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与货币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15:18
Robert E. Lucas, Jr.
过去50年中,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一次是里根(Ronald Reagan)在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后采纳供应学派建议实施的边际税率下调政策,这一做法本届美国政府仍在执行。另一调整是“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的引入,我喜欢用这个词来指代那种一味强调控制通货膨胀、而不看重其他目标的货币政策。这两次政策调整使美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中实现了稳定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而人们曾经一度认为这三者是不可能并存的。
这两次政策调整都获得了成功,部分原因是它们稳定了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凯恩斯主义急救章式的临时性减税措施相反,供方学派所倡导的的减税旨在发挥长效作用,使公众相信今天努力工作和攒钱所产生的回报不会在明天因交税而所剩无几。通货膨胀目标则确保了无论经济发生怎样难以预料的动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都会尽全力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以便稳定公众对未来的预期。
今年夏天发生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强调长效作用的通货膨胀目标提出了严峻考验。现在就该采取行动了。但是该怎么做呢?
这次考验包括两个显著不同的方面,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直接的风险是可能会出现类似银行挤兑的支付危机。很多机构(而不仅仅是银行)的支付义务远远超过了它们即时可用的储备金数额。为了缓解支付压力,这些机构会持有自认为无需付出什么代价就能很快变现的短期证券。如果这些短期证券有些被证明在今夏这类危机发生时无法迅速变现(特别是在没人知道持有者是何人时),那么所有的机构都会转向国债。近来,国债和私人机构发行的商业票据之间不断扩大的息差就清楚地显示了这种趋势。
在此过程中,将会(并且已经)造成一些损失,但是更大的风险却是,变现需求会迫使原本坚实可靠的公司破产。(我还要提到一点,帮助本•贝南克确立其经济学家声誉的着述之一是其于1983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其中简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银行机构崩溃所带来的巨大而现实的代价。)这一风险无法仅靠市场的力量加以化解:如果人人都想变现,那么我希望成为第一个。所以我们还需要Fed再做出一项承诺(这项承诺与控制通货膨胀无关),作为最后放款机构,Fed必须准备好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我认为,通过降低贴现率及鼓励使用贴现窗口而非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直至9月18日),贝南克正试图把Fed作为最后放款机构面临的短期问题与Fed如何坚守通货膨胀目标这一长期问题分开来处理,试图表明Fed能够并且也愿意化解任何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而不会有损其保持价格稳定的承诺。
具备最后放款机构职能是Fed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充要条件。在我看来,另外一种主张的说服力相比之下要弱得多。这种主张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因为后者在Fed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决定货币政策时已经昭然若揭了。我们还知道无论将联邦基金利率定在何种水平,其他所有的因素(现实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将会影响下个季度或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这些因素,并在预测通货膨胀率时将其考虑进去。
这种主张逻辑上并没什么错,但是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对货币以外的价格决定因素所作预测的准确程度。实际上,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最难以预测的经济统计项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宽松货币政策的人很容易会认为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并因此为降低利率找到借口。他们有可能是对的。谁能确定呢?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是错的。
所以,我对次级抵押贷款问题会损害整个抵押市场、房地产业的发展将出现停滞、经济将陷入衰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种说法中的每一点都令人质疑,没有哪一点是有数据可以证明的。如果说我们从过去20年中学到了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这20年现实的经济领域高度稳定。
我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最多也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理论和相应推论的应用而已。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货币现象。由此可以推出,货币政策应集中关注其最擅长解决的问题,即控制通货膨胀。在金融混乱无序之时,将这一点时刻铭记于心或许并不容易,但我认为这值得一试。
(编者按: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现任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经济学教授,曾获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