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49:17

谈古论今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9月22日,崇祯帝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纵敌长驱等罪名“磔崇焕于市”。当时深信袁崇焕通敌叛国的京城百姓,更是“争食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唾骂不已。”这位满腹忠诚,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就这样以极其悲惨的方式死去了。崇祯帝刚愎自用,听信谗言,导致自毁长城的后果,袁崇焕枉死14年后,明朝灭亡。历史往往兼具讽刺性和戏剧性,为袁崇焕平反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死对头的后代:满清乾隆皇帝。公元1784(乾隆四十九年),乾隆以“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遂下诏为袁崇焕平反。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有英雄却不被尊敬的民族是可悲的。历史又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王朝的兴衰有种种原因,或许袁崇焕的死既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但是一个不珍惜英雄的政权,其垮台是必然的。不知道崇祯帝自缢煤山,以身殉社稷的时候是否醒悟;但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皇帝当初在为自己祖先的死对头平反的时候,除了“悯恻”的原因之外,其中也一定有笼络和凝聚民心的考量。

侵华日军士兵今天还享有补贴

  近代中国人民历时八年抗战,期间国共两党通过第二次国共合作,各自领导的军队分别在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与日军作战,并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共内战以国民党败逃台湾而告终,导致大陆的国民党老兵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虽然是抗战的胜利者,却又是内战的失败者。战后他们经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很多人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世界,甚至直到今日,他们的抗日功勋仍得不到认可。

  今年已经是抗战胜利65周年了,当那些曾经侵华的日军老兵,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以天皇的名义发放的补贴时,许多中国抗战老兵却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相对充裕的国家,如果其昔日功臣得不到善终,是一件令整个国家蒙羞的事情。历史已经证明,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内部派别的分歧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那些国军的抗战将士,在内战中失去了他们所为之战斗的政权,但是他们从未曾失去为之流血的祖国。只要祖国没有灭亡,他们就应该得到与之功勋相称的荣誉和福利。

  往者已逝,来者可追。近年来无论是中国相关部门还是民间团体,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国大陆的国军抗战老兵问题了。很多人得到了救助,但是在没有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下,仅凭个别部门和民间的努力,其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对于那些曾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站出来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中国抗战老兵,国家除了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告慰已逝的先烈外,更应该在物质上安抚那些尚且健在的先驱。为此,中国政府应做以下工作。

  首先,收集和整理抗战期间的参战军人名单并编辑成抗日英雄名录。由于战乱和历史的原因,除了军官以外,不仅当年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军人们很多都没能留下姓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生活在大陆的国军老兵也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份。这一名单的收集不仅需要大陆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台湾方面,特别是的国民党方面的合作。也许这一英雄名录永远也不能完整,但是尽当代人最大努力去告慰和尊重每一位英雄,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怎样对待历史的态度,体现的是人民对国家荣誉的认同。  其次,建立一个不分民族和党派的统一的优抚标准,为健在的老兵颁发勋章。当年抗日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战士,除了故去的以外,能活到今天的也都已是蓄须老者,这进一步从时间上说明了对抗日英雄进行抚恤的紧迫性。如今国共两党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就不要再让那些能活到今天这个大时代的老兵留下人生的遗憾;让他们在以后极其有限的岁月里,能够有一种归属感,能够颐养天年。最后,给予那些国民党抗日将士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是那些只参加了抗日战争的国军将士的功绩值得歌颂,甚至包括如张灵甫等抗战后又参加内战的国民党爱国将士,都有许多可歌可泣之处,他们的抗日功勋不容抹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评价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功绩,不仅能够体现今天中国政府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也是团结和凝聚民心之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明清那两段历史以及其中的两位皇帝都是今天的镜子。从满清入关定都北京算起,乾隆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也历经四代领导人了。乾隆帝尚能为前朝官员平反,今天的中国政府何不适时为旧民国的爱国将士正名。更何况乾隆平反的对象是自己祖先的死敌,而今天中国政府需要正名的对象,则是先辈曾经还并肩过的战友。

作者是日本北海道大学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