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话题] 网民紧盯政府和官员不放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1:05

[百姓话题] 网民紧盯政府和官员不放松

政府官员, 言论自由, 网民 网民, 官员, 政府

网民紧盯政府和官员不放松

2010-04-19 05:35:00 来源: 云信网(昆明)



      昨日,由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出炉的《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版恳谈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对2009年100件中国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政府管理类事件最受网民关注,另一个特色是网民开始关注“官员言行”。

《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出炉

      2009年,云南“躲猫猫”案、巴东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一波未去,一波又起,激起网民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政治参与感。2008年因经历地震悲痛和奥运的狂欢,网络舆情体现出较强的国家意识;2009年,网民开始回归民生。报告指出,轰轰烈烈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对公权力的质疑。《报告》课题组在网络定向搜索抽取100件网络舆情事件,在此基础上还选取相对较为典型的10大热点舆情事件。
      2009年100件中国网络舆情事件分类统计发现,政府管理类事件共26件,是最受网民关注,评论也是最多的。其次是突发安全事故、社会道德、教育类、官员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文体类、经济民生和司法等舆情事件。其中,排名第五的“官员言行”是2009年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共8件。“逯军‘替谁说话’事件”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反面教材。
      报告显示,200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基层矛盾所引发的比例明显增加,比如武汉市经适房“六连号”事件、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上海“钓鱼执法”等。2009年网络舆情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网络救助盛行。“邓玉娇案”和南京儿童医院医生“偷菜门”事件中,网民都参与到事件的实际行动中,为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适度言论自由为社会减压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说,探索网络舆情的目的是能够帮助这个国家辨析民意、化解危机。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积累的许多风险压力;二是网络时代的来临迫使积欠弊端遽然公开。一些社会的溃疡面开始受到上网人群的关注,而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严重问题已经达到了绝对无法遮掩的程度。报告提出建议,在此时期,明智的方针,一是以空间换时间”——以信息的公开化疏导民意,敦促改进,二是“变顺应为创新”——以主动求新求变来提高执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除了事实的公开之外,网络信息的一个核心部分是言论及意见。言论自由作为一项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制度架构,网络的自由言论中,违法者是极少数,相当一部分言论属于源于善意目的的政策建议;即使是批评意见,也完全可以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可以起到监督吏治、调研中央一时无法察知的领域的作用。

      报告认为,网络监管的核心在于建立国家-社会之间的信任,包括对监管的信任;而一旦监管的公信度丧失,则会给国家政权及政治合法性带来一种更大的道德风险。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新形势时,应尊重民意、公开信息、适度开放言论自由、打开舆论监督的空间。建立适应不同应用范围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领导决策者和处理公共事件,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建立国家和社会间的信任基础。  昨日,由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出炉的《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版恳谈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对2009年100件中国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政府管理类事件最受网民关注,另一个特色是网民开始关注“官员言行”。

《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出炉


      2009年,云南“躲猫猫”案、巴东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一波未去,一波又起,激起网民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政治参与感。2008年因经历地震悲痛和奥运的狂欢,网络舆情体现出较强的国家意识;2009年,网民开始回归民生。报告指出,轰轰烈烈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对公权力的质疑。《报告》课题组在网络定向搜索抽取100件网络舆情事件,在此基础上还选取相对较为典型的10大热点舆情事件。
      2009年100件中国网络舆情事件分类统计发现,政府管理类事件共26件,是最受网民关注,评论也是最多的。其次是突发安全事故、社会道德、教育类、官员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文体类、经济民生和司法等舆情事件。其中,排名第五的“官员言行”是2009年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共8件。“逯军‘替谁说话’事件”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反面教材。
      报告显示,200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基层矛盾所引发的比例明显增加,比如武汉市经适房“六连号”事件、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上海“钓鱼执法”等。2009年网络舆情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网络救助盛行。“邓玉娇案”和南京儿童医院医生“偷菜门”事件中,网民都参与到事件的实际行动中,为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适度言论自由为社会减压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说,探索网络舆情的目的是能够帮助这个国家辨析民意、化解危机。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积累的许多风险压力;二是网络时代的来临迫使积欠弊端遽然公开。一些社会的溃疡面开始受到上网人群的关注,而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严重问题已经达到了绝对无法遮掩的程度。报告提出建议,在此时期,明智的方针,一是以空间换时间”——以信息的公开化疏导民意,敦促改进,二是“变顺应为创新”——以主动求新求变来提高执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除了事实的公开之外,网络信息的一个核心部分是言论及意见。言论自由作为一项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制度架构,网络的自由言论中,违法者是极少数,相当一部分言论属于源于善意目的的政策建议;即使是批评意见,也完全可以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可以起到监督吏治、调研中央一时无法察知的领域的作用。

      报告认为,网络监管的核心在于建立国家-社会之间的信任,包括对监管的信任;而一旦监管的公信度丧失,则会给国家政权及政治合法性带来一种更大的道德风险。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新形势时,应尊重民意、公开信息、适度开放言论自由、打开舆论监督的空间。建立适应不同应用范围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领导决策者和处理公共事件,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建立国家和社会间的信任基础。 本主题由 龚殿仁 于 昨天 16:13 审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