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谈蜱色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14:28
9月初,河南省信阳市境内集中发现蜱叮咬人致病病例,一种名为蜱的八爪小虫受到了各方关注。河南当地疾控部门高度重视,卫生部也派出专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被蜱叮咬后为何致病?该如何预防?被叮咬后如何处理?且看—— 不必谈蜱色变

  什么是蜱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人被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并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可致使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被蜱叮咬后有何症状

  蜱叮咬人后,主要症状为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可能还会出现出血症状,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被叮咬处出现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感觉瘙痒或疼痛。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

  被蜱叮咬后为何会致病

  今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开始对蜱叮咬人所致疾病进行监测。当时怀疑其病原体为无形体—— 一种在细胞内寄生、形态不固定的细菌。无形体通过蜱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等。但在进一步监测中发现,有一部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并无证据显示是缘于无形体感染,故可能还有其他病原体。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确诊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此次蜱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此种病毒。而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

  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这种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感染多在3~11月份,且病毒未出现人际传播,只要对症治疗即可。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被蜱叮咬了怎么办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墙面、地面上发现蜱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将其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治疗蜱咬伤后出现的各种症状中医又有什么方法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刘清泉副院长介绍说,因蜱叮咬后出现的种种症状是一种免疫损伤,可算作一种温病。中医对于这种损伤的治疗,多用一些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等。采用中医药治疗,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由表及里地进行全面的治疗和调理。

  如何预防蜱叮咬

  为预防蜱叮咬,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离开时,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此外,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城市以及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近来,威胁民众健康安全的事件屡有发生,随着媒体曝光,掀起轩然大波。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个别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盲目担忧,及时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听从卫生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远离身边隐患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