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成功学(9)--以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批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2:39:47

以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批

 

  安东尼·罗宾认为,某些人总是想要看到你跌倒,看到你遭逢不幸,孤立无援。

  急于对别人说“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下场,真是罪有应得,”或“他一直以为自己多么有办法,现在请看看他的这一副德行吧!”的人,可真是太多了。他们尽力对你的人格、聪明才智、你的财物,以及朋友,作出一些恶意的批评和指责,让你因而感到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原来这些轻视你、批评你的卑鄙小人,是你在迈向成功之途中,绝对必要的条件。以下将为你指出一些具体、有用的建议,使你心灵宁静,从而适度保护自己,以免掉入陷阱之中。

  不辩自明

  60 年代早期,有一位很有本事,曾经当过高中校长的人,出马竞选美国中西部某一州的国会议员。这个人的资历很好,又很精明能干,看来他很有希望赢得这项选举。

  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项教育大会中,他跟一位年轻教师“有那么一点暖昧的行为”。这真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感到非常的愤怒,尽力想要辩解。

  每一次聚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这项恶毒的谣言。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过这码事,直到这位候选人自己提出,他们才知道。结果,这位候选人愈声明自己是无辜的,人们却愈相信他是有罪的,真是愈抹愈黑。

  群众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的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辩解呢?”如此火上加油,恶化下去,最后他彻底失败了。而且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最后也转而相信谣言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无遗。

  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隐害,结果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在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担任大学教授生涯的早期,曾经有过一次相似难忘的经历。当时他一直蝉联“退学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设立的目的是要订立出一些政策,好让那些成绩太差必须退学的学生有所遵循。

  在经过多次的聚会商讨之后,委员会要对全体教职员提出一项报告。史华兹把这个报告交给大会主席以后,就坐回原位了。接着,有一位教授忽然站起来,对这项报告的每一方面都横加批评。他把这个报告形容为“虚弱”、“幼稚”、“正如同作者一样的不成熟”。他所做的批评真是极尽挑剔之能事。

  史华兹当时很想立刻反唇相讥,报复一番。但是,还是强迫自己在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一般。

  他的长篇大论相当于口头报告两倍多的时间,会议主席转而对史华兹说:“史华兹教授,你对这位教授的批评有什么补充说明?”史华兹当即站起来回答:“对于这个报告不能讨好这位教授,我真是感到很抱歉,如果以我自己而言,我想要来一次公开投票。”随后又有少数几个批评,然后就真的投票表决了。投票结果是四比一支持这项报告,史华兹获胜了。

  待散会以后,一位将近有

  40 年大学行政工作经验、长女也已半百的资深教授,把史华兹拉到旁边说了一些话:“史华兹,我很高兴你刚才并没有跟他一般见识。你有很充分的理由将他逼得发狂,也可以针对他的指控,以同样方式予以反击。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认为他的批评有悖常理。但是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与支持。”他继续说:“我们都认为自己很文明,但是文明有不同等级的。一个未开化的人,听到他不喜欢的批评时,很快就会使用拳头攻击对方。半文明程度的人,不会使用拳头,而是用嘴巴,用恶毒的语言来反击对方。

  “至于十分文明的人,是不屑于使用拳头与嘴巴来反击的,他只是拒绝反击而已,他深知此时能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理会他。”高明的政治家们都早就学到“唯一聪明的做法是拒绝迎战那些明显的谎言”这一道理。几乎每一次选举竞争中,都会有某种谣传“某一位候选人的太太是一个酒鬼”,或是“他俩婚姻失谐”的谣言。

  美国罗斯福总统一生拥有许多的朋友与许多的敌人。

  几乎从他成为美国总统的第一天开始,舆论界就一直在批评他。几年以后,口诛笔伐愈演愈烈。

  到了1940

  年,罗斯福决定打破传统,竞选蝉联第三任总统时,这些批评情况之恶劣达到了最高潮。

  那么罗斯福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应付呢?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讯网络演讲中,罗斯福说出了以下的这段话语:“依连娜(他的太太)不介意外界的传言,我的儿子们都不理会各方攻击,而我本人必定不会关心那些无的放矢的批评。但是,全国同胞们,法拉(他的狗的名字),法拉将要疯狂了!”罗斯福只是以惯用的微笑,把那些批评轻易地支开了。

  下次,当你被人逼得很想要反唇相讥时,别忘了罗斯福的这段轶事。

  罗斯福总统之所以赢得胜利,就是因为他能坚持不理会那些卑鄙龌龊的批评。你当然也要办到才是!

  跟你的敌人握手

  安东尼·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入困难之中。

  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停业的境地。

  卡尔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头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说,“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我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就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失去了一份

  25 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我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

  “当天下午当我在安排下周的日程表时,我发现住在佛吉尼亚州的一位我的顾客,正为新盖一间办公大楼要一批砖。可是他所指定的砖却不是我们公司所能制造供应的那种型号,却与我的竞争对手出售产品很相似。同时我也确信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我感到为难。如果遵从牧师的忠告,我应该告诉他这项生意的机会,并且祝他好运。但是,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我但愿他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那么你到底怎样做呢?”有人问道。

  “喔!我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盘踞在我的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我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所以我就拿起电话拨到竞争者的家里。

  他的太太先接电话,可是我要求跟他本人讲话。”“他是不是感到很惊奇呢?”另一个人半带微笑地反问道。

  “他吗?”卡尔说,“你应当可以想象到他当时的反应。他难堪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就很有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佛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机会。

  “有一阵子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但是很明显的是,他很感激我的帮忙。我又答应打电话给那位住在佛吉尼亚州的承包商,并且推荐由他来承揽这笔订单。”“以后呢?”“喔!”卡尔说:“我得到非常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谎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现在,除了我们之间的一些阴霾已经获得澄清以外,还有另一项作用。”“是什么呢?”有人反问道。

  “我现在心里比以前感到好得多了。”卡尔回答说。

  因此,以德报怨,以敌为友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卑鄙小人所能采用的上策。

  批评意味着你很重要

  要抬高一个人,最容易的办法是贬低另一个人。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殷殷地道谢。

  浮华的蝴蝶却认为花应该向它道谢的。

  在美国最受人批评、指责与严厉攻击的人,并不是歹徒,也不是已宣判死刑的囚犯,更不是侦探。

  而是美国的第一号人物——美国总统。

  任重而道远的人往往也是最受人攻击的人。这种情况在每一种行业中都是一样。

  在美国好莱坞的摄影棚内,高级演员都是被嘲笑捉弄的对象;而刚入影艺圈的新秀配角们,却能够逃避批评与指责。

  军队中的将领们通常都是被传言烦得几乎无法忍受,而一般的小兵却无责一身轻。

  当你日益位高权重,就应当预料会有更多的批评与指责落到身上。

  当人们把你攻击得体无完肤时,你要把它当成是“你继续在成长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以下是一封作家来信的摘要。

  “我对于某某杂志上的书评一点也不生气。相反的,我还感到很是受用不尽呢。在该周出版的书将近二百本,他们居然选上我的书来加以评论。我已经写过四本其他的书,但是该杂志却一直没有注意到。书评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认为这本书还值得批评就够了。它使我感到我已经逐渐走进文学世界,慢慢步向坦途、开花结果了。”在娱乐界与政治圈中有一句老话:“只要他们能把我的名字都拼对,说些什么都不太重要。”当你愈重要,愈趋伟大,你被人批评的机会也会愈来愈多。所以如果你要烦恼,就该为“没有被人批评得够”而感到烦恼才是。

  有一位善良、聪明、而且很能干的妇女,跑来向成功学家史华兹博士请教工作方面的问题。她大约是

  60 岁了,由于她丈夫生前未投足够的保险,突然去世以后,她就非得找份工作自力谋生不可了。几个月前,史华兹帮她找到一份广告方面的工作,而这正是她35

  岁以来第一次领到薪水的工作,于是她把史华兹当成“职业顾问”,向他讨教。

  “史华兹博士,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她开始说:“我害怕将失去工作。”她哭了起来。

  史华兹博士只好安慰她,并请她解释一下。

  “我是知道的,”她继续说,“我跟另外两个妇女一起工作,这两个人都比我年轻得多了。说得坦白些,史华兹博士,她们很想使我做不下去,把我给撵走。我们三人都是为同一老板工作,但是她们都极尽一切能事来打击我,使我干不下去。你说,我该做些什么才好呢?”史华兹想了一会儿,然后答道:“诚实地说,你是不是相信自己正在做一项很好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她的反应颇为积极。“是的,我已经把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的工作很完美,一点问题也没有。”然后史华兹又问她:“你是否认为你的老板很愚蠢呢?”这个问题不但使她不知所措,而且也使她得到一点安慰。她含笑承认,他似乎是一位很聪明的人,而且很公正,很明理。

  “那么”史华兹回答说,“你一点也不用顾虑。只要继续表现你最好的工作能力就行了。”“但是假定我被辞退了呢?”她再次提起。

  “这么说吧,”史华兹回答道,“如果你的工作真的做得很好,而那些卑鄙龌龊的小人竟能使老板深信你应该离职,那么,你再为他工作就表示你是一个愚蠢的人了。”如果一位主管无法分辨哪些是挑拨离间的人,哪些是卖力工作的人,那么,他就不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了。事实上,这位老板真是一位非常明理的人(大部分的经营者都是如此)。那两个制造麻烦的人很快就遭到处分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别人想要使你感到难堪,攻击你时,你必须先集中心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保持礼貌与和善的态度,然后不理会他们卑鄙龌龊的攻击性举动。

  只要能做到这三件事情,你就每次都赢定了。而且保证效果很好。

  要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肯尼迪先生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对手很轻易地抓到他的一个把柄:著名的“哈佛大学插曲事件”。细节在此并不怎么重要。总之,肯尼迪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

  这件事在政治上很可能构成氢弹般的震撼与威力。竞争者只要利用这个证据,就能使肯尼迪先生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了。

  一般人的反应不外是努力否认,澄清自己,参议员肯尼迪先生倒是很爽快地就承认了。他以适当的措词清楚地表达他真诚的忏悔,承认自己曾经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是这样说的:“我对于我所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请注意一个基本的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还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吗?参议员肯尼迪先生不但没有因为他有退学的经历而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还将它转变成为一个优点。第一,当他承认在学校中曾经有过欺骗行为时,他就已经把自己人性找回来了,他就和平常人一样。何况,谁在学校没有过违规的举动呢!第二,承认自己有错,赢得了人们的同情。

  唯有诚实的人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所以肯尼迪先生更因此而赢得诚实的赞誉。

  由此可见,犯了过错,要能迅速承认、改过,才能迅速地从错误中挣脱出来,如果企图抵赖,反而会陷入更严重的困扰之中。

利用心理因素激发潜能

 

  要符合人性

  有记者问医生:“为什么有的医生特别忙碌呢?”,那个医生设在郊区的诊所医疗业务十分兴隆,病人蜂拥而至,常常站着候诊。

  医生当时笑了,稍微考虑了几秒钟以后,才说:“我认为大概是这样吧,想要医疗业务兴隆,就得多关心病人,要把病人的病痛或问题都看成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我常常私下感到很高兴,”他继续说,“当一位新的病人跑来找我,并且对我说,‘朋友说你是这附近最好的医生’。我当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但是说穿了,我并不相信在医治扁桃体炎或鸡眼等病症方面,我的医术会比其他医生高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医生又补充说,“实际上,一般人是没有资格判断医生医术的好坏的。医学修养、医学造诣的高低往往很难加以评定。”“因为我喜欢病人,所以才会有接应不暇的医疗业务。例如,我已经养成了绝不看轻或鄙视某位病人的习惯,有些人根本没有病,却一直自以为‘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时,更不能轻视他。我总是以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来倾听病情,并考虑如何才能对他有所帮助。医生这一行,除了要有医学知识以外,还要有爱来关心别人才行。”这种人性化的处世态度,是处处见效的。而且,人们对于“富有人性”一面的好奇,远超过他们对你的财产、职位、薪水的兴趣。

  大卫·史华兹就曾经在大庭广众之前,介绍某一位赫赫有名的演说家时,偶然之间证实了这一道理。

  在介绍之前,这位演说家把大卫拉到一边,说:“你是否能帮我一点忙?当你在介绍我的时候,请轻轻带过有关教育、资历以及其他令人感到无聊的资料。我想使听众在一开始就产生有温暖的人情味的印象。”然后他递给大卫一张小卡片,要他把卡片上的事情说给听众听。该卡片上是这样写的:①这位演说家有五个美丽大方的女儿,她们的头发有的是金色的,有的浅黑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真可以说是五彩缤纷。而现在,她们正像你们一样在这里听他演讲。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太平洋某群岛的前线担任空军侦察员,侦察的对象是天空。

  ③他从未碰过一下高尔夫球,但是每周却要做三次户外举重训练。他的目标是有朝一日成为世界上身体最强壮的人。

  ④他最近刚结束一生中最大的生意(销售病床的业务,他并没有跟护士小姐结婚),他又卖给另一家新医院六千组铝门窗。

  ⑤他最乐于称道的口号就是:“早睡早起,不顾一切地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并且一直乐此不疲,引以为荣,自吹自擂。”这位演说家在会后对大卫说:根据他的亲身经验,一般人会对于别人的嗜好、特殊经历比对他自己的地位、学位感兴趣得多。

  人是很有趣的。谁不想知道“名人通常早餐是吃些什么”、“他们到哪些地方休闲度假”、“他们的孩子怎么称呼”以及他们的风流韵事、奇闻逸事等等。就算是冷漠无情、非常刻板的人,他们也希望找出一些“你是否颇合人性的”事实。

  所以要能迅速而完整地赢得其他人的接纳,一定要能随时做到处处符合人性才好。

  不求回报的付出

  应该毫无疑问地相信:你一定无法找到一位慷慨施予,但却不受人欢迎的人物;也一定无法发现一位刻薄、自私、吝啬可是却被人们普遍欢迎的人。

  受人欢迎往往是在一个慷慨施舍以后,所必然会有的附带产物。那些肯大力布施、肯慷慨奉献、肯广结善缘的人物,往往会获益无穷、受益匪浅。

  有一位很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就是这样做的,他同时拥有三幢办公大楼。

  一般的房地产商人都会在圣诞节即将来临时,送一些礼物给他们的房客,通常是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加仑的酒类,表示一点意思。

  这位商人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他认为每一位房客都是有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他总会不时地送上一些极不寻常的礼物,这些礼物花费不多,可是却颇具功效。

  有人曾为此向他请教:“山姆!你认为送的礼物能抵回租金吗?”山姆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些房客的确是本镇最忠实的房客了。他们一旦租了我的办公室,就舍不得退租,我的办公室永远也不会有空下来的时候。我的租金要比别人高出一些,然而还是一直供不应求,一切只为了我很喜欢他们的缘故。”可能有人会挑剔说:“喔!山姆先生是一位百万富翁啊!当然负担得起这种慷慨施予的。”但是,山姆先生的慷慨,并不是他有了财富以后的结果,而是他所以能获得财富的原因。几个月以前,大卫·史华兹的时间表上排定,仅有

  90 分钟之隔,要分别到亚特兰大市与田纳西州的度假地演讲,这简直让他分身无术。但他未能及早发现这项错误,直到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只得接洽一架包机才能赶到。他当即决定去拜访他的朋友约翰先生,因为他拥有私人飞机,而且跟两家包机公司很熟。

  大卫·史华兹开门见山问约翰先生:“两家包机公司之中,要推荐哪一家?”他毫不犹豫地说:“约翰古恩航线。”这真是一项非常大的人情负债,因此大卫·史华兹试图推辞。但是不管怎样,约翰先生就是不听,一直坚持要帮忙。他真的驾驶自己的飞机,把大卫·史华兹很顺利地载到目的地,而且没有要史华兹一分钱。

  古恩先生一直在做这种“很难得”的傻事。他会把非常热门的足球比赛入场卷赠给想看球赛的人;他经常从老远的地方搜购别致、特殊的礼品来馈赠朋友。

  他这样做是否值得呢?回答是肯定的。约翰先生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中赫赫有名,他的企业是全国最佳企业之一;而慷慨馈赠的做法,正是他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想多得到一些收获是人类本性的自然现象,而且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能采取倒向式的做法——像大部分有成就的人所遵循的“先施予,后收获”的做法,那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大部分都会想“他能为我做些什么?”而不是“我还可能再为他做些什么?”。

  以上这两种思想模式之间的差异,正是一个之所以会变成平凡庸俗或变成高度成功的主要差异所在。

  慷慨的人往往都会飞黄腾达,甚至日进斗金。可是自私吝啬的人却无法办到这一点。这是一项千锤百炼、万世不移的原则:一个人的成就程度,大致上是与他的施予程度成正比的。

  使别人觉得你很重要

  每一个人都想要有“缺我不可”与“有用武之地”那种受重视的感受。

  有一位传教士曾讲过一位教师如何提高班级出席率的故事。

  “摩特先生是一位很成功的教师。有一次他接下一个难缠的班级。该班级原先仅有

  4、5 个固定的听众,但是他授课一年后,该班级的出席率就直线上长平均22 人之多。”传教士半带微笑,并且挤眉弄眼了一下才接着对记者说:“摩特先生不但是一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很聪明的老师。当他一接下这个‘问题班级’以后,就着手为班上每一位成员找些事情做,使他们‘有所事事’,全员参与。每一个都觉得如果没有这位成员,整个班级就会无法正常运转。”就因为这些成员们都感觉到“缺我不可”而且也“有用武之地”,所以整个班级才会连成一片,大家都勤于出席。

  鲁斯·巴比太太是一位婚姻问题专家,她曾经帮助过许多对夫妻“发掘婚姻生活中真实深挚的喜悦与芬芳”。最近她在一次“破镜重圆”、“相悦如初”的主题下所做的评论中提到:我对每一位妇女所给予的忠告,就是要她记住“使你的丈夫存有你很需要他、非他不可的感觉”。

  反过来说,妇女也必须觉得她的先生的确非常需要她。

  有许许多多勤勉、认真、努力工作的丈夫们,往往在生活中忘了表现“深情款款”、“一往情深”的样子。他们虽然能给太太“所有的东西”,但就单缺少“我需要你”的感觉。

  有一位医生就有这样一个问题。

  他自己解释道:“在我还是一位大学预科学生时,爱伦就嫁给我了。当时我几乎没有收入,唯一的指望就是让爱伦上班工作来维持我们的生活。爱伦也确实很能干,她毫无怨言。现在,每当我回想起那段往日情怀,真是非常美好、非常璀璨的岁月。可是好景不长,四年后我踏入社会,我的医疗事业业务非常兴旺,爱伦可以不必工作,也能过得很好了。”“奇怪的是,”这位医生继续说:“若我所赚的钱愈多,我们俩人之间的距离就好象愈远。我们俩人之中都没有外遇事件,可是满不在乎的感觉却作崇。我们没有什么口角,但是这种情况更糟糕。我们的婚姻可以说已经貌合神离了。”“最后,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我们俩人促膝长谈。我毫不留情地一再问她笨丈夫才会问的问题:‘难道我没有给你一件你所向往做的事情吗?’这把爱伦惹恼了,她先放声大哭一场,然后才对我说,‘我们在刚结婚时,你表现得非常需要我,非我不可的样子。可是你现在却变了,现在你已经能完全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我、依靠我了。你为什么不让我再帮你一些忙呢?即使是偶然一下,使我觉得你还是很需要我的。’”“当时我激动得无以复加,我含含糊糊问:‘那么,你到底想做些什么呢’”?“爱伦自己表示她想到我的办公室帮忙照顾业务,这倒使我颇为犹豫了一阵子。因为我一直有一种很愚蠢的观念,认为如果要我太太帮我照顾生意的话,就表示入不敷出,每况愈下。但是我终于还是依了她的意思,而且也很庆幸我能够如此开明。因为爱伦马上变得年轻了好几岁,仿佛脱胎换骨,恢复到我们第一次邂逅时的快乐爽朗,美丽活跃,处处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此种“使别人感到他自己是不可缺少,无可替代”的原则,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况中。

  有一位男士说,他就是使用这个原则结识新邻居,并成了好朋友。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初搬到那个陌生的居民区时,没有人主动跟我们打招呼。

  我们很想早日打开这种尴尬的局面。所以我就建议我的太太,分别跟每一位邻居借些小东西——任何小东西都可以,像少量的咖啡、肥皂、面粉等等。”“如此在借还之间就能自然而然地建立友谊。因为人们通常都很乐意帮别人一些小忙。只要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机会就好了。”请记住:施予比接受更有福。让其他人来为你做些芝麻大小之类的事情,比你为他做这些事情,更有助于赢得他的友情。

  例如,推销员可要求顾客辗转介绍一些新的顾客。此时顾客会因为帮了推销员的忙而感到很高兴。教师们也可要求学生分担微劳,从而激励学生们的向上之心。

  请你记住这项基本原则:人们都渴望别人能感觉到“他们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你心中占有一点份量”。如果能满足这项需求,你就能轻易获得他们的赞美、尊敬以及通力合作的回报。

  聪明的野营指导员给每一位前来度假的人士各自分担固定的任务,使各位玩得更开心。聪明的导演,也能为所有演员分配适当的角色。大卫·史华兹就亲眼目睹一个有趣的俱乐部晚会公演,其中一个演员造成一个高潮迭起的场面,使台下的观众雀跃不已——并不是他的演技多么出神入化,可是,他就是有办法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时而欢唱,时而挥手,无一刻冷场出现。

  有一位年轻人讲述,他如何运用“让别人帮助你”的原则。“我很想在我服务的公司里飞快地成长。”他解释道“我当时一边工作,一边在大学念书。在公司里有一天我想会见一下我这一部门的副董事长,请求他帮我计划一下我在大学中的研读方向。我对他解释,我念完大学以后,仍然会留在这家公司工作,别无其他打算,希望能为未来的工作尽可能地做好。结果这位副董事长受感动,对我特别垂青。他当下坦白地告诉我,他真的感到很兴奋,但是他要花些时间研究一番——显然他正在设法帮助我。

  “后来我处在一种很特殊的地位。我把他的立场拉到跟我站在同一边,使他有机会来实际参与拟定我的教育课程。”要设法使你的上司感觉你是一个颇特殊的人物,是一个需要帮助,需要教导、值得投资的对象。当人们感觉被其他人置身事外时,往往会显得漫不经心,转而采取对立的态度与行动了。

  所以,要尽力使你的同事们、顾客们、孩子、丈夫或妻子——亦即任何一位与你非常亲近的人都觉得你确实是很需要他们的。

  但是以下的两件事情你千万不能做:(一)不要太傲慢自大,不要有非份要求;(二)不要忘记对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一般说来,人们都会很乐意帮助别人,可是唯有在感觉到“这样做很值得的,而且你也会很感激”时才会继续下去。

  做一个慷慨的人

  冬日的黄昏,查尔斯和朋友坐在熊熊的炉火旁,气氛宜人,最适合促膝谈心,这位朋友平素沉默寡言,现在却娓娓细语讲述自己的心事。

  “我常常感到痛苦,”她说,“我没有力量对别人慷慨一点。要想送人一点东西也办不到。”查尔斯知道她的情形。她丈夫接连生了几场病,家里债台高筑,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所以她的手头非常拮据,一文钱也不能乱花。可是她似乎并不知道,她自己实在是小镇上最肯帮助别人的人。

  “我觉得,你是最慷慨的人了。”查尔斯说,“让我把其中的道理说给你听。”他们首先谈到钱,因为钱所代表的慷慨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可是事实上,真正的慷慨是另外一种表现。

  某年,纽约闹流行性感冒,非常严重,医生和护士应接不暇。纽约市某俱乐部的若干会员决定助一臂之力。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富人,如果捐出大笔钱来,实在是易如反掌。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却穿上白制服,为医院擦地,替病人洗澡,侍候病人,安慰垂死的病人和死者的遗嘱。疲劳和传染病都不能阻碍他们的热心。这才称得上真正的慷慨,因为他们不是出钱,而是献出自己。

  一位朋友对此讲述了他的太太送他一株木兰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有一天,他回家比较早,看见邻家的孩子在他的前院挖坑,他觉得很奇怪。

  “那孩子告诉我,他知道我的太太要送我一株木兰。他接着说:‘我很穷,但我也想送你一点礼物,就是这个坑’我心里感动极了!”一方慷慨给予,另一方应该欣然接受。受礼而不领情,反而伤感情。有一次,查尔斯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的丈夫,他提着一个漂亮盒子,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我的太太一直想有一件皮大衣。这两年我省吃俭用,现在终于买来了——我要送给她,庆祝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你到我家来,看看她高兴的样子。”到了他家之后,他的太太打开盒子一看,却说:“哎,你怎么搞的?你晓得,我们现在多需要一块新地毯

  ..”然后才很勉强地补上一句:“当然,我很感谢你,你待我太好了..”但已经太迟了。送礼的快乐遇到了寒流,两年来的一腔热情完全付诸东流。

  反而另外一种受礼的态度却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位有钱的太太,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

  查尔斯觉得可以替她效劳。想不到她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肯为我跑那么远的路!”不过花点时间,她那样感激涕零,使查尔斯觉得反而倒欠了她的情似的。事实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礼物没有送礼者自身的成分,便没有意义;任何礼物都不如时间所包括的自身成分多。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有一天,威尔逊正忙着,他的小儿子进来了,他想出种种方法来打发他的儿子——小刀、铅笔、银币等,他的儿子都不喜欢。他问:“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他儿子回答:“爸爸,我要你。”许多做父母的表面看起来非常慷慨,为孩子花许多钱,买这买那,竟不知自己省吃俭用却宠坏了子女。明智的父母就知道,在子女身上花钱,不如花时间。

  一位企业家问他的邻居:“你想不想知道,我送给儿子的圣诞礼物是什么?”他的邻居以为一定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事实大出他的意料,原来只是一张纸,上面写:“儿子:我每天留出一小时给你,星期天两小时,你高兴怎样我们就怎样——爸爸。”送礼物不必花太多钱,送时间也不必太多。如果匀不出一个下午去探望朋友,可以打电话向他致意;如果写信太费事,可以寄一张明信片。

  多数人都有慷慨之心,所幸表达慷慨的方式也很多。为别人的幸运和成功而庆幸,是一种慷慨;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慷慨。此外,善解人意,避免鲁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苦;同情,分担别人的悲痛,都是慷慨。

  珍视心中的爱

  每个人在诞生的那天都收到一件生日礼物,这就是世界。那里面装满了作为人所需要的一切,不仅有美好的东西,也有许多痛苦和眼泪。它既包含着很多魔力,很多奇迹,也有很多混乱。然而,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这就是生活。当你打开这件礼物,将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中的时候,你将永不怀疑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讲:“我心中充满了爱,我对爱笃信不移。”可是当他们问女服务员“哪儿有水?”的时候,态度却是那样蛮横,歇斯底里。

  安东尼·罗宾认为,只有当你用行动表明了你的爱时,人们才会相信你。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的呢?首先,他们必须热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曾这样精辟地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而他将会问“你为什么没成为‘你’?”一天,一位姑娘说:“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精神上感到很痛苦,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而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可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鲜美的李子,可还是难免有对李子过敏的人!”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她又说:“如果别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香蕉,但我将永远是个二等品,而事实上,我本来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

  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么喜欢李子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假如你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做李子,而把自己变成香蕉,那么,他们又会说,应该把这个香蕉一掰两半。这时候,你就会进退两难,不知自己如何许人了。

  如果你面对你内心的“自我”,握握手说:“喂,这些年你究竟到哪儿去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起了,让我们一块向前走吧。”那么,你将会发现你身上蕴藏的潜能是无限的。

  然而,你如果就此止步,这个自我发现就只不过是一次令人赞赏的历程。

  只有当你认识到“我们”这个“大家”,并把爱献给他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真正的“你”。

  有一次,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乘飞机时坐在一个大学生旁边。那个大学生看上去似乎无所不知,可是在他们的交谈中,他每句话都带着“我”。

  最后罗宾说:“你知道在这五百英里的空中旅程中,你讲了多少次‘我’吗?为什么不谈谈‘我们’呢?”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宾在芝加哥机场遇到的一个人。当时,大雪漫天,他们被困在那里已有两天了。有的人一天到晚地叫:“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去辛辛那提!”然而,就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位妇女,她挨个走到带孩子的母亲面前说:“来,把孩子交给我吧?我要搞个幼儿园,给孩子讲个有趣的故事,您可以借这个机会喝口水、上厕所或是买些东西吃。”共处一个场合,同被风雪所困,可人们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答案在于:是否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一个为他人着想,努力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意识。当你这样做了以后,你将会从中得到一种幸福和快乐。

  你们在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去爱他人,应该努力去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外界的反映中,你将发现一个可爱的自我。假如在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紧紧握着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人。

  学生们常来问牧师:“你总是讲要为他人做些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一次,一个叫吉尔的男孩子问牧师:“有什么可做的呢?”于是牧师把他带到离南加州大学不远的一个疗养院。面对那些躺在床上、两眼直视天花板的病人们,吉尔说:“我对老年医学一无所知,到这里来做什么?”牧师对他讲:“别忘记,你看见那边有位太太吗?走过去说‘你好吗’!”。

  于是,他坐下来和她谈了起来。吉尔惊讶地发现,她的学识是那样的渊博,灵魂是那样的高尚。她对生活、对爱、对于痛苦和不幸谈起来滔滔不绝,她甚至还谈到怎样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从此以后,吉尔向那位老太太及疗养院的其他人伸出了友爱的手,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着感人的事情。一天,牧师看见吉尔带着三十多个老人从校园里走过——他们是去看足球赛的。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吗?有什么可做的呢?看看你的周围吧!在你身旁就有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得到爱的温暖,还有个态度不好的女售货员需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不都是可以去做的吗?这些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之举,可是做与不做大不一样。如果真正把爱这个巨大能源放出来,我们可以把这整个城市托到空中!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你走向某个目标的过程。目标的实现要靠一步一步地走,如果每一步都迈得扎实而有意义,这就意味着生活。而且,你将不会在告别人生时为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生活过而叹息。

  从现在做起吧!这种时刻不是空的,它一旦消失就再不复返,我们大多数人在对过去的追悔中度过一生。今天,仍有千百万人在重蹈这个覆辙。

  如果给爱下一个定义的话,唯一能够概括其全部含义的字就是生活。你一旦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生活。请加倍珍视自己的爱吧!

  别逞一时口舌之强

  卡耐基在二战结束不久出席一个宴会,宴会中,坐在他右边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纠正了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确定是如此。

  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两人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扛?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是的,永远不要和人正面冲突,永远!小时候的卡耐基和哥哥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扛。进入大学,他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在纽约讲授演讲与辩论;有一度曾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从那次以后,卡耐基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要像避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

  欧哈瑞,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怎么成功地发挥人际关系潜能呢?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呱呱叫。’“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扛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口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若是当年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了。我会开始挑何赛的错;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愈辩之下,对方就愈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工作的。我一生里花了不少时间抬扛。我现在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因此,别逞一时口舌之强,必须做到欢迎不同的意见。

  记住这一句话:“当两个伙伴意见总是不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不需要了。”如果有些地方你没有想到,而有人提出来的话,你就应该衷心感谢。

  不同的意见是你避免错误的最好机会。因此,在遇到有争执的情况时,必须:

  (一)不要相信你直觉的印象

  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你第一个自然的反应是自卫。你要慎重。你要保持平静,并且小心你的直觉反应。这可能是你最差劲的地方,而不是你最好的地方。

  (二)控制你的脾气

  记住,你要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脾气的情形,测定这个人的度量和城府究竟有多深。

  (三)先听为上

  让你的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抗拒、防护或争辩。

  否则的话,只会增加彼此沟通的障碍。努力建立了解的桥梁。不要再加深误解。

  (四)寻找同意的地方

  在你听完了反对者的话以后,首先去找你同意的意见。

  (五)要诚实

  承认你的错误,并且老实地说出来,为你的错误道歉。这样做有助于解除反对者的武装和减少他们的防卫。

  (六)同意仔细考虑反对者的意见

  同意出于真心。你的反对者提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在这时,同意考虑他们的意见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如果等到反对者对你说:“我们早就要告诉你了,可是你就是不听。”那你就难堪了。

  (七)为反对者关心你的事情而真诚地感谢他们

  如果肯花时间表达不同意见的人,必然和你一样对同一件事情感到关心。把他们当作要帮助你的人,或许就会把你的反对者转变为你的朋友。

  (八)延缓行动,让双方都有时间把问题考虑清楚
建议当天稍后或第二天再举行会议,这样所有的事实对可能都考虑到了。在准备举行下一次会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欣赏他人,感激他人

 

  人类本性最深的渴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母亲和十四岁的儿子在讨论他的第一个女朋友。

  妈妈说:“她为什么喜欢你?”他说:“这很简单啊,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那么你为什么喜欢她呢?”“因为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这就对了,生命的花朵就在这一刹那中绽放异彩!你生命的光辉,使你觉得自己更有价值,更好。

  对你最深入、最具有影响力的冲击是:你必须喜欢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充满自信,那么你一定能生活得像春天的云雀一样的自由自在。但是如果你根本不喜欢你自己,那么过日子对你而言,真是一种折磨。

  试想你每天怎么能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二十四小时。

  爱的力量确实很不可思议,因为被爱可以促使一个人更重视自己,更爱自己。除了被爱,我们几乎找不到其他方法,能使一个人更肯定自己的形象能发挥自己更大潜能。当你第一次听到别人对你说:“我爱你”时,你一定会顿然觉得你的世界充满温馨,能力和信心大增。这种激励超过任何一种感情的刺激,你会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以前大不相同。

  别人能帮助你喜欢你自己

  你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你对自己的印象,随着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所相处的人而有所改变。不错,别人对你的自我形象影响很大。他们会激发你发挥潜能,也能抑制你的潜能。他们会增进你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摧毁它,他们会带来喜悦,也可能带来伤害,他们会使你建立信心,也可能使你患得患失。在某些人面前,你会觉得充满自信,能力出众。你会突然变成这个世界的领袖,所到之处无不顺心遂意。

  然而另外还有些人喜欢挑剔、批评、鄙视你,或许拿你和成功的人比较。

  在他们面前,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卑、苦恼、绝望、没有生气,你的所有努力将会变成多余,你只能做消极的反抗,无奈的感叹。你会渐渐不喜欢你自己,而且因为在这些人面前,你几乎失去自制能力,你便会极力地对他们采取报复、敌对的态度。

  批评是有害的

  不幸,很多亲密关系的存在,都免不了批评。就某些角度看起来,电脑和人类的关系似乎更成功,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却从没有任何批评。

  曾经从事心理临床治疗及父母与子女关系引导的心理学家威廉·葛莱瑟相信:“批评是管教孩子最糟的方法。”如果你严厉地指责孩子,为什么倒翻牛奶?这是最不恰当的批评,通常并没有什么效果,只会使孩子躲进自己的世界里,并渐渐远离你。

  小杰,一家拥有几万员工的美国公司的训练指导,曾对此描述他所训练的员工接受新观念的情形。他说:“我们称这次训练为健智营。这次的训练之前,所有的训练总脱离不了斗争、批评的特性,然而我们的结论是没有所谓‘建设性的批评’,批评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批评绝对无法使人们重视自己、喜欢自己。”他们“健智”的方法,就是寻找每个人的良好性格。身为指导人员,必须特别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正面性格。

  正如小杰的理想,这次训练的成果相当完美。运用这种方式的训练,使工厂内每个人的效率,平均提高了

  3%。你也许认为这数目并不大,但你不妨算算一个百分点,等于每年替公司省下60 万美元的开销,这不是个相当惊人的数目吗?另外,该公司某部门中三个原销售成绩最低的单位,也实行了这项训练。

  两年之后,这个单位的销售量竟然从最低而跃居为该部门的首位。

  如果你使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别人多想想他们自己的优点,而不要老是揭发他们的短处,那么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杰出。

  你必须重视自己

  安东尼·罗宾认为,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内心深处也常住着一个小人物,期望受重视,成为重要人物。这个小人物就是第二个自我。有些人因为感受到你的好处与优点而欣赏你,接近你。和这些人相处,你会感觉到没有负担。

  你一定喜欢和能够使你感觉踏实、有自信的人在一起相处和工作。

  每个人也一定和你一样,所以你应该不会忘记,促使别人为你做事的关键吧?那就是你给予别人他们所需要的,他们也会相对给予你的需要的。别人和你一样,也都需要你对他说:“和你在一起,我变得更有自信,也更喜欢我自己。”有一次绿湾足球队教练隆巴第教练生了一场大病住进华盛顿医院时,以前绿湾队的一位后卫大卫,从洛杉矶赶飞机到华盛顿,去探望隆巴第,只逗留几分钟时间,便又搭机赶回家去。

  大卫说:“虽然很忙,我还是一定要去,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不去。

  他曾经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我们总是迫切地想替使我们觉得自己重要的人做任何事。这样的心态显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肯定自己、喜爱自己。

  根据专家的估计,我们做每一件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原因,是为了满足自重的渴望。但是不幸的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大多数存在着失败、失落和失意的记忆。

  挖掘别人的优点

  同学们都叫佩姬为“小胖娃”。老师常告诉她,如果不偷懒,她一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她妈妈也常唠叨她草率的个性。她不愿意参加学校的舞会,因为她知道没有人会邀请她跳舞。因为她的动作笨拙又慢吞吞,所以上体育课时总是成为同学的笑柄。佩姬要选修艺术、工艺课程,她的爸爸却叫她学打字和速记。脸上老是带着伤痕,牙齿上套着齿裂矫正器,佩姬的童年就在这样的记忆中度过的。

  如果你想到的佩姬,是一个腼腆的小女孩,屁股上多出来一堆肥肉,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及一个歪扁的鼻子。那么你也会成为佩姬眼中的很多人之一——她没有任何印象的人。你何不注意她亲切又可人的笑脸、她的艺术天分、她的雄心大志以及对别人的敏锐观察力。

  为了佩姬,你何不做一个愿意倾听孩子倾诉的父母,做一个善于鼓励她的老师,而不要老是挑她的毛病;做一个引导她参加游戏的教练,而不要老是叫她在旁边观摩;做一个真正喜欢她的朋友,而不要老是在意她的长相。

  你的态度对别人可能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所以你何不只想他们是能力强、观察敏锐、值得教导的人。

  有一位银行职员就这样做过。他经常丢一块硬币给坐在银行门口的一位没有脚的乞丐。但是,他和大多数人不同,他每次丢了硬币之后,一定要顺手捡起一支放在这个乞丐旁边的铅笔。这个银行职员对这个乞丐说:“你是一个生意人,而我的习惯是买东西一定要选择品质好的,所以我向你买。”有一天,这个缺腿、驼背的乞丐没有出现在银行门口。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银行职员也渐渐忘记这个人。直到有一天他走到一幢大厦内,突然在一处室内摊贩前面,再看到这个以前流浪街头的熟悉身影。这个店老板激动的对他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来,我今天能在这里开店,你给我的帮助实在很大。你不断地鞭策我,说我是个‘生意人’。于是我开始这么认定自己,而不再觉得自己是个讨钱的乞丐。我努力卖笔,卖了很多很多。

  你给予我自重,使我对自己刮目相看。”你又如何看别人呢?是否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呢?或者你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你也能像这个银行职员一样分辨乞丐或生意人吗?每个人都可以带着面具过日子,而在面具之后,每个人的情况都和这个乞丐或佩姬相似。不管他们变得多么富有、出名或成功,他们的内心都是空虚的,希望别人来填补。你只要稍微用心便能填补这些空虚,而且你的影像将深印在这些偶然过客的心里。这些人纵然远离你,但你也会觉得你们彼此竟是这么接近。渐渐地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既美好又亲切,样样都如你所需,依你所愿。每个人都给予你仁慈的回馈,而且都帮你做事。

  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在于你对别人的态度。与别人成功相处的方法,开始于你对他们的看法。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你想投机取巧,绝对无法达到效果。本书提供很多方法,指导你如何给予别人他们所真正需要的。不过这些只是可行的方法,并不能保证一定达到理想。你必须视自己的情况和关系而适当的应变运用。

  如果你只想利用这些方法来达到私欲,那么这些方法产生不了作用。你必须是真心诚意的对待别人,如果你真正关心别人,希望帮助他们拾回对自己的自重和自信,那么你得到的收获将会比得到一颗最心爱的珠宝而更丰富,更值得高兴。所以,真心地付出吧!表现出你对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你一点点的尊重,却可能在别人的生活中,带来最大的激励力量!有一位表现杰出的州长,在回首他过去的际遇时,深深感受到他这一切的成就,受一位年轻教师的影响很大。他回到学校找她时,才知道她已经退休了,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他收到了回信:“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你的这封短信对我的意义有多大。我现在已经八十岁,孤零零地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每天一个人自己做饭、过日子就好像在等着进棺木一样。你知道吗?我教书教了五十年,从来没有接到只字片语表达感激的信,你这是第一封。虽然这封信是在一个阴暗而寒冷的早晨接到的,但这却是多年来唯一让我感到高兴的事。”多年来唯一让我感到高兴的事!这个句子多么强烈的暴露出人类渴望感激的心态。尽管美国在物质上已经为美国人民做得够多了,但是却仍有数百万人每天晚上抱着遗憾睡去,因为他们听不到感激的话语。

  即使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不例外,有一天正在写一本书时,得了一场病,住进了医院。一位朋友来探望他,并送了一束杜鹃花及慰问卡给他。在表达他对这位朋友的感激时,詹姆士博士说,这件事提醒了他,书中遗忘了一个重要部分。

  他忽略了人类性格中最深处的特质——对感激的渴求!付出你的感激,可以使一个人觉得自己被需要、被爱,而且会使他更爱自己。

  根据统计显示,许多工作成果无法达到理想的原因,多半是由于缺乏感激,而不是因为合作的摩擦!另外,资料指出造成婚姻问题最重要的因素,是夫妻障碍无法相互表达感激的情绪。

  富比斯在《富比斯杂志》上说:“人类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除非他受到了相当的尊重。如果别人希望能够和我们愉快地相处,那么他一定要常常惦记着我们的立场和我们的情绪。一句感激的话通常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你的理想轻易实现。”

  接受别人

  事实上,感激只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三足鼎立的其中之一。

  维持人际关系的三足鼎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分别是接受、赞成和感激。

  每个人心中有强烈渴求被接受。“请接受我吧!虽然你我有年龄上、性别、宗教、种族、工作、国籍上的差异,但是请你接受我吧!我必须知道我是受人欢迎的,我必须用心去感受我的生活,我所相处的人,及对环境的归属感。但是你要帮助我、告诉我。你可以用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友谊的行动或任何方式来告诉我,你接受我。因为如果你接受我,那么我就会接受我自己,我们的关系便能从这个基础开始,然后慢慢建立起我们之间的默契。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我被接受为前提。”有一次,小尤正值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意兴阑珊地走进一家餐厅。当时侍者正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匆匆忙忙递给他一份菜单,连一声招呼也没有。

  小尤闷闷的看着菜单,一面说:“朋友,菜单上面都没有我想要的,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橘子及几句安慰的话。”一点点的关注,几句亲切的问候便足够表达接受的情感。美国诗人爱默生告诉我们:“钻戒和珠宝都不是真正的礼物,只是敷衍、谄媚的礼物。唯一的礼物是你自己。”打开你的内心世界,让别人走进来!你在任何场合和别人相处时,不管这些人是朋友或陌生人,你是打开友谊之门,向他们说:“请进!”总之,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第二种就是接受他们,而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你接受他们,就是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不管这种关系只维持一段时间,还是终其一生。被接受后他们跟着找寻三只鼎足中的第二只——赞成。

  接受之后就是赞成

  有一次激励专家罗勃和一位客人一起在后台,当时那客人正准备对数以千计的人发表一场演讲。

  客人对罗勃说:“我紧张死了,我的膝盖在发抖,胃的肌肉也好像缩成一团。”罗勃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呢?”他回答道:“如果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呢?也许他们不同意我所说的!”罗勃真不敢相信他说:“如果他们不同意我的说法怎么办?”事实上,这也正是人与人相处时,存在每个人心中的恐怖。

  1977 年5 月20 日,星期五,当天有一群记者和卡特总统会晤,那时他当选美国总统才四个月。卡特总统坐在白宫的内阁会议厅接见这群记者,他神态自若,幽默地对他们说:“这的确是个畅快的日子。”一定有人不解为什么他看起来这么轻松。因为当时他所面临的情况是十分不乐观的,国会强烈抨击他的能源政策,以色列群众也对他的中东和平协定嗤之以鼻,南非总理也使美国副总统孟代尔碰了一鼻子灰。另外韩国的美军将领也不满地指出,卡特的政策会招致战争的厄运。

  当记者问到他,身为总统,在心里是否有压力时,卡特回忆说竞选期间确实碰到了很多困难。

  卡特说:“竞选活动的前段期间,我的确感觉到孤立无援,而且经常受到挫折及被忽略。刚开始时,我甚至必须奔走找摄影师。”他说什么?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渴望别人的接受和赞成。但是等到他掌握了四千万选票时,他便能够从容而自信地面对所有的论战。

  这个例子应该能够提供你一点与人相处的启示。如果你能和你的孩子、“另一半”或工作伙伴在事事互相接受与赞同中沟通,那么你们的关系绝不会因任何的争执或辩论而有所改变。因此记得对他们投下赞成的一票,让他们知道你接受他们,支持他们,表现出你对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非常有兴趣,即使和你的看法意见不尽相同。你这么做,就是给予他们最期望的赞成。

  表达出你感激的心情

  下面这个故事是描述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有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向我哀悼,你会吗?”“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嘛问这个?”“我只是在想,其实到那时候,二十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但是我还活着的时候,有时候只要一点鲜花,对我却更有意义。”玛莎的感叹,不也正是你周围每个人内心深处呐喊的心声吗?“有时只要一点鲜花”,便能带给别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喜悦。

  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等到你的心无法再爱,眼睛永远无法再睁开,耳朵也永远听不到,才肯行动吗?为什么人类总是隐藏他们感激的心情呢?安东尼·罗宾认为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摧毁了他们感谢的心,或相互的伤害抹煞了彼此的和气,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没有感激的日子,自己也不懂得。

  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不是吗?“你满足我的需要,然后我才满足你的”这种方式很少能发挥效果。一个人这么渴望别人付出感激之情,相对的他也会努力希望获取别人的接受和赞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难免会痛苦、悔恨、甚至变得没有自信。也许你几句感激的话或一点感激的行动,就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自在,你何乐而不为呢!

  对你所拥有的,怀着感激的心

  仔细想想别人曾经为你所做的——爱的表示、友善的动作、信心的鼓励、友好的示意。你曾经对你的父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只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对你的老板表示感激他雇用你;感激你的朋友对你伸出友谊之手;感激你的职员卖力地为你工作;感激你“另一半”的牺牲和关爱;感激顾客对你商店的光顾;以及感激任何为你服务的人吗?你每天应该空出一段时间,对这些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表达出你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源源不断。

  不吝啬对别人付出接受、赞同和感激之心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因为和他们相处使人有甘之如饴的舒适感。相对地,习惯深藏对别人感激之情的人,则容易吃闭门羹,遭到别人的拒绝。

  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总之,以你觉得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去做。很多人习惯搭着别人的肩表示:“我爱你。”其实,你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来传送你对别人的关怀和感激之情。不需要肉麻的动作,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以使别人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诚恳。但是你的表现和平常有所不同,尽量避免公式化。有时候感激对别人的意义相当大,尤其是他们正渴望和期待时。

  随时有这样的观念,并努力去做!你只要打开心扉,让别人听到你想说的每一句话,感受到你每一次亲切的行动,而不需要刻意去想你该怎么做。

  比如你可以依照下面所建议的去做,这些都是表达感激的声音和方式:微笑、招呼别人用餐、递一张纸条来分享你的喜悦、握个手祝他今天过得更快乐一点、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赞美的话、帮一个忙、借他一本书、打个电话给朋友、寄一张问候卡、说一声:“谢谢你。”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你可从生活中慢慢去体会,使它更丰富。

  我们无法一一分类叙述,哪些人需要哪一类的感激。事实上,本书所提出的意见也只是感激话语的象征。诸如赞美、倾听、理解、使别人觉得被尊重——这些都是你对周围的人需要付出的尊重。你不必特意将所有的人加以区分,或将本书所列举的内容加以分类。你只要仔细体会我们字里行间的真正含义,并加以吸收,然后一一应用到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身上。

  感激和爱也是相通的,不是吗?

激励处方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连成一体。

  激励他人

  什么是激励

  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自太阳之光。没有太阳,花就不能开放;没有爱情,就没有幸福;没有女性,就没有爱情;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和英雄。

  而激励就如太阳、爱情、女性、母亲一样。

  “激励”意味着什么?《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说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而“积极性”一词意思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冲劲或意欲”。所以,激励涉及到如何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即潜能。

  现在人们似乎希望一种外力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朝着预定方向前进。但凡是由外力促成的行为,都不可能持久。这就象一辆汽车,有时有汽油有时没有。汽油用完了,汽车要人推才能走,一不推,汽车马上失去动力,很快便停下来。但如果油箱中汽油常常是满的,车内的发动机就能不停地驱动汽车前进,几乎没有尽头。

  人和激励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潜能。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

  因此,安东尼·罗宾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潜能,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在一次调查中,要求

  70 位心理学家说出主管人员必须懂得的人性中的最关键的东西,有65%的人说“积极性”,就是使人行动起来的那种感受和认识。如果你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就不能领导他们。如果你领导不了别人,那么你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

  丁克威就是一个善于激励别人的人。

  丁克威在南加大任篮球教练长达三十九年。其间培养了二十一位国家级球员,帮球队赢得全国冠军,球队中有十三名世界记录保持者及数十位奥林匹克金牌得主。他的秘诀在善于鼓励人,发掘人的长处,强调人的动力。

  有一年在太平洋区的田径赛中,他带队参加四人接力赛决赛。队员先前在个人赛中都不幸败北,士气低落。并且只有一名是专跑接力的。他把四名队员召集在一起,决定对每一位加以真诚的鼓励。

  他告诉第一位,他劲力够,一定会冲过别队队员;第二名擅长障碍赛,因此在无障碍的接力赛中定能轻易超越;第三名是长跑接力,现在只跑四分之一里更能胜任;对第四名他说:“你是顶尖的,跑给他们看!”队员奋力一试,果然夺得冠军。

  鼓励胜于责难。丁克威的成功即在于此。做一个激励他人的人,做一个激发他人潜能的人,你就会无往不利。

  激励造就人才

  父母经常激励孩子。这一点我们是从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旁人对一个小孩的信心能使这个孩子信任他自己。当这个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得很出色。他不会费尽心机地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地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内在的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了。爱迪生说:“我的母亲造就了我。”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这方面也有亲身的体验。关于这一点,他曾这样说过:“当我是一个小孩时,我被认为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母牛从牧场上放跑了,或堤坝破裂了,或者一颗树被神秘地砍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

  “而且,所有的怀疑竟然都还有什么证明哩!我母亲死了。我父亲和弟兄们都认为我是恶劣的,所以我便真正是颇为恶劣的了。

  “有一天,我的父亲宣布:他即将再婚。我们大家都很担心我们的新‘母亲’是哪一种人。我本人断然认为即将来我们家的新母亲是不会给我一点同情心的。这位陌生的妇女进入我们家的那一天,我父亲站在她的后面,让她自行对付这个场面。她走遍整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说直到她走到我面前为止。我直立着,双手交叉着叠在胸前,凝视她,我的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表露。

  “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对我说的那句话的。她把她的双手放在我的两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我的眼,她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点,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

  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的事业支柱。我决不会忘怀她教导我‘当你去激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自信心’。”也许有人会说,像希尔这种行为恶劣的人居然能成为成功学的始租,但这就是事实。是他的继母造就了他。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希尔,使他努力成为她相信他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由此可见,任何人,只要深谙激励之道,都可以造就奇迹,造就人才。

  如何激励别人

  “六年前我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让我来告诉你一些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个生意人打开抽屉,拿出一张印着一些资料的纸。

  他把这张纸递给记者,并对记者说:“我曾经胜过其他

  150 名同事,而跃居为每月高营业额的业务代表之一。”在这张记录该公司每月前十名的业务代表名单上,的确可以看到他的名字。

  这并不是个很了不起的记录,除非你有心利用这个小插曲来制造一点气氛,否则这实在只是一个信手拈来的话题。然而努力研究这个例子的背后,这却是一个人的宝贵际遇。

  让我们慢慢来挖掘它,看看这件事的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玄机。七年前他只是个小角色,混杂在

  150 名同事之间,当时他很羡慕别人与日俱增的业绩,一次又一次接受公司的奖赏,以及愈来愈受公司的器重。

  因此他决定利用

  30 天的时间,发奋冲刺。其中有两个星期正好碰上他们的黄金月份,他知道一生之中可能就是这一次机会,可以使他出人头地。最后两个星期,他拼命鞭策自己绝对不落人后,所以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争取每一块钱的生意。

  在最后一天,他终于突破纪录,成为新纪录的保持者。他终于一举成名,他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太太。

  当天晚上,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骄傲和喜悦,他对太太说:“我终于办到了,我得了第一名,我们出去好好庆祝一下。”她兴奋地拥抱他,说:“这真是太好了,我真为你感到骄傲。”第二天到办公室时,他立刻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就像足球队中达阵得分的中卫,也像圣经故事中,打死巨人的牧羊人大卫。

  公司的创业纪录中将他的名字列入首位,地方报纸也以他的名字做为标题!一个失败者、一个多年来总是跑在最后的小伙子,终于突破困境,赢得胜利,成为冠军!这样的锋头持续不久,下个月又有新的纪录保持者出现。这些光荣的日子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张纸,但是他却始终保存着。报纸上抢眼的标题、数小时灿烂的记忆及一张泛黄的复印名单纪录,七年来仍一直保留在他抽屉的最上层。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有最风光的时候。

  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如梦似幻,却又和每月的分期付款、苹果派、国歌、网球鞋、圣诞树及买一辆车,都一样的真实。

  这些都属于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们所犯的错误,是低估了人类生活中追求认同的重要性,只当它是生活中的插曲。

  这类插曲到处流传,人们渴望认同,渴望成为重要人物。人类渴求被接受与被感激的心态,然而这就够了吗?不够,人类的需求还要更多。他们期望突出、受注目、受重视,也就是人类进一步更希望锦上添花,受到表彰。

  人类渴望得到特别关注的心态,从小时候就开始了。“妈妈,看看我堆的沙堡。”在海滩上嬉戏的小孩,对母亲大叫着。

  一张攒动于报纸后的小脸,腿上拖着东西的小鬼,捧着一束鲜花,脸上漾着迷人的微笑,这些动作无不是单纯的在对你说:“注意我”。

  小孩子表现出令父母头痛的“顽皮”,这种行为的潜在目的,也只是为了达到受注意的目的,即使他上了学校,这种心态也不会改变的。如果小孩子在课堂上受到注目,这会强烈地刺激他们学习。

  颁发“乖宝宝”金牌,满腔热情地做老师办公室信息的传达人,享有特权,名字表扬在黑板上,几句称赞的话,以及其他很多认同孩子的方法,都可以使他们觉得自己的重要性,这对他们的鼓励非常大。

  忽略孩子、甚至拒绝他们,这会导致他们敌对、愤世的态度,这也是所有行为问题的症结。事情就是这么单纯。被拒绝是一种痛苦,被认同则是令人开心、喜悦的。

  这几乎是生活中永远不变的事实。

  疗养院是一些人度过残生的地方,当你经过时,不妨从容的停下来对每个人一一微笑、点头或聊上几句。出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张张堆满笑容的脸,一双双等待被紧握的手,以及几句脱口而出的请求:“不要走,留下来和我聊聊,请关心我!注意我!”你从来无法确定别人渴求关注的程度。你所知道的是这种需要确实存在,而且程度可能超过你所想象的。安安是报纸知心专栏的记者,有一天她接到一封信,提出渴望关注的需求:亲爱的安姐:我的一位朋友去年十二月自杀了,另一个朋友在过去十四个月中,也尝试自杀过三次不成,几年前我自己也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

  我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经济上也不虞匮乏,但是我们缺少一样东西——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死了对别人关系重大,也就是真的有人关心我们,那么说什么我们也不愿意自杀。

  我们真希望有人帮助我们,方法很简单,每个人都可能做到:多一点笑容,即使对你不认识的人也保持笑容,和别人亲近一点,眼光停留在别人身上更久一点,让他们知道你在意他们的存在,对你周围的人付出更多的关怀,倾听他们的谈话,多花一点时间陪他们。即使你没有能力帮助某人解决问题,总可以当个耐心的听众。

  对情绪不好的人说些鼓励的话:“每个人都有高潮与低潮,没有人永远幸福,也不会有人永远倒霉。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你一定会再寻回过去风光的日子,你的明天会更好。”让一个绝望的人,知道确实有人关心他,你便可以拯救一条生命。

  另一个例子显示,满足一个人渴求受关注的需求,可以促使他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事。

  大卫和太太、三个孩子住在明尼苏达州,有一天他辞掉勘查员的工作,准备去完成一件从没有人做过的事。他和他的弟弟约翰,相约完成徒步环游世界的壮举。

  两年后,兄弟俩遭阿富汗强盗伏击,约翰不幸被杀了,大卫虽然胸部中了枪,却幸免于死。于是他独自继续未完成的世界之旅。

  前后历经四年半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这项壮举。何以一个人会毅然割舍眼前的生活,而去投入像这样孤独的痛苦经历中?答案是:“我要成为万众瞩目的超级巨星,我要出名。是的,我希望名字能够上报。”人类为了获取关注,能够做出这么极端的事,如果你能满足他们这种渴望受注目的需求,即使对他们来说,这种激励只是短暂的,他们也会任凭你使唤,这是可想而知的!下面我们提出激励他人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赞美

  贝克斯特是个测谎专家,一九六六年有一天下班之后,他心血来潮留在办公室做研究。他将植物的叶梢衔接在有记录器显示的测谎器上,然后在植物根部加水试验其反应。

  结果记录器上显示无反应,接着贝克摘下其中的一片叶子放进热咖啡中,叶子还是没有反应。于是他决定烧掉这片叶子。

  烧掉这片叶子的念头,刚在内心萌生,记录器上却已出现急剧的改变——记录器上的笔如失去控制般的往上延伸。从此之后,贝克斯特和其他人便将对植物生态的理论研究,延伸到人类的感情和心态上。结果证明植物的反应随照顾者的态度而有所不同。如果得到称赞和赞美,他们会显得欣欣向荣,但是如果受到隔离和责难,他们便生长得不好,显得有病的样子。

  如果人类对植物的影响确实如此,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量更大!菲力浦·布鲁克是这么说的:“夸奖任何工作‘做得好’,可以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西塞罗在著作中写着:“我们都会为爱的礼赞而感到兴奋不已”。

  赞美可以激励别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成长。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抚育孩子没有其它窍门,只要称赞他们。当他们把饭吃完时,赞美他们;画了一幅画之后,也赞美他们。当他们学会骑自行车时,也赞美他们,鼓励他们。

  有人说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为了得到奖赏。赞美就是对别人付出的一种报偿,赞美对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激励与鼓舞。

  在某大学中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所有学生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经常受到鼓励和赞美,第二组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第三组学生除了受批评之外无其它态度。结果任由发展的一组进步最小,受批评的一组有一点进步,但是受赞美的一组表现最为突出!汤姆是一位优秀教师,他就经常赞美他的学生,结果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很令人满意,而且也懂得赞美别人。

  赞美除了可以使每个人感觉愉快之外,也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特质。有一位学生在朋友赞美他的笑容之后,兴奋地表示:“我认识那个人已经有十五年了,这是他第一次注意到我的笑容!”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一般人总是吝于赞美别人呢?有人曾经对一群结过婚的夫妇,做过一次研讨会,要求每个人写下他另一半的任何十五项优点。主持人同时提供一点奖励,给第一个完成这个课题的人。

  过不久,有一个人站起来递给主持人他完成的资料。

  整个研讨会最令人感叹的是,有些人竟然连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多么可悲的婚姻关系啊!两个人常年累月相处在一起,竟然写不出一点对方的好处!当天晚上主持人回家之后,立刻拿笔写出他太太的六十七项优点。这么做可以像一个作家一样,永远获得欣赏,而且永远不朽。因为他可以丢掉他所写的作品和未完成的草稿,但他却永远不会丢掉记载她优点的那一页!所以你不妨试一试!学主持人一样记下你家人的优点。并带领他们也这么做,请他们至少互相列举彼此的十五项优点,或者比赛看谁列得多。然后再将这项活动带到你工作的地方,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做这件事。你会发现,这种活动适合教堂的聚会或主日学校中进行。

  没什么东西比表扬更能启动人的积极性。我们怎么期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回应。我们夸奖一个人干得好,他就会更加努力,希望自己干得更好。

  当众表扬一个人,效果就会成倍增加。这个人不但会更努力地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荣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向他学习。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位女士搬来小镇住几个月之后,向她的邻居抱怨在本地药店受到的服务太差。她知道邻居是药店店主的朋友,希望邻居会把她的投诉转告店主。第二次她去药店里,店主微笑欢迎她,又说十分高兴再见到她。他说希望她喜欢这个小镇,如果他能做点什么事情来帮助她和她丈夫在这个小镇定居下来,他会乐意去做。

  说完又很迅速地给她配了药。

  后来这位女士向朋友谈起这个奇迹般地变化,她说:“我猜你向那个店主讲了我认为他的服务很糟糕。”她的邻居回答:“没有。其实——请别见怪——我告诉他,你对他能把这家小镇药店建立和经营起来很惊讶。你认为他的店是你见过的经营得最好的药店。”

  (二)开展友好竞赛

  人们有一种自发的竞争精神,这种精神能激发出积极性来。戴尔·卡耐基写过一本叫《人性的弱点》的书。该书中有个故事,说的是磨房经理如何在激励大师查尔斯·施瓦普指点下取得成功。当时磨房的雇工没完成生产定额,施瓦普问,像他那么干的人,为什么不能使磨房的产量达到应有的数字。

  磨房经理说:“我也不明白。我哄过他们,我督促过他们,我骂过他们,我用解雇来威胁过他们,都没用。他们就是干不了多少活。”这番话是在黄昏时说的,夜班正要开始。施瓦普叫磨房经理给他一支粉笔,然后转过身去问一名工人:“你们这一班今天磨了多少轮?”“

  6 轮”。那个工人回答。

  施瓦普只是在地板上写个“

  6”字就走开了。

  夜班工人来到之后看见那个“

  6”字,问是什么意思。有人对他们说,大老板日班时来过,问一共磨了多少轮,然后用粉笔在地板上记下来。

  第二天一早施瓦普走过磨房时,发现夜班工人擦去那个“

  6”字,写上一个“7”字。这天日班工人来报到时,看见地板上那个大“7”字。在竞赛心理驱使下,他们决心给夜班工人一点厉害看。

  他们卖力地干,下班时写下一个“

  10”字才走。很快,这个生产远远落后于定额的磨房在整个面粉厂中名列前茅。后来施瓦普说:“要做事就要竞争。我说的不是为了肮脏的钱竞争,而是一种超越的欲望。”

  (三)与人交谈时表达清晰

  现在,律师们都认为,一大半的争议不是由观点分歧或未能达成协议引起的,而是由缺乏互相了解引起的。如果这个看法正确,请想一想,我们在让别人了解自己这一简单过程中存在着多少的信息误传与混乱。

  试图激励别人时,我们不要使自己被误解,要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总是要由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说到底,不理解的东西,人们是不会去干的。

  准备动员别人行动时,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身份的需要并不只限于运动员或任何组织,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给予别人荣耀和地位。

  你对别人的关注,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受注目、受重视和被认同。

  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常问问他:“你在做什么?”对于杂货店的收银小姐,你何不对她说:“你的手指每天这样运动一定会变得很灵活,你一定适合弹钢琴或吉他。”当你礼拜一早上到办公室时,你何不向你第一个碰到的同事打声招呼:“嗨!假日过得好不好啊!”这么做是使你养成与人亲善的习惯,不时表现出你对他人的兴致,表达你的意见,诚恳地提出问题。与人相处时,时刻尊重别人,给予相当的自尊。

  这就是授与身份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四)彬彬有礼

  法国将领福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任务时,他听到一位学者的长篇演说,大肆抨击法国人的礼貌。

  学者嘲讽说:“这根本不是东西。”福煦很有礼貌的回答:“那虽然不是东西,但却能够使人愉快。”很杰出的生意人约翰也曾经说过:“礼貌是我们不可多得的银币,我们也不吝付出。”坚持这个原则,为他带来了财富和声名。

  爱默生在作品中也曾写过:“完整的荣誉和骑士精神,尽在礼貌之中。”吉米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谈到有一次陪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拜访本市的情形。这位朋友和这位名人相处了好一段时间,先到机场接他,陪他一一参观本市。

  吉米问他:“你对这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吉米朋友回答说:“每次他都帮我开门,很亲切的让我先退出,这是他最典型的动作。”人性的特质中,礼貌几乎是唯一最具相互性的行为,你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回报你——还会使他觉得非常愉快,感到自己受重视。相反的,不礼貌待人,对一个人的自我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会激起他对你的敌视和仇恨。

  当你要说服一个人做事时,你和他接触的最初十秒钟可能是最重要的,可以造成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困扰你了。撒母耳说:“你给予别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最重要的。

  尽管你也许多年以后才感觉得到,但是别人通常会记得你是很有礼貌的还是很粗鲁的。”彬彬有礼是你开始和别人建立亲善关系的基础,而且保证可以使你赢得别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待陌生人也要保持同样良好的态度!养成温文有礼的好习惯,随时说声“谢谢您”和“请”。

  不要总是以为别人帮忙或为你做事是理所当然。如果你真这么以为,那么你的人际关系一定变得淡漠乏味。你何不学习待人以礼,尊重别人,懂得感激别人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五)道歉

  自明尼苏达州飞往圣路易的早班飞机,正好是早上用餐时间。起飞十五分钟之后,由于遇到气流而使机身不稳定,以致乘客的咖啡洒到盘子上,到达圣路易机场的时间也晚了十五分钟,乘客因此而稍有怨言。

  机长适时使用机上对讲装置对乘客说:“我为今天早上波折的飞行向各位致歉,我们尽力尝试适当的高度来稳定机身,不过还是发生一点困难。希望各位有个愉快的早餐,谢谢各位搭乘本班机。”不久乘客们离开飞机后,机场播音员随即广播:“我们要为本班机的延迟抵达向各位致歉,希望没有带给你们太大的不方便,并预祝你们在圣路易过得愉快。”听了这些话汤姆真想说:“哎呀!这不是你们的错,而是由于气流的关系才延误飞机抵达的时间,你们不需要抱歉。”虽然他们没有必要致歉,但是他们还是很客气的说抱歉。因此使人觉得心情很畅快,所有的不顺心都因此一笔勾销了。

  致歉足以影响别人。这也是使别人心中阴霾尽除、保持愉快的方法。

  说声抱歉或对不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可说是一种情绪的镇静剂,可以抚慰一个人不平的感觉。

  几句抱歉的话,可以说明你确实在意、关心某件事,也表示你对别人的感情观察细致入微。何必在乎是谁的错呢?平心静气地向人说声抱歉,你会使别人觉得心情更愉快。

  人类有时确实需要缓解情绪。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如果有人能够多关照,这真是一大乐事。

  “很抱歉,你实在不需要受这种气的。”“我很难过,这对你太不公平了。”“即使你生气,我也不会怪你的,我很难过发生这样的事。”有人关心!有人理解!心头的郁闷终得烟消云散!一般人总会认为,凡事说抱歉显示得太琐碎、太麻烦。然而生活就是大小事情的累积,不管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如果你能对周围的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你在他们心中的份量将会更特别。

  (六)喊别人的名字

  人类就像气球——每一次听到或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就像气球被灌了一次气。这会使他们渐渐膨胀起来。

  喊别人的名字!他们会觉得这是最悦耳的声音,就好象珍珠落到手掌中一样。你可以一而再的使用这个工具,别人永远不会厌倦。这还可以削弱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冲击和仇视气氛,并缓和彼此意见的对立。

  但如何记住别人的名字呢?大多数人都知道记住别人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们说:“我的记忆力很差,我实在记不得那么多名字。”其实他们错了,每个人都有很好的记性,只是他们不懂得利用罢了。这里提供几个简单的原则,教导你运用你的记性去牢记别人的名字。

  1.开始对自己说:“我有世界上最好的记性,可能牢记很多名字!”不要老是告诉自己你记不得别人的名字。不要害怕你会忘记,也不要害怕你会叫错别人的名字。只要你消除心中对名字的犹疑和恐惧,你就能发挥记忆的能力。

  2.你想要记住很多名字吗?如果有人告诉你每记得一个人的名字就给你一百美元,你觉得很困难吗?你可能会急不可待的查出你所遇见每个陌生人的名字,并牢牢记住以便累积赏金!

  3.问清楚正确的名字。别人会很乐意听到你提出如下的问题:“可否请你再说一遍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怎么拼写?”“你的名字我叫得对不对?”记住,别人的名字永远是最好听的!你尽管叫他的名字!不要不好意思问清楚别人的名字。

  4.马上重复念三次这个人的名字。在第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测验出你是否记得它。当你听到一个名字时,马上至少重复念三次以便加深印象,然后尽可能将它和你熟悉的影像或事物联想在一起。凡是你和这个人相遇的地方,和这个名字有关的事物,和你心中对这个名字的“影像”,都能帮助你记得一个人的名字。

  5.把它写下来。睡觉之前,你不妨将今天你所遇见的新面孔的名字写下来。如果你有日记簿,日记本或台历,你不妨将这些名字摘记在上面。你最好将自己所认识的团体建一个档案,然后将名字分类记在档案上。每次当你要参加任何一个团体的活动之前,就先快速的复习一下他们的名字。这么一来,你当然会渐渐熟悉这个人,进而容易记得他的名字。

  可能在你所认识的人之中,由于工作关系,他们大多必须不断认识很多新的人,而他们也都有上述这一套技巧。因为他们知道记得别人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他们知道多花一点心思去多记几个名字,可以使别人觉得与众不同。

  (七)记得尘封往事

  “你可能不记得十五年前我们曾一起吃过午餐,但是我记得当时你问我快不快乐,问我当时所做的事,是不是我真的想做的事。那一顿午餐之后,我开始思索我的人生方向。”听了这些话之后,会使你当天下午参加任何活动时,心情都特别舒畅。

  有人记得你的话!你十五年前所说的话竟然还有人记得,岂不令人畅快。

  这类记忆对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生日、纪念日、节日都是寄卡片给朋友的最适当时机。因为当你接到信,知道有人还记得你、想着你时,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不过,真正使你感到震撼的是:当别人告诉你,你无意间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已在他们的记忆中生根了。

  “我上次碰到你时,你在玻璃瓶里造了一条小船。是怎么做的?”“你毛线衣打好了没有啊?”“你提醒我们要写感谢信给客户,这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你还会想起我们一起晚间上课的情形吗?一年前你还曾提起过呢?”“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曾一起在夜市吃东西的情形,当时你穿一件我最喜欢的灰褐色套装。”好动人的记忆之声!这点点滴滴的尘封往事,竟牢牢存在某人的记忆架上!真高兴这个人提起这些往事!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当然还有很多认识别人、安慰别人的方法。总之,你最好记得强调每个你所遇见的人个别的特点和长处。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当你使别人觉得备受重视时,这种冲击对他们是相当大的。

  每一个和你针锋相对的人都值得你付出更多的关注,而不要只是注意那些专门懂得迎合你的人。

  所有的人都是美丽的、特别的,你不妨试着让他们也都有这种感觉。

  凡为你端咖啡的餐厅女服务员、电梯服务员、公司职员、老板、隔壁邻居、街上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为你提行李的侍者、大厦管理员、报童、老师、传教士、码头工人、邮差——所有和你萍水相逢,走进你生命中的短暂过客——他们都值得你用心关照,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快乐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你为别人所付出的,他们也会回报给你!

  (八)榜样的力量能激励人

  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励。

  标准石油公司主席弗兰克·

  O·普赖尔认识到没有一种单一的技巧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他说:“有些人你要对他们微笑,有些则给他们提建议,另外一些是要痛骂的。你们跟他们打交道时,原则上是把他们当作个别的人区别对待。不然,他们会默默地造反。”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去调动人的积极性,都不如榜样的力量能激励人。

  阿尔伯特·施惠泽说:“说到影响别人,榜样不仅是主要的东西,而且是唯一的东西。”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革命时期的总司令,又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用榜样来调动别人积极性的大师。美国革命战争时期,有一天华盛顿骑马经过一队士兵面前,他们正在设法把一根大梁放到屋顶上去。班长拼命喊,鼓舞士气,但都没有用。华盛顿问他为什么不参加进去,帮一把力。

  那个班长脱口而出回答:“难道你看不出我是班长吗?”华盛顿礼貌地说:“对不起,班长先生,我没有看到。”华盛顿下马跟那些士兵一起干,直到把那条大梁放上去为止。他擦了一下汗说:“如果你们以后需要帮忙,随时来找你们的总司令华盛顿,我一定会来。”在一切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袖人物的带头作用是最重要的。

  但有时我们还需要再提供一样东西,我们要通过提起别人的兴趣来调动其积极性,目标都是一样的——使别人致力于以某一方式行动或思考。

  有一点很重要,应该注意到:说服他人行动起来,可以是调动他人积极性,也可以是操纵他人。究竟是哪一种,要看劝说者的意图。当他为个人利益鼓动别人时,那是操纵别人;当他为共同利益鼓励别人与自己一齐行动时,那是调动积极性。我们永远应该调动别人积极性,而不是操纵别人。

  (九)诱导比强迫好

  利用诱导激励他人,比强制好得多。强迫被激励者做事不是好办法,效果绝对比不上诱导。请求比命令更容易达到目的。

  某纺织厂工作效率很低,虽然按件计酬,产量就是无法提高。经理尝试用威胁、强迫的方式影响员工,仍然无效。

  该厂请了一位专家来处理这个问题。专家将员工分为两组:告诉第一组员工,如果他们的产量达不到要求会被开除;告诉第二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问题,他要求每个人帮忙找出问题在哪里。

  结果第一组员工的产量不断下降,压力升高时,有的员工辞职不干了;第二组员工的士气却很快提高,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负起增加产量的全部责任。由于齐心协力,经常有创新。单单第一个月,产量就提高了

  20%。

  这种效果完全是诱导造成的。

  对待子女和学生的道理也一样,强迫的效果总是很差。往往你强迫他往东,他却偏偏往西。“尊尼,如果你在晚餐前不将房间清理好,晚上不准吃饭。”尊尼会不高兴,也可能东摸摸西弄弄,到了吃晚餐的时候,仍然没有清理房间。母亲怎么办,只有诱导才能有效激励被激励者。

  利用地位的影响力不会持久,唯有出自真诚的爱、仁慈、谦恭、说服、温柔,这些影响力才会持久。

  (十)让人尝到成果和收获的乐趣

  人人都喜欢成果。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要证实成果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他雇了一名伐木工人,要他用斧头的背来砍一根圆木。教授告诉伐木工,干活的时间照旧,但报酬加倍。他唯一的任务是用斧头砍那圆木。

  干了半天之后,伐木工不干了,“我要看着木片飞出来。”他说。

  我们周围的人也是这样,他们看到成果就感到满足,这是许多人干活的动力。汽车工人喜欢看着装配好的汽车准备开出去,大厨师想凭他的手艺使宴会成功,在航天飞机上干活的铆工看着航天飞机发射上天就获得最大的满足。

  如果你要激励人们——特别是负责大工程的某个部门的人——你就要用工作成果来使他们精神有所收获。让他们看到成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贡献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让他们懂得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是个鼓舞。

  (十一)信赖他们

  人们都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他们希望别人需要自己。要激励人们,有个办法是让他们知道你信赖他们,关心他们。告诉他们,你认为他们有潜能,可以承担他们想担当的角色。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看见他们有可能达到的光辉的未来。

  我们怎么看一个人,这个人就对我们起着怎么样的作用,他们的积极性就有多高。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是一个会出问题的人,他就会出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他会成功,他就会成功。

  (十二)把好处作为吸引力

  推销工作中,最常用的、吸引别人兴趣的东西是好处。好处可以是任何东西:感情上的、金钱上的、智力上的、身体上的。你可以劝说一个人存款或投资,以便退休时经济上有所保证;你可以说服一个人买某件衣服,因为这衣服能使他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这样说,只要能说得出好处,你可以用任何理由劝说别人做任何事。

  这里还要着重提醒你一句,绝对不应只谈某物对你自己的好处,而企图引起别人兴趣,没有什么比这更快地使人失去兴趣。如果对你和他双方都有好处,别人是会高兴的。但大体上,不管明说也好,暗说也好,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如果大谈对你的好处而想吸引别人,对方会感到被冒犯,被人操纵。

  (十三)把感情作为吸引力

  感情的吸引力是很强烈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几乎都用过这一招。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说拿破仑·波拿巴:“他的成就有一半是靠语言取得的。”感情的吸引力可以使人马上行动,而且干劲十足。幽默感、爱与恨、恐惧、激情、愤怒等等,都可以有效地利用。感情能使人行动起来,但也有不稳定的缺点。一个人的积极性如果是靠感情调动起来的,那可能会来去无踪。

  但如果这种感情能维持下来,例如对配偶或子女的爱,这种积极性是可以既长久又强烈的。

  (十四)把需要作为吸引力

  在所有能调动积极性的因素中,需要是最基本的。每人都有种种需要。

  事实上,人们的日常活动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正如道格拉斯·麦格里格说:“人是需要的动物。一个需要满足了,另一个马上来补缺。这一过程是无限的,与生俱来,死而后矣。人们不停地作出努力——或者工作——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五个方面的需要可以作为吸引力:

  1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所有需要当中最基本的,这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需要,如衣食住行,但还有感情的需要等。

  2 爱的需要爱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每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孩童时代所得到或得不到的爱的影响。爱影响年青人及婚后的岁月。人老了,对爱的需要依旧强烈。

  爱的欲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调动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 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需要这个需要也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只有很少的创造性表现自我的需要,对于另一些人,例如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和作曲家,这一需要是他们生命的原动力。满足这一需要给他们人生带来最大的满足。

  4 得到承认的需要没有人愿意自己只是一个编号或一个数目。我们都有感到被人承认,感到自己的重要性的需要。因为这样,得到承认可能是调动积极性的因素中最具有动力的。

  有个叫J·C·斯泰尔的人做过一项对工人的调查。他发现引起工人不安心的五个最主要因素为:①提了建议得不到表扬;②提出投诉不改正;③不鼓励工人;④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员工;⑤不征求员工意见。请注意,每一项都与不承认员工的重要性有关。不尊重员工的工作这一条即是说:“你无关紧要,你的投诉不值得我们费神处理。”5

  尝试新事物的需要人们心中有一种内在的尝试新事物的需要。这一需要使人敢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到非洲探险,搞发明创造。没有人愿意停在原地不动。我们总是追求新的、更好的东西。这一欲望是人类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提到人的需要时,我们在探索一种普天之下处处存在的东西,探索每个人都有的人类的特点。我们的需要产生了历史上一些最崇高、最辉煌的成就。

  (十五)用机遇作为吸引力

  环境有时能给我们调动别人积极性的机会。

  A 市的职业橄榄球队前去参加被称为“超级杯赛”的锦标赛。这是个大好机会,因为A 市队在历史上从来与这项比赛无缘。

  A 市的人简直疯狂了!电视台、电台节目频频报道市橄榄球队和他们取得的胜利。人们似乎不谈话则已,一谈话就谈橄榄球员和教练员。他们的队旗和队徽随处可见——在闹市的大厦外墙上,在住宅屋顶,在餐馆里面。这支球队令人振奋,也把人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人们纷纷购买这个队的纪念品,举行庆祝聚会,而且打破常规,跟不相识的人大谈橄榄球。这件事使人人都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场合能给你前所未有的调动别人积极性的机会。有时候,你不必直接利用一件大事本身,你只要用这件事带来的冲劲就能激励人们。

  有时,某一场合本身就能激励人。简单得就像朋友的生日能把你和一班伙伴动员起来给他准备点好东西。或者,你可以趁庆祝新年的机会激励自己节食减肥。场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看待这个场合和怎样利用这个场合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十六)用信念作为吸引力

  最持久的吸引力涉及人的永恒价值观念——信念。当我们认定自己的行为或承诺是正确的,这个信念就会激发(更重要的是维持)我们的积极性。

  信念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社会而异。如果我们想用一个人的信念来激发他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考虑到他的民族或所属社区、宗教信仰、阶级或社会经济群体、教养、家庭背景、文化等。要激发一个与自己有着相同信念的人的积极性是易如反掌的事。所谓相同,或者是你和他的信念本来就一样,或者是你帮助他树立起跟你相近的信念。

  (十七)让别人有归属感

  大约在五十年以前,罗宾逊创下了新的一页,他加入布鲁克林道奇队,成为首位打进大联盟的黑人棒球选手。那时道奇队的老板是瑞基。他告诉罗宾逊:“你在这儿一定不好受,你会受到做梦都想不到的辱骂。但,如果你愿意一试,我一定支持到底。”瑞基是对的。罗宾逊不断遭受言语与肢体上的羞辱,特别是敌队跑者滑进他守卫的二垒位置时,一定不忘羞辱他一番。他经常受到种族歧视,多如弹雨般的侮辱,来自于群众、联盟中的别队的球员,甚至也来自他的队友。

  有一天,罗宾逊在场上的处境显得特别艰难,他漏接了两次滚地球,一阵嘘声像瀑布般从观众席上直泻而下。这时,道奇队的游击手兼队长瑞斯,在成千观众的紧紧注视下,叫了暂停。

  他看看观众,然后走到罗宾逊那儿,说:“别担心,伙伴,你是个真正的职业球员。一切很快就会好转了,相信我的话。”当然,罗宾逊后来成为大联盟的球员中最杰出的一位。多年后,对那回在二垒上的短暂谈话,他的反应是:“瑞斯使我有归属感。那一关键时刻,拯救了我的棒球生涯。”似乎如此轻而易举,不是吗?主管和经理希望得到属下的尊敬——但他们应该盼望的,是使属下自我尊重。父母想得到孩子的崇敬与爱慕,他们真正该期望的是,使孩子对自己感觉舒适,对自己深具信心。

  成为一个球队、公司或家庭的新成员,不是件容易的事。自觉像个无用的备胎,总是让人不舒服。作为领导者,要很敏锐的找出机会,向那些感觉疏离的人表示欢迎。要去接纳和你共同工作与共同生活的人,和你之间的不同处,并且在下判断之前,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真正的领导者懂得欣赏个人的差异,发现差异中的价值,以促进全体的利益。

  (十八)爱可以激励别人

  爱可以激励别人,一位新娘就曾经用爱激励过她那垂死的丈夫。

  那是在1967

  年的1 月。一天,西德南部的一个煤矿发生塌坑事故,有13 人埋在坑道里,矿工家属们拥挤在矿坑口喊叫着“我丈夫怎么样啊?”“我父亲还活着吧?快点救呀!”这些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他们都诚恳地向上帝祷告:救救我们家那个干活的人吧!他们哭喊着,对正在进行的救助工作投注以全部希望。

  这时,联络线传来消息:“

  13 个人中有12 名平安无事。有12 个人平安无事啦。”接着,他念出了12 个人的名字。家属们松了一口气。

  “啊,这可太好啦!”可是,一名叫布列希特的青年矿工的名字,在幸存者的名单中却没有念到。他那年青的妻子叫着,嘴唇颤抖,强忍悲痛。

  “我丈夫布列希特不行了吗?”“不,还不能这么说:呼喊他的名字啦,没得到回答。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所以,情况还没最后弄清。请不要灰心,直到最后也要把他救出来。”救助队的负责人眼望这位刚刚结婚的妙龄新娘,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我相信布列希特一定活着,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救出来!”这位少妇两只盈满泪水的大眼睛里,透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充满了对救护队长的哀求之意。

  她坚定的相信丈夫还活着,把全部思念之情倾注在坑道里的丈夫身上。

  她对着地下坑道念叨着:“你要振作精神活下去呀,为了你和我,你不能死。他们一定会救出你的。”这位布列希特,在矿坑塌陷的一霎那间,仓惶逃跑弄错了方向,和其他人失散了。所以独自一人被埋在坑道间隙的一小块场地里,加上被隔离的地方与地面联络线路相距很远,所以,他就像深锁在孤独的密室里一样,与外界完全断绝了。他在

  600 公尺的地下,强忍着饥饿和阴暗环境的侵袭,费尽心力,使他那生命之灯继续点燃下去。

  事故发生后,已经过了整整

  13 个小时之久。

  突然,在他耳边出现了他妻子的声音,虽然声音很小,但还能依稀可辨。

  “你要挺住!要活下去!他们一定会救出你的。”啊,这是多么清晰而亲切的声音,爱人在呼唤着自己!我不能死,要活下去!布列希特深锁在黑暗塌坑里,一直用妻子的鼓励支撑着他那即将衰竭的气力。

  他的妻子在坑外心急如焚。她不断地向地下的丈夫呼叫,对周围人们轻蔑表情和不可思议的目光毫不理睬。她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声音一定能传给坑道内的丈夫

  ..抢救工作格外困难。由于抢救不及时,原来幸存的12 个人被抬出坑口的时候,已经是12 具尸体。他们的家属悲痛欲绝,嚎啕大哭。只剩下布列希特一个人?到第六天,奇迹出现了:他被救出来时仍然活着。

  “我能在黑暗的矿坑里活到现在,全靠妻子的鼓励。”青年矿工以充满对心爱妻子的感激之情向人们诉说着。

   

沟通

 

  世界需要沟通

  一天,一对丹麦夫妇沃德洛和索伦森在纽约一家餐馆用餐时,将

  14 个月大的女儿放在婴儿车里,让她在餐馆门外睡觉。他们一边用餐,一边透过玻璃窗照看熟睡着的婴儿。过路行人看到这个孩子“无人照管”,便打电话报了警。沃德洛夫妇与闻讯而来的警察发生争执,随后以虐待儿童及妨碍公务被拘留四天,他们的女儿也被纽约儿童收容所工作人员领走。索伦森对记者说:“这简直是一场恶梦,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恶梦。”他们即将走上刑事法庭面对指控,之后将去家庭法院出席有关女儿监护问题的听证会,听候对孩子监护权的决定。

  此事一经曝光,丹麦舆论大哗。许多丹麦人认为,美国人简直疯了。把孩子放在餐馆外的推车里,而自己进去用餐在丹麦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餐馆里往往空气混浊,噪音很大,父母们宁可让孩子呆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这没有什么不妥。然而,纽约儿童收容所所长认为,让孩子单独留在外面长达一个小时,太危险了。按照美国法律,这样是违法的,父母将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索伦森辩解说:“我们隔着玻璃窗,离孩子不过几尺。”但纽约警察局官员告诉她,这是纽约,不是丹麦。

  针对虐待儿童的指控,索伦森认为,儿童收容所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为了保护孩子,但事实上正是他们在虐待小孩。丹麦一家报纸引述精神病专家的话说,小女孩由于被带到陌生的儿童福利局而大哭不止,因此可能已遭受精神创伤。科学研究表明,

  8 至24 个月大的孩子极易因突然与父母或所依附的人分离而受到影响。丹麦民众要求克林顿总统为此事道歉。

  究竟如何定义虐待儿童,丹麦人和美国人各执一词,双方在索伦森女儿问题上的理解可以说大相径庭。索伦森说,她被关了四天完全是因为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实在冤枉。

  丹麦人大骂美国人“疯狂”,美国人认为丹麦人“罪有应得”,相互指责的原因是对对方国情及生活习惯认识的不足。这件事使人感到,世界多么需要沟通和相互理解。此事给沃德洛夫妇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也给丹麦人、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提供了思考的活教材。多从他国的国情出发,去思考、理解、处理问题,而非一味地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指责及要求别人,世界上的麻烦肯定会比现在少得多。

  什么是沟通

  那么什么是沟通呢?《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关于“沟通”一词的定义是:“通过谈话、手势或文字给予或交换信息、信号或口信。”这个定义把“沟通”的特点说成单方面的行动。事实并非这样。沟通不仅仅是发出信号,而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要使沟通顺利进行,双方都要不停地发出和接收口头或非口头的信息。最成功的沟通会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其中一方能体会到另一方当时的感觉,并接受这种感觉。

  下面的例子说明沟通如果不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话,情况会怎样。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有个科学家进行通讯试验,他找来一些人分成三组。

  每组的人由他指定两个两个地传递信息。每两个人得到一套骨牌,其中

  A 的骨牌很有规律地排列,B 的骨牌则是乱的。现在要求A 告诉B 怎么把他手中的骨牌排成像A 手中骨牌的顺序。但每一组都有若干限制条件。

  第一组:每俩人小组中的

  A 可以对B 说话,但B 不许回答。实验结束时,小组中的B 无一人把排列顺序搞对。

  第二组:B 也不能跟A

  说话,但可以按电铃示意A 重复他的指示。实验结束时,有些小组的B 把顺序搞对了。

  第三组:各小组的

  A、B 可以自由交谈。实验结束后,每个B 都把顺序搞对了。

  每当两个人试图交流时,一连串事情就会发生。下面是人们说话时可能向对方送出的几个信息:

  1.说话人想说什么2.说话人实际上说了什么3.照对方理解,说话人说的是什么4.听话人想听到什么5.听话人实际上听到什么人们所说的每一个句子或每组句子都会有上述的可能性,因此误解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更有趣的是,听话人同时也向说话人回送口头或非口头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可能被理解、误解或没被注意到。这个过程可能是极复杂的。

  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后来当上美国总统。格兰特深知试图与人沟通往往会被误解。他的办公室外面总是有一名头脑特别简单的士兵值班。每当他要发布命令时,他先向这个士兵宣读,如果这个士兵听懂了,他的命令就照发。如果这名士兵听不懂,他就回办公室把命令修改得简单些、清楚些。

  沟通是一门艺术

  你不拥有这项基本技巧就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项基本技巧就是沟通力。

  你可能拥有自爱因斯坦以来最好用的脑子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但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头脑里的观点转移到别人的头脑里,你就不能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仅仅是:不管你有多好的观点,除非你把它们传达给人们,不然它们仍然是你的观点,而且只是你一人的观点。要想让你的思想有价值,你必须把它们沟通给别人。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每天要沟通各种不同的东西:思想、观点、希望、感情、需要。把它做好,你的生活会更丰富、更有意义而不那么复杂。做得不好,我们的日子就只有在别人误解、灰心丧气、虚度光阴、向人解释和被人疏远中度过。

  在事业中沟通能力太差,你就可能成为失败者,或者至少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会熟练地沟通,你就已经跳上了成功之路。

  在办公室里的多数时间都花在沟通上:给手下写备忘录,你就是在沟通,口述信件,你是在沟通;在电话里同用户谈话,你是在沟通;给上司汇报某件事,你是在沟通;准备新闻发布会,你是在沟通;批评秘书,你是在沟通;在董事会上作报告,你是在沟通。

  熟练的沟通能力能提高你效率,缺乏相应的能力会注定你平平庸庸。

  你沟通得如何?通过自问下列简单问题,你就能回答:①你经常发现自己被人误解吗?②你经常说一些你不想说的话或说不出你想说的话吗?③你发现自己常说“我想说的是

  ..”吗?④你经常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那样”吗?⑤当你坐下来写一份重要的信件或备忘录时,你是很困难地把观点挤在纸上吗?不能有效地沟通是你在寻求成功时的最大障碍,那意味着你慢慢偏离目标,一路受阻,肯定落伍。

  在人际关系上这仅仅是严重的问题,但在事业上,它却是致命的要害。

  如果你想取得进展,你就不可能忽视沟通。

  (一)缺乏沟通能力

  我们生活在我们可能称之为沟通时代的年代,历史上从没有过这样多的信息和各种方法。人们可以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来互相传递信息。信息的传播可以通过电视、电台和印刷品,通过电脑、传真设备和十几种其他方法来完成。可是,在历史上我们却完全有可能很少象现在这样沟通得如此糟糕。

  问题是:不论我们何时说说写写,我们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在沟通。

  我们不能想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错。

  例一:在北美洲,将近一半的夫妻要离婚,如果你同这些离婚者谈谈到底是什么不如意,你总能听到的抱怨是:“我们只是不能互相沟通。”并不是说他们不说话,他们说话也不少,有时会说个没完,常常是兴高采烈谈到深更半夜。

  但尽管说了那么多,他们还是不能沟通。

  例二:我们都熟悉“代沟”这个词,人们创造了该词,用来描绘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具体说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个词说明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常常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这个词在今天也同样适用。如果你问起某个当父亲的人,看他同儿子有什么麻烦,他可能会夸张地说:“跟那小子简直说不上两句话!”如果问孩子,他会说:“我同爸爸说的不是一样的话。”可是他们所说的确确实实是一种话。他们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但他们却不能互相沟通。

  例三:在政治上,同样的问题很明显。从最早开始,世界就被分成不同的兵营,在美洲、中东、在非洲,在远东都同样如此。一代又一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威胁,在防御工事上相互怒目而视、发动冷战并不时发动地震般的战争。

  问题并不是他们不向他人说明自己的观点,其实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宣传,但就是没有沟通。

  国家之间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不同背景、不同经济收入、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情况,政治上的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情况;事实上,工会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情况,雇主与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甚至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街上或院子里看到,在报纸中读到,在电视上观看到这种情况。敌意、争吵,甚至两个极端观点的冲突,这一切通常是因为我们不能相互沟通。

  为什么会连续不断地出现这样的矛盾?主要是我们不懂如何沟通。

  沟通是从需要开始的:共同分享观点的需要。早期的人没有语言,他们靠哼哼、耸肩和其他动作来沟通,可是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只局限于表达最简单的思想,于是人们开始试用各种各样的哼哼声,用它们来表达各种事物。

  例如:史前时代的人可能指着一只狗并发出“狗”的声音,这样做了几次后,他的朋友会明白这个意思并重复这个声音。结果,下次他们想说狗时,狗可以不必在场。人们会不言而喻地同意:“狗”这个音指的是狗,因而这个哼声变成了一个词。

  你只要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甚至到了今天,我们的一些基础词汇仍然是单音词,这很有趣。例如:我、你、他、她、去、来、留、吃、打、杀、死等等。在原始语言中,像这样的发音使得当时的人们能互相沟通思想。

  就是为了沟通思想。

  多少世纪后,这些原始沟通,更为复杂,使得人们能够沟通复杂深奥的思想。

  可是,就在语言得到发展后,尽管人们能流畅地表达自己,但听者却不一定能听懂到底说话人想说什么,这一点非常清楚。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词汇有主观意义,个人语气和感情色彩。

  例如:当你在听众面前说“爱”这个字时,请他们考虑一会儿。你想到的是一样东西,而每个听众想的却是其它。

  爱,孩子想到妈妈,年轻人想到情侣,新娘想到新郎,爱国者想到祖国,信教者想到上帝,浪漫者想到自己的美梦。人们常说的这个简单词“爱”,对不同的听者来说包含着不同的意义,每种意义都由人们对爱的经历来决定的。

  许多词也一样,像骄傲、性、友谊、美丽、诚实等都一样。同一个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意思。

  我们对这些词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情感方面的。

  除此之外,根据说话人的不同,词汇还带着不同的色彩。警句也是这样说的:“说得再大声,我也听不见。”有两个政客在对听众演说有关私有企业的事,他们俩一个是自由党,一个属于民主党。你在听他们演说时会自动通过自己的偏见把他们假定的偏见过滤掉。正如这句话说得妙:“你知道他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肤色我们就说什么话,而且,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就听到什么。如果你想有效沟通,你首先得意识到他人头脑里的障碍,像偏见、文化差异、倾向性、谨慎小心和感情冷漠等障碍。由于在共同理解上存在着这些以及许多其它障碍,我们才像现在这样沟通得差劲极了。这一点是毫不为怪的。

  (二)对人要由表及里

  有效的沟通方法是通过他人耳朵的倾听,进入了他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去认识你感到敏感的人,不仅了解你所说的话,而且了解听话的人的感觉。

  高明的沟通者通过听者的耳朵来倾听自己所说的话。

  交流是一种对话。当你说话时,你要不断意识到你在听者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

  技巧娴熟的广告作家写出的东西不是为了愉悦自己,而是吸引用户;成功的政治家总是努力对他们的选民说一些他们想听的话,效率高的保险推销员不提起任何与未来的委托人对安全的担忧和希望无关的话题。

  我们要给人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多数人的问题是:我们只是关心我们所说的话,但却很少注意人们所听到的反应。不幸的是,所说的话和被听到的话大相径庭,相差甚远。

  人们会这样说:“不要只是说点什么,要站在那里。”站在哪儿?站在人们的内心里。你所关心的事应该与听众有关,这样,你所关心的事不仅仅是所说出来的,也是听众所听到的。

  这根本没什么新奇的,我们总是这样做。

  当我们对孩子说话时,我们总是简而言之。同某个英语说得不流利的人谈话,我们要注意他的发音和仔细地选词。我们知道,要想被人理解,只有这样才行。

  这里不是建议你对别人说话时说得简单一些,事实上,如果你感到你比你的听者高人一等,这种印象才是沟通时的最大障碍。你所必须做的是参加到听众中去,这样你听到的才是他们所听到的。

  同样重要的是,还有他们感觉到的。

  这要先练习一下,然后再应用。下次你有任务说服某人接受你的观点时再应用,比如去说服雇员、用户、配偶、儿子、女儿或朋友时,先想想你要说些什么。你可以坐在一张空椅子对面,想象此人正坐在椅子上,给你下结论。

  然后离开你的椅子,坐到那人该坐的位子上,重复你的论点,但这次你只是听,就像人们说给你听一样,而且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人。你会发现你的话给人以不同的色彩。几乎没有你所想象的那样有说服力。

  问问自己:“如果我是那个人,如果我只听不说,我的论点能说服自己吗?”你可能会发现说起来有说服力的东西听起来却是另一码事。

  (三)沟通就是对话

  不论何时你想说服他人去做某事,你就会进行对话。当你说出自己的论点时,你的听者的头脑里会提出疑问或相反的观点。除非你意识到这一点并准备解决它,不然你可能遇到的将是相反的意见。

  你有自己的观点和目标,你的听者也一样。仅仅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你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你必须对你的话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及反对意见敏感一些。你不能有效地让你的听者明白这一点,并在谈话中引证反驳反对意见,那么你们的谈话将会以破裂而结束。

  通过他人的耳朵来听到自己的话就叫做外交,这对操纵相同的意见也有用。

  这并不是建议你把时间浪费在反驳他人没有提出的问题上,据说曾有个政治家“总是回答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这是建议你去利用任何讨论,在讨论中设法用别人所听到的话去改变他的想法。

  除非你对人们有某种感情,不然你不可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命令别人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他们会懂得你的意思但却作出消极的反应。

  除非形成某种义务,不然任何人对他人都不能产生影响。大家要有联系,你必须同他们在同一条波长上,彼此间必须有一种可以被称为信任的和睦关系。

  要怎样做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不是耍嘴皮子就能办到的。能有效地进行交流的人,如温斯顿、邱吉尔或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的人,他们的影响力常被人称为神奇,其实并不神奇,那是从人的本性中得出来的。

  里根会被誉为“伟大的沟通专家”,尽管他不注重内容的细节,尽管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尽管他只是统领而不是管理他的政府,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走到人民之中并赢得多数人的支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尽管人们不同意他的政治观点,尽管人们把他看成是犯错的人,人们仍然喜欢他,他身上的某些东西使人们感兴趣,让人们相信。

  据说里根谙熟电视的媒介作用,深知怎样利用它,那就是他具有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可是电视上满是老练的沟通者:他们英俊潇洒、吐字清脆、声音抑扬顿挫,从不念错一句话,电视业把这些人形容为“在生动地表演诚实”。

  我们却能看清他们的本质,他们受雇于人,朗诵不是他们所写的话,提出他们根本从未考虑过的观点,他们只是为金钱而听人使唤的人。

  为什么我们对不择手段挣钱的推销员总是持逆反心理?这是因为我们知道他只有一个兴趣:他自己的兴趣。他想利用我们,可是我们不答应。成千上万的推销员从不去做第二次买卖,他们也许在初次见面时能说会道,但如果连续兜售时却毫不中用,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

  沟通并非仅仅是把事情说好就行了,它与说话人的本质有联系。

  (四)不是摆布,而是激发

  为了赢得他人的支持,记住你的目标不是摆布而是去激发他人。你想摆布别人只会招来敌意,激发他们,你会得到他们的热情。

  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战后的怨恨和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来操纵着他们。他靠三寸不烂之舌把德国人组织成了战争机器,使欧洲遭到劫掠并在全球点燃了战火。

  邱吉尔深明英国人骄傲的根源,也知道如何对付这一点,他用语言激发人民起来对付纳粹的狂轰滥炸,阻止德国人把伦敦夷为平地。

  去赢得人们支持的能力很有价值,但用得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如果你想摆脱人们的舆论,你也许得为自己好好地利用这种能力,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毫无意义,因为做生意本身就以买卖双方互利为基础,如果把好处都拿走了,还会有谁同你打交道呢?那么,操纵和激发有何区别呢?操纵是一种利用人的欲望,而激发却是尽力对人们有用。利用人们,你最终也会失去他们,雇员、用户和朋友都如此。激发他们,你们都会受益。

  1953 年激励专家罗勃还在美国全国宗教委员会工作时,收到了从弗吉尼亚里士满宗教协会寄来的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到该市作两周的传教。那是个美丽富饶的城市,在美国内战时曾是南部联邦的都城。罗勃接受了邀请,但提出在传教时不能实行种族隔离。

  “真对不起”,他们说,“本市有法律规定,禁止种族平等的公共集会。”在不断通信磋商后,市议会终于为这次机会而把这一禁令撇在一边。

  传教会开幕式是在晚上召开的,当时,会场上的紧张气氛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到会的黑人只有寥寥几个。已到场的黑人不明真相,都坐在楼厅里。

  罗勃把领座员领班到叫后台。“不要只是散发歌本,”他说,“把人们都领到座位上去,楼下的和楼上的人都有座,白人黑人都一样。”可是这场战争仍然失败,只有几个黑人到场。隔离了几十年后,他们都不会自动接受这一暂时的妥协。他要求所有的黑人牧师和高级人士聚会并详细说明禁止记者参加,他们都来了,把非洲人会教堂的大会堂挤得水泄不通。

  罗勃直截了当地提醒他们:我们已发动一场取消种族隔离的运动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可是现在,尽管你们由于肤色的原因而被隔绝了多年,但你们同白人做着同样的事。那是你们的权利。如果说你们能随便到场,那么你们也可以随便离开。可是你们在这样做时,要意识到你们正在使你们仇视的制度更有生命力。”罗勃决定告诉他们伟大的公民权利运动领袖圣雄甘地的事迹。甘地曾在南非黑人集会上说:“我们有色人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少数人。事实上,在世界上,有色人种占多数。当我们使用‘有色人’和‘白人’两个词时,我们就有自卑的感觉。其实我们应该说‘有色人’和‘无色人’才对。”教堂里一时响起了人们祷念的“阿门”,当平静下来时。参加传教会的黑人马上明显增多,会场到处都坐有黑人,他们加入合唱,也当领座员。在两周的传教活动中,没有人惹出什么麻烦。

  那么,里士满的黑人是被操纵呢?还是被激发呢?的确,他们的到会帮罗勃实现一个目的:去组织庞大的聚会。但得到了一个更重要的结果:这些聚会第一次证实了在梅森,迪克逊线以南,白人和黑人能在社交集会中和平相处。

  操纵和激发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泾渭分明的。有些人在学会如何得到他人的支持后会打算去剥削他人。当然,这样做有时也会得到一点暂时的好处,但通常这种好处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变成自欺欺人。

  激励他人需要沟通沟通

  技术愈好,就愈能有效地激励别人。无法有效激励别人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不良的沟通。这个问题在公司、学校或家庭普遍存在、员工、学生或子女不能讨经理、老师、父母的欢心,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改进之道在于:清楚地让别人知道该做什么,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做。

  参考下面的建议,会增加你的沟通效果:

  (1)清楚地定义为什么需要沟通,决定你要为被激励者做什么,包括如何思考和执行。简言之,确立清楚的期限。

  (2)认清沟通的对象,通过他的眼光来看沟通。

  (3)小心选择沟通的情境。情境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你可以选择办公室或交谊厅,打电话或写便条,在讲台上演讲或圆桌座谈进行沟通。

  (4)选择恰当的时间沟通。对员工而言,星期一和星期五大不一样。不要在子女赴情人的约会前和他谈大道理。

  (5)利用不同的沟通工具:诸如表格、图片、故事、比喻、感情..等等。

  (6)让沟通的对象多表示意见。被激励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反应愈多,记住的东西也愈多。

  (7)使用适合于信息的脉络,自然表达。

  (8)注意听众对你的主题的信念如何,而不要管你表达的内容。

  (9)注意你的沟通想达成的结果如何,而不要管你表达的内容。

  (10)回答以下问题;我要听众想(或知道)些什么?感觉什么?做什么?任何的沟通决定都须立即达到这三个目的。

  (11)包装会影响吸收信息的能力。将你要传达的讯息包装成听众很容易吸收的形式。

  (12)目前信息多得令人无从选择。因此你的沟通要愈快、愈有力,所具有的力量就会愈大。

  (13)对准你的目标听众,愈集中愈好,如果目标听众太分散,信息就会愈薄弱无力。

  (14)让听众记得住是一大关键,如果他们连想都想不起来,那还有什么用。

  (15)当你能向听众显示,你的信息在他们生活中的价值时,他们就会常记起和应用你的观点。

  (16)对有效性的最终测试是:他们真的采纳你的信息,而且当作他们自己所有。

  (17)简单=有效。

  (18)最大的沟通失败就是你的听众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

  跟人沟通的原则

  如果你希望能够掌握的自己人生;如果你希望拥有成功的事业;如果你希望作一名杰出谈判者;如果你希望对孩子有影响力;如果你希望跟妻子之间更亲密,那么就一定要花时间费精神去了解他们所持的原则,同时也把自己的原则告诉他们。如果你没有清楚地向他们解释你的原则,那就别期望他们会按照你的原则;同样地,如果你不愿退一步去接纳别人的原则,那么也不要期望别人会接纳你的原则。

  比如说要想跟任何人建立感情,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必须是让对方知道你处事的原则(或是观点),同时也要去了解他们的原则。要做好这一点,通常你会这么问:“你认为有哪些事必须知道,方有助于我们感情的发展?我们要多久沟通一次?需要谈哪些事?”在此举个小小的例子。有一次安东尼·罗宾和一位颇具知名度的朋友交谈,他告诉罗宾他的朋友不多,于是罗宾就问他:“你确定你的朋友不多吗?可是我却见到你周围有不少关心你的朋友,是不是你原则的限制把一大堆想成为你朋友的人给剔除了?”他说:“我就是不觉得那些人像是我的朋友。”罗宾又问道:“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让你觉得他们是你的朋友?”他说:“好吧,平心而论,我还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原则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他认为自己很重视的一个价值便是友谊,而对此他所持的原则:如果你是他的朋友,那么至少一个礼拜得跟他联络个二、三次。“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原则,”罗宾心里想着:“我在全世界有好多朋友,平常大家都忙得很,几个月都难得会谈一次。特别是我又常主持研讨会,往往一上课便从清晨直到深夜,在这段时间里打来的电话可能上百个,但我根本就没回话,虽然如此,但他们都仍当我是他们的朋友。”于是罗宾又问他:“你是否把我当成你的朋友?”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嗯,就理智上来说我把你当朋友,可是有时候我却又不觉得,因为我们实在是不常联络。”罗宾又终于明白他是如何给朋友下定义的,随之便说:“喔,我一直不知道这一点,如果你没跟我讲,我还真不知道它对你是如此重要。

  我相信如果能让大家知道你这条原则,一定有不少朋友会愿意时常打电话给你。”友谊的定义非常简单:要作他人的朋友,你就得无条件去爱他,尽力去帮助他。当他遇上麻烦而打电话寻求帮助,你得立刻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决心跟某人结为朋友,不管是多久没有联络,你们的友谊都不应该消减。就是这么简单,不必问为什么。只要有很多朋友,只要有人愿意跟你诚心结交,那么他就是你的朋友,他可以做的就是好好爱你、关心你,而你也会好好爱他、关心他。

  把你的原则告诉别人是件很重要的事,不管那是关于爱、友谊或是事业,然而就算是你先前讲得很明白,是否日后就不会被对方误解呢?不大可能,因为有时候你可能会漏掉某一项没讲,也可能你在讲时还未完全明白自己的原则是什么。为了避免这种误会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何得经常跟人家沟通,千万别以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别人的原则。

  (一)有些原则你可千万别冒犯

  我们越是研究原则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就越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对此一直抱着极大的兴趣。发现人们所持的原则中,有一些他们绝对不会触犯,而另有一些他们却不时地触犯

  ..每当他们触犯了,就会觉得很不好受,可是他们依然故我,一犯再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番研究,我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看重的价值,也排列为层级,有些重要、有些次要,越是重要的就越会去追求。同样地,有些原则在我们心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是触犯了必然会招来极大的痛苦,因而我们从来就没想去触犯,像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特级原则”。比如说有人问你:“什么事是你‘绝对不敢’做的?”这时你给他的就是特级原则,那意味着你绝对不会去触犯,为什么呢?因为要是你触犯了,就必然招致极大的痛苦。

  另外我们有些不是不敢触犯,而是不想触犯的原则,我们称其为“平级原则”。固然触犯了这种原则会使我们不大好受,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会出岔子,至于是为何事就得看状况了。这两种原则的差异之处就在于一个涉及到“必须”,一个涉及到“应当”,就如某些事我们一定得做,某些事一定不可做,某些事应当做,某些事不应当做。这个“一定得”及“一定不”的原则就属于特级的,至于这个“应当”及“不应当”的原则就属于平级的,然而不管是特级的或平级的,对我们的人生都会构成影响。

  一个人若是有太多的特级原则,那么他的人生必然会过得很累。试想,处于当前的环境里,每天你接触的人必然不少,而他们的个性又是各式各样,如果你有一大堆的“必须”、一大堆的“不能”,那么生活起来必然动辄得咎。根据常理来判断,你的原则必须因此而无法维持,结果在各方面造成经常性的压力,不仅影响了自己,同时还影响了周围的人。

  我们不妨看看今日的妇女,她们一心想在各方面出头,并且还想表现得比男人更好。为此,社会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称:“女强人症候群”。她们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丈夫、孩子、父母、朋友和个人的身体,同时还想走出家门去改变世界、防止核战发生、作个顶尖的企业家。想想看,她们为了追求成功,给自己订下了这么多的“必须”原则,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会小吗?生活在今日的社会,大家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因而承受压力的不只是妇女,也包括男人及孩童。如果我们自己订下太多的原则,生活就会失去劲头和动力,人生将会变得很没意思。当一个人越能够掌握环境,就越会觉得自己有用、有价值,然而当他有太多的原则要去遵守时,自然就越难掌握住环境了。

  就夫妻婚姻关系来说,有什么是“绝不可”的原则呢?许多人可能会这么说:“我的丈夫或妻子绝不可能有婚外情。”然而对某些人来说,这种事只列在“不应该”的原则范围内,例如“我的丈夫或妻子不应该有婚外情。”这两种原则就是这点差异,结果就造成夫妻潜在的问题,这很有可能。夫妻之所以失和,事实上并不是他们未约定应该信守的原则,而是未分清何者绝不可做、何者不应该做。对此,要想和配偶有良好的关系,你不仅需要了解对方的原则,同时要讲明哪些是绝对不可的、哪些是不应该的。

  要想实现某些目标,你一定得有一些绝对“必须”的原则,好促使自己拿出行动,为追求目标而坚持下去。在此举个例子,一位体格很棒的朋友,对于健康方面,她订了好些“必须”的原则,而只有几个“应该”的原则。

  当问起有关健康的事宜,哪些是她认为绝对不能做的,她翻一下眼皮,说她没有任何“绝对不能”的禁忌,然而却有不少必须的原则。例如她必须吃、必须睡觉。当有人问她是否有一些“应该”的原则,她回答说:“当然!我应该吃得更好一些,也应该去运动,更应该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子。”她也有一些“不应该”的原则,例如不该吃肉、不该吃得过多等等。这个女人有一大堆明知道不应该做的,可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绝对不可”做的原则,因而无法造成她强烈的痛苦,结果她就从未想到如何去戒除那些会伤害健康的事,无怪乎为何她的体重会降不下来。

  如果你有凡事喜欢“拖”的毛病,很可能是因为常用一些“应该”的原则而导致如此,例如“我应该开始做这件事了!”或“我应该开始锻炼身体了!”如果你把它们都改成“必须”的话,如“我必须开始做这件事了!”或“我必须开始锻炼身体了!”然后应立刻拿出行动,像这样地把它储入你的神经系统内,请问情况会有何改观呢?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得在神经系统内建构一些原则体系,让它能成为你迈向成功的帮助。在此所说的成功帮助,是指能鞭策你继续努力下去,能使你成长和伸展。如果你能把“必须的”和“应该的”这两种原则作适当的调配,达到目标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

  (二)原则的指向

  谈到这里请你做一做下面这个练习,你的答案要尽可能写得周全,这将有助于你原则的正确制定。

  要怎么样你才觉得算是发挥潜能了?要怎么样你才觉得有爱——跟你的孩子、配偶、父母或任何你认为有关的人?要怎么样你才觉得有自信?要怎么样你才觉得在各方面算是表现出色?现在请你审视一下所写的原则,同时问问自己:“这些原则订得是否适当?是否让我很好受或很容易难受?”是否要发生一百二十九次才会让你感受到爱?还是只要一、二次便让你觉得被奚落?如果你所订的原则正如上面所言,那么最好马上改掉,取而代之以能使你好受或振奋的原则。如果你想获得快乐或成功,到底得需要什么样的原则呢?在此请你注意原则制订的要点:所订出的原则必须是你能掌握的,这样外界就无法控制你的感受,同时也要制订得让自己很容易得到快乐的感受,而很难得到痛苦的感受。

  此外,当你在制定原则时,必须带着轻松的心情,尽可能去延伸自己。

  如果你曾因过去订过不当的原则而吃亏,那么何不为此大笑三声?这对你原则的重新制定会有莫大帮助。

  除了明白自己的原则之外,你也得去发现周围的人的原则,这包括你的孩子、配偶、父母和朋友。你得主动作这个调查工作,但要抱着轻松的心情。

  所以去问问你的配偶,她的原则是哪些;也去问问你的父母,更别忘了去问问你的主管和你的下属。

  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如果你不了解人家的原则,那就必然会对你有损失,因为迟早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他们;然而你若是了解的话,就可以预知他们的行为,做出他们高兴的事,因而促进你们之间的感情。别忘了,对你最有帮助的原则,乃是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都得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

  如何进行沟通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在此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使对方从容不迫

  当对方紧张时,你会发现,你很难与他沟通。他被自己害怕的心理缠住了,不能集中精神听你谈话,也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言。

  准备与别人交谈时,一定要弄清他是否有点紧张。可以观察他的眼神。

  一个人若是避开你的视线,或眼睛不知望哪里,这通常表示他紧张或腼腆。

  此时,你要消除他的紧张,否则你们交谈的效果会大受影响。首先要友好、微笑,这是消除别人紧张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其次,做个好客的主人,给对方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如认为合适,可给他弄点喝的或吃的;最后,开始交谈时先谈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问一问他的家庭、业余爱好和其他情况。你的目标是与对方建立融洽关系,让他从容不迫地跟你聊天。

  (二)让对方知道你想听他的意见

  成功交谈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方在交谈时的非语言沟通。

  消极反馈不利于沟通;积极反馈能促进和激励双方沟通。

  反馈——手势或身体语言等。一方的非语言反应往往决定俩人交谈的深度。消极反馈不利于沟通;积极反馈能促进和激励双方沟通。

  鼓励双方交流的最佳方法是让对方知道你想听他的意见,对他说的话要表示出兴趣。能否向他传达这个信息,一半取决于你自己是否养成真心实意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另一半是你必须集中精神理解对方的话,而不是如何对他的话作出回应。每当你的精神集中在错误的东西上时,你就可能误解对方的话。如果你老是忙于考虑怎样回应,你就不能有效听取对方的意见。

  (三)与对方产生感情共鸣

  感情共鸣对互相交流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人都对别人有强烈的爱心,都尽力与别人产生感情共鸣,而不是指责别人,这个世界的争论和沟通失败都会减少。

  与人交谈时,要尽量从他的观点看事物,尽力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正如有人说过,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不会一心想着要别人安份了。

  (四)提问之前提供点必要情况

  回答以简明扼要为好,但提问则要用另一种方法。我们大概有过这种经验:被人提出一个突如其来的难答的问题,我们开头不清楚这个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为什么对方会这样问,结果使我们因为答不出来而难堪。

  每次要提问题之前,先说明一些情况,让对方知道来龙去脉和你提这个问题的用意。交待来龙去脉不必要噜嗦,讲得太多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提供足够信息,让对方知道如何作答便可。下面举个例子。请看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问法:

  1.“PD”是什么意思?2.问你个问题。某人昨天晚上查阅帐目,在电脑上见到一个他不懂的缩写,“PD”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看得出来,在提问题时,交待一下背景情况,效果会好得多。

  (五)要说到点子上

  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的世界上,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相互交流贵在说到点子上。交谈时所花时间越少,效果越好。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避免误解就是好方法。

  所以,无论你是一对一地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最重要的是你一开始就阐明你的意见,然后才作补充解释。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而且可免去听众猜测你究竟要想说什么,或者一下子得出错误结论。有时你会发现,你准备作的解释都不必要了,因为你的观点无需解释已经很清楚了。

  (六)要尽量得到对方回应

  要留神观察对方非言语回应。要弄清你是否能成功表述你的观点,最佳方法是得到对方的口头回应,给对方一个回应的机会。可以叫他用自己的话复述你刚说过的内容,鼓励他在适当的时候发问,或在讲完一个要点之后,问问他听懂了没有,然后才讲下一点。如果对方一直不说话,你就无法了解他是否领会了你的话,是否同意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