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有识:河北小吏助刘秀成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18:21
      

  ■刘秀向众将部署作战计划

  西汉末期,王莽篡夺皇权,建立新朝。但好景不长,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突出,它就是刘秀兄弟率领的起义军。这支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刘家军”,揭竿于南阳,壮大于河北。可以说,刘秀、河北、东汉,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中,有位小吏功不可没。如果不是他有胆识放刘秀出城,历史或许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忍痛接受平定河北重任 

  刘秀,西汉景帝后裔,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叔叔家中,与堂兄刘伯升友善。二十八岁那年,刘秀与堂兄在反莽浪潮中起兵,并很快攻城破敌,在附近诸支起义队伍中有了一定实力。

  昆阳以少胜多声名大噪 

  公元23年,为整合南阳附近的起义队伍,各部首领聚集一处,推举“天子”。当时刘伯升、刘秀兄弟威望很高,以至于远在长安的王莽都很惧怕,还因此玩过诅咒术,“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不过最后还是资历更老的族兄刘玄“当选”,是为更始皇帝;刘伯升被任命为大司徒,刘秀为偏将军。

  更始皇帝其实能力有限,史书说他即位时大出洋相,“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对这种结果,很多人都表示了反对,“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一位叫刘稷的将领甚至公开说:“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刘伯升、刘秀兄弟以大局为重,并无怨言:刘伯升率兵接连攻克了新野、宛城;刘秀则作战在外,在昆阳(今河南平顶山市境内)以区区万人之众大胜王莽派来的几十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成了反莽斗争的转折点。

  经历这些,刘氏兄弟名声更响,也招来了杀身之祸。刘玄早已忌惮兄弟二人,终于找借口先召回刘伯升,旋即杀害。

  远行河北犹如猛虎出笼 

  领兵在外的刘秀闻知噩耗,竟做出了惊人之举:亲自回去,并不因昆阳大捷请功邀赏,也没有因哥哥的被害而有所怨色,反而检讨了自己的不对,“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当然,刘秀有恨不敢言的痛苦只有少数人知道,在军营中,他常常一个人独自流泪。)

  这件事让更始皇帝大为惭愧,于是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更始从南阳迁都洛阳后,还将平定河北的重任交给了刘秀,“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

  远行河北,对于刘秀来说无异于猛虎出笼,有了一片自由天地。

  能否得天下重点在河北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得不得,在河北”,意思是说能否取得天下,重点在平定河北。刘秀这次“受命”远出,虽然带兵不多,但绝对是个好机会。一来可以摆脱更始帝的长期猜忌与监控;二来能放手一搏,招纳地方部队,壮大自身的力量。

  遭到割据势力追杀 

  但平定河北并非容易的事,刘秀一到河北就遇上了棘手问题:如何消除王郎(一作王朗、王昌)这股割据势力。王郎原本是个卖卜为生者,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算命先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推为“天子”。

  刘秀北渡黄河,应该还算顺利,一路好评,“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在邯郸,刘秀遇上了赵缪王之子刘林,刘林献计说,要想平定河北必须先搞定赤眉军,“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对于这个大而空又有些缺德的“美计”,刘秀认为太残忍,没有采纳,继续北上真定(今河北正定县附近)。

  可刘林不甘罢休,找到卜者王郎,诈称其乃西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并立为天子,一时间包括北部蓟地在内的多数郡县纷纷归附。随后,王郎政权发布通告,悬赏捉拿刘秀。

  得小吏相助逃出城 

  刘秀一行原计划从真定北上蓟地,现在不得不南下(蓟地已归附王郎)。他们小心翼翼,专拣小路走,连叛归王郎的城邑都不敢进。原本打算大干一场,孰料乱世之中事情多变,现在反而成了“通缉犯”。刘秀遭遇了人生的另一场艰难。

  在“逃亡”途中,还发生了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事情。据《后汉书》记载,一日,刘秀等人饿得实在不行了,进饶阳城(今河北饶阳)吃了一顿,吃完匆匆离开。他们前脚刚走,早起了疑心的守城长官立马派人给门吏送信,阻拦刘秀出城。这位小门吏十分有见识,他说:“天下是谁的还不知道呢,为什么要为难有威信的人?”毅然放刘秀出城。

  烧掉文书赢得人心 

  刘秀等人逃至信都郡(在今河北东南部),信都太守任光开门迎接(任光一直拒绝加入王郎政权)。接着,和成(今巨鹿一带)郡守邳彤、宋子(赵县)人耿纯等率众相继赶来投靠……于是刘秀势力大增,不久攻下邯郸,移掉了王郎这块大石头。王郎的闹剧来得快去得也快。

  攻破邯郸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刘秀得到一批文书,里面有不少私密书信,涉及地方官吏、将领(包括现在重新归附刘秀者)与王郎的交往经历。刘秀召集诸将,当面烧掉文书,消除了大家的惶恐情绪。正所谓得天下先得民心,刘秀再一次赢得人心,在河北扎下了根。

  鄗地称帝奠定东汉基业 

  消除王郎割据势力以后,刘秀进退自如,实力也滚雪球似的,一日强过一日。

  刘秀在河北的起起落落以及后来的成功,很快传到洛阳,更始皇帝刘玄再次绷紧了那根弦,先派人封刘秀为萧王,继而要召他回朝。刘秀有过前车之鉴,这次公然以河北还未完全平定为借口,拒绝了更始帝的命令。这也等于公开与刘玄决裂,“自是始贰于更始。”

  自此,刘秀依靠河北这块根据地,东征西讨,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实力。其间,其它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天子,刘秀部下也多次劝说。经过几次推辞,公元25年,刘秀在鄗地(今河北柏乡县)称帝。当时虽然还谈不上全国一统,但鄗地称帝却拉开了东汉王朝的序幕。

    ■文/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