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禹王碑真迹 郭沫若曾钻研3年破译3字(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38:49
专家质疑禹王碑真迹 郭沫若曾钻研3年破译3字(图)潇湘晨报

图为岳麓山云麓峰的禹王碑,据记载,禹王碑源出南岳衡山,岳麓山的碑其实是宋代时人们从衡山拓来的复制品。(资料图片)
禹王碑,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立,因史料记载母碑位于衡阳岣嵝,又名岣嵝碑。碑文分9行共77个字,文字形如蝌蚪故被称为"蝌蚪文",但碑文至今未被破译。郭沫若钻研了3年时间,也只认识碑文中的的3个字。不过,这被破译的3个蝌蚪文是否准确,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
"它的价值怎么描述都不为过。"8月1日,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江文辉对本报说。
古往今来一直有人在寻找禹王碑原碑。它的存在成了一个谜。
7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经湖南省文物局专家鉴定,在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七组一农户家发现了禹王碑母本,毫无疑问,这一发现成为了媒体和众人关注的热点。不过,它的确就是禹王碑母碑吗?
去云峰村之前,决定先上山去岣嵝峰看复制过来的禹王碑
"肯定不是母碑,这个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并且你还可以把我的这个判断在报纸上写出来。"7月23日下午赶赴衡阳。表明来意,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尹同君果敢地回应道。不过在这个很肯定的判断背后,并没有听到太多令我信服的理由。
是否存在简单识别母碑真伪的办法呢?"假设母碑的字刻得不好,但至少它的字形与复制的碑文是相象的。"尹同君说道。
刨根问底在此刻不见得是个好办法,去云峰村之前,我们决定先去岣嵝峰看看。尹同君介绍说:"你可以先去那看看从母碑复制过来的禹王碑,上面的字很清晰。"
负责岣嵝峰森林公园开发的陈怀宇、研习书法的张超杰决定驱车与我们一道上山。
岣嵝峰距衡阳25公里,107国道傍东而过。
"说不定它就在这洞里"
中等个儿的陈怀宇,一口衡阳话,听口音开始我误以为他是邵阳人。"我这可是地道的衡阳话,老婆才是那边的咧。"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谈起,要如何把岣嵝峰森林公园打造成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地方,最后我们还是把话题落到了禹王碑"肯定就在我们山上,禹王碑又叫岣嵝碑不在这里又会是在哪里呢?"
关于一些专家提及禹王碑母碑在衡山岣嵝峰的说法,陈显得很不服气,认为这是"忽悠"人,"过去衡山又叫岣嵝峰,但人家不一定知道,认为衡山就是衡山,岣嵝峰就是岣嵝峰。他们这样说也没有错,但在玩一个大的概念。你相信它在衡山那就是衡山,你相信它在岣嵝峰就在岣嵝峰。"
岣嵝峰海拔1000米。3点58分,车在海拔900米的一块坪里停了下来。"再往上步行100来米就是禹王庙,复制的禹碑就在它的旁边"35岁的张超杰说,坪的正前方是禹泉,"有千多年历史了。"
在张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到达禹王庙,往右侧走几步是一座亭子。复制的禹王碑就在亭子里。77个复制的碑文清晰可见。张说,"曾国番的副手彭玉麟在道光年间,重修禹王庙的时候在衡阳石鼓复制了这块禹王碑。"
禹王碑右侧的石头上写有"玄洞"二字。张介绍说,传说这个洞可通往南岳。不过并无证据证明这里是一个洞,也无证据证明它能通往南岳。"说不定(母碑)他就在这‘洞‘里。"
关于母碑存在于山洞的说法,查找相关史料表明这只是一个传闻。清王昶在《金石萃编》引用了这个传闻:"或云……真者在一山洞内。"此洞至今无人发现。
所称的福田铺乡母碑碑文模糊难辨,这是自然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吗
7月24日下午3点抵达南岳。去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当地宣传部副部长朱正光替我们联系了旷光辉老人。
旷老78岁,退休前在南岳文物管理处工作,据说自1983年在福田铺乡云峰村发现禹王碑母碑,先后11次去云峰村考察,最后得此结论。朱正光在街上与的士司机几番讨价还价后,谈妥一辆夏利,旷老与我们一同前往。
20分钟后,到达云峰村七组一户低矮的农家。这里处在碧云峰与云密峰之间。我们的到来让后屋的王代桃一家涌了过来,旷老对王代桃说:"明天还有记者要来采访。"旷老说,他们是有着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最开始来这里寻找禹王碑的时候,就曾在他家旁的土砖屋里睡过三个晚上。
旷老说的母碑在王代成家的厨房。一块桃子形的花岗岩石头,石头的一部分镶进了墙体。"石头左上方就是碑文,12个字,它的前面留有65个字,在1987年王代成家建房子的时候打掉作基石用了"旷老说,"你用相机斜着照过去,那上面的字我现在也认不出来,是蝌蚪文。"这块高2米,宽约1米3,重约10余吨的石头占去了通往厨房的大半条路,要想拍照就得斜着"照"过去了。
站在凳子上看石头左上角的碑文,只能见到一些漆黑的痕迹,字型模糊难辨。这与此前看到的蝌蚪文似乎有出入。那么是不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让母碑上的文字遭到了损毁呢?这个疑问并没有马上得以解开。
母碑所在的环境 与岳麓山上拓印的禹王碑跋文所记载相似
走出厨房,发现63岁的王代成一个人坐在堂屋门口,木纳地望着远处的山。在他家约300米处是一座弧形石桥,当地人称为"禹王桥";下面的溪水,被称为"禹溪"。望着王代成,旷老说:"他现在特别害怕因为自己破坏了‘文物‘会进班房,当时我要他别把石头砌进去的,还向他念了文物法。"
"这块石头到底在这里存在有多长时间了呢?"我问王代成。
"我也说不清。一直在厨房这个位置,背不动,嘿嘿"过了会王代成说,"我要打农药克(去)了。"
在旷老的介绍里,判断王代成家里的那块石头为母碑,主要是根据岳麓山上拓印的禹王碑,在其跋文里记载母碑所在的环境和云峰村相似。跋文的大致意思为,母碑在一个山谷里,两座山峰之间,溪水绕巨石而下,石下有水潭,然后汇合。"在没修建房子之前,厨房里那块石头就在一个水潭里"旷老说,"我就是在禹王桥沿溪水而上找到禹王碑的。"
除了记载的环境有相似之外我问旷老,是否还有更多能验证它是禹王碑母碑的证据呢?对此,我并没有获得有力的答案。
专家回应:一块石头经过千年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不可能上面的字一个也认不出
江文辉,今年6月22日赴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鉴定禹王碑的专家之一。8月1日上午。我在江的办公室问,"媒体上报道你们确认这是禹王碑母碑是否属实?""这是某报纸报道的严重失实,接着就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媒体跟风"对此江文辉感到很气愤,"还有我去考察的时间也不是报纸上写的7月20号。"
江文辉立即否认云峰村王代成家的那块石头是禹王碑母碑。
"找不到任何刻痕,也找不到任何字。左上角那里的(斑痕)很难认定那是字。作为花岗岩(麻石)肯定有很多沟痕,是人工沟痕,还是自然沟痕,还是字这都很难认定。"江文辉说道,"旷老等人认定它是禹王碑的依据是自然环境,和岳麓山上的禹王碑的记载确实类似,根据这个记载,这块石头与其描述的环境确实相似。但在南岳群峰的山沟沟里面,到底有几处与岳麓山上的禹王碑记载的环境相似就不知道了,哪个山沟里都有小溪,都可能存在与它记载的环境相似的地方。要认定这是禹王碑的母本证据不足。"
我问江是否使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来支持这种说法呢,他说能找到字痕就可以了,"不像古代青铜器要测试它的含量、年代。"
江文辉向我介绍道,岳簏山上的禹王碑记载它是从宋代翻刻过去的,如果这个记载是准确的,那么在宋代还能翻刻出这么好的复制本,说明在宋代南岳的这块禹王碑上面的字还很清晰,到现在它的母本就应该有字痕,甚至还很清楚。因为从宋代至今千年的时间,对于一块石头来讲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不可能到现在什么都看不出来。
"自然环境再变化,再恶劣也不可能变得这么快,连刻在上面的字都找不到痕迹了。77个字不可能认不出一个字"。