎它不可能收这种产后气虚血虚这种出汗,为什么呢?因为虚在有形上,用龙骨牡蛎无形之性去收引它呀,不可能达到目的,这一点就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呢,你一定要知道每味药的药性和它的发挥的层次,如果不是一个层面的,它即便有收性也不行,而且有汗勿止汗嘛,泻而勿止泻,吐而勿止吐,不要光看现象不抓本质,这个她出汗成那样,几乎所有的涩药你都上了,你这个汗还是止不住,一定要注意疾病的本质而不要去注意它的现象,所以学好这个五段论对我们非常有帮助,而且问题是这个龙骨牡蛎它收的也不是有形的东西,它收的是无形的东西,有机会给大家讲一讲龙骨牡蛎这个药啊,亡阳的时候可以用,其他的收涩尽量不要用。

咱们主要来讲一下这个五段论呀,我只是给大家串一遍,因为原先都讲过了。一气之变化流行在人身体上,有人说无非水火一团气,就是一团气,气动分阴阳,分对待,它分了五个,也就是东南西北中,一团气一个轴嘛,一个皮球,是不是它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中间呀,如果平面的来说。那么这团气必然有五个属性,如果分成五份的话,因为五就很有意思,五是合天道的,你看那个花很多都是五瓣,这个是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大家可以回去思考,如果不明白到时可以问我,所以说五行不是白起的,很多事物都是按五这个数来走的,五这个数非常奇妙。那么既然天道自然,把这个气分成五份,五份都得占一个嘛,那么正好人身运化、自然造化就分成了开合缓急舒,或叫升降开闭和,开合升降和中间的斡旋之气,也可以叫升降开闭和,和就是中间的和,还有就是和缓的和,这个怎么叫无所谓,大家能够理解这种状态就行,你也可以叫升降开合,咱们这样吧,就叫升降开合调吧,这个是对它的状态、它的运动轨迹来说。中间来表现的肝和脾又是一对缓和急的代表,那么肺也是舒气的代表,这里面心就是开气的代表,肾就是闭气的代表,又是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五气,那么这两个角度来看五气,我们就能通过这两个角度来解说五段论当中的所指,那么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从五味这开始串,很简单给大家串一下,酸者收也,收气的代表,苦者发也,发气的代表,土者甘也,缓气的代表,金者辛也,散气的代表,水者咸也,凝气的代表,就是这样嘛,酸者收也,苦者发也,甘者缓也,辛者散也,咸者凝也,你看这个五气串了啊,五气一个是收、发、缓、散、凝。那么接下去往下走,肝心脾肺肾我就不说了,肝心脾肺肾到筋血肉皮骨要说一下,这个筋气是聚气的代表,收聚嘛,血是流通之气的代表,苦者发也,火者开也,这都是流通之气,肉是和缓填充之气的代表,也就是脾者缓也,大家给记一下,回去自己整理,融会贯通,皮毛是发于全身而有收涩作用的代表,这个骨髓呀,骨髓是凝涩在中、支撑身体之气的代表,闭气嘛,闭在里面了,就起支柱作用了,凝嘛,凝在里面了,凝结。

那我们再说一下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这一条线给大家串一下。目是神魂之所游行出入的地方,肝主魂嘛,主生发,所以主目,蒸升之意嘛,有神有魂有精神在,生机才在。心主舌是搅动之气的代表,舌主搅动嘛,心机或者从动这一方面来体会,心主血嘛,血主运动,血也健运不息。脾主口,是容纳之气、吞吐之气的代表,我们讲过脾主容纳,主包容,那么口就是这个之气的代表,口主容嘛,能容物。那么肺主鼻呀,鼻是通调之气的代表,肺主发主散,是相傅,通达呀,到肺这儿非常通达,散,都散开了,当然通达,四通八达,通调天气,通过鼻中发出。那么肾主耳,肾主收纳,主收藏,耳是一个耳洞嘛,肾主收纳,被动的,主隐主藏主闭,那么耳是这种气的代表,那么这条线我给大家捋了一遍。
   
接着在声为呼,从这开始说,今天讲最重要的地方吗,次要的都不说了。所谓在声为呼,呼是怒发之气的代表,它主生长嘛,主怒发嘛,是怒发之气的代表,呼出来,由里达外,由下达上。这个南方生热呀,在声为笑,这个笑啊,咱们不是说了吗,心主开,是开合畅达之气的代表,爽朗的笑嘛,大声的笑,非常喜悦嘛。那么中央土,在声为歌,这是缓和之气的代表,和、缓、畅,笑是爽朗畅快,这是两个意思啊,一个是在上,一个是在中,笑和歌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脾主缓畅,我们讲过,所以在声为歌为缓畅。到了肺了,在声为哭,哭是衰败、衰落之气的代表,肺金嘛,由极盛而到极衰,从盛而衰,向下滑落,金主降嘛,主宣散主降,前半部分宣散,后半部分降,后半部分降就是声为哭,悲哭之哭,向下降,物极必反嘛。那么到了肾了,在声为呻,呻是下气发动的代表,里气发动,呻吟嘛,你看所有的阳气凝涩在里面,外面笼罩着阴气,它整个的感觉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在里呻吟,呻吟的病人声音都很深,可以深达肾部,是肾气出现问题,所以在声为呻,呻是呻吟的呻,从里面发出来,那么我把声也串了一遍。
   
然后咱们说变动,变动就是相反的一面,肝变动在握,所谓握并不是手握,脚拘挛、手拘挛、弓角反张都叫握,肝生长条达,那么这种条达生长之性被约束,那么就产生了卷曲,那么就是握,在变动为握。那么心在变动为忧,心在上位,居在上位,爽朗笑的背后,相反的一面就是忧愁。脾在变动为哕,脾主容纳,容纳无形之物,容纳之后四布于全身,胃也是容纳有形之物,然后由脾接管,容纳无形之物然后推运到全身,那么它反面就是不容纳了,就是哕出来,不是有形的物质,有形的是土,无形的气上逆叫哕,上逆不容叫做哕。肺变动为咳,肺气下降,宣布而下降,它的变动啊,相反的方向就是上逆做咳。肾变动为利,肾主坚凝,气聚在里,里气如果说变动啊,结果是凝闭之气受到冲击,表现为全身的战栗,不仅因为寒而战栗,恐惧、惊吓都可以表现战栗,肾精不固而产生战栗,好,变动这一条我们也捋了一遍。

还有一个肝在志为怒,肝就是上升嘛!怒则气升,和怒放是同义,象花朵一样都开了,在志为怒,志是神气的意思。心得位在上,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脾气缓和畅达在中焦,利于思考,思则气结嘛!安定之气才能有帮助思考,不可能是气上下乱窜能有思考,思则气结,气结在中间,不能和缓畅达了,就是气结了。肺在志为忧,这个好理解,气下降失位,表现出忧愁,气降。那我说一下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恐惧就想找一地方藏起来,惊恐,恐则气藏,那好主要的问题咱们都窜过一遍了。

还有最开始的,东风生风啊,风这个事物是生机的代称,没有流动,没有风也就是没有生命,肝者气升,充满了生机,这个生机旺盛于外表现很热闹,就生热,湿气有水汽湿润的环境最利于生命的生长,那么就这个就是脾主湿这种环境,相对有一个湿热,湿不是指的潮湿,有生机的环境,这种环境生命才能得以维持,所谓的燥,也不是讲的干燥的意思,讲的是清明之气,因为肺气通达嘛,它不允许有湿气停留,湿气蒸腾,就是燥跟晴天一样,象征天下大白嘛,最后一个寒,所谓气凝于里,外相表现为寒,因为生机不再外相表现,在里面,就是这么个意思!基本就串到这吧,时间也差不多了,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拿出时间我们随便交流下,《阴阳应象大论》我们告一段落。

这个《阴阳应象大论》我主要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气机的概念,没有说到有形的东西,都是概念的问题,也就是学习中医的方法。你不要直接馅到形质方面,我们讲过,神、气、行、这三种状态行的层次,我们讲的就是气的层次,形的层次是西医的层次,气的层次是中医的层次,你只有从气的层次来了解,你才能学好中医,我觉得这样给大家讲机会难得,因为我有一个讲的机会,大家有一个听的机会,可能不同于书上讲的,或者常见的中医的古籍上讲的,我讲也是诚惶诚恐啊,生怕给大家讲错,你就关键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不是学到多少东西,知道了多少条文,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方方面面的,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医都是这个样学过来的,如果你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啊,这个东西就没法学了,你进都进不去。象我们说犀牛角鹿角的区别,大家可以想想,无非讲的是一个气机变化,无非是开合、升降、收藏、缓急、卷舒,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就是学一而天下毕,这个道理谁都可以说,但是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应对所有的事务上,中医的临床上,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时时刻刻着眼于动静、刚柔、卷舒、升降、开合、缓急,这些气机上的理,不然很难学理。

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如何解?

这个我跟大家说一下啊,阳气可以发用、收藏、可刚、可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个意思啊,是这个样来说,阳气啊你不断的耗阳气啊,阴阳之气你耗完了很迅速的,阳气精,也就是安定、内收一个状态,那么神呢,精气神,神呢有一个气的依托,才能养神,也就是这个人身体不强壮,它的神也不强壮,身体强壮了,它的神也旺,神旺了,同时气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问题,所以说你的阳气内收啊,安定啊,你就精神也得到了滋润,有的人才华横溢,身体衰弱了,也就不行了,阳气耗完不能养神。

柔则养筋,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阳气不能刚燥,很多年轻人仗着身体好,干了很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熬夜、通宵打麻将、出去打架、逞强、用意、房事不节,这都是使阳气不能很好的调柔,不能很好的濡养这个筋骨血脉,这个筋啊,代表了整个人的筋骨血脉,不知道你听懂没听懂,说的意思无非就是要爱惜阳气,使他调柔、畅达、内收、这个才可以使得神的层次可以养神,气的层次可以养筋脉血骨。

问:辛、苦的味是怎样的状态,咸是发、苦是收?

这个不是这个样的,咸是收,咸是凝嘛,凝结在一起了,苦是发,苦体是收,用则发,记得我讲过手榴弹,他没有用肯定是凝聚,这个就是苦体,抛出去爆炸就是发用,所以说我们吃的这个苦药啊,凝结了很多苦的元素,但是吃下去之后苦发用的,这个要理解一下,苦体是聚的,苦味是发的。

问:阴阳是指有其物还是只是说理的方法?

这个前面我们讨论过了嘛,这个只是一个说理的方法,没有真正的阴和阳,你一定知道背后的东西,拿高矮说嘛,个矮的是阴,个高的是阳,那么如果把个子高、个子矮搞平了,你能说个子高是阳,个子矮是阴嘛,都是一个说理的方法,你用的时候一定记得他背后是指的什么,光说阳就是不对了,阴阳是个代替。

问:在天为玄,在人为道,道是什么意思?

你这个理解吧,这个怎么说都成了,在天为玄,在人为道,玄理嘛,道就是规律就是道理,为什么在肝这一块来说呢,因为跟下面是对不上的,第一个可能是一段衍文!是多余的,这一块说的的也可以,因为是来了个发挥嘛,肝是生机的代称,生生之源嘛,所以说对肝应该多关照一下,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这块太玄了,你对下面理解清楚了,这块可以理解!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这是三个层次,这是在讲生机,这怎么说呢,生机从虚无中出来的嘛!没有生机天就绝了嘛,所以把生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中下嘛, 在上面的天道,在中间就是人道,在下面地道!就是化生万物的生机,就是这个样子理解,化生万物了,才可以长出了庄稼,长出了五味嘛,

问:苦体在收在用为发,能举一个药吗?

很简单我们举例黄连嘛,这个也不能用收,可以用作聚,那聚了很多的苦味元素在里面嘛,那么你吃了之后,黄连直接就发了,发它有破的能力,所以说我跟大家讲过,苦为发、为破,而不为降,降是气机发了之后的气机运化的自然的现象,因为泻心汤嘛,心下痞,苦以发之,半夏、生姜辛以散之,黄连、黄芩苦以发之,把这个心下痞发开、破开,痞气解开,气机则通!该降降,该通通,这个药物都有两用性,一个体一个用。

问:如果说说理方法那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怎么理解?

那么这个好理解了,阴阳之外的所有代名词,那么所有的大东西,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都是什么意思呢,都是揭示万物龙虎相斗,你争我夺,才产生了万物世界,化生万物,如果说没有阴阳,那么是不复存在的。

问:有人说龙骨、牡蛎收敛之性啊?

我只是讲一下这个龙骨啊,都是古代牛马羊的骨头,都是化石嘛,你挖出来,它有潜镇之性,潜藏在底下,封藏了几千万年变成化石了嘛,这个东西藏了那么长时间了,它有潜藏之性,而且大家知道,石头填了,动物骨没了,它能收无形之气,煮完了之后不能溶解于水,起码解析出来的东西很少,一个气,这个骨收气,潜镇收涩藏,这个龙骨你舔一口很涩,这个东西外用很好,但是它只能收阳气,阳亡了之后,在无形的一方它有收的能力,你像血虚、自汗盗汗,效果很差,它不是靠这种无形的物质收回来的,因为没有这个能力,有形用有形的办法,无形用无形的办法,一般只能用一次,都用于急用,很多阳虚的千万不要用龙骨,阳虚气血虚少,千万不能用龙骨。这个有形最好就是四君子、六味地黄,大亡血、亡阴用生地、山萸肉、山药这样的药,气血充足补上来了自然不出汗,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有形的东西,不解决气血虚的问题是万难的。龙骨、牡蛎非正道,你想想潜藏那么多年了还有多少生机,天天熬汤药喝,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生地、熟地、麦冬、甘草、大枣、饴糖这些东西补气血,味道都是甜的,补百脉的作用,所以用药要用君子之药,不要用一些很有问题的药。

问:苦为发破?

微苦则小发、小破、大苦则大发、大破!

苦能坚阴的说法不对,没有说苦能益阴,这个说一下,甘药能益阴,甘药酸甘益阴,辛甘益阳,中药甘味药占七成,酸味药二成,辛味二成,这个是开方子的标准。以甘为主,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大地的滋养,所有的方子甘药至少有一半;把《伤寒论》中所有的方子都算上,攻伐方子甘味药占三成,补益方子甘味药占七成,这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跟大家说了,是一个原则。所有的方子的配伍都在味道上,不下功夫查不行的。酸药微酸,苦药微苦,大观治病,除非是实证,才用大苦、大辛的药,现在人的汤药不好喝是对我们的耻辱,首先汤药补药非常好喝,喝的时候不反感,如果自己有虚喝了会非常舒服。现在人开方子少君子多小人,搞得药腥臊乱臭没法下咽,完全把病人给耽搁了。两阴夹一阳是坎卦是不对的,非常有问题,因为不管是丹道上讲,还是我们日常生活必须有土气从中间做和事老,做中和,也就是甘味药,这没有任何疑问。

所谓的良药苦口跟大家说一下,古人得病多实证,苦药能治,用甘苦之药,所有的方子都有甘药,为什么加甘草?不是平白无故加甘草,《伤寒论》上大部分方子不管是补益的还是其他都是在甘药的基础上再加其他药,古人多实证所以加苦药破而发之,没有人说补药非常难喝,现在人用全蝎、蜈蚣、羌活,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搞不明白的药放到锅里以后,熬出来烂臭,捏着鼻子喝也不愿喝,好药都很好喝,大家尝尝《伤寒论》的方子,麻黄喝过吧,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味道,桂枝甘味还有点辣,芍药微酸,石膏也没有什么怪味,知母熬出来微苦,也没有什么怪味,黄连是正苦,为什么不拿苦参熬出来喝,可以尝尝苦参有多么难喝,开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加一个药就会难喝的不得了,苦参都是外用基本不内服。大家多看这些方子,经方之所以叫经方是有它的道理的。甘味占第一,你看着不起眼,其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甘中见辛,甘中见酸,甘中见苦,甘中见咸,只是比例搭配的问题,淡味也属于甘,白术、茯苓也属于甘。现在一些治风湿病,不知道补气血只知道用祛风湿药,罗列祛风湿药物的大集合,太有问题,今天就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