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3例疲劳性骨折病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12:11
收治3例疲劳性骨折病例,从训练强度及应力集中等方面探讨其机制和预防措施。3例经治疗骨折复位良好。作者认为疲劳性骨折与应力集中有关,训练中应加强预防措施。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训练;疲劳

  1995年12月~2008年3月,诊治我部新兵基础训练中出现非暴力因素所致的股骨颈骨折3例,均为股骨颈疲劳性骨折。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为入伍1~2个月新兵,年龄18~19岁,平均18.6岁。入伍前均为学生,平素体健,入伍时体检合格,既往无骨折病史。
   
  发病情况:我部3000m越野训练强度在新兵训练1~6周时为2次/w,以后平均3~5次/w。本组3例骨折出现在训练后的第3、7、8周,进行3000m负重越野训练过程中,均为右股骨颈骨折。跑步500m处骨折1 例,中途1例,冲刺阶段1例,跑步过程中未受到暴力撞击或摔倒。其中2例在骨折发生前自感髋关节疼痛,运动时加重。
   
  临床表现:均出现髋关节局部疼痛、功能障碍。髋关节X线检查示均为股骨颈(颈中型)骨折,Pauwel’s角为30°~45°,骨折断端均无明显移位,其中1例骨折断端附近可见少量新生骨痂。

  2  治疗方法 

  2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股骨颈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1],1例髋人字石膏固定。

  3  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复查术后X线片,所有患者骨折固定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

  讨论

  1  发病机制 

  疲劳性骨折,国外又称Shin splint[2],也称应力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3]。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4]。疲劳性骨折多发生在新兵训练阶段。在人体跑动时股骨颈相对于股骨、胫腓骨比较平直,应力较大。新兵早期训练因下肢肌肉疼痛,膝髋关节协调屈曲度受限,相对髋关节承载力集中,只要协调跑步动作,躯体对地面的冲击力大部分被膝、踝关节及脊柱所吸收,理论上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发生率较低。与以往报道常见部位有所不同,本组应力性骨折3例均发生在股骨颈,可能与长跑时应力部位集中有关。

  2  预防措施 

  (1)科学安排训练。目的是利于骨吸收与骨修复的平衡。按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训练,不同科目按静态运动与动态运动相结合、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相结合、体力活动和技巧活动穿插的方式进行,重视热身运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2)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目的是吸收震动以减少应力损伤。长跑时应避开水泥等硬场地,以平整泥土或沙石场地为宜。(3)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战伤救治教育,掌握平时损伤后自我救治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本组2例如能在髋关节出现疼痛时停止训练,或可避免发展为完全性骨折。(4)早期诊治。应力性骨折是一个累积过程,临床表现常不明显,X线亦无明显异常,易误诊为软组织损伤。本组3例是因骨损伤持续加重致完全性骨折才确诊。在新兵基础训练阶段,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战士定期询问训练中自我感觉,向他们宣讲带伤训练的危害性,定期检查应力生骨折的好发部位,特别是在基础训练的第1个月,不能简单停留在软组织损伤诊断上,应尽早发现损伤,防止继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