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19:06
城市:“城”与“市”
城市,被学者们看作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城市,更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首要标志。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现在,一说城市,人们会马上想象出它的样子:被称之为水泥森林的高楼大厦、弥漫在烟雾中的车辆、忙忙碌碌终日奔波的人群……不过,一旦把汉语中“城市”这个词拆开来读,即从“城”与“市”分别来看,马上就可以读出别的含义来。
“城”,是与城墙、城门、城堡等等相关联的。一提到“城”,首先让人们想到的是被一堵高高的城墙围在其中的建筑和人群,聚在城中的人们很可能更多的发生政治联系。“市”,则与市场、市肆、集市、互市等等相联系,由“市”而产生的联想,可能就是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而且肯定大多是为利而来。
实际上也是如此,且不仅仅如此。“城”,起源于战争,是出于防卫的需要而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的入侵、骚扰、攻击,便筑起高墙来保护自己。而“市”则起源于商业交换,是为了互通有无而从不同的地方、行业,集聚到一起。于是,在城与市之间,就有了历史的、文化的不同性格。或者说,“城”与“市”,可以分别作为不同的人类生活聚居区的象征。
作为一个一般概念,城市既包括古代的城市,也包括现代的城市。而如果考虑到“城”与“市”的不同,则古代的城市是“城”,而现代的城市是“市”。因为,古代的城市的首要功能是政治的,战争的;而现代的城市的基本功能,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商业的。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人们在日常语言中所说的县城、省城、京城,首先是不同地域的政治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和政权网络相一致的。而在西欧,中世纪时,“城”与“市”的差别已经显现出来了,国王和领主们的居住地是“城(堡)”,而商人、手工业者们则居住在我们称之为城市的“市”中,如那些产生了“市民阶层”的自治城市。这种差别,已经显示出政治性与经济性的不同。
时代差别是一方面,而在“城”与“市”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文化性格,更值得琢磨。
“城”,高高的城墙,象征着封闭。城墙隔断了城内与城外,只留下一道大门,供人们进出,而进出的人们不仅经常要接受盘查,并且,大门随时可以关上。“市”,无非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人们可以从各自所在的地方,为了自己的需求,到这里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因而市就可以给人一种开放的象征,它不拒绝任何人,而且,它欢迎人们到这里来,来得越多越有利可图。
当高高的城墙把人们围起来之后,也就开始把权力集中起来。在一个难以随意离开的小小圈子里,普通的人随时有可能被剥夺自由。而在一个可以四处流动的市里面,强者是很难把人们死死地捆绑在一起的,因而也就难以剥夺人们的自由。这就像其他形式的社会共同体一样,可以自由进出的共同体,在其中的生活,也是自由的。
城墙是在外力的压迫下而建起来的,这种外力同时也将人们压成一团,不抱成一团,是难以抵抗外来的攻击的,于是就有了一种团结。但这是一种借助外力而形成的团结,一旦外力消失,这种外力形成的团结,往往会迅速土崩瓦解,就像许多专制帝国的历史命运一样。进入“市”的人们,则是出于自身的需求而走到一起的,这种基于内在需要而联系起来的共同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出真正的相互依赖,因而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牢固,此时,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人们会考虑自己的私利,但在深层次上,社会组织的有机化程度更高,人们的团结可能更真实、更持久。
在“城”所象征的社会共同体中,由于缺乏内在的联系,需要外力将人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政治权力的作用非常强大,因而社会形式往往是权力本位或称之为“官本位”身份社会。在“市”所象征的社会中,人们是因交换而走到一起并联系起来的,因而社会共同体是以金钱为媒介而组织起来的,这样的社会往往就是以金钱为本位的社会即商品社会,这样的社会,就像在市场中交易一样,可能会出现金钱崇拜,但更重要的是,不仅增加了人们的自由度,而且也瓦解了身份等级制,使社会走向平等。
在“城”的社会中,人们要沿着身份等级往上爬,去争夺权力,进而瓜分现存的财富。所以,这样的社会中,缺乏创造财富的普遍动力,它必然成为一个贫穷的社会,一个鄙视劳动的社会。在“市”的社会中,由于金钱成为普遍的价值尺度,因追逐金钱就成为普遍的目标,社会因此获得了创造财富的强大动力,如果此时组成社会的人们具备了保护已经获得的财富良好办法,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会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城”是用来防守(守“城”)和进攻(攻“城”)的,如果人类不再有“攻城掠地”的战争,“固若金汤”的城墙就会永远成为历史文物,“城”就会彻底地变成“市”。
(写于2005年11月21日)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