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阅读-还原:图片复原圆明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5:03:13

还原:图片复原圆明园

         但凡来北京旅游的人,大都会去参观圆明园的遗址,游玩颐和园的湖光山水。听到过很多游客的声音都说:“颐和园好漂亮啊,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荷花盛放,碧叶连天;圆明园里面都是一些断壁残垣,除了历史感,没什么看头。”在北京生活了这么久,这两个园子,我是都没有去过的,但听到这些声音,足以想象得到圆明园的沧桑破败,凄美荒凉。而面对这样的画面,谁又能够想象得出150年前的圆明园是何等仙境般美轮美奂的景象呢?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然而,几经血与火的洗礼,所有的辉煌都已化为灰烬。150年过去了,历史留下的只有深深的创伤以及“勿忘国耻”的耻辱教训。最近,在地理论坛上看到许多圆明园的复原图片,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然而每看一张又都疼得揪心……

圆明园复原图


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行政区域。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驾崩后停灵之处。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远瀛观


         远瀛观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万花阵


          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蓬岛瑶台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

牡丹台


         牡丹台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来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部分建筑物为康熙年间所建。雍正初年,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历史上著名的西太后(慈禧)为“懿嫔”时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此处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处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安佑宫


            鸿慈永诂,亦称安佑宫,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占地6.5万平方米,筑面积3600平方米。

方壶胜境


         在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得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俗称田字房,又名淡泊清净。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别有洞天


         在福海南岸,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现今遗址处还留有石舫的基座。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意境的一组景观,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圆明园里的帝王奢侈生活

皇家在圆明园的起居

         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前,圆明园就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从雍正到咸丰五朝清帝就尽情地享受那超过500英亩(约3036亩),设有几百座殿堂和亭子的风景胜地,以及极其奢华的生活。他们都将圆明园作为常居之所,甚至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居所,每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园里度过。曾经亲眼看过紫禁城和圆明园的英国人额尔金毫不迟疑地说:“清帝喜欢圆明园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在五位清帝当中,乾隆是对圆明园最情有独钟的。他尽可能选择在这座他最喜爱的宫苑里居住。就以1775年来说,乾隆留在圆明园的时间共计168天,大约占一年当中43.86%的时间。返回紫禁城通常是出于特定的需要。比如按照惯例,乾隆要在紫禁城里度过农历新年,因为他要在那里履行重要庆典的责任。而大约在一个星期之后,他就要迫不及待的返回圆明园。抵达圆明园之后,乾隆会驾临“鸿慈永祜”的安佑宫参拜。返回途中往“长春仙馆”探望他的母后。然后到舍卫城南的同乐园进用晚膳。最后回到“九州清晏”就寝。

皇家膳食

         圆明园内皇室主餐的规模,一般是24道菜,大约比照在紫禁城里所伺候的规模。宫廷膳食是奢华的,所代表的不仅是浮华,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威严,奢华和精致通常是中国统治者饮食习惯的一部分。
        除了日常膳食,圆明园在特别时节也会准备盛大餐宴。1757年在同乐园就举行了一场庆祝农历年的豪华宴会,宾客包括了皇室宗族、功臣和来自蒙古与西藏的特别访客。1790年,来自朝鲜、琉球和安南(越南)的使节跟其他人一起到北京向乾隆祝贺八十大寿。乾隆在圆明园大开宴席来款待他们。一位18世纪的俄罗斯外交官在接受乾隆皇帝款待之后,把宴会的进行过程生动地描写下来:
       “首先拿来一张摆满各式各样水果和蜜饯的整洁小桌几,放置在所有来客的面前。看来这个国家似乎是流行先把甜点水果上桌,至少我在这里所接受的招待就是如此。就这一点而言,跟许多其他事情一样,中国人的行为跟欧洲是完全相反的。在水果之后,其他食物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端上,放置在宾客前的小桌子上。这些菜色包括了鸡肉、羊肉和猪肉,全都是它们最好的品种;这些菜不是烹煮就是以酱菜一起炸炒,但没有一样是用烤的。皇帝(乾隆)从自己的桌子上给大使送去几盘菜,特别是烹煮的野鸡肉,非常可口。”

嬉戏与娱乐

         圆明园作为一个享乐的地方,提供了很多种类的娱乐。其中一个几乎是乾隆一朝最好玩的项目,那就是在园里(通常在同乐园)设立一个刻意造出来的市场,为皇帝和他的宾客娱乐之用。许多太监在市场里到处游走,并装扮成掌柜、茶楼老板,和贩卖古董、书籍、家具、丝绸、瓷器、漆器等的摊贩。为了让他们看起来就像真的北京市集商贩,以求尽兴,太监们大声地吆喝,就像商贩那样叫卖,同时努力模仿商贩,拉着客人的衣袖求售。为了呈现出一般街道的景象和那些真正街道经常发生的事,他们甚至故意互相争吵或打架,并有意等待衙役来逮捕。作为庆祝节目之一,这个有点像“迪斯尼”的市场,一般会在新年期间一连持续九天。
         五位清帝经常以这座让人自豪的宫苑,接待来自邻近国家,特别是朝鲜、安南和琉球的国王、亲王和其他显要。被满洲人视为亲密盟邦的蒙古,更是这里的常客。而不管是接待外宾,还是每逢佳节,又或是皇帝寿辰,灯笼和烟火显然是圆明园里最大的乐事,在园里任何地方都看得到,尤其在湖边。
         18世纪末的英国使节也为圆明园里的烟火着迷。他们当中有人形容,这些燃放的烟火数量超出他曾经看过的所有烟火的总数。他注意到无论在“气势、壮观还是种类”上,中国的烟火都更胜一筹。从设计的新奇、匀称和巧思的角度上来看,都远胜于他以前看过的烟火,并且形容中国的烟火“编排成火山普遍的爆发,绽射出光芒和闪烁;在园内使用的甩炮、弹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弹等,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还积有大量不散的烟云。”
          150年前,这里美若仙境,歌舞昇平;150年后,这里断壁残垣,游客熙攘。(文/中国国家地理网 李琳 图片来源:地理论坛 发帖者:xdco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