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工和城市人的差别看农村和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03:00

从民工和城市人的差别看农村和城市 

[独孤飘萍] 于 2005-09-02 09:54:56上贴 我说这些,写这些,一定会被一些人视为狗屁言论,胡说八道,或是轻蔑的一笑,或是一砖头拍死。审查还是个问题。但我做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有文化的人,只想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尽可能的描绘现实中的部分落后的农村和农民,而不是政府报告中的和理论上的农村、农民。我的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而不是纵向,即,我不和历史比较只好现实比较。因为我认为,历史性比较对个体而言,意义不大。鉴于本人视野狭窄、目光短浅,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目前,针对民工问题进行着普遍的争论,反对民工的人认为,这会导致犯罪率升高,从而危及社会稳定,他们主张应严格限制民工入城。对入城的民工他们往往有一种偏见,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城市年轻人,往往回歧视我侮辱民工。但是,另一方面,支持廉价劳动力流入的人却认为,为了支持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民工入城是必要的。 
撇开表面的分歧不谈,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持何种观点的人,至少在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把民工当作异类,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的社会公民的一员。换句话说,他们总是把民工低看一等,看作是为他们服务的下人。当然并不是没一个城市人都是这样,这是一种城市人的社会心态。 
对于城市人的这种心态,我们没有什么要指责的。因为这也符合城市人和民工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民工的这种社会地位和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想一致的。这种现象是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以致两极分化的一个缩影和反映。 
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以致两极分化这是不容抹杀的现实。当然,这只是就整体状况而言。在农村中也有发展比较快的,如华西村、南街村,但这毕竟是少数。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分化不仅是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和科教文卫上。这一切和我们的国家性质极不相称,有人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一回是?谁来为这种现象负责? 
没有人也没有那届政府能负责。这不是个人也不是哪届政府的事,而是各种原因长期积累的歧化结果。种种历史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城市萌芽之时。这不是我所能论及的。 
就新中国建立和建设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来说,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争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建国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虽然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这两种”包围“走的却是相反的方向。从理论上,我们的发展是“城市带动农村”,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农村支持(服务于)城市 ”。农村的发展服从于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发展,可以牺牲农民农村的利益。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村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农民种粮,保住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来稳定这个农业大国。不过,国家并没有刻意的去抑制农村。 
这种“重城轻农”的现象在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和“先富后富”理论以后,更为突出的表现出来。发展往往被狭义的理解为经济增长,而经济又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发展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就有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对“先富后富”理论的理解,更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城市先富,农村后富。可这种理解忽视了更重要的一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20年的城乡差别不断扩大以致两极分化,很大的原因是对邓小平理论“正确”的误解。说正确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是误解是因为我们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将邓小平理论片面化、固定化、绝对化,这违背了马列毛邓的基本精神,也违背了党的思想路线。。受这种误解的影响,党和国家的政策总是想城市倾斜,向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得益的有产阶级倾斜。 
政治经济上的差异必然带来社会地位和科教文卫方面的差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隔阂越来越大。虽然他们同处于一张社会关系大网中,但他们的联系极为微弱,几近于两个偶尔进行物质流通的封闭个体。城市人不了解农民,农民同样不明白城市人。他们的沟通只限于农民把东西卖给城市人换回“钱”,城市人用钱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农民一心想进城而又害怕,另一方面城市人轻视农民而又需要;一方面城市的物质过剩以致浪费,另一方面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急剧膨胀而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批失学儿童、文盲、半文盲;一方面城市人因某项权利受到损害而要讨个说法,另一方面农民因为没饿着而欣喜不已;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农村的发展基础却越来越薄弱……在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的护网外,一辆破牛车在哜哜嘎嘎的在泥路上向前挪。 
我并不是在否定和抹黑城市的经济发展,而是在体现城乡巨大的差异,只是希望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能兼顾带动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城郊的农村。党和国家完全没必要为发展农村经济而重起炉灶,只要将城市发展中的浪费部分转移到农村上来,那么农村的发展就一定可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不过现阶段,对农村的政策倾斜的必要的。 
最近,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构想,并开始逐步实施。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思想的偏差,这个构想的实现必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