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均需客观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05:28
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投资者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客观评价和选择公募和私募基金存在一定缺位,导致不少投资者对这两类产品的理解还过于片面。

  特别是今年以来私募基金业绩明显领先于公募基金,前一种声音铺天盖地,盛行于世。然而,这种以短期业绩衡量两种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未免以偏概全,容易混淆视听。公募和私募基金这两类产品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业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公募基金业绩相对私募基金牛强熊弱,并非一直弱于私募基金,这是由于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投资目标不同造成的。公募基金追求相对业绩比较标准的超额收益,其业绩比较标准往往是证券市场的某一指数或指数组合,只要牛市中基金涨幅超过业绩比较标准而熊市时跌幅小于业绩比较标准,就可以认为是一只合格的基金。

  这种投资目标使得公募基金淡化择时,股票仓位相对较高而且变动较小,主要是期望通过选股获得超额收益。而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即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私募基金都以获得正收益为目标,这种投资目标使其控制下方风险比获取收益更重要。

  因此,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不同的投资目标直接导致其在牛熊市业绩呈现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牛市时公募基金的业绩往往优于私募基金,而熊市时正好相反。在市场大幅上涨的2007年和2009年,公募基金的业绩明显超越了私募基金,而在市场下跌的2008年和2010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又战胜了公募基金。从2007年以来的涨幅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长期收益水平大致相当。

  其次,私募基金良莠不齐,业绩分化较公募基金大,需要投资者仔细鉴别,这是由于两类基金规模和投资比例限制不同造成的,公募和私募基金业绩不能简单比较。公募基金规模较大,有不少公募基金规模都在100亿以上,而单只私募基金的规模大多在1亿元上下,最大不超过20亿。

  而且公募基金投资比例有严格的“双十”限制,即投资一只股票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且不能超过上市公司流通股的10%,而私募基金投资比例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集中持股。因此私募基金可以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市场风向转变的时候及时减仓,也可以集中持有少量股票,一旦抓住市场热点,跟紧题材股,就很容易博取高额收益。

  公募基金规模庞大,投资流程更加规范,即使参与个别涨幅惊人的股票,由于个股投资比例的严格限制和相对较大的规模,这些小股票对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贡献也往往微乎其微。

  2010年上半年,中小市值的股票表现明显强于大盘蓝筹股,而且市场呈现区间波动的走势,有利于私募基金优势的充分发挥。当然,这种差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看似是公募基金的弱点,但其实也降低了公募基金的可分散风险,不会因为个别股票的暴跌导致某只公募基金的业绩大幅下滑。私募基金虽然操作更加灵活,但一旦做错也容易遭受较大的损失。因此,这种差异使得私募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高于公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