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金钥匙——慈心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25:46
(一)、慈心禅简介  “慈心”和“智慧”是世尊教法中的两项特色。慈心是人类心灵深处最高尚的情操,慈心禅就是通过禅修将这种情操培育出来。简略来说,慈心就是一种善意的态度;详细来说,则包括慈、悲、喜、舍四种不同的心态。从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所有众生和对待所有事物的立场可以定义如下:  慈:给予自己及众生快乐;能对治内心的嗔恚。  悲:拔除自己及众生痛苦;能对治内心的暴力倾向。  喜:随喜自己及众生的成就;能对治内心的嫉妒。  舍:不受事物动摇摆布的影响;能对治内心的爱染执着和喜好厌恶情绪。  因此慈悲喜舍又称“四梵住”,意指梵天是以慈悲喜舍作为他们的住处和居所。相对我们人类是欲界的众生,以“五欲”——色声香味触作为住处和居所,即是以感官享乐作为住处和居所的。所以,当我们的内心安住于慈悲喜舍这四个或其中任何一个定境时,我们的内心境界就超越了欲界诸天,有如梵天那样清净,内心充满无量的喜悦和快乐。

(二)、佛教慈心的特点

  一般人所说的慈心往往带有很多杂质在内,比如说:占有欲望—如男女之间的爱情;带有条件——如只爱和自己相同宗教的人、相同种族的人、相同政治取向的人等等,否则不单不能相爱,甚至还有怨恨;遮盖理智——如父母对自己儿女过分宠爱溺爱而不知;带来忧虑——如因为爱之深而感到担忧、挂念等等。  佛教的慈心超越了一般人心中的“慈爱”的范畴,是一种冲破所有界限的善意、怜悯、随喜和平静。能消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隔膜;消除亲疏、敌我之间的隔膜;消除阶级、种族和宗教的隔膜;甚至于消除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隔膜,把慈心无限量的扩散出去。

(三)、慈心禅修的目的

  慈心是化解嗔恚的最有效的力量,能舒缓所有心灵上和身体上的逼迫,带给我们向善、向解脱的推动力。培育慈心并不是为了支配他人、求取他人的回报,培育慈心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内心的净化和利益他人。因为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慈心的时候,他的身、口、意三业都会流露出来:他不需要刻意的造作,自然能做出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乃至有益于所有众生的行为;同样,他也不需要刻意的约束自己,自然而然不会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任何众生的行为。同时,所有与慈心修行者接触过的众生,能感受到对他们所散发出的善意,从而安稳、融洽地相处在一起。

(四)、慈心禅修的益处

  佛陀说过经常修习慈心的人会得到以下效果:睡时安宁;醒时安宁;不造恶梦;为人所爱敬;为非人所爱敬;受诸天守护;不遭遇火烧、毒害和刀伤;易于入定;面貌安详;临终时不昏乱;若未能达到最高的解脱,可投生梵天等十一种利益。更可以得到:自己快乐、他人快乐、现生快乐、来生也快乐。

(五)、慈心禅修的方法

  修习慈心禅可以依照经中所教授的方法来修习:  1、慈(悲喜舍)散发向自己,使自己整个人的身心都弥漫着慈心。  2、将慈心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散发出去,使自己的内心持续向内(自己的身心)向外(所有众生以及所有事物)都弥漫着慈心。  《清净道论》中的方法是:  1、用善良的心愿带出慈心。如:愿自己及众生身心健康快乐;愿自己及众生身心经常保持宁静和谐;愿自己及众生远离危险;愿自己及众生得到解脱自在等善愿。  2、将慈心依次散发:向自己;向自己所喜欢的人;向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向所有一切众生。  这样做能培育对人的宽恕,扩展自己的胸襟,解除自己的心结,给自己的心灵和身体都带来健康。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自己和他人,参与义工服务、布施助人、感恩图报、努力完成家庭和社会责任等等,这也是修习慈心禅的一种方式——生活禅。

(六)行禅

  禅修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姿势,行住坐卧之中都可以用作禅修。坐姿是最主要的禅修姿势,但是若坐禅太久或遇到较大的昏沈,应当转换姿势来消除疲劳,从而继续禅修。在身体十分疲劳而内心又想禅修时,可让身体躺卧下来,保持正念来做卧式禅修。禅修还会因为姿势的转换而被打断,因为禅修的重点在于正念的持续,所以,只要正念的持续,就是禅修的继续。当我们阅读《阿含经》时,经常可以看到佛陀和其它比丘在“露地经行”——在空旷的地方行禅。经行就是行禅,当中也包括站禅在内。可见原始佛教所采用的禅修方法并不是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方式,而是因身心的自然条件来作出适当调节的禅修方法。  行禅就是以步行的姿势来作禅修,可根据当时的环境而采用直线来回或环形来回的方式:直线来回是沿着一条长而直的道路,十米左右最好,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当走到路尽头时转身回来继续禅修。感觉劳累时,可在道路的一端站立停留休息,然后继续进行禅修。环形来回是沿着一个直径大的圆形道路从容步行,方法同直线道路禅修。  行禅时双眼张开,目视前下方。双手自然放在胸前,调节好身体的平稳自然。内心安住在步行动作之中,对自己每个动作都尽量保持清楚觉知。自己一个人禅修时步行速度可快慢随意;集体禅修时,要与前面同修保持适当距离,不太近,也不太远。

(七)如何在生活中继续禅修

  对一些富于经验的禅修者来说,禅修与日常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禅修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禅修的一种方式。慈悲喜舍四种心法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正精进、正念、正定等佛法修学成果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来。这里提出的一些建议,有助于初学禅修者在八正道之中稳步前进;  1、 培养每天定时禅修的习惯,使禅修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2、 修习生活禅,把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3、 多参加集体共修活动,多与善知识相处。  4、 参加禅修,深化正念和正定的修习,过一段时期的远离梵行生活。  5、 完整修学所有的八正道内容,把禅修建立在正见及戒行之上。  6、 阅读相关佛学书籍,对佛教的教义有正确地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起来。  7、 尽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加入义工行列;慈心对待自己和他人;善用自己的身心而又不执着自己的身心。  8、 多观察生命的无常、苦、无我,生起出离心。

(八)如何检查自己的禅修进度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禅修效果衡量标准是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来观察自己有没有把贪欲、嗔恚、愚痴逐渐减弱下来,而不是以得到禅定的深浅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下面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多方面来检查:  1、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内心是否比较平稳、是否比较容易面对困境、是否比较不受各种苦乐的动摇。  2、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耐性、沉着、清晰、从容、柔和等正面的内心素质是否增长;担忧、不安、烦躁、焦急、苦闷等负面的情绪是否有所减弱。  3、在日常生活中,正念能否保持不失去。  4、自己的人生是否更有意义、更快乐。  5、对佛法是否更有信心、对自己是否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