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世界不同物种“自然杂交混血”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01:59
动植物世界不同物种“自然杂交混血”之谜

斑马马

  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杂交动物时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差别”或许并不是“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动物们某些自发的“混血交配”可能会产生奇迹般的“震撼效果”,并且在保持濒危动物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

  《纽约时报》报道,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并不是什么罕见事儿。有生物学家估计,有多达10%的动物物种和25%的植物物种会偶尔和不同物种进行交配。这种暧昧关系的重要作用并不在于制造后代,而在于利用杂交的优势产生第三种和亲代完全不同的物种。

  1985 年5月15日,夏威夷海洋公园一只雌性灰宽吻海豚生下一头通体黝黑的小海豚。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是海豚和伪虎鲸的混血儿:它长有66颗牙齿,宽吻海豚有44颗牙齿,而在海豚科中数量最多的伪虎鲸则拥有88颗牙齿。

  2006年,一位猎人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射杀了一头非常奇怪的野熊:它的皮毛如同北极熊一般呈现出白色,但夹杂着褐色斑点,长爪子和弓起的背部又表现出北美灰熊的重要特征。随后,DNA分析证实,这只怪熊是北极熊“饥饿南迁”时与灰熊结婚后的杂交产物。

  在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发生杂交行为有很多不利因素,从而阻碍了这种“自发通婚模式”长期进行下去。不过,人为繁育杂交动物的成功案例很多,其中包括斑马马(zorses:斑马和马)、皮弗洛牛(beefalo:北美野牛和肉牛)以及众所周知的骡子(驴和马)。

  不过,即便不同物种之间的某些成员交配成功,但由于物种间的遗传差异过大或携带了不同数目的染色体,其后代通常无法存活或不能生育(如斑马马和骡子),此类进化走入了死胡同。另一大障碍在于杂交物种在数量和竞争能力上都无法和双亲的物种相匹敌。

  尽管如此,由于物种杂交实现了基因的新组合,有可能某些新组合让杂交后代产生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它的双亲却无法存活。在自然界中已有不少这样的植物实例。由于杂交行为贡献了新的基因,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生物体跨界共存的可能性。

  普通的向日葵为我们提供一个通过杂交产生适应性的绝佳例证。两种广泛存在的向日葵品种:普通向日葵和具柄向日葵都至少杂交了三次并产生了三种适应不同土壤的杂交后代:生活在沙丘中的沙地向日葵和沙漠向日葵,以及在盐沼平原中茁壮成长的奇异向日葵。

  如果杂交后代可以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小生态系统中扎根,它就有可能会日益壮大。在动物杂交物种上,人类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研究人员对入侵美国忍冬作物的奇怪果蝇DNA进行分析后确定,它们竟然是蓝莓蝇和雪莓蝇这两种不同果蝇物种杂交所产生的后代。

  向日葵和忍冬蝇的例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种之间的杂交频度可能远远比生物学家们预测的更为频繁。人类也可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其他“类人物种”发生过某种奇特的“婚姻现象”。其结果就是,通过混血所产生的基因让现代人类逐渐适应了新气候和新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