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教授和他的免疫学教研室- 人物企业-生物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8:33:44
跨越千禧之年的中国。

一月的雪花洋洋洒洒。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登上了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和每次出国一样,他仍带着简单的行装。他要去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叫圣菲的小镇,著名的滑雪观光胜地,但他不是去旅游。一个颇具规模的国际免疫学论坛向他发出邀请,会议的第一天,他将向500余位国际一流免疫学界专家介绍自己和伙伴们的最新科研成果。被邀请作大会发言的亚洲人有两个,另一个是日本人。

飞机驶出虹桥机场,曹雪涛疲惫的神经才稍有些松弛。临行前为杂志赶写一篇述评,听学生做专题报告,对几个博士生的论文提出意见……几乎没有喘息之机,同事劝他"冲出亚洲前还不养精蓄锐"他笑答:"飞机上睡觉去。"

果真,飞机起飞不久,他便进入梦乡,以至于不知何时飞出中国版图,飞过太平洋……

地球的那边,皑皑雪山下,熟悉他的、不熟悉他的"老外"们正等着与这位36岁的"密斯特曹"交流当今免疫学前沿课题--"树突状细胞来源免疫新基因的发现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呢

自美国科学家摩根发现人类遗传基因后,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人类便成为无数科学家的梦想

人类自身约有10万至20万条遗传基因,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不同时空表达决定人类自身生长、发育、衰老等所有遗传学特征,同时也与人类所有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其他相关疾病有密切关联。

1986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试图发现所有人类基因。为启动该计划,美国在1990年注入30亿美元。号称可与当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媲美。此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相继提出各自的基因研究计划,从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工程。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约有6千多条,一旦弄清某基因与某疾病的关系,就可以开发出对该基因的诊断试剂和制造出相关基因药物。据估计,一条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价值数十万到数千万美元。正因如此,一些国际知名医药集团竞相涉足,展开了一场全球性的"基因抢夺大战"。

据称,人类基因样本总数约10万条,现已找到并完成测序的有8千多条,预计两年内,科学家们将克隆出所有人类基因。

那么,在这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竞技场上,曹雪涛做了些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学者何以受到国际一流专家们的刮目相看呢是因为频频在国际免疫学学术讲坛上语惊四座,还是因为被SCI引证100多次的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的那26篇论文或许就是因为曹雪涛在土生土长的祖国练就了一身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功夫"。

198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雷纳托·达尔贝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在中国,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间小阁楼里,22岁的本科生曹雪涛没了白天黑夜

当时的曹雪涛还没去想那个让科学家倾其心智激烈角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他惟一的念头是考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

在生命科学中,免疫学举足轻重,国际一流科学家无不在此出绝活儿,颇具意味的是,历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获奖最多的领域即是免疫学。

本来,曹雪涛是可以免试读研究生的:毕业成绩优秀,推荐非他莫属。不料叶老甚至见也没见他,甩过一句话:我不要免试的,考上来算。30∶1的录取率,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一旦不取,免试莫谈。

雪涛来了倔强劲儿,考就考不舍昼夜的两个月。终于,作为"总分第一名"他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导师的一句话让他心里好暖好暖:"你不光红,还专。"

这一"专","专"出了名堂

3年后,曹雪涛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白细胞介素Ⅱ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直让专家评委拍案惊奇。论文在四个方面有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建议他马上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以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

同窗差点儿没把曹雪涛托到天上,可曹雪涛不惊不喜,补修课程的日子里,足球场上再没见到这"左边锋",食堂里也没了他的身影。

苦苦拼搏的三个月定格为一个镜头:瑟瑟寒风中,一只煤油炉,一张小桌,一个紧裹大衣奋笔疾书的年轻人。三个月,一部43万字的专著《白细胞介素Ⅱ的基础与临床》完成了。完稿那天凌晨,摇摇晃晃的曹雪涛撑到医院急诊室,一句"我胃出血了"话没说完,人已经昏了过去。

曹雪涛还没出院,美国耶鲁大学邀请做博士后的信函主动给他送上了门。

"假如你要去天堂,你就去美国。"病床上的曹雪涛差不多决定了:出国。

然而,就在这时,导师叶天星的一次探望使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

那天,年近八旬的叶天星教授气喘吁吁地来到病房,一篮煮熟的鸡蛋,5分钟对视,话没出口他们却读懂了对方的心。

对这位功勋卓著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怀着无比的敬仰之情。叶先生30多岁就职美国康乃尔大学副教授,后与共和国一起走过无数坎坷,"文革"中被迫害,从四层楼跳下却大难不死,三个子女先后逝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而一旦走上讲坛,他就微笑着忘却了那一切。3年,跟着叶老,曹雪涛懂得了什么是忍辱负重,什么是鞠躬尽瘁。

叶老笑得慈祥,话语中却带着几分难过,几分自责:"干了一辈子,我这一级教授有两件最遗憾的事:一是没能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能建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

曹雪涛还能说什么呢。他想起了儿时就刻骨铭心的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望着叶老,他一字一顿地说:"您放心,不办成这两件事,我不出国。"齐鲁大地出一代儒圣,出侠士豪杰,偏偏这山东农家的小子曹雪涛集这儒侠为一身。26岁,他有的是精力。

一台显微镜、一台离心机、一个超净台,还有7个人。留在免疫教研室的曹雪涛发现,通向他庄严承诺的路几乎没有

28岁的他偏偏被推上教研室副主任的位置,每每同叶天星、孔宪涛教授出去开会,老教授总是眯着笑眼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学科带头人。他心里暖,脸上热呢。

曹雪涛和他的免疫学教研室同事在一起

这一年,曹雪涛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报纸上报,广播里播,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28岁,了得

心静如水。

你曹雪涛何功何德,不用说和老一辈专家比,就是和教研室的师兄师姐相比,也不过是初出茅庐呀。

初出茅庐的曹雪涛分明感受到一条路在脚下被拓开,为他铺路的正是他的师长、他的同事、他的上级领导。

教研室老主任徐志工教授说,你尽管抓科研,行政管理我来。长他10岁的师姐田野苹教授说,我们支持你。学校首长付翠和少将一番话滚烫滚烫:有什么困难就说,咱们科研部训练部校务部……都支持你。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服务,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

有那分信任和期待,曹雪涛还犹豫什么。

目标: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出最有影响的论文和成果。

主攻方向: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即肿瘤免疫治疗。

此后的基础部六楼便常常亮着彻夜不息的灯光,此后,免疫教研室的成果便一发而不可止。

--他主持的"高活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综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基因工程新型白细胞介素Ⅱ的大规模纯化》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他主持完成了近十种人和小鼠细胞因子的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国内大规模推广这些细胞因子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他和同事们提出了数条新的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途径并探讨了相关机理,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获军队科技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到1999年,曹雪涛和他的同事们在《免疫学》、《基因治疗》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资4000万元。

1996年,免疫学教研室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免疫学教研室成为全军免疫和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叶老笑了。一直笑到他临终前。躺在床上,他望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曹雪涛,无限欣慰:"我的孩子早逝,生命没能延续,然而我的事业后继有人哪"

越洋电话让曹雪涛流泪了,隔着地球,发烧的儿子问:"爸爸,你咋不来美国?"

导师的夙愿完成了,曹雪涛还想出国么

这对他实在是轻而易举。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二十几个国家邀请他,或工作、或做访问学者。一位美国商人甚至出巨资邀他去开发抗肿瘤药物,只要他一点头。

他的妻子正在美国忙于合作课题,他的宝贝儿子也在那边上了幼儿园。他得意,给儿子起了个多么好的名字--"云龙",寓意那姓赵名云字子龙的威猛忠义。

而此刻,生病的小云龙在电话里哭,妈妈实在无暇守候他。一句问话竟让曹雪涛一时无语。是的,你咋不去美国

想起第一次出国的情景。

不是去美国。

1992年8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3年一次的国际免疫学研讨会。4千多医学界名流云集。曹雪涛走上讲坛,报告的题目为《重组单核因子对IL-2/TIL疗法治癌效果的增强效应》。他才28岁,报告人中的小字辈儿。宣布报告人单位第二军医大学时,专家们还有点莫名其妙,知道哈佛牛津是在美、英,这第二军医大……不过,尽管听报告就是。

报告结束,短暂的沉默,如雷的掌声。国际免疫学会联盟主席米兹尔斯教授紧紧地拥抱了曹雪涛。

亲临大会的原匈牙利总统根茨微笑着向密斯特曹张开双臂,问话像是一句歌词--你从哪里来?

国际会议推出细胞因子专集,专门介绍了中国学者曹雪涛的工作。而后,曹雪涛又参加了第九届、第十届国际免疫学大会并都做了大会发言。

1994年6月,曹雪涛带着又一科研成果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第十二届欧洲免疫学大会。三个学术报告被破例延长了报告时间。

在柏林、斯图加特、慕尼黑……

美国--他不知去过多少次,从洛杉矶到圣地亚哥、华盛顿。在赫赫有名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 作《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研究》报告时,一些华人科学家惊讶地问:这些成果真的是在国内做的么

多少次出国作报告,曹雪涛听到的最让人心痛的话就是:你们中国免疫学者在做什么

多少次回答记者的提问,曹雪涛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就是在中国,就是在第二军医大,我们做了……

"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曹雪涛割舍不断的,何止是对这片土地的情感,那是重如泰山般的责任

1998年,曹雪涛去了美国,20天,他变卖了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携妻带子登上了归国的飞机……

突发奇想,连曹雪涛自己也吓了一跳:办一个全国性的免疫学方面一流的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搞免疫学你行,办杂志你可是道地的门外汉。



想干就干,干什么都需要"中国功夫"。杂志刚出,正值全国报刊整顿,没刊号的"内部刊物"将整饬缩编。曹雪涛急了,打开的窗口怎么能堵上揣着杂志上北京,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行,感动了一位科学界泰斗,感动了有关方面负责人。

杂志正式出版那天,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刘新垣院士……都来了,一句话说得曹雪涛差点儿没掉泪--年青人干点事儿不容易,我们给曹雪涛捧场来了。

如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已成为国家医学界一级核心刊物。

抚摸着装帧精美的杂志,曹雪涛又开始了他新的设想:办一个世界一流学者参加的国际免疫学大会,就在中国,就在上海。

1999年10月,我国迄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免疫学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国际免疫学会联盟主席、美国免疫学会主席、亚太地区免疫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300余学者会聚申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北京医科大学陈慰峰院士引人注目地出现在主席台上。

承办这次会议的,是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担任会议组委会执行主席的,是7年前第一次出国便走上国际讲坛的曹雪涛。

5天的盛会,精彩纷呈,有一个细节,几乎走进了所有人的记忆。

从虹桥机场走出,国际免疫学会联盟主席、瑞士巴塞尔免疫研究所所长麦尔切斯就睁大双眼:哦这么美丽的上海。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地问,开会用英语,中国学者能听懂么

带着怀疑,他连听了几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后来,只要有空,这位高傲的日耳曼人就逛商店,要看要买的,不过是一个本本儿。终于,在一家商店买到了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本本儿。大会闭幕式上,他高高举起它,微笑着说,我建议与会的先生们女士们都在这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送给尊敬的曹雪涛先生和他的教研室

曹雪涛笑了,眼睛有点发潮,他遗憾哪,一个月前,导师逝去,要是他能在,该多高兴

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已经盖好的免疫学实验楼,因为没最后完成内装修,还不能让所有的与会学者看到它。

这座楼,凝聚着他多少心血与梦想

3400平方米的实验楼是曹雪涛的命根子

这之前,免疫学教研室挤在基础部教学楼6层的半边。科研项目、人员增加,看着部下"赶集"似地进实验室,曹雪涛心里发堵。想起在美国国立研究院讲学时看到的一流实验室和设备,他有点不服。那颗"膨胀的野心"又迸出一个新的目标:建一座实验楼,一流的

可当时,别说实验楼,就是添件新的设备也难哪难就难在--没钱。不是靠科技成果"落地",赚了些钱吗不是靠教研室协力攻关"挣"来了科研经费吗

不,他需要大钱,不是上边给的。

带着高科技成果和一肚子设想,他南下北上,与几十家企业公司洽谈,寻求合作。对他的高科技成果,商家自然是"眼热不含糊",而面对高投入高风险,又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没商量"。倒是有一位有上亿资产的老板慨然应允投巨资,曹雪涛兴奋得差点没跳起来,不料老板的又一句话让他心凉了半截儿:明年你能给我赚多少钱

要是只为赚钱的话,他曹雪涛和同伴们或许不用费这么大的力气。合作,固然应对双方有利,而引资的最终目的是,出国际一流成果。

1996年4月,刚从国外回来的上海华晨集团总裁仰融一个电话打给曹雪涛,要他过来聊聊。对这位经济学博士出身的老总,曹雪涛一股脑儿倒出了心中的苦闷。总裁静静地听、认真地想,临了说了一句话:我们合作,投资3000万元,你看行吗

当年,教研室添置了大批先进科研仪器设备,而后,他们的分泌型基因工程GM-CSF的高效表达和纯化通过国家药审,完成一期和二期临床,并获国家新药证书。新型基因工程白细胞介素Ⅱ也完成了二期临床。再后,他承担的《神经生长因子的中试研究》又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一期临床试验。

1996年建军节那天,第二军医大免疫学教研室与上海华晨集团合作成立的上海华晨生物技术研究所挂牌。这一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令人兴奋的阶段性成果让华晨集团公司又追加投资1000万:盖楼,盖一座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免疫学实验楼和生物高技术试验基地。

从打第一根地基桩开始,建筑工地上就出现了一个教授级监工,大到钢筋型号、水泥标号,小到便池灯泡价格,曹雪涛了如指掌,钱一分也不能乱花,他不能对不住华晨的信任。就因为他太叫真儿,施工停了四个月,站在工地那一通吼,最后的"了断"还是得政委出面。

站在停工的楼边,政委付翠和与曹雪涛聊了又聊。一个是深谋远虑的将军,一个是血气方刚的教授,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两颗心贴得更近。虽然,曹雪涛对"让点儿步"感到有点儿委屈,但毕竟,那楼可是一层层地起来了。一层日常办公,二层功能实验,三层机理研究,四层五层中试基地。大楼交工那天,曹雪涛围着新楼转了几转,想起老政委那句话:这几年,学校唱了两出戏,以前条件不好,人才往国外跑,我们唱的是《追韩信》。现在条件好了,回国的多了,好一出《凤还巢》啊

留学博士孙卫民回来了,博士章卫平来了,鞠佃文博士、陶群博士、于益芝博士都从美国进修回来了。还有陈国有博士、王全星博士、张明徽博士、雷虹博士……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68位年青人聚集在曹雪涛身边,这其中,不占编制向社会延揽的人才就有40位之多。每每走进这实验楼,你就会感受到一种蓬勃的活力,你就会感到曹雪涛绝非单枪匹马。

自1998年4月,曹雪涛和他的伙伴发现第一条全长基因,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完成5万多基因片段的测序,其中10%左右的基因片段为首次发现,124条全条基因被国际基因库登录,三种基因工程药物通过国家药审,教研室与美、日、英、德等国的近十所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据称,美国南加州癌症治疗公司已决定,买下克隆的六条人类全长基因的专利,单价360万美金。

曹雪涛在想什么他在想,眼下,沿着新的技术路线,固然能保证基因的层出不穷,可要做的决不只是这些。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设想……

1986年,震惊世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被提出,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新的进展目不暇接,那时,22岁的曹雪涛还太嫩。而今,14年过去,看到步入2000年国际免疫学论坛的曹雪涛了吗听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菲小镇--那掌声

入夜,第二军医大免疫学实验楼灯火通明,远远望去,犹如夜色中的一条航船。

都知道,那船上有一位相当出色的船长。

都知道,那土生土长且忠且义的中国学者、博士生导师曹雪涛,此刻正率他的团队向着国际生命科学的最前沿--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