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两首少儿歌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52:07
毛牧青/文
对所谓“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如今已经步入“知天命”年龄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历史总有一些欢乐和痛苦的记忆。这些记忆随着自己慢慢变老,许多往事会经常像“过电影”般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今晚从电视上,又聆听到我儿时特别喜欢的两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和《我们的田野》。孩子们那纯洁铜铃般的童声合唱,难免再次泛起我对这两首歌曲特别钟爱的心境。
也许是自己的偏向固执和孤陋寡闻。从五十年代到如今,我会唱和听到的少儿歌曲不计其数。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曲,大约只有这两首了:我不但能完整的全部演唱下来(嘿嘿~~其它歌曲记不全词啦),还时常弹(吹)奏它们自我陶醉自我遐想;空闲时经常欣赏的也只是钢琴伴奏版本的它们,电声演奏版本和成人演唱版本一概不听,总觉得有碍孩子天籁般音质的纯净。
这两首歌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如今仍能受到大人和孩子的喜欢,我估计大约有如下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歌词朴实无华琅琅上口,没有丝毫枯燥的说教的词汇。
《让我们荡起双浆》是我们山东人乔羽乔老爷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写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词如同后来的他的《我的祖国》(即“一条大河波浪宽”歌曲)一样,朴实无华优美抒情,却又琅琅上口那么容易记忆,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请看《让我们荡起双浆》歌词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浆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一群孩子课余之时,在北海公园湖中划船。无忧无虑地歌唱着嬉闹着。水中倒影着白塔的纯净和孩子们快乐的笑容;绿树红墙、水中涟漪、鱼儿畅游,勾画出那个时代孩子们纯洁无邪的身影和幸福。歌词用了“荡起”、“推开”、“倒影”、“环绕”、“轻轻飘荡”、“吹来”等动词、形容词,及“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等拟人手法,以极为口语化、形象化的风格,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活生生画面。孩子们为什么“愉快歌唱”“尽情欢乐”?作者没有直说;一句“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的反问句,作者也没有给予回答。但聆听歌曲和感受孩子们心情,这个答案人们心领神会不必回答。这恰恰是乔老爷子的高明之处,这也是此歌得以流传没被“污染”没被“淘汰”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田野》是当年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管桦的经典歌词之一。他一生写了大量的少儿诗歌作品,其中被广为流传的歌词还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和《快乐的节日》等最为著名。他的歌词风格与乔羽各有千秋,但同样又有那个时代朴实无华的风格。
请看《我们的田野》歌词内容: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歌词第一段先写宏观景象——田野,以及田野上的河流,稻田;第二段镜头拉近到湖泊中的“荷花”、“鲤鱼”、“芦苇”和“野鸭”,使我不禁联想起八十年代的《三只野鸭子》和《随风飘荡》曲子,和郭小川那首脍炙人口的《团泊洼的秋天》抒情诗的前大段描述,顿时产生入临其境的感受;第三段写森林和伐木,着意刻画祖国建设的蒸蒸日上;最后一段面向高空,通过拟人的雄鹰动态,寄托了祖国建设者保卫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首歌词既像一幅优美绚丽的水彩画,又充满时代的生气和动感,没有任何刻意后来出现的“跟风”“呼隆”的“假大空”阿谀风气。《让我们荡起双浆》着重中、近景的特写,突出孩子们的眼前的幸福、欢乐及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的田野》突出中、远景的立体交叉,环境中人与动物的和谐,衬托着祖国建设蓝图的宏伟。两首歌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共同魅力在于:一读歌词,就会自然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不能自拔而勾起人们对儿时、对那个年代的回忆。通篇歌词没有一句铿锵口号词语,没有一个干巴枯燥句子,虽然动中有声,但通过三维立体交叉展示,使人产生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恬静而又必然的感受。
第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回荡。词曲相得益彰融为一体难以忘怀。
《让我们荡起双浆》谱曲者为九年前过世的刘炽先生。刘炽同志现今年轻人并不太熟悉。但一说到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歌词也是乔羽作,由郭兰英唱红祖国大地直至如今久唱不衰),和《英雄赞歌》(根据巴老《团圆》小说改编的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主题曲),就会耳熟能详感叹刘炽创作歌曲的艺术魅力。刘炽和乔羽是当年词曲珠联璧合的最佳搭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大型合唱《祖国颂》(当年影响仅次于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早期延安时期的《翻身道情》(粉碎“四人帮”后王昆再唱),歌剧《白毛女》(与马可等人合作),以及建国后的歌曲《新疆好》,舞曲《荷花颂》,歌剧《阿诗玛》等也出自他手。他的创作风格有着浓郁的北方特点和个人风格,《我的祖国》和《祖国颂》两首曲子的共同特色是:前半部分主曲抒情优美,后半部分副歌激昂辽阔,最能反映和突出他的多面创作特色。
刘炽很少写少儿歌曲,然而《让我们荡起双浆》仅有的一首,就足以让他流芳百世(因WORD版面不太好表现曲调举例分析,故无奈省略。下同)。
《我们的田野》的曲作者是张文纲。该曲创作于1953年。是原儿童组曲《夏天旅行之歌》中的第三曲子,该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是从50年代直到如今经常播送、演唱的优秀少儿歌曲代表作之一,深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张文纲先生还创作了比较有名的少儿歌曲《我们快乐的歌唱》、《植树歌》等,但都没有《我们的田野》影响力大。
《我们的田野》曲调优美,节奏平缓,像人们在娓娓道来祖国大好河山的叙述。全曲简洁朴实,极为适合少儿合唱,也最能发挥童声纯真嗓音的表现力。曲调与《让我们荡起双浆》一样,能勾起成年人对当年欢乐时光的追忆。《我们的田野》与《让我们荡起双浆》调式不太一样:《让我们荡起双浆》是典型的小调歌曲,乐曲突出6、2、3等小调音符;《我们的田野》虽然是大调歌曲,但乐曲同样突出6、5、3等音符。因此,这两首歌曲显得格外动听悦耳。整个乐曲与歌词惟妙惟肖恰倒好处,给人以纯净、清新、舒展的感觉。
坦率说,一个作品的经久流传而成不朽经典,让人思故如新难以磨灭深刻印象,除了人性真情流露、艺术手法高超外,恐怕与超脱某一时期“泛意识形态”“泛政治化”的牵强附会有着极大关系。两首儿歌曲虽然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辛勤努力学习和热火朝天建设,以及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但没有囿于说教词句和铿锵口号的浮华浮躁虚伪造作,或许这也是两首歌曲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缘故吧。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少儿歌曲,但我总觉得远不如这两首歌曲来得让人留恋——呵呵……留恋的让人似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真正叫人流连往返啊!
一些留有时代各类运动烙印的相对优秀少儿歌曲,虽然如今仍有的演唱,但已经面目皆非,因时代变迁,教育异化等缘故,如今改得走了原汁原味,与当初创作者善良意念大相径庭。倘若这些作者天上有知(大多已经去世),不知该作何种感受?
一种是因时代变迁,喜好不同等原因,改动的不大,但已没有当年歌曲创作的初衷。例如同为管桦创作歌词、而为儿童当年最为普遍演唱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和《快乐的节日》,就属于这种类型。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是管桦与女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瞿希贤是上个世纪最为著名的女作曲家。爱好音乐、五十岁以上年龄人都会记得她气势磅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歌曲。旨意是配合当年阶级教育的“忆苦思甜”。《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曲词同样合一表现力丰富,尤其是前段和最后重复的那段“月亮在白莲花般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词曲都写的优美抒情。但事过境迁,如今这首歌曲有时演唱却加了“花”——改成圆舞曲节奏,虽然好听一些多了变化,但已经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含义,纯粹成了娱乐的铺垫;《快乐的节日》是女作曲家李群与管桦的合作,曲调与歌词一样轻松欢快明了。但把其中一段歌词“亲爱的父亲毛泽东”改成现今的“亲爱的叔叔阿姨们”。虽然祛除了个人崇拜色彩,适应了各个时期的需求(我当然赞成改动),毕竟少了一点原本时代的原汁,就像一个古董被人修改几乎成赝品的尴尬。这也是所有“泛政治化”歌曲不得不面对的“厄运”结局(如当年的一些抗战歌曲、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流传至今的“赞歌”等),以及恣意篡改时代烙印的遗憾。再譬如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诞生的《小鸭子》儿歌,歌词头一句是“合作社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歌词,因后来又经历人民公社和联产承包单干不同时期的演变,这首孱弱的儿歌也倍受折磨而反复修改,先后又改为“我们队里”和“我们家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时局变革儿歌“变脸”让人啼笑皆非。让人感慨被动的“与时俱进”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一种是因我们教育失误、世风日下导致的恶果而被篡改成相反意义上的嘲讽儿歌。例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唱了几十年的儿歌,原歌词“从娃娃抓起”的启蒙道德教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 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被恶搞成“我在马路边拣到一毛(块)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抽我一鞭。叔叔拿着枪,叫我买包烟,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歌词。一首好端端的对少儿拾金不昧道德教育的歌曲,就这样玩儿了完,足以见现今世俗道德堕落世风对优秀道德少儿歌曲的无情摧残,也说明我们的道德教育几十年来的苍白无力。当我们有时看到不懂事的娃娃笑哈哈地唱着这个恶搞后的歌曲,心中难免产生说不出的疼痛。
还有一种是完全根据时世、人员转化而另起炉灶搞移花接木,虽然不多但杀伤力极强余震不减。譬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就是一个典型。解放初期这首队歌唱遍少年儿童,作词为郭沫若,作曲为著名的马思聪。后来或许因为马先生“出逃国外”,此队歌便被60年代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取代至今。虽然马先生平反昭雪,但人亡曲终,已经无法再取代铿锵有力充满理想口号的“接班人”的新队歌了。这是时代悲剧造成的歌曲悲剧,至今令人感叹嗟呀。
令人惊奇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浆》和《我们的田野》始终没有遭到恶搞和修改,原汁原味得到老少人们的尊重。这大概得益于曲调的天籁、纯净优美、无杂七杂八鼠窃狗偷“加塞”有关。当人们在焦虑、浮躁、无奈等各种心态煎熬下,面对这两首真情流露的天籁之音,最能勾引起自己儿时天真无邪美好的追忆,最能产生对这些纯净而神圣的艺术精品产生无形敬畏。我想这两首歌曲无人忍心去恶搞不被撼动,原因其盖于此吧。这成就了它们迄今没有其它儿歌可以取代、被逾越、而成为超越时代桎梏少之又少的极为宝贵少儿歌曲经典的原因所在。
如今少儿歌曲创作的很少,精品不多见。八十年代后期谷建芬创作了《歌声与微笑》最为著名,曲调也欢快优美,遗憾的是,终没有《让我们荡起双浆》和《我们的田野》影响力大,更没有这两首歌曲生命力强。如今,我们的少儿歌曲创作萧条犹如卡通片,完全由日、美“垃圾”占据市场;卿卿我我的通俗嗲歌和擦边广告的忽悠挑逗,成为心身未成熟少儿模仿学习的对象。这是一个悲哀——并非短期的悲剧。看来我们的少儿歌曲创作任重道远——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因素。至于是什么因素,我看就不说了吧!
人们常把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纯净食品称作“绿色食品”。如今清净的环境被人为破坏,难得真正的“绿色食品”了。音乐上的“绿色食品”应该是什么?应该是《致爱丽丝》、是《夕阳萧鼓》、是《神秘花园》、是《牧歌》,是《小河淌水》,应该是《让我们荡起双浆》,应该是《我们的田野》……
只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东西,才最能经得起历史洗涮而生命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