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足球队如此可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58:01
大学里的英语四级考试,考59分的学生A和考50分的学生B谁会更郁闷?
很明显地,考50分的学生B会更快乐。
学生B知道分数后,会有一点失望,但很快又会想:“算了,下学期努力再考一次。”然后就告一段落了。
学生A知道分数后,往往会更痛苦,至少在知道分数后的几天内一直会想这件事,"是不是我英语作文写得不好被扣多分了?如果我接收听力的收音机音质好一点的话,这一分就能从听力里拿到了...如果我填答题卡的速度快一点的话,就有更多时间去做阅读理解,应该就能合格了...如果..."
学生A会想很多如果,脑海里会一直萦绕着考试时的细节,至少在几天内他会觉得异常郁闷。
理性地思考,学生A比学生B考得要好,但学生A却更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这在社会心里学上,是自我内在一种反事实思维思考的结果。
当事件的结果是消极的时候,人会不由自主地假想事件进行时的情形,并会思考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做出不同的设想,设想更多可能发生的情形,设想如何能让结果变得更好。
事件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会越大,人会越痛苦。
例如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折磨他们的往往不是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是在于其一次有一次地回想事故的细节,一次有一次地假想"如果我开车前喝少一点,或者让她绑好安全带的话,后面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因为独自把孩子留下,导致孩子被狼吃掉了。最后这样的结果把祥林嫂折磨疯了,对路人不停地重复自己对事故那天的假想:“我真傻...”
虽然祥林嫂的故事是在小说里发生的,但我们并不会怀疑故事的合理性。
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折磨自己的往往也就是自己。
虽然反事实思维进行的过程往往都是十分痛苦,甚至可能是病态的,
但其也有积极意义:我们会考虑该怎样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为未来做准备,更快地积累更多的经验。
反事实思维的逆向进行也是我们幸运感的来源:
四级考试考到61分,刚好准点赶上班车,最后一个排队买到活动的门票等等。
这时逆向的反事实思维会想:"好在我填答题卡填快一点","好在提早了一分钟出门","好在刚才排队的时候,前面的那个人等不及走开了"等等,这些都是为我们感觉到好运气的原因。
再来看万恶的中国足球队...
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打平就能出线"的机会了,结果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中国足球队让球迷愤怒了。
巨大的反事实思维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球迷:"如果前锋那一球射正一点...如果裁判的判罚没有偏向对方...如果教练不换那个垃圾前锋上场...如果战术采用对攻的话...",无穷无尽.
最可恨的,这些反事实思维似乎中国足球队自己本身从来没有有过,一次比一次更糟糕...一次比一次更让人愤怒...
......
最后,《社会心理学》的确是一本巨著,阅读后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习生活中自己是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
PS:这本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都已经出版了,作者:戴维·迈尔斯 David G.Myers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