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学方式三大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5:06
中西方教学方式三大差异 

    教之本在师,教师本身往往也被烙上不同文化的印记。若将中西方的教师放到一块对比,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主导与引导

    在美国,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示意教师,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出来和教师一起探讨,直到解决完问题为止。经常可以看到一节课,很多人挥手示意教师,此起彼伏的,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轻松。

    在中国,教课教得好的往往是那些把课讲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的教师,尤其擅长将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尽量做到便于学生快速简便地掌握知识和结论,并足够应对考试。中国的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全是教师在支配和主导,学生往往是跟着教师“齐步走”:翘首听讲、抄板书、记笔记,教师不提问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发言。

    相对而言,西方教师更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插话,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向互动式教学,并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虽然有时课堂秩序看似有些闹哄哄,但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往往比较主动,比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听话学生与挑战权威

    中国老师在学生面前时刻保持“一个做老师的样子”,极力避免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很多孩子从小也被家长叮嘱“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所以诸如学生大胆质疑和挑战教师权威的事情,在中国是不常见的。

西方教师追求师生关系平等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则希望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常规问题,而且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甚至和教师争论。在西方教师眼里,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有自己的见解,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有勇气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

    在美国课堂,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和教师的观点不同,和教师当场在一起讨论得面红耳赤。尽管如此,教师还是鼓励你有不同的观点就马上指明,教师回答质疑的态度,简直会让刚到美国的中国学生不敢相信。

一元化与多元化

    中国教师布置作业或出题考试时,往往会预设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能按照教师的思维作答者通常可以拿高分。同时,如果学生不明白什么,中国教师往往很自然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和盘托出,以飨学生,习惯将结论和怎么获得结论的方式直接教给他们。中国教师比较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留学生到国外后发现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国外学生要强要扎实。

    相比之下,西方教师布置作业或出题考试往往都是开放性的。教师批改作业或试卷也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把问题解决了,更专注怎么解决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是否同时想到了多元不同的方案,是否是经过论证选择了一个最优方案去实施。现成知识和结论的掌握与记忆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在美国结束本科学习并继续在澳大利亚读研的张森对此十分感慨:“考试也好、作业也好,必须有自己的想法,不是重复权威、重复教师的思想者才能拿高分。各抒己见,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此,每个人的创新潜能都会被激发。我的一篇论文,教授阅后竟在反馈页足足写了67点建议。此外他还仔仔细细给我列出了7条写论文的心得。”

    对此,德国在读研究生万捷也颇有同感:“刚进德国大学的时候,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我只能老老实实按着规定的程序做,得出自认为满意的结果,但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德国同学可以用各种机械零部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工和组装成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同样画一个图纸,德国同学在画的时候就考虑不仅仅要达到最后设备的功能,还要考虑有益于零部件的加工,有益于设备将来的安装和维护,有益于整个设备成本的控制和功能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