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中国价值”//中央党校教授谈“中国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22:55
如何释放“中国价值”
2010年09月13日 08:28:02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没有共同拥有的和普遍树立起来的道德价值和责任,也就没有法律和民主政治,甚至市场经济也不能恰当地运转。”思想家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价值观念深刻左右着行为模式,支撑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必然是与其对应的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世界从关注中国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中国奇迹”,转为探究推动这一发展巨变的“中国模式”。他们认定“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的背后,必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价值”。
确实,生物进化离不开基因遗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也依赖于文化的传承。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人们对文化的接受认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吸引或喜爱,更本质的是对附着其中的价值观的认同。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把握住渗透其中的价值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也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脉、传承之核。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四个重大界限,事关社会主义中国指导思想的确定、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政治发展的方向、文化建设的遵循。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中,这些堪称“大是大非”的重大判断,构成了“中国价值”的基本内核,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形成价值共识、促进价值认同,是其生存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课。推进中国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坚持“中国价值”,也需要用全球视角梳理“中国价值”,靠传播规律普及“中国价值”。无疑,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释放“中国价值”的重要源泉。“四个重大界限”则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的认识结晶。在这个意义上,中宣部组织编写《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是释放“中国价值”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以大量史实阐述了这些“界限”为何对中国“兹事体大”;同时回答了诸多现实问题:社会主义中国为何不能指导思想多元化,为何不能全盘私有化,为何不能三权分立,为何不能拜金主义。这些“分水岭”,对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众的广泛价值认同,对外有助于世界对“中国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代”。文化的传播早已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交融、交锋愈益激烈,文化被视为“软实力”,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关键。而缺乏核心价值支撑的文化“软实力”不会产生多少吸引力,价值缺失只会带来文化的空洞。中国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力的提升,不只局限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中国电影和体育明星为各国民众所熟悉”,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中国所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能否进一步在世界上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出发,如何以更丰富的载体、更生动的语言释放“中国价值”,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常培育)
搜索更多价值 中国 的新闻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策
“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可休矣
中央党校教授谈“中国特色”
2010年09月13日 08:14:44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自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人们不断地问什么是“中国特色”?经过31年的实践,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理解(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已经比较具体也比较深刻了。
一、邓小平为什么提“中国特色”
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在我看来他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抛弃苏联模式。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主要是搬了苏联模式,而实践已经证明,采取这种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成功。他针对苏联模式,提出了“中国特色”。这意味着要建立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为了取得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权。苏联一向以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自居,强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他们的一套,否则就给扣上“民族主义”、违背“普遍规律”等大帽子,并横加干涉。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这主要是针对苏联而言,告诫他们不要干涉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国特色”的提法提出后不久就受到苏联方面的“关注”。1984年6月21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了题为《世界革命进程的主导因素》的文章,大讲“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及其团结一致”,特别讲:“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章说:“出现了企图从修正主义立场解释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以及社会生产同私人生产的相互关系的现象。有些学者鼓吹削弱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首先是削弱集中计划的作用,提倡市场竞争和扩大私人经济成分的比例。这种‘探索’没有考虑主要的一点,即扩大私人成分孕育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后果,首先是动摇社会主义经营的基础。”很明显,这是针对当时我国正在推行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针对我国市场趋向的改革。这篇文章进而指责:“追求民族的独特性,机械地模仿或无视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同样是危险的。”这更是明白地针对“中国特色”而言的。这篇文章对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作这样的负面评价,无疑就是苏共的观点和立场。这就是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的一个重要背景。现在,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重要的背景情况已经不存在了。“中国特色”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人们对“中国特色”的理解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推进。
搜索更多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闻
中央党校教授:“文化兴国”战略还远吗
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中央党校: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不问是非追求一团和气
中央党校教授:我们离共同富裕远了吗?
"香港廉政经验"登台中央党校 提问纸条厚厚一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