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29:55
从我记事开始,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次数并不多,在“教育产业化”之前的那些改革充其量只能摸摸教育政策的皮毛而已,而汤敏提出“教育产业化”真正体现出来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影响度,曾有人说“教育产业化”差点让中国的教育断层了,N多年以后“教育产业化”这个名词的出现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据说教育产业化的起因是:城乡储户存款额居高不下,而内需又严重不足,有人据此推断:中国人已经富裕起来,那么既然富起来的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把钱从银行里取出为GDP做点贡献呢?因此有人据此建议:电视涨价,但是人们可以不买,即使要买,也可以买外国的,即便不买外国的,一个家庭一般也只需要一台电视,所以没有多少前景……惟有医疗和念书,前景是大大地好——有病你总不能一味等死吧?儿孙们你总不能不让念书吧?不让念?好,那你就只有世世代代做苦工的份了。这一招实在高明,因为如果不供儿子读大学,日后他必然赚不到供后代读书的钱。教育显然已经是穷人改变处境的惟一选择了。从而导致了一个戏剧化的结果:教育不但为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而且银行储蓄不减反增。因为人们都为日后而恐慌,不拼命存钱怎么行,死都死不起。教育产业化的鼓噪者们也因此开心了:怎么着,教育不再是财政的包袱了吧!甚至有些地方公务员还直接可以到教育局去领奖金。代价也不过是大多数中国人穷其一生"三个一"——20年工夫买一套房子,20年工夫供一个儿子,剩余10年,为自己筹措一笔丧葬费。这样的产业化牺牲了人们的闲暇和由此而生的幸福感,因为他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劳碌与被压榨中度过。 “教育产业化”之后的状况,大学教育从免费到每年收8000-12000元左右的学费,结果导致以贫富论英雄:素质较高的学生如果家里没钱,考上大学了也读不起;素质差的但家里有钱的,即使考的再差也一样可读书。“教育产业化”差不多等于剥夺了穷人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失去了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也学有人会说难道不会借钱吗?这话是事实,很多的家庭在孩子考上大学欢乐片刻之后就是到处借债,然后供孩子四年读书,当家庭借债到快要崩溃的时候,孩子终于可以毕业了,全家都以为好日子可以开始了,没想到的是孩子毕业后没有工作,而且也找不到工作,又回到农村,但高高垒砌的债务让全家绝望。也不能说“教育产业化”没有成果的,教育确实蓬勃发展了——高校的招生人数十年扩大了十倍,连博士的人数在全世界都是第一的。在国内的一些官员和校长看来,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投资应该产生利润,眼前可见的真金白银的利润,口袋鼓起来就是硬道理,也就是说教育可以成为一个赚钱的行业,显而易见,商品就只能是学生了。“教育产业化”也一度成为一下中小学校乱收费的挡箭牌,甚至成为一些教育官员减少教育经费的理论依据。曾经有个市长发表言论说,对高中阶段教育不但要断奶,而且还要创收并且向教育局上缴利润。多么英明啊,多么有远见。如果孔子在天有灵,恐怕也要挑拇指而自叹不如吧。记得之前流行的一句话:“穷啥不能穷教育”,我原本以为这话是对政府说的,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们自己苦中作乐,鼓励自己的口号,有点像过去的劳动号子。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哪怕借钱也要把孩子培养出来——大学毕业后去扫大街,我绝对没有瞧不起劳动人民意思,况且扫大街也是一份光荣的事业呢!【作者:王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