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真相 解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1:00:06

    西安事变的另类真相
  
  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中,张学良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张学良会有从兵谏到谢罪这么一个大转弯?张学良到逝世都没有说为什么。我们就会过头来看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中国历史记载:蒋介石11月底达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匪。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兵谏。12月22日宋美龄抵达西安斡旋。26日,蒋介石与张学良一起返回南京。
  
    背景资料:36年初,中共李克农与张学良联络人员在洛川举行秘密会谈。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会谈。36年6月张学良申请加入共产党,8月15日第三共产国际电报否决了张学良的申请。同年早期,驻守四川防止中共张国焘军队与中央军会合的于学忠让路张国焘与中央军会合。(来源于中共党史资料和国民党抗战纪录《一寸河山一寸血》)当时共产党最多有三万人,装备很差,实力很弱。
  
    张学良为什么与共产党交往过密?西安事变到底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张学良为什么负荆请罪?
  
    第一部分:整体分析(这些大家都是可以查得到的知识,为了整体分析的需要才把这些写下来,文章的关键在第二部分)
  
    张学良和东北军抗日雪耻的决心是共知的。但是,当时国民党并没有发动兵力抗日,张学良自己的军力心知肚明。所以,面对力主抗日的共产党,他也有了几分打算。但是,他联系共产党,是不是想联合共产党抗日呢?共产党的兵力为三万,跟国民党对比的确只能称作匪,已经自身难保了,更不要说抗日。张学良看中的共产党的背后--苏联。他想借助苏联的实力,让东北军打回老家。由于张学良想求助于苏联,这在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起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受到了各方的压力:国民党,苏联,美国,共产党,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等。当时,国民政府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以唯一的合法政府。蒋介石也是当时唯一一个有能力号召全国人民抗日的人。
  
    首先我们要认清国际形势,苏联在西方面临德国的威胁,在东方日本虎视眈眈。苏联当然不想两面受敌,出于自身的对东方安全的考虑,他必须找一个能在东方抵挡日本的人。各方的实力是一目了领导然的,蒋介石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不论他在中国的绝对权威,还是个人的战略领导能力。根据党史资料,苏联当时甚至电令共产党投向国民党,因为在苏联眼里共产党可以忽略不计。在西安事变中,斯大林曾打电话给宋庆龄说蒋介石是中国唯一有能力领导抗战的人。同样的道理,美国也对张学良施加压力。
  
    宋美龄的到来,对事变解决起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宋美龄给他带来了国民政府如果没有蒋介石的后果--汪精卫、何应钦等亲日派将会夺取政权。这恰恰正是张学良最不愿意看到的(张学良知道蒋介石是抗日的,而他不满于他的攘外必先安内,他的性情也使他等不及了)。明白是非的张学良已经知道西安事变的解决结果了。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代表中央调停,力主和平解决(党史记载共产党也没有预料到兵谏)。共产党清楚自己在全国的实力,在国难当头中国不能没有蒋介石,如果蒋介石倒了,全国会陷于日本的铁蹄,共产党自身也会没有前途。共产党以自己的睿智认清了当前的局势,但是也在这场兵谏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蒋介石在社会各界的威望很高,他回南京后,各种报纸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各界人民甚至举行火把游行。这也使蒋介石第一次感受到了全国同仇敌忾的国民力量。
  
    在各种势力的压力和斡旋下,以及张学良个人原因,兵谏得到和平解决。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上已经有部分分析)。
  
    第二部分 张学良的个人分析和一些决定性的细节
  
    事件虽然和历史时代相关,但是也是由人主导的,事件当然也和主导者个人性情相关。在后来,对张学良的采访中,张学良已经承认他虽然对蒋介石极其不满,但是西安事变并不是原来就策划的,而是被逼急了的性起之举。(《人民网》)这在事件中得到印证,蒋介石到达西安后半个月后,才发生兵谏。而且,当时毫无征兆,震惊中外。
  
    但是,说到这里,我们还是没有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事情逼急了了张学良冒天下之大不韪,囚禁国家元首。而正是这个原因对张学良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这个触动肯定危机了张学良的根本利益,致使他胆敢做出中外震惊之举。这个根本利益当然也和抗日有关,请看下文。
  
    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蒋介石的密嘱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中正。十二月九日。(三天后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大公报》在要闻版刊出该报驻西安记者按蒋介石密嘱发给报社的专电,四行标题:《陈诚指挥绥东军事蒋鼎文负责剿共任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甘绥四省边区总指挥》。(来源《光明日报》)
  
    正是张学良得知此消息以后,才立即策划兵谏。为什么蒋介石要夺张学良的权利,又要在大公报上发表,而且在深陷张学良势力的西北?--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个《大公报》上的内容背后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大家说,针对蒋介石不抗日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本人会在下篇文章作详述。现在,我想引用一个对本文有用的史实:30年初,蒋介石曾与德国秘密谈判,邀请德国为国民军装备80个精装师,为把日本赶出东北做准备,后来的欧洲战局破坏了这个计划。这个事实得到了中国和德国双方的认证。1936年初,日本关东军已经开始打算入侵山西,因为日本急需山西的煤和其他矿产等战略资源。日本一方面从内蒙古南下,另一路军从华北平原往西合击山西,从整体上对山西形成钳形攻势。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国民政府自然也就要有所反应了。
  
    现在我们会来看《大公报》背后隐藏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时的国民党新剿共战斗序列。(来源《一寸河山一寸血》)
  
    国军剿共战斗序列
  
    第一路军: 总司令 顾祝同
  
    第二路军: 总司令 刘峙
  
    第三路军: 总司令 蒋鼎文
  
    第四路军: 总司令 朱绍良
  
    第五路军: 总司令 陈诚
  
    或许,你被这个阵势吓倒了吧,剿共用得了这么多人?五路大军几十万人,几乎是半个国民精锐部队?而那时候,共产党区区三万人,所以,庞大的军力根本不是为剿共而来。张学良于是就有了一种危机感,是不是来剿灭我的?在这种生存危机下,张学良先下手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学良误解了,而正是这种误解带来的内疚使他负荆请罪。
  
    事变中,被扣押的高级军官陈诚告诉张学良说,委员长有一个黄色公文包,千万不能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丢了,否则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张学良当然知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秘密,里面就有以上文件。而且里面还有蒋介石的日记和手记。这里面到底还有什么?
  
    这里面的蒋介石日记终于说明为何要派如此大军进驻西北了:当时国民党正在秘密调拨兵力抗击日本的阴谋,为避日本人耳目(也是受条约所限),更是为了军事需要,进驻西北保卫山西战略资源的兵力以剿共的名义发布,并在报纸上公布。
  
    这些资料由陈诚的回忆得到证明。事实也恰恰证明如此,陈诚等这些军官后来正是国民党淞沪抗战等的国民高级将领。而且,我们也已经推断它的可靠性。第一,以上说明,如此大军根本不会为了剿灭共产党。第二,山西的形势是国民党进驻西北的主要原因。第三,如果蒋介石剥夺张学良的权利,就不会在《大公报》上发表,更不会在张学良的势力范围发表。
  
    张学良的性急使他没有了解内幕前就作出了反应,致使了解张学良的蒋介石以绝食、殉国等威胁张学良。因为蒋介石知道张学良误解了,而且,这种误解正是张学良最关心的抗日问题。
  
    张学良为什么伴虎而行呢?
  
    一方面,张学良清楚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留在西北了。任何一个首领绝对不会让一个心怀异己的部下远离自己的视线,更不用说胆敢对上司发动兵谏的人了。
  
    另一方面,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张学良,如果不是什么东西触发了你的灵魂,你会和蒋介石一起回去,面对明知道的下场么?如果什么是张学良的灵魂的话,那就肯定和抗日有关。所以,本人认为,正是这个抗日秘密军事文件使张学良深感内疚。特务机关发达的的蒋介石能不了解张学良和共产党的这么明显的猫腻么?但是,他对张学良绝对的信任,这在他的《西安半月记》有表述:余推心置腹,防范太疏,致遭反动者煽部下之祸心以肇此变。从蒋介石身处张学良的势力范围,发表夺取张学良权利的文件,也足见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信任。这种信任更是加深了张学良的反省与内疚。张学良的性情,使他作出了负荆请罪这一戏剧性的一幕景。
  
    蒋介石最后解释对张学良囚禁的原因说他不是在乎部下对上司的大不敬,而是一种误国行为。(当然有点掩盖自己对张学良不敬的不满)。至于这个误国行为,是耽误了蒋介石的抗日部署,匆忙迎战,还是失去了剿共的机会,而失去整个大陆,或者或者------
  
    留给大家思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