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参政党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05:48

加强参政党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摘要】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且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参政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参政党特别要在思想、组织和能力上加强自身建设,在党员个人和党组织两大方面提升,实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民主党派 参政党建设 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还反复强调: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有着与共产党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也正在广泛团结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主党派具有重要地位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它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为了共同的目标,形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一文件必将对于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一方面能够保证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充分考虑并保证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地位和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形成和确立,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人士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人士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多党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注定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中国实行排斥其他党派的一党制同样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国家振兴。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获得较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我们较好地发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面对经济发展黄金期所凸显的各种矛盾,面对就业问题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机制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继续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准则。

    2.民主党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毛泽东等开国领袖设计我国政党制度,其初衷就是基于扩大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邓小平同样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为了防止中国共产党犯错误,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对于中国共产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发现一些党员自身所不易发现的错误。原因在于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联系各自阶层、各条战线的专家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成员地位相对比较超脱,其反映的问题具有更多的客观成份;民主党派成员大多阅历广,知识丰富,不仅能够提出存在的问题,而且同时能够提出比较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批评能切中时弊。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和利益关系都在发生深刻变动,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让各种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愿望和要求充分表达,开辟和疏通各种渠道反映他们的利益需求,并引导各种利益主体在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使不同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要求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对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现实的社会管理中,民主党派代表所联系的那部分人民群众,通过与中共的直接政治协商和在政协中的协商,坦诚建言,就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大事、要事协商共事,共谋发展;通过在各级人大担任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身份反映选民的意愿,参加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和权力的表决与监督;通过在各级政协中担任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大会发言、视察调研等,代表本党派意志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民主党派还就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独立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党委政府在执政行政中参考。实践证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制度,社会就安定,民族就团结,国家就兴旺;什么时候这一制度受到损害,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遭受挫折。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政治学中有一句名言:“所谓政治,就是民意的表达。”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明确断言:“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的要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3.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民主党派能够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中参政议政。只要坚持把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和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实际、开展调研、科学论证,通过党派建议、提案、政协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向中共党委和政府部门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就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献计出力。

    其次,民主党派能够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相关政策环境的优化与改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的配套与完善,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证,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民主党派可以而且应当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协助中共党委和政府尽快革除那些不利于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政策障碍,尽快建立起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公正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再次,民主党派能够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改革,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要求是,要努力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方面,民主党派

通过积极引导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引导各自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参政为民”,深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二、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能力

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面临挑战——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很快,加大了人们认识和把握发展势态的难度,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其蕴意,需要相当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把握能力,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近年来,民主党派组织有了不少新成员,其中部分党派成员缺乏应有的政治素养及鲜明的党派意识、政治经验和政治阅历,这对发挥参政党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力的制约。现代通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党际信息扩散的限制,在许多方面取代了过去政党联系群众的某些功能。新的利益集团不断涌现,并迅猛发展,无疑是在逐步吞噬政党政治的传统领地。各种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增多并升级,使得人们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加,对参政党也是新的挑战。这些都是参政党参政议政面临的实质性挑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影响着参政党参政议政的实际效果,以及社会对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的认可、接纳程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关口。面对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局势、国内情况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准确判断新形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作为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民主党派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参政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民主党派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所作为,必须坚持和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政治准则,全面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的水平,这是新时期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与能力基础。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一要加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

首先,必须加强对党派成员尤其是领导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建设,在政治实践中培养政治坚定性、锻炼政治敏感性和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政治的坚定性来自于对国家政治格局、政党制度的理性思考,来自于对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清醒认识;政治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的锻炼提高,则来自于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参政党成员有了高度的政治方向的自觉,就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环境支持。

在思想建设上要注意:1.增强政党意识。民主党派谈增强政党意识,不是西方的政党意识,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意识,即参政意识和监督意识。具体说,就是参政议政和协商监督。为此,民主党派必须不断地健全参政党机制。所谓政党机制,是指政党内部组织(包括领导班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的梯次结构,党员的群体素质和机关设置)和变化运行规律(包括政党内部有机运转能力,协调高效的应变能力和健全完备的制度)。2.增强自主意识。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各党派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是说有相对的自由权。”这里指的是相对的独立自主,而不是绝对的独立自主。如果把民主党派的相对独立自主扩大成绝对的独立自主,那就等于否定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然而,民主党派相对的独立自主(即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越是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就越有利于加强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及其所代表的一部分社会群众的凝聚力,这实际上是巩固了共产党的领导。3.还要确立一个观点,即实践的观点,办实事的观点。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和有关座谈会上提意见、建议和议案固然重要;但是从实际出发,从实事做起尤为重要。

其次,要提高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的良心常常表现为社会的良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民主党派在思想工作中都要求自己的成员要从我做起,多想和谐之理,多说和谐之话,多为和谐之举,多谋和谐之策。成员的良好的道德修养似乎与政治方向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很难设想如果把道德修养从政治素质中抽出的话,那将是怎样空洞无物的素质。比如对“和为贵”、弘扬“和”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就包含着团结民主的理念。李瑞环同志说:“弘扬和为贵的思想,就是要提倡宽宏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就是要提倡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服人,使我们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人处世注意保持博大胸襟,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不要计较是是非非、小里小气,而是能够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这里说了许多道德品质层面上的朴素道理,是具体而微地阐释了“和”的民主思想,是在谈政治,讲民主。长期以来,“和”的理念被淡化、贬低和扭曲,人们在思考问题中往往强化斗争性,轻视对立面的统一性,此类偏向又以“合理”的幌子掩盖,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离心作用,这就必然会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障碍,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二要解决好组织发展问题。

必须加强参政党干部队伍培养的机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政党的组织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参政党在代表人物、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上,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影响比较大、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代表性人物相对匮乏,有些甚至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这将直接影响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因此,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已是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应当认识到努力选拔和培养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后备干部,是迎接新挑战,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把多党合作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多党合作事业薪火传承,后继有人的保证;更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政党的组织保障。其中涉及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发现选拔机制,为后备干部队伍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选,建立分门别类、跟踪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等,都必须抓紧抓好,在干部队伍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在找准规律、完善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组织发展是自身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认真坚持“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要按照各民主党派中央的“三个纪要”精神,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要把组织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使命来完成,要在“30%”的次界别空间里,充分做好组织发展的文章,使界别结构趋向合理、科学,使民主党派能够更好地肩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重任。

三要把参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

把参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的目的,就是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学习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领的基础。坚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组织开展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高理论水平,拓宽视野,丰富思想,深化认识,活跃思维,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做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敏锐、思考问题深刻、研究问题到位、建言献策科学,履行职责有效。

如何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呢?

首先要把学习与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海外联谊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无论是行动之前、实践过程之中、还是总结阶段,都需要充分学习。各种调研、提案和发言的确定,都有一个事先学习的过程,这要依靠资料和理论的积累,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大方向。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社会和国家的最需要什么,调研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比较、服务内容的确定、海外联谊的方式等,无不需要好好地学习才能做到最有效。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得到最本质的东西,就需要投身到现实中去,到最基层的地方去了解最具体的实际情况,边干边学,不断调整充实。在总结经验时,更要把好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并找出不足之处,为将来做得更好打下基础。

其次,通过创建学习型支部来“建设学习型参政党”。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最基础的具体步骤。没有“学习型支部”,就不可能有“学习型政党”,上述的建议也无法落实。

创建学习型支部,就是通过支部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培养党员的学习氛围,营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支部文化和精神风貌。真正使支部成员都能紧跟时代最新科技、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努力提高支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效果,更好地树立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支部形象。

创建学习型支部没有统一的模式,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每个支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成员的素质千差万别,创建的方式方法也必须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着眼实际,务求实效。

总之,民主党派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实现思想核心、组织基础、制度保障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使整个党派无论从政治素质方面,结构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能够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才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

从个人角度:“态度决定一切”。

一要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促进民主党派建设

民主党派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民主党派新成员应不断加强入组织后的教育,阅读资料,并积极参加党派组织的活动或举办的学习会、培训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全面了解所加入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发展历史、优良传统和本人的义务及权利。通过培养教育,端正加入党派的动机。通过培养教育,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树立热爱党派工作的敬业精神,加强清正廉洁、民主团结的道德修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献策献计促进民主党派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性,提高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民主党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以“八荣八耻”为核心,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民主党派新成员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实践者,尽力发挥作用。“八荣八耻”应成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自觉行动,要把“八荣八耻”内化为理想信念身体力行,一是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在反映社情民意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在个人的生活学习中,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内在道德品质,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带动自己所联系的一部分群众,直接或间接地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实践者,一定要克服个别成员中存在的“与己无关”的想法,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融入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洪流中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时刻不忘增进自身的美德。三是要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做长期的努力。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长期努力的每一个细节,长久坚持,防止一阵风,要深刻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历史赋予民主党派的使命,努力发挥好民主党派新成员应有的作用,才能不辱使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要加强调研工作,积极献计献策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民主党派成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情况、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等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系统地开展社会建设理论方面的研究,积极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从组织的角度:发挥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一要增进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社会基础。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社会,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凝聚的力量越多越好。而团结人、凝聚人是民主党派新成员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团结人、凝聚人。统一战线是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广泛联盟,具有党派性、民族性、宗教性、社会性等特点,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民革主要是与国民党有联系的人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广泛联系团结国民党方面人员,为海峡两岸的交流牵线搭桥,进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汇聚了社会各方面的人士,不少人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大,通过他们可以延伸团结人的手臂,增强团结人的辐射功能,扩大社会的团结面,实现社会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人心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社会基础。

二要协调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人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乃至邻里之间都要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是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各社会阶层之间,社会阶层内部,地区之间,地区内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等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矛盾。这些利益矛盾的存在,往往容易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失衡,干群关系上的紧张,社会情绪上的不满,从而对和谐的人文环境造成影响。只有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矛盾得到积极化解,情绪得到有效理顺,和谐的人文环境才能真正形成,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人文基础。而统一战线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它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是反映人们各种不同政治经济利益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统一战线可以协调党和政府不便协调或协调不了的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各种情绪,促进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等的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人文基础。

三要推动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法治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正义,追求公平与正义需要法治,实行依法治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能否做到依法执政对于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至关重要。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是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参政党的“一个参加三个参与”,有利于规范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法治社会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在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下,统一战线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及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四员”和各种监督员等,以“旁观者清”的超脱身份,对政府的行为给予关注和监督,提出批评意见及建议,有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做到依法行政。另外,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保证,需要全民动手、共同参与。民主党派成员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认真学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四要引导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精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精神支撑,即全体社会成员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建立这种精神支撑就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教育全体社会成员,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民主党派新成员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社会有引导示范作用,可以影响一大批社会成员,对树立文明新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民主党派集中了不少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先进文化,不少人从事教育文化事业,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通过他们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引导教育,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推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五要促进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发展,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主党派的一大优势就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有许多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发展需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统一战线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统一战线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统一战线凝聚了众多联系广泛、社会影响大和代表性强的党外人士,通过他们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农工党有着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竞争,从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