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生:未来30年深圳应为民主政治探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31:04

吴南生:未来30年深圳应为民主政治探路

2010年09月01日12:06南方日报陈枫我要评论(9) 字号:T|T

[导读]温家宝总理近日到深圳调研时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吴南生也回顾了邓小平一段重要讲话,呼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吴南生 李细华摄

“老当益壮,于挥毫中凝神改革之进路;老而弥坚,于直言中力陈政改之切要。”

这是2008年吴南生当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位风云人物”时的致敬辞。

晚年心系丹青,散尽珍藏义拍助学,但他没有放弃对特区路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当舆论监督面临困境时,他与任仲夷拍案而起,上书疾呼,尽显铮铮侠骨。

在特区3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近日到深圳调研时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而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吴南生也专门回顾了邓小平一段重要讲话,呼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对于“愤老”的称呼,老人淡然一笑:我积极主张改革,但我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

也许正如评论所言,留下几句真话,传下一点真知,让后人看到点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愤老”的价值。

对于“愤老”的称呼,吴老淡然一笑:我积极主张改革,但我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

特区之“特”

继续为中国改革探路

南方日报:这些年,“特区不特”的讨论不绝于耳。您觉得,现在特区还“特”在哪里?下一个30年,特区又能为中国贡献什么?

吴南生:此前特区之“特”,精髓在于探索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办特区,把国外资本引进来,让人家赚取利润,这是否符合马列主义路线?这是当时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一个焦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特区当年的特殊政策确实已经基本没有,各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区是“不特”了。

但从使命说,特区还要继续“特”下去。小平说,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在“过大关”,进入矛盾重重的深水区,特区还要继续肩负起试验田的使命,继续为中国改革探路。

如果说,前30年特区为中国贡献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和宝贵实践,下一个30年特区应该为中国的民主政治探路。关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我认为,它们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很多人都不知道,深圳从1979年到1990年长达11年都没有设立人大、政协,我们曾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留下一定的试验空间,后来没有实施。

温故知新

重温小平三条要求,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南方日报: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革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党的执政理念转向了以人为本和民主政治建设。您能跟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思考吗?

吴南生:其实,1980年8月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已经有明确的说法和交代。

小平同志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更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所以,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能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

南方日报: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确实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

吴南生:他讲话的时间是1980年8月18日,政治局讨论通过这一讲话的时间是8月30日。而特区条例公布的时间是8月26日,都是30周年了。

 

吴南生同志到莲花山公园缅怀邓小平同志。梁宇摄

在纪念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认真注意当年由政治局通过的、小平的三条要求,实现得怎样?这三条要求的本质又是什么?

第一条,“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是49100亿美元,最近新闻报道说,我们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人均GDP才有4000美元左右,约为日本的1/10。应该说,我们在经济领域中的改革工作是有成效的。当然要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要作很大的努力。

但我们已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它正在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新发展,它正向我们提出强烈的要求,这要求就是小平所说的第二条要求:“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至于第三条:“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正在发展中的生产力的要求。

改革推进

当前要特别警惕权力与资本的结合

南方日报:您对小平三条要求的解读比较精辟。

吴南生:从国际上、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历史的经验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要重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上层建筑。

在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要警惕那些钻入市场的权力。要知道,权力和资本都是无限地扩张的。资本的贪婪,尽人皆知。而“权力使人腐化,更大的权力使人更多地腐化”这一警语,是古今中外有无数事实可以证明的。只有民主政治是限制权力无限量扩张的政治制度。所以邓小平说,要“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也就是说要用高度民主的制度来保证国家不走弯路,长治久安。我们不是天天都在说“稳定”吗?这才是真正的稳定。

现在要特别警惕,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本来,我们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将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掌握在国家手里,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这也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就是权力、资本和资源结合在一起,容易滋生腐败,容易导致利益集团侵占经济增长成果,侵害百姓的利益,伤害社会公平正义。这必须通过政治改革来根治。

舆论监督

有些官员缺乏“民主锻炼”,需“开启官智”

南方日报:您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怎样进行呢?

吴南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深化和进步。

我是个积极主张改革的人,但我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进行这场改革。我建议,逐步放开,逐步地提高民众的社会承受力,提高人民的理性,逐步地加大改革的力度,直至实现民主的目标。目标是唯一的,但具体的途径则不是唯一的。

我个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第一步应该是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进一步开放舆论。这一方面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在中国目前权力制衡不到位,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尤为必要;更重要的是开放舆论可以开启民智,开启官智,通过心平气和的理性讨论和意见交换,就民主化的利弊、目标、程序、时间表等种种具体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以达成基本共识,中国的民主转型就可望避免不良势力的扰乱,事半功倍,以较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成效。

关于开放舆论,我们有必要再听一下“老祖宗”的说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开卷就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新闻出版自由不会造成‘变动的局势’,正如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不会引起宇宙系统的变动一样。”

现在我们有些官员,一听到“舆论监督”就脸色发青,少数或很少数人还“心怀愤恨”。这都是由于缺乏“民主锻炼”、“身心稍为虚弱”的结果。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所以说还有一个“开启官智”的问题。

敢于直言

留下几句真话,就是“愤老”的价值

南方日报:相对于“愤青”的提法,有人把您和任仲夷等党内敢于直言的老同志称为“愤老”。您接受这个称呼吗?

吴南生:我也听过这个说法。其实,所谓“愤老”,无非是年纪大了,想留下几句真话与思考。老则老矣,愤就不要啦,我现在就怕血压太高啊,呵呵!

现在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一系列理念,特别是“和谐社会”这一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构思很好。但只有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努力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同步改革,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有的学者曾对“和谐”二字进行“说文解字”:“和”,就是每个人都有粮食吃,“口”字旁边一个“禾”嘛;而“谐”呢,是“皆”加一个“言”,让人人都说话。“人人有饭吃,人人畅所欲言,不就是‘和谐’吗?”

任老生前与我是邻居,我们常在湖边小道上结伴散步,倾心交谈。“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浮云不计程”。我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能尽的力量已十分有限。我们为国家繁荣、人民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也常常以当年所追求的真理、理想未完全实现而遗憾。但是,《共产党宣言》早就预言过人类和谐社会的理想形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始终坚信,这样美好的崇高理想是一定会实现的!

南方日报记者陈枫

(编注:本文已经由吴南生亲自审定)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