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的品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59:10
涮羊肉的品味梁文道@ 2010/5/21 8:40阅读(106)无评论推荐值(9)引用通告分类: 未归类

见字如见人,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老话,然而今天已经不再管用了。打开电邮,我该如何从那一行行的“新细明体”,来辨识来信者的为人端正与否?又如何得知那恳切的言辞果然坦荡无欺?回顾百年汉字走过的道路,那就是一段文字逐渐脱离人格,书写逐渐去除个性的历史。当我们开始以钢笔、铅笔以及原子笔作为书写文字的主要工具,书法就成了一种专有名词了。它不再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的必经训练,也不再具日常沟通的实际作用。脱离日用的毛笔书写,退隐到艺术角落,是艺术家发挥创意的专属领地。既然它只是艺术,有些艺术家就不必顾虑传统的法度,也用不着担心它和自身性情修养的关係了,他们大可以任意挥洒,逐新好奇,乃至于到达一种僻怪疏异的地步。

然后电脑键盘出现了,写字就更是异化,和个人性格的表现完全无关(如果敲键盘也算作写字的话),因为任何一个人打出来的字都是一样的。相应于这种日常书写去个性化的趋势,书法艺术在某些人那里反而更加着重它的审美面向,为美而美,为艺术而艺术,两股潮流彼此相对,逆向发展。在我看来,这两者都不是传统书法的原貌,因为前人一方面相信手迹是个人心性的直接显露,同时又不以为书法只是单纯的审美追求。当然,书法一向都是艺术,何况昔日也曾有过张旭怀素的狂放,板桥金农的求怪,这些宗匠的作品都很符合我们今天对于艺术家的想像。但是我们必须小心,古人的艺术观念要比现在的定义宽阔得多,它不只关乎美的理念,还牵涉到人品的育成,他们固执地认定,一手好字是一个好人的凭证,一位好艺术家应该也是一个有格调有教养的君子。在这种观念底下,不只写字是艺术,连做人都是种艺术,甚至是最重要的艺术。而书法,则是锻炼善美人格的修行之道,字的好坏恰可显示修行之高下。

所以直到今日,我们仍然会说练毛笔字可以陶冶性情。又所以我们用来评价书法的语言,往往也是品鉴人格的语言,比方说端正谨严,又比方说清逸俊秀。虽然有过董其昌这种艺术与人品背反的着名例子,可字如其人始终是从来没被放弃过的理想。儒家说圣人身上有股圣人气象,这气象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可以感知能够体会,因为它是审美范畴里的质素,是道德之至善,所彰显出的艺术之大美,一举手一投足莫不神罗万象,浩然正大。书法与人格的联繫亦可作如是观。

你看弘一法师抄经,岂不真能看出他的信心至诚,他的境界高远?光是那个“一”字,书法艺术中最难成就的一个字,其他名家讲究的是“波磔”,是千里阵云,到了他那里却如古井明镜,水不兴波。字如其人,信哉。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产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錶是奢华的,皮鞋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订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千把二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不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且定位它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味,再将品味等同于奢华。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香港的不良影响,许多内地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味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远甚,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之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且看十九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味,他们往往是这麽说的:“×××的家居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味;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二十年”。他们会称讚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味,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味。

就以一双手工製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十来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止是它自身的品质,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能在街上看见甚麽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心机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抹灰,週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经过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的爱惜物用。这叫做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苟且花钱,朝秦暮楚。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甚麽,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麽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却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甚陌生的字眼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尽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宾士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藉醉臭駡上错菜的侍应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请女明星吃饭,给她一把保时捷的车匙,然后直接问她等一会儿去哪一家酒店开房好,这更是没有教养。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育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淼不可闻,岂不可歎?

我只不过是在北京一家火锅店见着她用奢华二字形容自己的材料,便忍不住发出这一大堆牢骚,这自然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