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开战的严重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49:19
中日开战,有限的、局部的战争后果极其严重。战后不占领日本以及战后的对日关系是最大的讨论焦点。
二战后,凡是美国打击过的国家,基本上都被美国占领着,而且是永久性占领。德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韩国也不例外。占领越南的美军是被赶走的,占领台湾的美军是被“请”走的。最近他又打下并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总之,美国打击哪个国家,就占领哪个国家。这样的好处是牢牢的控制这个国家,防止其报复,防止战事再起。尤其是日本,如果美国从日本撤军,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打击日本后要怎么办?越南和印度想不想报复中国?
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中国一百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忘记报甲午之仇一样,只是没有机会和能力而已。
我对越南和韩国的报复并不担心,因为几千年来,这两个国家都与天朝有过摩擦。从汉朝起,越南曾是中国天朝疆域的一部分达一千多年。越南真真正正的“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后来闹反叛,镇压了几次。后来终于脱离天朝,自力王朝,独立建国。其教训有二:一是地理位置偏远,当年的条件不便于掌控;二是中原人歧视越南“南蛮”,造成当地人反抗、自立。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朝之前立了七大恨,主要是怨中原人歧视边疆民族。可见怨恨并且报复的力量大得惊人,可以翻天覆地。但是,越南毕竟曾是中国的一部分,与中国有割不断的渊源。老百姓之间是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的,越南人算起来还是正经八百的汉人呐。
中国在抗美援朝时打了韩国军队,但是也是在帮助另一部分朝鲜人,更何况中国军队对韩国老百姓是秋毫不犯,处处行王者之道。比如,志愿军有几次战斗,宁肯从大道上正面进攻,大量牺牲自己的士兵,也不愿从侧面包抄,以免毁坏韩国老百姓地里的庄稼。所以两国人民没有仇恨,而且朝鲜自古是中国天朝属国,整体上中国自古没有与朝鲜有什么大的冲突。清兵打过并占领朝鲜,但朝鲜人与汉人一样,不认清廷是中国正统。虽不得不臣服清廷的统治,但内心与汉人一样怀念儒家汉文化。所以中韩两国人民没有什么不可愈合的创伤和裂痕。
印度则不同。佛教已经不是中印两国的纽带了,两国人民没有什么过密的交往。中国六十年代边境反击战大败印度军队,令其蒙受奇耻大辱。不是中国军队有什么非人道的举动,比如大屠杀、奸淫、抢掠等等,根本没有。而是中国军队的进攻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严重的损害了印度军队的尊严和印度国家的颜面。用势如破竹都不能形容中国军队的进攻,用兵败如山倒都不能形容印度军队的狼狈。有两个原因导致印度至今没有办法报复中国:一是综合国力无法与中国抗衡;二是印度多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影响了民心的统一,无法对中国形成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局面。但是,这仅仅是现在以及过去的40年的状况。40年以后呢?谁也不敢说。况且,印度的精英们是受过英美高等教育的。对他们的国家自尊心是不能低估的,对他们的报复心也是不可不防的。
那么日本呢?我可以告诉你,除非你将日本彻底埋葬在太平洋底,否则你就要象美国这样永久占领、永久压抑、永久控制日本。任何第三种手段都是极其危险的。要不是当年中苏搞共产主义,要不是中国抗美援朝,哪有日本今天的繁荣。看看美国80年代、90年代是如何在经济方面压迫、打击、玩弄日本的!可以断言,如果中国是印度这样四流国家,如果中国自古就不是霸权,如果俄国曾经不是世界一极、不是“共产主义魔头”,日本今天就是菲律宾第二。所以,美国对日本有意志报复,有能力复仇,是不怀疑的。对日本人来说,复仇不仅仅是十年不晚,而且还是百年不晚。
如果美国没有理由不控制日本,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对日本进行有限打击,而且不占领、不控制日本呢?显然,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是最重要的功课。
看看一战后的德国吧。那时德国战败了,赔款割地,但是没有被战胜国全面占领、控制。结果,没几年,德国就再次发动了全面战争。逼着法国在哪里签的战胜书就在哪里签战败书,复仇的心态暴露无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日本不步德国的后尘呢?
可见,在打日本之前,就要制订好、部署好战后的日本政策。
再说,打日本就是打美国。美国是日本的庇护国,有几万美军占领日本。中国打日本如果不是全面打击、全面占领,就要面对严重的报复后果。如果对日全面打击、全面占领,也就同时将美军赶出了日本,敢出了东亚,敢出了亚洲。所以,同日本全面开战,就是同美国开战。同日本局部开战就是与美国的代理人打一出没完没了的海空战争,使中国深陷东海泥沼。这样的战争对中国有利吗?
那么,中国当代的决策者对日本的战争底线是怎样准备的呢?可以引述朱镕基总理当年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说的话。有记者问台湾宣布独立后,中国是否立刻动用武力?如果有邻国(日本)军事干预,中国有无能力抗击日本的军事干预?朱镕基说:“我劝他们不要干涉中国内政”,突然他停顿了,然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否则当心灭种。”
我早在以前的文章里就说过,中日在东海打不起来,其根本论据就是中国有核武器而日本没有。美国有核武器,也有核保护日本的责任,但美国是否有决心跟中国拼核武器?如果没有决心,那么战争就打不起来。如果中国打台湾,美国干预时,中国用不用核武器?答案是中国根本不动武就可以统一,前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力与美军不相上下。
96年克林顿派了两个航母群,表面上是坚决干预,可实际上那两艘航母停在哪了?李大嘴巴不是赶紧的闭口了吗?我们当然也是立即结束了军演,但是我们也立即去买现代舰了。为什么?拨开迷雾,道理就很简单:打常规战我们挡不住美军的航母群,我们只好动用核武器。我们的确有决心使用核武器,96年如果美军航母群再往前多走一步,我们就被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不动用核武器,我们就挡不住美军航母。挡不住美国大军进犯中国领海,你叫解放军的子弟兵如何回家面对江东父老,你叫共产党如何再叫老百姓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茫茫太平洋上,不打核导弹还打什么?如果当时真打了核导弹,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的。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愿意到太平洋上去化验空气去。中美打核战争,谁他娘的吃饱了撑得去凑那个热闹?!但是,我们就要面临全面核战争的危险,台湾就算拿下来,也是焦土一片,宝岛变荒岛。这样的局面是有可能,也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我们有了现代舰,就有了打击航母的另一种手段,也有了另一个借口。到时候,真把美国航母打沉了,我们可以说是用现代舰什么俄制的什么日炎、日鸟导弹打得。反正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吹现代舰是航母克星,说得跟真的是的。好像我们的现代舰一出,美国航母就得沉。这话也许你信,反正我不信。我们打航母的决心我是相信的,但是不用核弹头我是不信的。仗都打到他娘的那个份上了,谁知道会用什么东东!!!
所以,与中国这样的核大国开战不是明智之举。同样,与美国的代理人轻易开战也不是最佳选择。那么,中日之间的纠纷如何摆平?其实很简单,美国逼我们现在出手,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再过几年,中国在这三方面就都有大幅提高。现在全面大力反贪就是要在政治上挽回民心,使上下同心。发展经济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也显而易见。军力的提高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要再准备个十年八年的都不长。何况人家也在不断提高,升级换代。所以,这三个主要方面都要从长计议。
那么,如果台湾明天就要独立,日本明天就在东海钻井取油怎么办?道理也是很简单:核武器伺候。因为你把我逼得没有退路了,我只好使用极端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敢在钓鱼岛出动海上警卫队的船撞击我保钓船,但日本还不敢在东海实际钻井取油的原因。台湾可以不停的叫喊要独要离的,可他不敢玩真的。日本打肿脸画了一条中间线,可他不敢在他画的中间线的右边树立一架钻井平台。因为日本很清楚,图上划线、纸上谈兵都可以,如果真的到东海取一滴油就是对华宣战,就是第二次遭受核打击,而且是灭顶、灭种的毁灭式的打击。
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怎么办呢?想想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吧。其实当年美国出动了秘密外交人员,包括总统的弟弟,才解决了此事。美国根本不象表面上那样要启动核按钮。如果中日打到那个份上了,美国也只好撤军了事。他撤军并不丢人,因为是日本挑衅中国而且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说到底,日本的灭亡不是美国的世界末日。当然,这是中国最极端、最无奈、最无选择的选择。这也是要极力避免的。
消灭一个民族不是一件轻易可为的事,是要极力避免的事。汉丞相诸葛亮当年在西南平叛,不得不彻底消灭整整一个部落。但是孔明痛心疾首,他说:“不留种族,我要为此而折寿。”当然这是三国演义,但是反映了汉民族的人文思想,这也是今天世界共同的普世价值观。当年美国也是在极力避免在日本全境大规模的毁灭,两颗原子弹都是有针对性地。如果中日开战,中国如何规划打击日本的力度和程度是最难的功课。主要不是在战时,而是在战后。消灭种族,不是一件轻易可为的事情,这有违天理。
所以,中国不应主动与日本开战。如果中国被逼无奈,不得不与日本开战,就要一战到底,彻底毁灭日本。这不是我要灭和民族,是和民族遭到毁灭性的惩罚。正如一个人犯了谋杀罪,被判死刑一样。
小泉不是不明白,美国也明白,所以美国不让小泉有什么实质行为。小泉一气之下,除了去拜鬼,他还能干什么?
美国早就知道中国对日本的态度,所以他绝不轻易公开介入中日之争。实际上中日今天的纠纷也是美国一手制造的,届时美国被赶出日本,赶出亚洲也是报应。可是话又要说回来,日本被毁灭了,报复美国当年核打击的复仇隐患也消除了,美军还有必要在日本驻军吗?
那么,不在日本驻军,防范中国的第一岛链不就破了吗?如果中国到了有毁灭日本的决心和能力的时候,中国不出国门就有能力打击美国全境。到那时,什么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都是无稽之谈。
综上所述,中日不会轻易开战,中国尤其不应主动与日开战。中国的大战略是谋求和平发展,主持和管理世界一部分地区的事务。但是,中国也做好了不得不彻底铲除任何威胁的军事准备,其中包括使用常规打击力量和非常规打击力量。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毅力就要在这个复兴大中华的漫长过程当中显现出来,威慑四方,威震宿敌,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