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靳庄---凡与江青相关的痕迹都已湮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8:22:31
《小康》杂志9日发表文章称,1970年代被江青看中的小靳庄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普通得连一个明显的标志都没有,在这个当年“闻名”全国、“蜚声”海外的村庄里,凡是与江青相关的痕迹都已湮灭。
文章称,在中国打问上年纪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小靳庄的。1970年代,海河之滨那个普通的小村庄,不幸被江青看中而成了她的“点”。1974至1976两年间,江青八次到天津,竟有三次去小靳庄,把小靳庄树为“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模范”,《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69篇有关小靳庄的新闻、通讯、诗歌等。粉碎“四人帮”后,小靳庄的“经验”被批判,相关人员被处理。政治的巨浪将小靳庄推向潮头,也把它卷入谷底。
1974年6月17日晚10时,江青乘专列到津。听完“批儒评法”运动的汇报后,因为天津市没有抓出什么新典型,江青大为不满。一天,当她听市委副书记吴岱汇报说小靳庄不仅办政治夜校,学唱革命样板戏,还比赛诗歌时,就睁大了眼睛,决定亲赴小靳庄看个究竟。
6月22日9时许,在天津市委书记谢学恭等人的陪同下,江青一行一二百号人浩浩荡荡地开向小靳庄,乡路上,尘土飞扬。事前村里人接到通知,不论大人孩子,要着装整洁,欢迎时要有秩序,还要热烈。如到其它地方一样,江青照例说着“是我们的主席派我来的”和“我带来了毛主席的问好”这两句话,于是大伙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原定由当时的支部书记王作山主持,谁知江青往中间一坐,拽过话筒就说:“我来主持会议”,接着就讲起了儒法斗争史。临行前,江青告诉天津市委领导,要尽快搞个小靳庄经验的总结材料,送到她那里去。下午6时30分,江青一行离开小靳庄。
1974年8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大篇幅地报道了小靳庄的“办政治夜校”、“农民写诗”、“农民唱样板戏”等“十件新事”,小靳庄被塑造成“文化革命”或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典型,从此,小靳庄经验风靡全国。
1975年底,“四人帮”搞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江青要求中央派记者去小靳庄采访,而且要出稿。1976年2月26日,大标题为“十二级台风刮不倒”,副标题为“小靳庄大队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前进”的稿件,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上刊出。
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的一个月,江青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小靳庄。村民们站成两排,夹道欢迎。江青开始对小靳庄人讲话。她先问候了几句,就开始批邓了。
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江青锒铛入狱,小靳庄人陷入了惶恐与迷茫之中。现在,村民王庭云和霍凤岐说,凡是与江青相关的痕迹,都没了,于瑞芳那些人,出嫁的出嫁,走的走,死的死。于瑞芳、王淑贤、周福兰都嫁到了外乡;周福兰随军远走他乡当了工人;王孝歧于怀哲和王锡恩相继去世,王杜在外搞企业,情况不祥。
三十年前的“辉煌”,似乎已成压在箱底儿的《天方夜谭》,那么,在环渤海的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中,小靳庄会有怎样的前景呢?宝坻区委宣传部作出了如此规划。
把宝坻区融入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的大背景中考量,置于京津乃至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定位,从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进行谋篇布局,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实现18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36亿元,争取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突破400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2万元。
问到小靳庄,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说,小靳庄的振兴与发展,不能独立进行,只能在林亭口镇的规划之内。林亭口镇不仅是全市的优质粮基地,经济作物以“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蒜、天鹰椒)最为著名,如今种植面积达五万亩,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三辣”经济,林亭口镇政府投资五百万元,建成了占地八万平方米的“三辣”市场,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林亭口,包括小靳庄的明天,是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