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炼就了“父母皆祸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30:09

腾讯网首页
手机腾讯网
邮箱
网站导航
2010-08-07
第1340期
读者来信 / 往期专题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是80后子女对50后父母的形容。在这个小组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讲述着子女和父母之间激烈的矛盾。…[详细]
经过媒体广泛报道之后,这个小组的成员数从之前的7000多人激增至19000多人,而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中。许多讨论都围绕“教育”这个主题,很多人也认为,这只是普通的代沟。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50后和80后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把这个话题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来考虑时,也许我们会发现“父母皆祸害”其实是两个时代,甚至是两个社会的冲突与矛盾。
80后子女对50后父母的三大指控
“他们很专制”
50后父母已习惯于生活、就业、房子、生育统统被国家有计划地安排好,他们也就习惯性地想为下一代安排好一切。周瑞是武汉某名校新闻系本科生,父母均是湖北省教育系统官员,利用手中人脉,为女儿铺好从幼儿园到念研究生,甚至就业的路。他们对女儿越来越减少回家的次数,尤其对其试图脱离安排感到失望和不解。在他们看来,对女儿的爱,就是为她的未来铺平道路;而在女儿周瑞眼中,爱即放手,因为“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详细]
在50后父母和80后子女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读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样的工作,跟什么样的人谈恋爱……人生中的每一步都会带着父母的强力干涉,甚至有人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被父母控制的木偶,要过的只是他们想要的生活而已。而父母则会觉得一切都因为自己爱子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他们的口头禅。
“他们很虚伪”
八喜大学毕业后进了私企,父母仍然利用假期或者打电话的机会,嘱咐他要和领导处好关系,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非要让他带上家里的土特产,给领导送点礼品。尽管他极力辩称:在我们公司搞这一套是自毁前程,但他们仍然将信将疑,还是觉得是他不成熟不开窍——“你喜得(懂得)甚了”。…[详细]
许多50后的父母,从小开始就教育80后的子女,做人不要太老实,应该怎么样去防人,应该怎么样去钻营,并会强调这是自己的社会经验,是吃了很多教训得来的,仿佛子女要是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一定会吃亏。可偏偏这些让子女觉得他们很虚伪,自己更愿意坦坦荡荡地做人,为何要去钻营。
“他们很主旋律”
初中毕业后,方馨成功考入外地重点高中,如愿以偿开始独立生活。每周,方馨都会收到母亲寄来的信,那是一种标准小学生作文体的文风,比如,“香港准备回归祖国大陆了,我和你爸爸都为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你即将迎来高考,我们都为你的刻苦学习精神感到骄傲而又担心……爸妈相信你一定会长成国家的栋梁”…[详细]
50后的父母,一般都看新闻联播、春晚,读党报、都市报,奉行着最为主旋律的价值观,这一点也经常受到他们子女的“嘲笑”。
每一种指控背后都能找到时代的症结
他们为何专制
——他们的成长里没有多元化,只能把人生当决斗
50后是特别的一代,一生特别坎坷,他们亲眼看到了太多的弱肉强食,对人生的路径选择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多元的生活选择,如果不拼命往上爬,想活好一点都难。在经历了“文革”等残酷时代的中国50后父母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场决斗,失败者没有任何尊严。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成为失败者,他们决定从小就要用心栽培,甚至进行魔鬼训练。子女成长中的每一步,他们都企图去操控和干预。想想前段时间的新闻,我们很难想象,父母竟然能容忍网瘾治疗机构的肉体施虐方式,这是何种的“父母之爱”?…[详细]
他们为何虚伪
——在专制封闭的社会,越坏越容易生存
可以说,翻开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史,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竞次(越坏越容易生存)”史。历朝历代的官僚集团中,善搞权谋者、心狠手辣者,往往才能脱颖而出;不愿遵守潜规则者、心慈手软者,经常落得脑袋搬家甚至株连九族。就连最有权势的皇上,也要时时防人,因为对臣子的不信任,重用外戚、宦官、家奴、秘书,经常搞得后者专权。这样的故事,不也在我们父母生长的那个年代频频发生吗。专制社会尽管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但人心的实际认同,却可以从这种数量既丰、流传亦久的俗语中看出来:“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假作真时真亦假”………[详细]
他们为何“主旋律”
——他们接受了最彻底的“主旋律”教育,这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50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经历过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他们中的多数人,因为在文革中失学,都没有接受过非常正统的教育。但是“主旋律”的教育却一直伴随着他们,比如背毛主席语录,比如全国大串联,比如跳“忠字舞”。这一点从那个时代的高考中文题目也可以看出来,比如1952年的作文题目《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1961年的作文题目则为《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这些教育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使得他们在子女眼中不可思议的“主旋律”。另外,因为目睹了太多的政治斗争,50后们自然选择自己认为的安全的方式,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他们生活中,看到过太多因为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就突然进监狱的例子,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主旋律”是最安全的。只是,这种“主旋律”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虚伪。
总之,50后的成长脱离了正常轨道,“旧”的时代赋予了他们深深的烙印
正常人的一生,大都是循着家庭、学校、求职、成家等这样通常的轨迹成长着,但是绝大多数50后,他们脱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经受了极大的波折,就像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中的多数一生命运相当坎坷:出生不久就遇到饥荒,刚上学就遇到“文革”停课,还没长大就下乡劳动,好不容易在上世纪80年代进城参加了工作,但是很多人却在90年代下了岗。由于经历了太多信仰破灭和信仰玩弄,孩子最后成了他们唯一真实的信仰。…[详细]
所以,50后这代人,和60后、70后、80后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们的人生轨迹是极为不同的,50后经历的是一个封闭、专制而残酷的社会,他们与80后的冲突,是两个时代的冲突,更可以说是两个社会的对峙。
“父母皆祸害”实质是“新旧”两个社会的冲突
80后成长于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的社会
80后成长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国门打开之后,民主、自由的西风渐进,80后也更为寻求自由、独立。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发达的诚信社会,不管什么“文化”下这都是必然的。当80后们长大进入社会时,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的诚实信誉、正直尽责已经在一定范围内颇成主流。80后们的“管理学”和50后父辈们的“关系学”截然对立,“公司人”和“单位人”必然格格不入。…[详细]
所以80后和50后之间的这种对立,也可以看作是两种不相同的体制造成的对立,尽管,市场经济在中国还不完善。
 
但是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也还充满着“旧”的规则
中国从满清皇帝逊位至今快100年了,但一种公平竞争、法制健全、私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的社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而教育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宏观制度最为精确的体现。父母往往为了儿女的未来,不得不让子女削足适履式地去适应社会种种并不公平和人道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就容易违背儿女的天性,由爱带来恨。…[详细]
这个相对开放的社会中,仍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旧的规则,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充满了各种的欺诈、伪善,所以让50后的父母更加深深地觉得他们的那套“狼性”生存法则,在今天仍然行得通,冲突也就越演越烈了。
重视80后、90后的成长诉求,冲突的最后也许是社会的总体进步
“代沟”这一主题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演绎,但如果以为此代沟与彼代沟无异,总是用同一套逻辑去诠释,则是无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艰难和社会焦灼,体制性缺陷的张力像一根已经拉紧的橡皮筋,遭遇全方位的社会溃败,制度的弹性已无再度拉伸的空间,“打你一巴掌,再给点甜头”的执政成本越来越高,在这个维度上,80后90后们在夹缝中生长的诉求就不该再被忽视,代际问题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价值冲突就不仅仅是一个公民私领域的话题,而是关系社会的总体进步和价值观变革。…[详细]
结语:
“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介绍里有这么一句:“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也许,我们可以期盼,这种冲突带来的,最后会是一次真正的社会进步。
微博互动新闻立场
你同意“父母皆祸害”吗?
同意
25848
投票
不同意
23420
投票
53%
47%
相关专题一
戳穿父母的谎言
保护儿童,戳穿这些“爱”的谎言是首要任务。…[详细]
相关专题二
中国的父母为何感人
中国的父母为何总付出那么多,可敬还是可悲?…[详细]
相关阅读

·中国父母怎么变成了“祸害”?
·“父母皆祸害”是如何炼成的?
·50后、80后的冲突或许刚刚开始
·我所经历的50后、80后冲突
·“控诉”父母的年轻人说什么
·郭巍青:亲密关系中的伤害
专题调查
正在加载...
我要写信读者来信
刘文澔:凭什么咬住司机是故意杀人?
沈剑:从三岁小孩被反复碾压说起
落叶知秋:自焚事件还不出个专题吗
爱祖国无视朝代:走在路上胆战心惊
无奈的人:今年57岁,下岗后想退...
李天成:郑重要求贵栏目及早撤换...
鲁忆:宝马碾轧幼童还是冷处理为好
義薄雲天:60年代生人的悲哀
梁先生:我是煤矿工人,强烈要求...
香水百合:盼呀,盼,盼退休
更多往期话题
谢亚龙和他的足囚协会
宝马4次碾轧该当何罪
退休年龄应该被推迟吗
旅日熊猫之死的9个问题
联系我们
010-62671158 wangyang019@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王杨
我来说两句网友评论
关于腾讯 |About Tencent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腾讯招聘 |腾讯公益 |客服中心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0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