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各种成本计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19:52

关于吸烟与癌症的10个事实 

    人们都知道吸烟和癌症有很大关联,但每一种癌症具体和抽烟有多大关联则所知不多,数据往往能揭示这一切。人们应该知道吸烟患癌症的风险有多大,戒烟对于减低风险是多么有效,这应该成为常识。

    1、30%的癌症可归“功”于吸烟,特别是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还可致膀胱癌、胰腺癌和肾癌。最致命的是肺癌和胰腺癌。

    2、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险性增加1.78倍。

    3、如果每日吸烟25支以上,12%的人会发生肺癌。

    4、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

    5、江苏省肿瘤医院在收治的共1000例肺癌病人中,约有80%是长期吸烟者。女性吸烟者危险性更严重,是男性吸烟者的1.9倍。

    6、吸烟指数超过400年支(吸烟年数和平均每天吸烟支数的乘积)是一个危险信号,如一位小伙子,15岁开始吸烟,每天吸一包,到不了35-40岁,可能就会有得肺癌的危险。

    7、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90%肺癌是吸烟引起,我国每10万人中有35人患癌症。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设为1.00时,15岁以下开始吸烟者其死亡率为19.65,20~24岁其死亡率为10.08,25岁以上其死亡率为4.08。

    8、吸烟妇女患宫颈癌与卵巢癌,相对危险度高。前者比不吸烟者高4.4倍,后者为2.8倍。家庭中被动吸烟比无被动吸烟者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高2.5倍。

    9、吸烟二十年以上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将增加30%,吸烟30年以上者,这一危险增加60%。吸烟者癌症发病比不吸烟者早8年。

    10、吸烟者在戒烟后发生有益变化,5年内比一般吸烟者(每天一包)肺癌死亡率下降或近于不吸烟者。口腔、呼吸道、食道癌发生率降到吸烟者发病率的一半。10年内,癌前细胞被健康的细胞代替。戒烟10年以上者,肺癌发生率大致降到和不吸烟者相同。

    吸烟是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只要停止吸烟,90%的肺癌得以预防。如果吸烟逐年下降,那么在若干年后,癌症特别是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就会随之下降。



吸烟致阳萎 

“香港特区政府忠告市民 吸烟可引致阳萎”--这样的文字已经印到了在港销售的香烟盒上了。据报道,这一招还挺有效,内地有人看到这种“恶毒”的警告,还真的被吓住了。
  既然官方这样说,那当然得有医学依据。有医生告诉记者:从医学机理上来说,男人吸烟多了,确实能够产生引致阳痿的因素,“香烟燃烧的烟雾中的部分成分能够引起男性睾酮分泌失调,导致性功能低下。香港地区香烟上的警示标语写得一点都不夸张。”

我觉得,这一有效的引导提倡戒烟高招儿,值得大陆学习借鉴。

其实,这种在香烟盒上印戒烟警示图案的做法,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惯例。几年前我在巴西见到过,那些图案更恶心人,比如母亲因吸烟生下奄奄一息的畸形婴儿、因吸烟而发黄腐烂的牙齿、因吸烟患上脉管炎截肢的烟民、有被香烟熏得漆黑的肺叶、有因吸烟造成肺癌的烟民,还有因被动吸烟造成儿童呼吸困难、因母亲吸烟造成胎儿死亡的标本等等,让人看了直想呕吐,更甭说继续抽烟了。

  我自己不抽烟,也厌烦别人在我旁边抽烟。早在2000年初,我就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反对吸烟,可惜本来立场明确的标题《谁抽烟毙了谁!》,被编辑改成了《谁抽烟毙了谁吗?》,文末并给加了一句话“说到这儿,一股烟味儿飘了过来,谁害谁呀?!”加大了玩笑的成分。我估计,或许编辑本人是个瘾君子亦未可知呢。

 吸烟,巨额健康经济成本        世界卫生经济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十分重视烟草危害带给人类的经济负担,权威专家从全新的经济角度诠释了烟草危害,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烟草危害带来的经济负担,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戒烟服务与方法指导,推进我国控烟事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指出,烟草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因素,也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卫生经济学告诉我们——

  首都医科大学崔小波教授等人于2008年对北京18-65岁的5629名居民进行了一项戒烟认知调查。调查结果相对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公众对吸烟、戒烟所持的态度,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公众认识烟草危害,避免健康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1: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你能否在公共场所不吸烟?

  结果:96.0%的轻度尼古丁依赖者表示完全能遵守禁烟规定;91.5%的中度尼古丁依赖者表示能遵守禁烟规定;重度尼古丁依赖者中14.3%表示很难遵守禁烟规定,另有4.1%的重度吸烟者表示不知道禁止吸烟的政府令。

  结论:吸烟者对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态度与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有明显关系。

  问题2:你是否有尼古丁依赖?

  结果:轻度尼古丁依赖占53.73%,中、重度尼古丁依赖占46.27%。

  问题3:戒烟过程中是否需要医生帮助?

  结果:23.33%的戒烟者表示非常需要和很需要医生的帮助。60.72%的戒烟者表示不需要和根本不需要医生帮助,15.95%表示无所谓。

  结论:46.27%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人群是最需要戒烟帮助的人群。因为他们对尼古丁依赖比较严重,其烟草消费量占全部烟草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这预示着如果不能够科学、正确地应对及解决烟草问题,他们将很难摆脱烟草带来的健康及经济双重危害。

  问题4:戒烟是否该列入医保?

  结果:在戒烟者中,46.05%的人认为戒烟服务应该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中,22.85%的人认为不应该;在不吸烟的人中,39.81%的人认为戒烟服务应该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中,33.98%的人认为不应该。

  结论:戒烟纳入医保将促进戒烟成功率。目前,许多欧美和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都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并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日本、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美国、韩国、法国等。

  吸烟危害公共经济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毛正中教授介绍:我国是烟草大国,15岁以上吸烟者3.5亿人,占世界吸烟总人口的近1/3。我国每年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直接医疗成本高达数十亿元,不包括劳动生产力、请病假和报销医疗费用等方面的间接成本。

  李玲教授介绍:在美国,吸烟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0.85%,收入和生产力损失约470亿美金,治疗吸烟相关疾病开支约500亿美金。而因母亲吸烟,其5岁以下子女每年多出120美元的医疗开支。李玲教授利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的测算,得出结果显示:

  35岁及以上成人归因于吸烟导致的三类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经济负担为2237.2亿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为390.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1846.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中门诊治疗费用为267.0亿元;其次是住院费用94.5亿元;最后是交通、伙食和陪护费用29.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最主要的构成是早亡引起的损失,为1822.8亿元,休工引起的经济损失仅23.6亿元。

  如表(一)、表(二)所示,可以清楚地了解吸烟带来的经济负担成本。

  吸烟对个人的经济影响

  根据《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平均每名烟民每天购买香烟的费用为2.73元,平均每年花费近1000元。但是,因吸烟引起的症状,人们去医院看病花的钱就远不止于此。2009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45%的调查对象在过去12个月中曾因呼吸疾病、干咳或其他与吸烟、被动吸烟相关的症状去过1-3次医院;其中40%是在工作日就医,30%每次就诊时间都在60分钟以上;平均每次诊疗费用为213.5元。

  对戒烟者本人来说,戒烟后生活的质和量均得到提高;对戒烟者的家人来说,减少了被动吸烟的危害,提高了生活的质和量;吸烟所致疾病的医疗支出减少;由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的旷工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的危害降低;吸烟后相关清洁费用减少。

  去医院戒烟安全省钱

  由于烟草依赖是一个复杂的身体和心理问题,戒烟也不是一说就能做到的,很多人戒烟很多次还是没有完全戒掉。《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推荐药物戒烟,畅沛是兼具尼古丁受体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的一种口服戒烟药。相对于自行在家戒烟导致的精神、心理、生理问题,更多人选择了专业医生,根据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和心理状况采取药物和心理的双重干预,戒烟成功率提高35%。

  烟草主要危害成分

  卷烟在点燃后,释放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是有毒性的,还有带放射性的,目前已确知其中有69种成分能致癌。

  对于“化学物质”的统称也许显得有些陌生而遥远,但是如果将烟草烟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换作类似物质的名字进行对照,感觉就十分“惊悚”了。

  附图是烟草烟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与类似的常见有毒物质的对照图。

  吸烟的疾病直接成本

  年份 吸烟的疾病直接成本(亿元) 占GDP(%)

  2000         998.97      1.12

  2005         1665.60      0.91

  表(一)

  吸烟的间接成本

  年份 吸烟早死损失 被动吸烟成本     总间接成本占GDP比例

  (亿元)          (亿元)         (亿元)      (%)

  2000      313.5      118.25     437.86—602.29 0.49—0.67

  2005      606.7      239.91     861.11—1205.01 0.47—0.66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